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摘要 目的 了解广东瑶族群体抗-HCV感染及HBsAg、HDV重叠感染现状。 方法 采用ELISA法分别检测瑶族群体抗-HCV、HBsAg和HDV标志物。 结果 1 056例中检出抗-HCV阳性8例,阳性率0.76%,男性阳性率为0.60%,女性阳性率为0.90%,男女性别及年龄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分别为0.314和2.883,p 均为>0.05),HBsAg阳性者抗-HCV阳性率高于HBsAg阴性者, 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9.723, p <0.05)。HBsAg+HDV重叠感染率为5.21%,抗-HCV+HBsAg重叠感染率为0.57%,抗-HCV+HDV重叠感染率为0.28%,抗-HCV+HBsAg+HDV三重感染率为0.28%。 结论 广东瑶族群体抗-HCV感染率低于全国水平, 存在不同程度的抗-HCV、HBsAg和HDV重叠感染。  相似文献   

2.
李晖  陈艳华  陆一平 《微创医学》2004,23(6):708-710
目的 探讨对肿瘤患者输血前相关检测在医院感染控制中的意义.方法对21 032例肿瘤患者输血前血液进行HBsAg、HCV抗体、HIV抗体及RPR检测.结果肿瘤患者HBsAg阳性率为22.00%,抗-HCV阳性率为1.48%,抗-HIV阳性率为0.10%,RPR阳性率为0.98%.除肝内胆管癌及肝癌外,其他肿瘤患者HBsAg阳性率为13.70%,不同肿瘤患者病种群体检出阳性率统计学差异极具显著性(P<0.005).结论输血前肿瘤患者病毒标志物的检测可为血源性感染诊断提供依据,避免和预防医院感染、保证输血安全监控,减少医疗纠纷,对患者、医院及血液中心均有保护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广东瑶族人群庚型肝炎病毒(HGV)感染状况,探讨HGV感染与输血相关肝炎病毒HBV、HCV感染关系.方法 采用ELISA法分别检测血清中抗-HGV IgG、HBsAg和抗-HCV.结果 1 056例血清中检出抗-HGV IgG阳性95例,阳性感染率为9.00%,男性阳性检出率为9.40%,女性阳性检出率为8.63%,男女性别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0.189,P>0.05).抗-HGV IgG阳性检出率随年龄增大而增高,但各年龄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437,P>0.05).抗-HGV IgG+HBsAg、抗-HGV IgG+抗-HCV、抗-HGV IgG+HBsAg+抗-HCV的重叠感染率分别为23.16%、4.55%和4.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1.815,P<0.05).结论 广东瑶族人群存在较高的HGV感染率,HBsAg及抗-HCV均存在HGV重叠感染.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对住院患者输血前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艾滋病病毒抗体(抗-HIV1/2)、梅毒螺旋体抗体(抗-TP)进行检测,分析4项感染性指标在输血前检测的重要意义.方法 对2007年1月至2010年1月7285例住院输血的患者进行输血前HBsAg、抗-HCV、抗-HIV1/2、抗-TP4项感染性指标的检测,采用ELISA法检测,HBsAg、抗-HCV阳性标本采用胶体金复查;抗-HIV1/2筛查为阳性的标本送省疾控中心确证实验室进行确证;抗-TP阳性标本用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TPPA)确证.结果 7285例患者输血前HBsAg、抗-HCV、抗-HIV1/2、抗-TP检测总阳性率为15.31%,HBsAg阳性率为11.01%,抗-HCV阳性率为2.72%,抗-HIV1/2阳性率为0.03%,抗-TP阳性率为1.19%.HBsAg和抗-HCV合并阳性率为0.32%,HBsAg和抗-TP合并阳性率为0.04%.结论 输血前检测感染性指标,有利于患者传染病的早期诊治、医院感染及医务人员职业感染的预防及输血所致医疗纠纷的防范.  相似文献   

5.
