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老年世界》2006,(24):31-31
王昭君名嫱,西汉南郡秭归(今湖北省兴山县)人,汉元帝时入宫为宫女,是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竞宁元年,匈奴呼韩邪单于入朝求和亲;昭君自愿远嫁匈奴,后被封为宁胡阏氏,这便是著名的“昭君出塞”的故事。  相似文献   

2.
霍去病是汉武帝初年时征服匈奴的骠骑大将军,但却英年早逝。为了纪念他在祁年山一带抗击匈奴的丰功伟绩,汉武帝赐予他陪葬自己陵寝的特殊待遇。霍去病墓石刻的艺术风格有三大特点:一是注重寓意,采用象征手法表现主题;二是巧妙运用"因势象形"的表现手法,精心选择石料,巧妙利用石块的自然形态和纹路造型;三是灵活地将圆雕、浮雕和线刻技法综合运用。  相似文献   

3.
1937年4月,为祭黄帝陵,毛泽东写了一篇祭文。祭文声情并茂,气势磅礴,表达了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抗击日寇的决心。祭文中有这样的句子:东等不才,剑屦俱奋,万里崎岖,为国效命。频年苦斗,备历险夷;匈奴未灭,何以家为。这里的“匈奴未灭,何以家为”句,出自西汉名将霍去病。  相似文献   

4.
爱国者的故事霍去病为国不顾家汉代有个青年将领叫霍去病。他16岁就参了军,跟着舅舅卫青到边塞和入侵的匈奴人作战。别看他年纪轻,却英勇善战,能指挥成千上万的骑兵步兵,屡建战功。有一次,他率领一万精锐骑兵,深入敌后几千里,打败了敌人。后来他和卫青分兵两路,和匈奴进行决战,终于击退敌人,使国家的北方消除了外来的威胁。汉武帝加封有功将士,  相似文献   

5.
走进喀什     
喀什噶尔今称喀什,古称疏勒,是汉代著名的西域三十六国之一。张骞于公元前119年第二次出使大月氏返回经过时,这里就是一座较大的有市列的商业化城市了。公元前60年,疏勒归属西域都护府管辖,其都城就在今天的喀什市。此后不久,由于东汉政权决策失误,疏勒成了北匈奴的属国。公元73年,汉明帝派奉车都尉窦固率军西征,投笔从戎的班超随军到了西域。  相似文献   

6.
慈善救助在汉代取得重要发展,"裸捐"引人注目,事例很多,最突出的是汉武帝时的卜式多次捐财帮助国家守卫边境。西汉多有平时和荒年赈济贫穷宗族邻里的事项。自汉武帝时起,西汉统治者的慈善观发生变化,皇帝鼓励、褒扬吏民向贫民借贷,助民脱困。朝廷下诏举荐"有行义"者为官,终汉不辍,这是对行善好施的最大肯定。帝诏奖励帮助政府救灾的吏民,是汉代政府与民间慈善互动的表现。东汉散财救恤宗亲邻里的观念和行为十分盛行,有关"裸捐"的记载多于西汉,反映了东汉慈善救助思想和实践的发展。慈善思想是慈善行为的内生性动力,汉代行善去恶的慈善思想内容丰富,行善的目的是为了缓和贫富冲突、保障既得利益和保护家人。其认为行善不应讲求回报,要行善不懈;对于行善者,人不回报天报,不报己身报子孙。"赏善罚恶"是朝廷引导人们向善的重要手段,同时也重视教民行义,富民劝善。  相似文献   

7.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如果家庭教育搞不好,即使官当得再好,职位升得再高,也会被熊孩子坑得身败名裂。古代的某些官二代,在坑爹这事上真是不遗余力。西汉武帝时期,有一个大将军叫做公孙贺。汉武帝当太子时,公孙贺就是太子舍人,负责守卫太子。两人形影不离了很长时间,是一对好朋友。公孙贺不仅后台硬,自己素质也高,曾经多次带兵攻打匈奴,因为战功彪炳而封侯拜相,红得发紫。身为官二代,公孙贺的儿子公孙敬声官运亨通,一直做到太仆,相当于国家  相似文献   

8.
雷鸣 《公关世界》2008,(2):33-33
孙弘:汉代武帝时丞相。淄川薛(今山东滕州南)人,出身贫寒。早年为狱吏,有罪免职,以牧豕为生,40余岁始学《春秋》杂说。汉武帝征召贤良文学,公孙弘被淄川国推举,以贤良征为博士。后因使匈奴忤旨,称病免归。元光五年(前130)再度应征贤良文学,因对策第一,拜为博士,待诏金马门。  相似文献   

