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传统村落保护规划的编制是解决传统村落保护发展基础性和全局性的工作。运用空间句法的相关理论与技术对唐模古村进行空间解析,利用量化后的空间分析结果对传统村落保护规划中的保护区划划定、街巷路网调整、功能结构布局等重要规划内容提供了依据。廓清了空间句法在传统村落保护规划中应用的若干问题,为传统村落保护规划编制提供了可借鉴的技术路线和修正的思考。  相似文献   

2.
京津冀地区的传统村落地缘相接、人缘相亲,地域一体、文化一脉,历史渊源深厚.在国家实施传统村落保护工程和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背景下,论文对开展京津冀地区传统村落协同保护发展研究的意义、研究现状以及研究内容等进行了深入分析,对未来京津冀地区传统村落的保护发展研究具有一定前瞻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现代化治理下传统村落保护发展已成为新发展阶段的重要研究命题。通过既有研究文献的梳理,辨析传 统村落保护发展与空间治理的概念内涵,明晰两者关联逻辑,总结空间治理下传统村落保护发展主要路径、影响因 素、空间治理重点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以期为我国传统村落保护发展研究提供借鉴和启示,为乡村治理及传统村落 保护实践提供科学指导。  相似文献   

4.
浙江省金华地区的村落虽然经济发展迅速,村民的生活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但村落的更新、建设缺乏对村落传统景观的整体保护,管理欠缺、规划滞后等将致使村落的传统景观风貌逐渐散失。所以,保护村落的传统景观风貌,传承和延续区域的地方特色与景观特征刻不容缓,在此提出相应的保护与传承策略。  相似文献   

5.
传统村落是农耕文明时期留下的历史文化遗产,其遗产价值分类保护与活化利用是传统村落保护发展的重要议题.基于田野调查运用因子分析法对传统村落遗产价值进行评价,进而构建三维矩阵模型划分传统村落类型,提出分类活化利用策略.结果表明:(1)歙县各传统村落遗产价值总体差异较大,各价值维度水平不一致;(2)传统村落遗产价值类型可划分为遗产衰败型、传承困境型、遗产活力型、活态传承型4种类型;(3)针对传统村落遗产价值类型多样化应采取精明收缩、保护发展、开发管控及区域协同等多样化的活化策略.本文研究可为传统村落分级分类活化利用提供理论指导,为区域传统村落整体保护发展提供施策依据.  相似文献   

6.
传统村落作为现代文化发展的根源,近年来关注度逐渐加深、价值不断突显,相应传统村落保护研究工作也在不断深入,但总体来看传统村落保护仍然较为缺乏整体性保护视野。本文通过对传统村落保护研究工作进行梳理总结,从空间解析角度将传统村落解构为自然生态空间、人工物质空间和社会文化空间,并对其下一级别的具体保护内容进行说明,从而构建整体性保护体系,并以安徽省黄山市呈坎村为例对所构建的保护体系进行应用,为传统村落的整体性保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和新农村的建设,给传统村落带来发展生机的同时,也带来触目惊心的破坏。由于缺少保护意识,传统建筑损坏严重,新旧建筑混杂,破坏了村落的传统风貌。文章通过对徽州传统村落许村的实地调研,分析当前许村村落风貌现状和文化特色,针对新农村建设中许村村落保护存在的问题,探索保护和发展平衡措施,提出政府引导和民间自发共同促进,村落风貌和传统建筑合理控制,乡村振兴和村落保护有机结合的策略。  相似文献   

8.
传统村落承载着数千年的历史文化和中国人的乡土情结,村落空间形态诠释着乡情、宗亲、落叶归根等民族情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传统村落空间格局和传承村落精神,是保护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也是新农村规划建设中必须十分重视的问题。通过对传统村落空间形态的分析,梳理了影响村落空间形态的传统因素及新生因素,从村落景观的完整性、空间形态的整体性和地缘关系的领域性等方面提出了基于传承村落精神的规划建设思路。  相似文献   

9.
在社会中各种资源被加速消耗的背景下,各项保护规划的研究成为热点,以1990—2017年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为基础,利用可视化文献分析软件Citespace,生成传统村落保护规划研究的发文作者、发文机构、关键词共现等知识图谱并进行分析,结合所检索的文献,分析传统村落保护规划在保护方法、内容、层次等方面的研究进展。研究结论显示学者对传统村落保护规划多个层面展开了大量研究,为传统村落保护规划提供指导,规划管理上数字化技术的运用可以更加直观的呈现保护情况,但在规划实施方面研究不多。研究发现传统村落保护规划需要动态监测与量化评估相结合的技术手段,在规划编制的过程中要注重地方特色,避免同质化,村民的参与程度也是规划编制需要改善的一个环节。  相似文献   

