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花色苷单体矢车菊素-3-葡萄糖苷(Cy-3-G)对Aβ_(25-35)损伤SH-SY5Y细胞的保护作用,并初步探讨相关机制。方法体外培养SH-SY5Y细胞。实验分组:首先进行Aβ_(25-35)损伤浓度的筛选,将细胞分为对照组和不同浓度Aβ_(25-35)处理组(浓度为5、10、15、20、25μmol/L);在确定Aβ_(25-35)的损伤浓度基础上进行Cy-3-G干预浓度的筛选,将细胞分为对照组、Aβ_(25-35)处理组和不同浓度Cy-3-G预孵育组(浓度为10、25、50、100μmol/L);而后进行Cy-3-G干预时间的筛选,将细胞分为对照组、Aβ_(25-35)处理组和不同时间Cy-3-G预孵育组(时间为3、6、12、24h)。MTT法测定细胞活力,Hoechst染色法检测细胞凋亡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10μmol/L Aβ_(25-35)处理SH-SY5Y细胞时,细胞活力显著降低(P0.05);Cy-3-G对Aβ_(25-35)处理SH-SY5Y细胞保护作用的适宜浓度和适宜作用时间分别为100μmol/L和12h;Aβ_(25-35)处理组细胞凋亡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而Cy-3-G预孵育可明显抑制Aβ_(25-35)细胞凋亡。结论适宜剂量的Cy-3-G对Aβ_(25-35)损伤的SH-SY5Y细胞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β-淀粉样蛋白(Aβ25-35)对大鼠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克隆株(PC-12细胞)内质网钙库的影响。方法用已老化的Aβ25-35[浓度分别为0(对照)、10、15、20μmol/L]对经神经生长因子(NGF)处理过的PC-12细胞染毒24、48、72 h。测定PC-12细胞内[Ca2+]i及内质网Ca2+-ATP、IP3m RNA的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15、20μmol/L Aβ25-35染毒各时间点PC-12细胞内[Ca2+]i均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染毒24 h比较,各剂量Aβ25-35染毒48 h、72 h时PC-12细胞内[Ca2+]i均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各剂量Aβ25-35染毒各时间点PC-12细胞内质网IP3m RNA表达水平均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染毒24 h比较,各剂量Aβ25-35染毒48 h、72 h时PC-12细胞IP3m RNA表达水平均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20μmol/L Aβ25-35染毒24、48 h及各剂量Aβ25-35染毒72 h后PC-12细胞内质网Ca2+-ATP mRNA表达水平均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染毒24 h比较,20μmol/L Aβ25-35染毒48 h及各剂量Aβ25-35染毒72 h时PC-12细胞内质网Ca2+-ATP mRNA表达水平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Aβ25-35染毒剂量的升高和染毒时间的延长,PC-12细胞内[Ca2+]i及内质网Ca2+-ATP、IP3mRNA的表达水平均呈上升趋势。结论 Aβ具有神经毒性,可抑制PC-12细胞的生长,破坏神经细胞内质网及细胞内钙稳态。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喹乙醇染毒人源肾小管上皮细胞(HK-2细胞)并检测活性氧(ROS)和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探讨喹乙醇肾脏毒性产生过程及其可能的内质网应激相关凋亡机制。方法分别以不同浓度(1、2、3、4、5、6、7和8μmol/ml)喹乙醇染毒HK-2细胞24 h,噻唑蓝(MTT)比色法检测细胞增殖率以确定剂量-效应关系;Hoechst-33258荧光染色检测各组细胞凋亡形态,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细胞凋亡率和细胞内活性氧含量;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内质网应激相关凋亡蛋白葡萄糖调节蛋白78(GRP78)、葡萄糖调节蛋白94(GRP94)和凋亡促进因子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同源蛋白(CHOP)的表达。