9.
汉武帝时期,经过董仲舒改造后的儒学逐渐适应了西汉社会经济发展状况,解决了黄老之学不能解决的社会问题。在汉武帝的支持下,经过董仲舒及众多儒士不懈的奋争,使得儒学从此成为历朝的正统思想,并对后世留下了深刻而久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党凤山 《老年世界》2014,(24):30-30
伴随呼和浩特最早名称云中城的消逝及定襄郡与盛乐城的兴起,两者之间有着密切的关联,经过逐步演变和相互轮替的过程。早在战国及秦代,今天的和林格尔县,是云中郡的属地,到西汉高祖六年(公元前21年),为北据匈奴扰边,将云中郡一分为二,另设定襄郡;  相似文献   

11.
三、唐时的中阿文化交往(1)阿拉伯学者对中国的有关记载外国人对中国的报道,始于公元前2世纪到8世纪,正值我国历史上的“汉唐盛世”,国力强盛引人注目。汉朝时,中国的丝绸、冶铸和水利技术远传中亚、西亚和南欧,汉武帝的威名播扬久远,“在昔与西域交往者汉为盛,故塞外诸国,徒闻有汉也。”希腊  相似文献   

12.
南山羌是指居住在西汉敦煌、酒泉、张掖诸郡之南,今祁连山脉及柴达木盆地的羌族诸种落,他们实际上是在匈奴打击之下迁徙南山小月氏的后裔.汉宣帝派遣赵充国、辛武贤征伐西羌,辛武贤从敦煌郡出兵,征伐的对象主要是南山羌.辛武贤征南山羌得胜之后,南山羌经敦煌郡入朝觐见.西汉还设置了南塞、破羌亭、弱羌亭、安羌亭和羌备城坞,还设置护羌使...  相似文献   

13.
高福美 《城市》2008,(12):72-75
在近代,租界是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进行军事侵略、经济掠夺和文化渗透的产物。近年来,随着研究的深入,学界开始对租界采取了两分法,一方面它是西方列强侵略掠夺中国的基地,另一方面则是展示资本主义文明的窗口,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近代文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老年世界》2008,(19):28-29
虽不能说地理位置决定一切,但地理位置对于一个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而言,都极为重要?耸立在中国北部的阴山山脉,东西横亘,形如屏障?它不仅是一条重要的自然地理分界线,一条农牧业经济形态上的自然分界线,它还是历史上匈奴的生命线。  相似文献   

15.
年号是我国古代用以纪年的名号。汉武帝以前,一般以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有年数而无年号。最早的年号是西汉武帝定立的“建元”。  相似文献   

16.
近来,品读了书籍《冠于百王:汉武帝》,看了影视作品《汉武大帝》《母仪天下》,读了《武皇帝刘彻的情感世界》、《西汉成帝与赵氏姐妹》等书籍、文章.对二人迥异的爱情观和由此导致的生命发展轨迹的差异作了一些粗浅的思考. 西汉的孝武皇帝刘彻和孝成皇帝刘骜都有着非同寻常的情感经历,在他们的一生中,都分别有几个女人在他们的生命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可是二人对待个人感情的态度却完全不同,这种不同的爱情价值观直接影响着他们的情感生活、政治作为乃至国家的兴衰.  相似文献   

17.
女性书家,史籍可考者,第一位是西汉楚王的一位侍者,名唤冯嫽.但《汉书·西域传》只说她"能史书".这到底是不是写书法,似乎还难以确定,可是马宗霍《书林藻鉴》已迳行将之归入书人行列.大概此时书法艺术刚刚兴起,所以甄录较宽吧.  相似文献   

18.
在伊斯兰教出现以前,中国人和阿拉伯人很早就有了来往。公元前139年和公元前119年,西汉张骞(卒于公元前114年)两次出使西域,到了中亚和西亚许多国家,并听说有一个叫“条支”的国家,在西边更远的地方。两百年后,到了公元97年,西域都护使班超(公元32~102年)曾派大将甘英出使大秦,到了条支。“条支”是当时的“塞琉古王国”,也称“叙利亚王国”,也就是现在西亚地区的阿拉伯国家。具体来说,“条支”是一个城市的名字,是指当时塞琉古王国的都城安条克(Antiochia又译安提俄克)即现在土耳其南部城市安塔基亚(Antakya),位于叙利亚的北边,在阿西河(…  相似文献   

19.
中国人民与阿拉伯人民的友好往来具有悠久的历史。早在二千多年前西汉时代,张骞出使西域开通了东西方联系通道——丝绸之路之后,中国人民对亚洲西部的阿拉伯地区已有所了解,称这个地区叫“条支”。这在司马迁的《史记》及以后的《汉书》、《后汉书》中都有记载。  相似文献   

20.
冯树安 《老年世界》2010,(23):24-25
乌拉特中旗草原上,有秦汉长城,突厥石人墓和石棺,优美的奇石林,壮丽的阴山岩画,古代祭祀遗址和一座座千年古城等,这些都是乌拉特草原上的文化瑰宝。据史书记载,秦汉时期,这里是匈奴领地。公元前216年,秦始皇派蒙恬北击匈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