用ELISA法测定了154份丙氨酸转氨酶(ALT)升高者血清的抗-HAVIgM、HBsAg、抗-HCV.结果表明,抗-HAVIgM、HBsAg、抗-HCV的阳性率分别为7.8%、14.3%、3.2%;抗-HAVIgM阳性率随ALT值的升高而增加;男女HBsAg阳性率有显著性差异;HBV、HCV混合感染发生率为0.6%.提示ALT升高者中存在着甲、乙、丙型肝炎病毒的的感染,以乙肝病毒感染为主,不同型肝炎病毒存在混合感染.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广东瑶族无偿献血者人细小病毒B19(HPV B19)感染现状,探讨HPV B19与输血相关肝炎病毒HBV和HCV及HGV的相关性。方法采用ELISA法分别检测血液中HPV B19 Ig G、HBs Ag、抗-HCV和抗-HGVIg G,并用fast real time PCR法检测部分样本中的HPV B19 DNA。结果 376例瑶族无偿献血者检出HPV B19 Ig G抗体阳性110例,阳性率29.26%,在抗-HGV-Ig G、抗-HCV及HBs Ag阳性血液中HPV B19 Ig G阳性检出率分别36.36%、33.33%和28.57%,重叠感染达到34.88%,以抗-HGV-Ig G阳性检出率最高,与HBs Ag及抗-HCV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58,P0.05)。阴性血液HPV B19 Ig G阳性率为28.53%,与标志物阳性血液比较,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43,P0.05)。HPV B19 DNA阳性率6.80%,在HBs Ag、HPV B19 Ig G、抗-HGV-Ig G、抗-HCV及阴性血液中阳性率分别为14.29%、11.63%、7.69%、0.00%及3.70%,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660,P0.05)。结论广东瑶族无偿献血者存在HPV B19感染,HPV B19可以单独感染也可与HBV、HCV、HGV重叠感染。  相似文献   

7.
胡茜  王玉丰 《中国热带医学》2007,7(8):1350-1350,1352
目的 分析3 658例孕妇乙肝、丙肝、梅毒和艾滋病的感染状况.方法 对2004年7月.2006年10月住院孕妇进行HBV-M、抗-HCV、抗-TP及抗-HIV检测,共3 658例,对其中HBsAg阳性者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进行HBV DNA含量检测,共420例.结果 HBsAg阳性率为11.48%,抗-HCV阳性率为0.30%,梅毒阳性率为2.65%,抗-HIV全为阴性.“大三阳”孕妇HBV DNA阳性率为100%,“小三阳”孕妇HBV DNA阳性率为48.25%.结论 对孕产妇进行4种传染病筛查有利于优生优育,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甲乙丙三型肝炎病毒感染的相互关系。方法 应用国产试剂盒 ,采用EIA法对 515例肝炎患者的血清标本同时测定了甲乙丙三型肝炎病毒感染的血清学标志。结果 在抗 -HAVIgM阳性和阴性者之间 ,HBsAg、HBeAg阳性率无显著差异 ;HBsAg阳性者的抗 -HAVIgM阳性率和抗 -HCV阳性率显著低于HBsAg阴性者 (分别为 4 .0 %对 2 3.5%和 3.4 %对 2 4 .2 % ,P <0 .0 0 0 1) ;HBeAg阳性者的抗 -HCV阳性率明显低于阴性者 ( 1.3%对 14.0 % ,P <0 .0 0 0 1) ;抗 -HCV阳性者的HBeAg阳性率明显低于抗 -HCV阴性者 ( 9.6%对 32 .8% ,P <0 .0 1)。结论 HBV复制与HCV感染之间可能存在一定的交互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输血患者相关传染性疾病感染情况。方法:对2012-2014年住院输血患者共6386例,常规进行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 Ag)、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梅毒螺旋体抗体(抗-TP)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4项血清感染标志物检测并统计分析。结果:4项感染标志物检测结果总阳性率为9.02%,其中HBsAg、抗-HCV、抗-TP和抗-HIV阳性率分别为4.56%、2.82%、1.55%和0.09%;抗-TP阳性率男性显著高于女性(P<0.05);HBsAg阳性率呈逐年递减趋势;抗-TP和抗-HIV呈逐年上升趋势。结论:应加强输血前血清感染标志物的监测,控制医院感染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通过调查张掖市部分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人群的HCV感染现状及血清中的病毒载量,以研究该地区HCV感染及病毒复制状况.方法 对2008年6月至2009年6月于张掖市人民医院住院和门诊部就诊的患者13743例(男8945例,女4798例)进行传染病三项(HBsAg、抗-HCV、抗-HIV)筛查,查出抗-HCV阳性者,再进一步行HCV RNA检测.抗-HCV血清学检查采用酶联免疫法,HCV RNA检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结果 抗-HCV阳性率为3.74%,女性抗-HCV阳性率4.46%,高于男性的3.35%(x2=10.63,P<0.01).