结果根据MTT毒性实验结果 ,喹乙醇对HK-2细胞凋亡效应的适宜剂量确定为1、2、3和4μmol/ml。在喹乙醇不同剂量观察组中,喹乙醇染毒2μmol/ml以上剂量组,细胞凋亡率、内质网凋亡相关蛋白GRP79、GRP94和CHOP表达增加,喹乙醇各染毒剂量均可见活性氧水平增加(P<0.05);在喹乙醇不同染毒时间观察组中,喹乙醇染毒12和24 h组,细胞凋亡率、内质网凋亡相关蛋白GRP79、GRP94表达增加,喹乙醇染毒6、12和24 h组,活性氧水平、内质网凋亡相关蛋白CHOP表达增加(P<0.05)。结论喹乙醇可致肾小管上皮细胞发生细胞凋亡从而造成肾脏毒性,凋亡的发生可能与内质网应激相关凋亡途径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β淀粉样蛋白25-35(Aβ25-35)对培养大鼠心肌细胞的凋亡及内质网应激相关蛋白的影响,探讨内质网应激在A β25-35所致心肌损伤中的作用.方法 体外培养大鼠心肌细胞,给予不同浓度Aβ25-35刺激,用MTT方法观察心肌细胞的存活率,采用Hoechst33258染色观察心肌细胞的形态,流式细胞术检查细胞凋亡率,采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内质网应激蛋白X盒结合蛋白-1(XBP-1)、葡萄糖调节蛋白78 (GRP78)和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同源蛋白(CHOP)的水平,以及凋亡蛋白cleaved caspase-3和cleaved PARP的水平.结果 Aβ25-35可以降低体外培养大鼠心肌细胞的存活率,促进凋亡,且呈现浓度依赖的方式.给予Aβ25-35后内质网应激蛋白XBP-1、GRP78和CHOP表达增加,同时凋亡蛋白cleaved caspase-3和cleaved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PARP)表达也增加.结论 Aβ25-35可以导致体外培养的大鼠心肌细胞发生凋亡,而内质网应激可能参与了心肌细胞发生凋亡过程,为有效防治AD相关性心肌损伤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原花青素对淀粉样蛋白片段Aβ 25-35诱导的SH-SY5Y细胞JNK蛋白磷酸化水平及淀粉样蛋白Aβ1-42和可溶性淀粉样蛋白sAPPα分泌水平的影响。方法以1.0μmol/LAβ25-35染毒SH-SY5Y细胞建立细胞损伤模型。原花青素干预24h,用MTT法检测细胞活力,ELISA法检测细胞分泌Aβ1-42水平及sAPPα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原花青素对SH-SY5Y细胞JNK蛋白磷酸化水平的影响。结果与1.0μmol/L Aβ25-35染毒组相比,不同浓度原花青素可提高细胞活力,降低Aβ1-42分泌水平及增高sAPPα分泌水平。Aβ25-35染毒细胞可诱导p-JNK表达水平升高,给予原花青素和SP600125干预均对Aβ25-35诱导的p-JNK表达水平升高具有抑制作用,同时降低Aβ1-42及及增高sAPPα表达水平。结论原花青素可以通过抑制Aβ1-42分泌,促进sAPPα分泌,减轻神经元的Aβ负荷,其可能通过抑制JNK通道的激活发挥调节Aβ1-42与sAPPα分泌水平的作用。[营养学报,2019,41(1):85-88,94]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β-淀粉样蛋白(Aβ_(25~35))对大鼠海马线粒体-内质网结构耦联(MAM)的影响。方法将48只健康成年清洁级雄性SD大鼠按体重随机分为6组,分别为对照(不进行任何处理)组、假手术(开颅进针但不注射溶液)组、生理盐水组和2.5、5、7.5μg/μl Aβ_(25~35)染毒组,每组8只。于海马CA1区一次性注射2μl染毒。于手术后14 d,应用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中Aβ_(25~35)水平,分别用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海马内线粒体融合蛋白1(MFN1)、MFN2 m RNA及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5、7.5μg/μl Aβ_(25~35)染毒组大鼠血清中的Aβ_(25~35)水平均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Aβ_(25~35)染毒浓度的升高,大鼠血清中的Aβ_(25~35)水平呈上升趋势。