10.
以北京门头沟区传统村落马栏村为研究对象,在对马栏村价值特色分析的基础上,调查研究了马栏村的村落风貌、传统民居、基础设施、居住条件、产业发展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分析了导致这些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提出了抓住保护与发展的主要矛盾、编制保护与发展规划、加强村落保护与发展的宣传教育工作以及平衡保护与发展的关系等保护与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徽州传统村落核心价值的挖掘对于针对性保护发展策略的提出至关重要。以徽州35个非重点传统村落为研究对象,构建徽州传统村落价值评价指标体系,综合运用SPSS因子分析、线性加权对徽州传统村落进行多维价值评价方法进行探析,以期通过多维价值评价遴选出综合价值较弱但具有某一方面或多方面价值的村落。研究结果显示:依据本文的价值评价指标体系共遴选出7个方面的村落价值,由评价结果共筛选出18个综合价值较弱但具有独特价值的村落划定为特色型村落进行保护。  相似文献   

12.
徽州传统村落居住环境的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徽州传统村落作为村落文化的一个代表,其区域环境达到了自然与人文的良好结合.为对徽州村落居住环境的形成及影响因素,以及各环境之间构成的特点全面了解,在针对徽州传统村落居住环境实地调查的基础上,总结分析了徽州村落居住环境形成的3要素:自然环境条件、人文精神条件、设施条件.认为进一步延续村落传统居住文化,是一项很有研究价值的课题,可为古村落环境保护与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3.
古徽州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布与演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村落承载着一个区域的历史变迁和地域文化。以古徽州"一府六县"所辖范围为研究区域,以古徽州范围内公布的国家级和省级历史名村和传统村落作为研究对象,运用历史文献法和GIS空间分析等方法,探究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布和演化。研究发现:魏晋南北朝之前的传统村落增长缓慢,宋朝新增传统村落数量达到鼎盛。元明清时期传统村落格局基本定型,数量增加减少,区域整体呈现出星罗棋布的发展特点。古徽州传统村落在空间分布上具有"低海拔,沿水,各县不均衡"的特征。古徽州传统村落在类型上主要有传统农耕类、交通枢纽类、特色产业类和商业贸易类四种类型。181个传统村落中,有30个发生过转型。部分传统农耕型从魏晋南北朝和明清时期开始分别向交通枢纽和商业贸易型转形。总体来看,古徽州传统村落体现出了由易到难,由低到高,由个别县向其他县辐射,沿水发展的时空开发特征。  相似文献   

14.
徽州独特的自然环境符合传统理想村落模式的需求,文章以古徽州村镇志为中心,分析道家风水思想与徽州自然人居环境的相互关系,指出徽州古村落择地而居的风水选择和天人合一的精神追求,从村落选址和水口改造利用两方面探讨徽州古村落的营建理念.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古代思想中蕴含着传统生态环境观,徽州因其独特的地域文化环境,形成具有徽州特色的生态环境观。本文从徽州生态环境观的角度分析徽州古村落选址、布局、空间营建的思想与方法,挖掘徽州古村落营建理念中的生态环境意识,以及在这种观念影响下形成的村落园林化建设思想,以期对当代居住环境规划设计、新农村建设提供有益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6.
以建筑生态节能设计的角度,从传统徽州民居的生态观、设计观和技术观人手,通过分析其选址与规划中体现的自然生态观、设计与营建中水口和天井的自然生态作用、选材和细部构造设计及利用太阳能及可再生能源所体现的传统生态节能思想,探讨其对现代居住建筑规划与设计的启迪与借鉴意义,并积极展望未来生态节能住宅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7.
通过文献研究和田野调查,从徽州古村落与新安画派审美思想的关系入手,解析新安书画与徽州村落的相互联系,诠释了新安江流域传统村落的景观特征。再延伸到当代书画家吴冠中先生的绘画思想对于东梓关村新居的创作影响,并以此分析审美理念美好乡村建设的参考作用,拓展徽州村落文化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8.
临沣寨的古村落、古民居及传统的红石建筑有着显著的地方特色,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价值。对古村落的保护应在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下进行,针对临沣寨保护发展中面临的问题,提出要做好可持续发展的整体保护规划和旅游规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