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刘智文  李勇 《江西医药》2010,45(11):1084-1086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总管切开探查术后胆管一期缝合的可行性。方法回顾分析我院在2009年6月~2010年7月实施的67例腹腔镜胆总管切开探查术治疗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一期缝合组26例与T管引流组41例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并发症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一期缝合组肛门排气时间、住院费用、术后住院时间均低于T管引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严格把握一期缝合适应证的条件下,腹腔镜胆总管切开探查后一期缝合较T管引流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2.
李辉  管小青 《北方药学》2011,8(11):51-51
目的:对比分析腹腔镜胆总管切开探查取石术后一期缝合胆总管与置"T"管引流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我院为73例胆总管结石患者行腹腔镜胆总管切开探查取石术的临床资料,其中一期缝合37例,T管引流36例。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手术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一期缝合组的术后住院时间、术后恢复工作时间均短于"T"管引流组,住院费用低于引流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严格掌握一期缝合适应证的条件下,腹腔镜胆总管切开探查后一期缝合较"T"管引流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胆总管切开探查术后胆管一期缝合的安全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50例胆总管结石患者按照胆管探查术后处理方法分成胆管一期缝合组(22例)和T管引流组(28例),比较两组治疗结果。结果与T管引流组相比,一期缝合组在术后住院时间、术后近期并发症方面具有显著差异(P〈0.05),在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间、手术死亡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胆总管探查术后胆管一期缝合不延长手术时间,不增加手术死亡率,可缩短术后住院时间,避免因放置T管引起的各种并发症,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LCBDE)胆总管一期缝合与T管引流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探讨LCBDE一期缝合胆总管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5月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108例接受LCBDE的患者临床资料,按胆总管缝合的方式不同将其分为一期缝合组45例和T管引流组63例,比较两组的胆总管直径、胆总管结石数目、结石最大直径、手术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腹腔引流管放置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住院时间和住院总费用。术后随访1~6个月,彩超或磁共振胰胆管成像检查评估胆总管结石残余和狭窄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在胆总管直径、胆总管结石数目、结石最大直径、腹腔引流管放置时间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8.89%比11.11%)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一期缝合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和住院总费用均小于T管引流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随访期间均未发现胆总管残余结石、胆总管狭窄。结论 LCBDE胆总管一期缝合可缩短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加快术后康复,节省住院费用,不增加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胆石症是外科常见病、多发病,随着腹腔镜、胆道技术的发展成熟,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LCBDE)后胆管一期缝合术在临床上的开展应用证明,LCBDE后一期缝合术疗效优于T管引流术.现将其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总管探查联合胆囊切除术与传统剖腹胆总管切开取石术在治疗胆总管结石并胆囊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7年3月在我院普外科确诊为胆总管结石并胆囊结石患者58例,男30例,女28例,年龄(49.0±8.5)岁,分为观察组(n=36)和对照组(n=22)。对照组采用传统开腹手术探查治疗,观察组根据胆总管结石情况,胆道感染情况,分为两组,亚组1(n=16):腹腔镜胆总管探查Ⅰ期缝合(一期缝合组),亚组2(n=20):腹腔镜胆总管探查+T管引流(T管引流组),观察各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胆漏、腹腔感染、胆道出血、切口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均成功,治愈后出院,无死亡病例。观察组采用腹腔镜胆总管探查联合胆囊切除术,较对照组采用传统剖腹胆总管切开取石术,手术时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亚组比较,一期缝合亚组术前控制适应证情况下,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均低于T管引流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胆总管探查联合胆囊切除术治疗胆总管结石并胆囊结石较传统剖腹胆总管切开取石术疗效相当,但术后并发症少,费用低,住院时间少,具有微创的优势,值得临床推广。术前控制适应证情况下Ⅰ期缝合术后恢复更优,但在术前合并有急性重症或者急性化脓性胆管炎、急性胰腺炎、胆管下段开口狭窄等情况下,建议采用T管引流。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胆总管切开探查胆道内置引流管、胆总管一期缝合的临床应用可行性、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20例患者放置胆道内置管引流、胆总管一期缝合,并与同期20例放置T管引流的临床资料进行对照。结果两组平均恢复时间分别为(9.2±1.3)d、(15.2±3.6)d(P〈0.01);住院费用分别为(3252±312)元、(4116±388)元(P〈0.01)。结论胆总管切开探查后放置胆道内置管引流、胆总管一期缝合是一种安全、有效、可行的胆道引流方法。  相似文献   

8.