与对照组相比,各浓度Aβ_(25~35)染毒组大鼠海马组织中MFN1、MFN2蛋白和mRNA的表达水平均增高,除7.5μg/μl组MFN1 m RNA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Aβ_(25~35)染毒浓度的升高,大鼠海马组织中MFN1蛋白及MFN2蛋白和mRNA的表达水平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而大鼠海马组织中MFN1 mRNA的表达水平呈下降趋势。结论 Aβ_(25~35)可以增加大鼠血清中β-淀粉样蛋白的水平,同时Aβ_(25~35)可破环大鼠海马组织线粒体-内质网结构耦联结构,造成其功能异常,从而发挥神经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桑椹提取物(ME)对β-淀粉样蛋白(Aβ25-35)致PC12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并初步探讨相关机制。方法将细胞分为对照组(未加任何处理因素)、Aβ25-35组(20μmol/L Aβ25-35损伤24h)以及(25、50、100、200、400和800μg/ml)ME预孵育组(ME预孵育24h后再给予20μmol/L Aβ25-35继续损伤24h),采用MTT法确定ME的干预浓度。在此基础上,将细胞分为对照组(未加任何处理因素)、ME组(200μg/ml ME作用24h)、Aβ25-35组(20μmol/L Aβ25-35损伤24h)以及ME预孵育+Aβ25-35组(200μg/ml ME预孵育24h后再给予20μmol/L Aβ25-35继续损伤24h),采用分子探针DCFH-DA及Hoechst33342染色法分别进行细胞内活性氧(ROS)含量及细胞凋亡的测定。结果 (1)与对照组相比,Aβ25-35组细胞存活率显著降低(P<0.05);与Aβ25-35组相比,100、200μg/ml ME预孵育组细胞存活率显著提高(P<0.05)。(2)与对照组相比,200μg/ml ME组细胞ROS的生成及细胞凋亡率无显著变化(P>0.05),而Aβ25-35组细胞内ROS的生成显著升高(P<0.05)、细胞凋亡率也明显增加(P<0.05);与Aβ25-35组相比,200μg/ml ME预孵育组细胞内ROS的生成显著减少(P<0.05)且细胞凋亡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桑椹提取物对Aβ25-35致PC12细胞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机制与其抗氧化及抑制凋亡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PBDE-47对人神经母细胞瘤(SH-SY5Y)细胞线粒体膜电位和细胞色素C(Cyt C)蛋白表达的影响及其与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将处于对数生长期的SH-SY5Y细胞分别加入终浓度为0(溶剂对照组)、1、5、10μmol/L的PBDE-47暴露24 h。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和线粒体膜电位变化,采用Western blot技术检测胞浆与线粒体细胞色素C蛋白表达的水平。结果与溶剂对照组相比,10μmol/L PBDE-47染毒组SH-SY5Y细胞凋亡率和5、10μmol/L PBDE-47染毒组胞浆内细胞色素C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10μmol/L PBDE-47染毒组线粒体膜电位和各浓度PBDE-47染毒组线粒体内细胞色素C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PBDE-47染毒浓度的升高,SH-SY5Y细胞凋亡率和胞浆内细胞色素C蛋白表达水平呈升高趋势,线粒体内细胞色素C蛋白表达水平呈下降趋势。结论 PBDE-47可通过引起线粒体膜通透性转运孔开放和细胞色素C的释放介导SH-SY5Y细胞凋亡,从而对SH-SY5Y细胞产生损伤。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邻苯二甲酸单丁酯(monobutyl phthalate,MBP)和邻苯二甲酸单(2-乙基)己酯[mono(2-ethylhexyl)phthalate,MEHP]染毒致体外培养的小鼠睾丸间质细胞(TM-3)凋亡过程中CHOP通路的作用。方法将小鼠睾丸间质细胞分别暴露于0(对照)、50、100、200、400、800μmol/L的MBP和(或)MEHP溶液24、36、48 h后,采用CCK-8法测定细胞活性。将小鼠睾丸间质细胞分别暴露于完全培养基(对照)、MBP(400μmol/L)、MEHP(400μmol/L)和MEHP(400μmol/L)+MBP(400μmol/L)溶液24 h后,电镜下观察小鼠睾丸间质细胞内质网超微结构的变化。