抗-HCV阳性者中,HCV RNA阳性率为45.53%,HCV RNA男性阳性率为42.00%,女性为50.47%,男女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3.61,P>0.05).抗-HCV阳性者5个年龄组构成比由高到低依次为C组42.02%、D组21.40%、B组18.68%、A组9.34%、E组8.56%.5个不同年龄组间HCV BNA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6.168,P>0.05).结论 该地区HCV的发病有下降趋势,已感染人群中女性多于男性.HCV RNA阳性率不同性别及不同年龄组间差异不显著,但监测HCV RNA可指导临床用药及观察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住院精神病患者乙肝(HBV)、丙肝(HCV)、爱滋病(HIV)和梅毒(TP)感染情况。方法:对7 137例住院精神病患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进行血清HBsAg、抗-HCV、抗-HIV和抗-TP检测、抗-HIV初筛。结果:7 137例住院精神病患者血清HBsAg、抗-HCV、抗-HIV和抗-TP阳性率分别为4.74%(338/7137)﹑1.03%(70/6767)﹑0.03%(2/6775)﹑0.64%(9/1398)。不同性别患者的HBsAg、抗-HCV的阳性率比较,男性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年龄段患者的HBsAg、抗-HCV的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20~40岁住院患者HBsAg阳性率显著高于其他年龄段(P<0.01)。结论:住院精神病患者不同程度存在HBV、HCV、HIV、TP感染,病区应采取监测、隔离、消毒、治疗等综合性措施,以防交叉感染。  相似文献   

12.
应用ELISA法对陕西关中及陕南地区342例不同临床类型乙型肝炎(乙肝)进行抗—HD 检测,提示总感染率为11.4%,无症状HBsAg 携带者中抗—HD 阳性率为5.1%,现症乙肝患者抗—HD 阳性率为13.8%,尤以重型肝炎(重肝)抗—HD 阳性率最高,HDV 感染在我省是以散在发病为特征,对重肝及慢肝形成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丁海明  柯培锋  周华友 《广东医学》2012,33(12):1772-1774
目的 通过对患者输血前血清乙肝表面抗原(HBsAg)、丙肝抗体(抗-HCV IgG)、艾滋病病毒抗体(抗-HIV Ab)、抗梅毒螺旋体抗体(TRUST)的检测,了解患者输血前的感染情况,预防医护人员职业暴露,判断医院内感染,避免医疗纠纷的发生.方法 对 4 823例患者输血前检测,HBsAg、抗-HCV IgG、抗-HIV Ab应用ROCHE e601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检测;TRUST应用凝集法检测.结果 HBsAg、抗-HCV IgG、抗-HIV Ab和TRUST阳性率依次为 11.45%、0.68%、0.07%和1.06%;梅毒阳性率有逐年上升趋势;按入住科室分类,消化科的HBsAg、HCV阳性率最高;40~60岁组HBsAg、HCV阳性率最高,小于40岁和大于60岁组TRUST阳性率高.结论 输血前检测感染性指标,有利于患者感染性疾病病的早期诊治、预防医护人员职业暴露,减少医院内感染,避免医疗纠纷.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梅毒产妇和其有关传染性标志物受感染关系及其新生儿的受感染情况.方法:对73例经确诊的梅毒产妇,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抗.HIV1/2、抗-HCV、HBsAg,抗-TP;同时用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反应素试验(TRUST)做滴度分析,采用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明胶凝集试验(TPPA)进行确认试验.结果:73例梅毒产妇血清标本中,抗-TP、TPPA阳性率为100%,TRUST阳性率为67.12%.抗-HIV1/2、抗-HCV、HBsAg阳性率分另为2.74%、2.74%、9.58%;其新生儿的抗-TP,TPPA、TRUST阳性率分别为95.9%、94.52%、65.75%.抗-HIV1/2、抗-HCV、HBsAg阳性率分别为2.74%、2.74%、6.85%;73例产妇及其新生儿的合并感染的阳性率一致.结论:梅毒产妇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丙型肝炎病毒(HCV)、乙型肝炎病毒(HBsAg)均有合并感染率,其新生儿在梅毒、HIV、HCV、HBsAg各指标均有垂直传播率和合并感染率;应在孕前产前进行相关传染性标志物的检测,以便存效控制各指标合并感染和母婴垂直传播.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对6 129例病人术前血液传播性疾病分析,为预防医院感染和医疗纠纷提供依据.方法 对6 129例病人空腹血进行乙肝三系统、抗-HCV和抗-HIV 1/2的检测.结果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抗体(抗-HCV)和抗-HIV阳性率分别为6.1%、2.5%和0.5%.在乙型肝炎中,大三阳和小三阳的阳性率分别为1.26%和1.66%,抗-HBs阳性率为21.41%.结论 术前血清学检测对减少院内感染,减少医疗纠纷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6.