胆石症是外科常见病、多发病,随着腹腔镜、胆道技术的发展成熟,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LCBDE)后胆管一期缝合术在临床上的开展应用证明,LCBDE后一期缝合术疗效优于T管引流术。现将其护理体会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选取2003年6月一2008年12月在我院行LCBDE患者32例,男20例,女12例;年龄32-64岁。均为非急性期胆总管结石患者,其中合并胆囊结石者15例。1.2治疗方法全麻后常规放置套管针,解剖显露胆囊三角,  相似文献   

9.
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术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laparoscopic common bile duct exploration,LCBDE)治疗胆总管结石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收集4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胆总管切开取石术,其中T管引流术35例,一期缝合术10例。结果45例均获成功,无中转开腹术。其中24例合并胆囊结石,12例合并胆囊息肉。手术时间为80~140min,平均110min,住院时间为7~14d。3例术后胆漏,保守治愈。5例胆道残余结石,术后胆道镜取净。2例ERCP+EST取石。结论LC+LCBDE治疗胆总管结石合并胆囊疾病是安全、可行、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胆总管一期缝合的治疗效果。方法收集本院于2014年8月~2016年8月收治的50例胆总管结石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50例患者均采取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取石,对照组置入T管引流,实验组进行胆总管一期缝合,记录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并发症及术后住院时间等情况,分析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50例患者均在腹腔镜下顺利完成手术。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住院天数平均(9.28±1.90)d,实验组平均(6.04±1.06)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5.24,P<0.05)。对照组8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包括4例胆瘘和4例T管引流不畅,实验组并发症共2例,低于对照组,2例均为胆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0,P<0.05)。均于术后随访半年到一年,行B超或EPCR检查,未发现胆总管结石残留。结论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胆总管一期缝合术在胆总管结石治疗中的疗效显著,且安全可行,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薛宏威 《中国医药科学》2014,(3):188-189,192
目的:评价分析30例胆总管结石患者腹腔镜下经胆囊管胆总管取石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2010年3月~2012年3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胆总管结石的患者,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试验组(30例)和对照组(50例)。其中,试验组患者行腹腔镜下经胆囊管胆总管取石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传统开腹手术治疗,统计并记录两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手术切口长度及手术有效率,比较分析腹腔镜下经胆囊管胆总管取石的临床疗效。结果试验组的平均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切口长度优于对照组,两组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总有效率为100.00%(30/30)优于对照组为98.00%(49/50),两组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经胆囊管胆总管取石在治疗胆总管结石方面临床优异性显著,且减轻患者术中损伤,改善预后,简化手术步骤,治疗有效率高,值得临床的应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纤维胆道镜联合腹腔镜胆管探查取石加一期缝合术(LBEPS)与腹腔镜胆管探查取石加T管引流术(LCHTD)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 选取胆总管结石患者101例,随机按照手术方法不同分为两组:LCHTD治疗组56例,纤维胆道镜联合LBEPS治疗组45例,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纤维胆道镜联合LBEPS组与LCHTD组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纤维胆道镜联合LBEPS组术中出血量、术后消化功能恢复时间、平均住院时间优于LCHTD组(均P<0.05);LBEPS组并发症及胆管镜取石再治疗均少于LCHTD组(P<0.05).结论 纤维胆道镜联合LBEPS与LCHTD相比,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3.