将小鼠睾丸间质细胞分别暴露于完全培养基(对照)及200、400、800μmol/L MBP和(或)MEHP溶液24 h,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早期凋亡情况,免疫印迹法检测内质网应激标志性蛋白葡萄糖调节蛋白78(GRP78)和CHOP的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各浓度MBP染毒组小鼠睾丸间质细胞的抑制率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MBP染毒浓度的升高,小鼠睾丸间质细胞的抑制率呈上升趋势。随着MBP染毒时间的延长,小鼠睾丸间质细胞的抑制率除100μmol/L组呈上升趋势外,其余浓度组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与对照组相比,各浓度MEHP染毒组小鼠睾丸间质细胞的抑制率均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MEHP染毒浓度的升高,小鼠睾丸间质细胞的抑制率呈上升趋势。随着MEHP染毒时间的延长,小鼠睾丸间质细胞的抑制率在50μmol/L组呈上升趋势,在100μmol/L组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在400μmol/L组呈下降趋势,200μmol/L和800μmol/L组抑制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与对照组相比,各浓度MBP+MEHP染毒组小鼠睾丸间质细胞的抑制率均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MBP+MEHP染毒浓度的升高,小鼠睾丸间质细胞的抑制率呈现上升趋势。随着MBP+MEHP染毒时间的延长,小鼠睾丸间质细胞的抑制率除200、400μmol/L组呈现逐渐上升趋势外,其余浓度组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与对照组相比,各浓度MBP和(MEHP)染毒组TM-3细胞的早期凋亡细胞比例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染毒浓度的升高,MBP、MEHP和MBP+MEHP染毒小鼠睾丸间质细胞的早期凋亡细胞比例均呈现上升趋势。在同一染毒浓度下,睾丸间质细胞早期凋亡比例依次为MBP+MEHPMBPMEH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各浓度MBP和(或)MEHP染毒组小鼠睾丸间质细胞内GRP78和CHOP蛋白的表达水平均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染毒浓度的升高,MBP和(或)MEHP染毒小鼠睾丸间质细胞内GRP78和CHOP蛋白的表达水平均呈逐渐上升的趋势。结论 MBP和(或)MEHP染毒可致内质网损伤,上调GRP78蛋白和CHOP蛋白的表达,这可能是MBP和(或)MEHP引起小鼠睾丸间质细胞凋亡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麦芽酚铝[aluminum maltolate,Al(mal)_3]染毒对大鼠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细胞(rat pheochromocytoma cells,PC12)钙稳态及凋亡的影响。方法将PC12细胞随机分为0(对照组)、50、100、200、400μmol/L Al(mal)_3染毒组,分别培养12、24、48 h,采用CCK-8试剂盒检测PC12细胞活性,以流式细胞术检测PC12细胞内游离钙离子荧光强度[Ca(~2+)]i及细胞凋亡率。结果随着Al(mal)_3染毒时间和染毒剂量的增加,PC12细胞活性逐渐下降,细胞[Ca(~2+)]i与细胞总凋亡率逐渐升高。除50μmol/L Al(mal)_3染毒12、24 h及100μmol/L Al(mal)_3染毒12 h外,其他各剂量组染毒PC12细胞12、24、48 h后细胞活性均低于对照组,细胞[Ca(~2+)]i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00μmol/L Al(mal)_3染毒PC12细胞12 h,200、400μmol/L Al(mal)_3染毒24 h,100、200、400μmol/L Al(mal)_3染毒48 h后,PC12细胞总凋亡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钙超载可能是Al(mal)_3引起凋亡发生的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莱菔硫烷(sulforaphane,SFN)对β淀粉样肽(β-amyloid