本文报道南宁地区(肝癌高发区)HDV 感染的血清学调查,用 ELiSA 法检测血清中的抗 HD,共检测212例,抗 HD 阳性25例,阳性率11.79%.其中急性肝炎的阳性率16.6%(2/12),慢迁肝为12.56%(7/56),慢活肝为20%(2/10),肝硬化为0%(0/4),肝癌为40%(2/5),HBsAg 携带者为9.6%(12/125).证明南宁地区有 HDV 感染.并提示 HDV 感染可促进或加重肝病的慢性化、与肝癌的发生可能有一定的联系.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对住院患者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抗体(抗-HC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及苍白密螺旋体抗体(抗-TP)血液感染性指标进行检测,为预防和避免医院交叉感染及医疗纠纷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2014年1月‐2016年12月本院41 298例住院患者进行HBsAg、抗-HCV、抗-HIV及抗-TP检测,以了解患者的感染状况。结果在41 298例患者中ELISA法检出HBsAg、抗-HCV、抗-TP、抗-HIV阳性样本3 862例(9.35%),各年度感染性指标总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患者感染性指标总阳性率高于女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男性HBsAg、抗-HCV、抗-TP、抗-HIV各单项指标阳性率高于女性;随年龄增长,3组年龄段患者感染性指标总阳性率呈增加趋势,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合并多项感染患者中,以乙型肝炎+丙型肝炎最多。结论住院患者治疗前感染性指标存在一定比例的阳性率,HBsAg阳性率最高,抗-HCV、抗-HIV及抗-TP较低,男性感染性指标总阳性率高于女性,年龄≥60岁患者感染指标阳性率较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孕妇的相关检测在医院感染控制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我院2010年1月—2010年12月的4 772例孕妇(孕10周~24周)产前4项传染性指标: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HIV)、丙型肝炎病毒(抗-HCV)、梅毒快速反应血浆素(RPR)进行分析。结果:此4 772例孕妇中,HBsAg阳性率为16.6%,抗-HCV阳性率为0.25%,梅毒阳性率为0.46%,抗-HIV阳性率0.021%。结论:孕妇产前感染性标志物的检测能够及早发现阳性患者,预防和控制母婴垂直传播,防止院内交叉感染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为探讨术前和输血前患者相关血液检测的重要性,对2012例患者在术前和输血前检测血液中乙肝表面抗原(HBsAg)、丙肝病毒抗体(抗-HC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和梅毒抗体,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HBsAg阳性率9.69%,抗-HCV阳性率2.24%,抗-HIV未检出,梅毒抗体阳性率0.94%.认为检测术前和输血前患者血液传染性疾病标志物,无论对患者、医务人员还是控制院内感染都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孕妇产前检测HBsAg、抗-HIV1+2、抗-HCV,梅毒4项传染病的临床意义.方法对2009年1月-2010年12月孕妇进行产前HBsAg、抗-HCV、抗-HIV1/2、梅毒4项血液传染标志物检测结果分析.结果 HBsAg阳性436例,阳性率8.5%;抗-HCV阳性1例,阳性率0.02%;抗-HIV1/2阳性2例阳性率0.03%;梅毒阳性14例,阳性率0.3%;总阳性率8.85%.结论孕妇产前血液肝炎病毒及梅毒的感染率较高,应高度重视产前、产时、产后的预防,加强围产期孕妇血液传染标志物检测,采取预防保健措施从而可以达到优生优育的目的,避免和预防传染性疾病的医源性传播和院内感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