卢明柱  徐明  周斌  屈振 《中国基层医药》2014,(24):3711-3712
目的:总结腹腔镜联合纤维胆道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至2014年3月25例患者行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的临床资料。结果24例手术获成功,1例中转开腹,T管引流21例,Ⅰ期缝合3例,手术时间105~305 min,平均(184.0±12.2)min,术后住院时间6~10 d,平均(7.7±0.2)d,术后残余结石1例,无胆漏。结论初开展腹腔镜联合纤维胆道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胆管一期缝合应慎重,适时中转开腹,不应刻意追求腹腔镜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选择性术中胆道造影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并有相对胆总管探查指征的结石性胆囊炎患者98例术中经胆囊管插管行胆道造影的结果。结果98例患者中插管造影成功95例,阳性发现32例,其中胆总管下段结石20例均行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加T管引流术;假阳性1例行腹腔镜胆道探查术后置T管引流。结论选择性术中胆道造影操作简单,不增加患者痛苦,对降低Lc术后胆道残余结石的发生率、降低胆道阴性探查率、明确胆道解剖及变异、避免或减少胆道损伤的发生有重要意义,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肝叶切除术治疗肝内外胆管结石的疗效.方法 对44例肝内结石患者采取肝叶切除术+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另选取同期肝内结石患者40例采取单纯胆总管取石+T管引流术,比较两组的优良率、术中情况和术后情况等.结果 肝叶切除组近期疗效优良率86.36%,显著优于单纯胆总管切开取石组(67.5%)(P<0.05);肝叶切除组在手术时间(243.5±74.28) min、住院时间(14.75±2.41)d及术中出血量(251.3±87.21) ml等方面均次于单纯胆总管切开取石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但在远期疗效包括残石率(42.5%)、感染率(30%)和再手术率(2.5%)等方面有显著优势,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肝叶切除术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根治性术式,远期疗效明显优于单纯胆总管切开取石术.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继发性胆总管结石患者行腹腔镜胆总管探查一期缝合术后肝功能的变化规律,评价其安全 性。方法 符合手术适应证的继发性胆总管结石患者21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一期缝合组(110例)和T管引流组 (100例)。记录2组患者手术前及术后第1、3天血清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总胆汁酸(TBA)、丙氨酸 转氨酶(ALT)、碱性磷酸酶(ALP)、γ-谷氨酰转肽酶(GGT)水平并进行组内及组间比较。结果 2组患者术后TBIL、 DBIL、ALT、ALP、GGT、TBA均较术前下降(P<0.05);术后1 d时2组均有部分患者TBIL较术前升高(P<0.05);T管 引流组胆红素下降幅度较一期缝合组更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一期缝合组术后胆红素升高患者血清胆红 素水平于术后3 d低于术前水平。结论 满足适应证的继发性胆总管结石患者建议行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并一期缝 合术,术后肝功能的变化在安全范围内。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腹腔镜联合纤维胆道镜胆总管探查术的方法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应用腹腔镜联合纤维胆道镜施胆总管探查取石术82例临床资料。结果 82例手术均获成功,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64例,胆总管Ⅰ期缝合18例,平均手术时间110min,Ⅰ期缝合后胆漏1例,T管引流术后第21天拔T管出现胆漏1例,术后结石残留3例。结论 腹腔镜联合纤维胆道镜胆总管探查术治疗肝内外胆管结石是安全、可行的,治疗效果肯定,微创意义明显。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比较胆肠吻合术与T管引流术辅治肝内胆结石的疗效。方法将102例肝内胆结石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1例。观察组患者进行胆总管切开联合肠胆吻合术治疗,对照组患者进行胆总管切开联合T管引流术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结石残留率、并发症、结石复发率等。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结石复发率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的结石残留率、术后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胆总管切开联合肠胆吻合术与胆总管切开联合T管引流术在结石残留率、并发症方面没有明显差异,而胆总管切开联合肠胆吻合术的结石复发率明显较低。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胆总管探查一期缝合术的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6月-2007年6月因胆总管结石行胆总管探查术113例的临床资料,比较胆总管一期缝合61例(缝合组)与T管引流52例(引流组)的临床效果。结果手术时间与腹腔引流时间在两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缝合组的术后住院时间和补液量少于引流组(P<0.05)。缝合组在术后胆漏(4/61),结石残留(2/61)和结石复发(5/61)等并发症方面与引流组(分别为2/52,3/52,4/52)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引流组拔T管后引起胆汁性腹膜炎2例。两组均未发生术后胆管狭窄。结论胆总管探查后一期缝合是一种安全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