peptide,Aβ)处理的神经细胞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为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体外培养人神经母细胞瘤细胞(SH-SY5Y),采用MTT法检测SFN(终浓度为2μmol/L)对Aβ染毒(终浓度分别为10、20、40、80μmol/L)的SH-SY5Y细胞活力的影响,并以Real time PCR、Western blot法分析SFN预处理后的Aβ染毒(终浓度为20μmol/L)细胞TrkA mRNA及其蛋白表达以及组蛋白乙酰化水平(Ace-H3K9、Ace-H4K12)的时相分布变化。结果细胞活力随着Aβ染毒剂量的增加而逐渐降低,其中40、80μmol/L Aβ染毒的细胞活力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01);SFN预处理后的各组细胞活力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与对照组比较,Aβ处理后12、24 h时,细胞TrkA mRNA水平降低,24 h时TrkA蛋白表达水平降低,6、12、24 h时Ace-H3K9、Ace-H4K12水平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Aβ染毒细胞比较,SFN预处理后的Aβ染毒细胞12、24 h时TrkA mRNA水平升高,24 h时TrkA蛋白表达水平升高,12、24 h时Ace-H3K9以及6、12、24 h时Ace-H4K12水平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Aβ可使细胞活力下降、TrkA mRNA及其蛋白表达水平降低以及Ace-H3K9、Ace-H4K12水平的升高,SFN对Aβ诱导的上述改变均具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通过β-淀粉样蛋白(β-amyloid protein,Aβ)处理SH-SY5Y细胞或原代海马神经元建立AD细胞模型,探讨原儿茶酸(protocatechuic acid,PCA)对Aβ损伤后的神经细胞的保护效应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应用MTT法筛选Aβ25-35损伤SH-SY5Y细胞的浓度,并筛选PCA作用于Aβ25-35损伤的SH-SY5Y细胞的适宜浓度。通过DCFH-DA染色和JC-1染色探究PCA对Aβ25-35损伤的细胞内ROS水平和线粒体膜电位的影响。结果 Aβ25-35损伤SH-SY5Y细胞适宜的造模条件为10μmol/L处理24 h;800μmol/L的PCA对Aβ25-35损伤的SH-SY5Y细胞保护效果最佳(P<0.001)。Aβ25-35处理导致原代海马神经元细胞内ROS水平升高(P<0.001)而线粒体膜电位有降低趋势(P=0.287);PCA干预后,原代海马神经元的细胞内ROS水平显著降低(P<0.01),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索十溴联苯醚(PBDE-209)诱导小鼠海马神经元细胞凋亡的潜在机制。方法原代海马神经元细胞和海马神经元细胞系HT-22用0、6.25、12.5、25、50和100μg/mL PBDE-209处理24 h。检测原代海马神经元细胞SOD活性,MDA、NO和GSH的含量,用Annexin V/PI双染法检测海马神经元细胞系HT-22细胞凋亡情况,用免疫蛋白印迹Western blot检测Bax、Bcl-2、CHOP、GRP78、PERK和Caspase-12蛋白表达水平。结果染毒组原代海马神经元细胞和HT-22细胞系细胞存活率显著降低(P0.05)。原代海马神经元细胞MDA、NO含量显著升高(P0.05),GSH含量、SOD活性显著降低(P0.05);原代海马神经元细胞的Bax/Bcl-2比值、CHOP、Caspase-12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5)。HT-22细胞系GRP78、PERK、Caspase-12表达水平和细胞凋亡率升高(P0.05)。结论氧化应激和内质网应激可能参与PBDE-209诱导的海马神经元细胞凋亡过程。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DNA依赖蛋白激酶(DNA-PK)抑制剂NU7026和渥曼青霉素(Wortmannin)对1,4-苯醌(1,4-BQ)诱导的人早幼粒白血病细胞(HL60)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HL60细胞分为染毒组(0、5、10、25和50μmol/L1,4-BQ染毒24 h)和NU7026 、Wortmannin预处理组(10μmol/L NU7026、25μmol/L Wortmannin分别预处理1h后以0、5、10、25和50 μmol/L 1,4-BQ染毒24 h),用流式细胞仪Annexin V/PI双染法和DNA Ladder法分析检测细胞凋亡水平.将HL60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NU7026处理组(10 μmol/L)、Wortmannin处理组(25 μmol/L)、1,4-BQ染毒组(10 μmol/L)、NU7026+1,4-BQ组(10μmol/L NU7026预处理1h,以10 μmol/L 1,4-BQ染毒24 h),25 μmol/L Wortmannin+1,4-BQ组(25μmol/L Wortmannin预处理1h,以10 μmol/L 1,4-BQ染毒24 h),用real-time PCR法检测Bax mRNA基因表达;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HL60细胞的p53蛋白表达.结果 流式细胞仪Annexin V/PI双染法结果显示,NU7026+10 μmol/L 1,4-BQ处理组细胞凋亡率为17.6%±1.19%,Wortmannin+ 10μmol/L 1,4-BQ处理组细胞凋亡率为15.2%±1.22%,两组细胞凋亡率均高于10 μmol/L 1,4-BQ染毒组(6.3%±1.04%);NU7026+25tμmol/L1,4-BQ处理组细胞凋亡率为46.2%±3.55%,Wortmannin+25 μmol/L1,4-BQ处理组细胞凋亡率为26.9%±2.62%,两组细胞凋亡率均明显高于25 μmol/L 1,4-BQ染毒组(14.1%±1.54%);NU7026+50 μmol/L1,4-BQ处理组细胞凋亡率为61.8%±1.78%,明显高于50 μmol/L1,4-BQ染毒组(35.9%±4.51%),以上各组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NA Ladder法结果与流式细胞仪检测数据基本一致.与NU7026组和1,4-BQ染毒组比较,NU7026+1,4-BQ组Bax mRNA表达水平升高;与Wortmannin组和1,4-BQ组比较,Wortmannin+1,4-BQ组Bax mRNA表达水平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Western blot检测HL60细胞不表达p53蛋白.结论 DNA-PK抑制剂NU7026和Wortmannin促进1,4-BQ诱导的非p53依赖的HL60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铝对大鼠肾上腺嗜铬细胞瘤(PC12)细胞β-淀粉样蛋白(Aβ)42表达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处于对数生长期的PC12细胞分别暴露于含麦芽酚铝终浓度为0(对照)、50、100、200和400μmol/L的完全培养基染毒12、24、48 h。采用CCK-8法测定细胞活性,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测定法测定PS1、Aβ42蛋白的含量。结果与对照组比较,200、400μmol/L麦芽酚铝染毒12 h时及各浓度麦芽酚铝染毒24 h、48 h时PC12细胞的存活率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麦芽酚铝染毒浓度的升高,不同染毒时间PC12细胞的存活率均呈逐渐降低的趋势。与对照组比较,400μmol/L麦芽酚铝染毒12 h时及200、400μmol/L麦芽酚铝染毒24 h、48 h时PC12细胞PS1蛋白的含量均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400μmol/L麦芽酚铝染毒12 h时及200、400μmol/L麦芽酚铝染毒24 h时以及100、200、400μmol/L麦芽酚铝染毒48 h时PC12细胞Aβ42蛋白的含量均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γ-分泌酶表达增加可能是铝致PC12细胞Aβ42蛋白含量增多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DEHP)及其代谢产物邻苯二甲酸(2-乙基己基)酯(MEHP)对人肝癌细胞株HepG2细胞脂肪代谢的影响,及其致肝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分别用不同浓度的DEHP(31.25、62.5、125、250、500、1 000μmol/L)、MEHP(3.125、6.25、12.5、25、50、100、250μmol/L)、完全培养基(阴性对照)、0.1%(体积分数)二甲基亚砜(溶剂对照)处理HepG2细胞24 h、48 h和72 h,采用MTT试剂盒检测细胞活力。不同浓度的DEHP(10.0、250.0μmol/L)、MEHP(4.0、100.0μmol/L)、完全培养基(阴性对照)、0.1%(体积分数)二甲基亚砜(溶剂对照)、0.5 mmol/L油酸(阳性对照)处理HepG2细胞48h,油红O染色法观察HepG2细胞脂肪累积。不同浓度的DEHP(2.0、10.0、50.0、250.0μmol/L)、MEHP(0.8、4.0、20.0、100.0μmol/L)、完全培养基(阴性对照)、0.5 mmol/L油酸、0.5μg/m L布雷德菌素A处理HepG2细胞24 h和48 h,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内固醇元件调节蛋白(SREBP-1c)、肉毒碱棕榈酰基转移酶(CPT1A)、丙二酰辅酶A脱羧酶(MLYCD)和脂肪组织三酰甘油水解酶(ATGL)的蛋白表达。[结果]与阴性对照组相比,250.0~1 000.0μmol/L DEHP及50.0~250.0μmol/L MEHP染毒组HepG2细胞存活率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染毒48 h后,10.0、250.0μmol/L DEHP染毒组与4.0、100.0μmol/L MEHP染毒组HepG2细胞内可见红色脂滴,且伴有脂滴融合现象。与阴性质对照组相比,250.0μmol/L DEHP或100.0μmol/L MEHP染毒HepG2细胞24 h,50.0~250.0μmol/L DEHP或4.0~100.0μmol/L MEHP染毒HepG2细胞48 h,使CPT1A表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0.0~250.0μmol/L DEHP或4.0~100.0μmol/L MEHP染毒HepG2细胞48 h使MLYCD表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50.0μmol/L DEHP与20.0~100.0μmol/L MEHP染毒HepG2细胞24 h,10.0~250.0μmol/L DEHP与0.8~100.0μmol/L MEHP染毒HepG2细胞48h,可使ATGL表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EHP及MEHP染毒可引起HepG2细胞发生脂肪堆积,其过程可能与脂肪酸β-氧化受阻及三酰甘油水解受到抑制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矢车菊-3-O-葡萄糖苷(Cy-3G)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原代培养乳鼠海马神经细胞,免疫荧光法检测细胞纯度。5μmol/Lβ淀粉样蛋白(Aβ)25-35处理细胞3 h,Cy-3G不同方式干预后,噻唑蓝(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乳酸脱氢酶(LDH)法检测细胞上清液中LDH漏出率,DCFH-DA探针检测细胞内活性氧(ROS)含量,罗丹明123试剂盒检测细胞线粒体膜电位。结果与对照组比,5μmol/L Aβ25-35组细胞存活率显著降低(P0.05),而40μmol/L Cy-3G共孵育3 h可有效提高细胞存活率,还可显著降低细胞上清液中LDH漏出率、升高细胞线粒体膜电位、降低细胞ROS水平(P0.05)。结论 40μmol/L Cy-3G共孵育3 h对Aβ25-35损伤的原代海马神经细胞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IRE1通路在高碘诱导甲状腺细胞凋亡中的特征,进一步分析高碘诱导甲状腺细胞凋亡的作用机制.方法 用0(对照)、1、10、50 mmol/L的碘化钾(KI)染毒体外培养的Nthy-ori 3-1细胞,24h后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Nthy-ori 3-1细胞凋亡率,用荧光定量PCR及Western blot检测葡萄糖调节蛋白78 (GRP78)、肌醇需求酶-1(IRE1)、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同源蛋白(CHOP)基因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与0(对照)、l、10 mmol/L KI染毒组相比,50 mmol/L KI染毒组细胞凋亡率升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各染毒组GRP78、IRE1 mRNA表达水平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CHOP mRNA表达水平升高(P<0.05),GRP78、IRE1和CHOP蛋白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内质网应激中IRE1通路可能没有参与高碘诱导的Nthy-ori 3-1细胞凋亡过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N-乙酰半胱氨酸对氟化钠(NaF)介导睾丸支持细胞内质网应激的抑制作用。方法将原代培养大鼠睾丸支持细胞进行分组:0μg/ml NaF(对照组)、6μg/ml NaF组、12μg/ml NaF组、24μg/ml NaF组、N-乙酰半胱氨酸(2 mmol/L NAC)组、6μg/ml NaF+2 mmol/L NAC组、12μg/ml NaF+2 mmol/L NAC组和24μg/ml NaF+2 mmol/L NAC组,各组以相应药物孵育24 h。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测定各组细胞生长活性;荧光探针法分析各组细胞内活性氧(ROS)水平;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内质网应激相关蛋白GRP78、PERK和CHOP的表达。结果 2 mmol/L NAC有效提高了细胞存活率(P0.01);NAC明显抑制了NaF介导的细胞内ROS水平的升高,与NaF组相比,各NAC组的ROS水平均显著降低(P0.01);NaF诱导内质网应激相关蛋白GRP78、PERK和CHOP表达明显上调,经2mmol/L NAC处理后,其有效拮抗了GRP78、PERK和CHOP蛋白表达的上调(P0.01)。结论 ROS激活了内质网应激相关信号通路,而NAC通过减少ROS的产生,拮抗了NaF介导的睾丸支持细胞内质网应激。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利用原代培养的小鼠脑星形胶质细胞(astrocytes,AS),探讨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信号转导通路是否参与镉致小鼠脑星形胶质细胞凋亡的过程。方法原代培养的小鼠脑星形胶质细胞给予0~20μmol/L镉染毒0~24 h,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变化;给予0~20μmol/L镉染毒9、12 h,采用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给予0~20μmol/L镉染毒12 h,采用Annexin V-FITC/PI双染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给予0~20μmol/L镉染毒0~12 h,采用蛋白印迹(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JNK磷酸化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镉浓度为5~20μmol/L时,随染毒剂量的升高及作用时间的延长,细胞形态发生明显改变:细胞间网络连接松散,突起消失,胞体收缩成球形,贴壁能力下降,最终脱落,漂浮于培养液中。与对照组比较,各浓度镉染毒9、12 h后小鼠脑星形胶质细胞的存活率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随着镉染毒浓度的升高和染毒时间的延长,小鼠脑星形胶质细胞的存活率均呈下降趋势。与对照组比较,各浓度镉染毒12 h后小鼠脑星形胶质细胞的凋亡率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随着镉染毒浓度的升高,小鼠脑星形胶质细胞的凋亡率均呈上升趋势。与对照组比较,5~20μmol/L镉染毒3 h后小鼠脑星形胶质细胞内p-JNK表达量均升高,20μmol/L镉染毒6 h后小鼠脑星形胶质细胞内p-JNK表达量升高,10~20μmol/L镉染毒9、12 h后小鼠脑星形胶质细胞内p-JNK表达量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0 h比较,0~20μmol/L镉染毒3~12 h后小鼠脑星形胶质细胞内p-JNK表达量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镉浓度的升高和染毒时间的延长,小鼠脑星形胶质细胞内p-JNK的表达量均呈上升趋势。结论镉可能通过上调JNK磷酸化蛋白的表达水平来诱导小鼠脑星形胶质细胞的凋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