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美国总统布什将在 2 0 0 2年秋向国会提交其上台以来的第一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 ,正式公布向恐怖分子和敌对国家发动的“先发制人”战略 ,这一新战略标志美国战略思维将发生重大变化。本文探讨“先发制人”战略的形成过程及其概念初步界定 ,并从国内和国际两个方面考察了影响“先发制人”战略形成因素。文章认为 ,“先发制人”战略一旦实施 ,将对美国安全战略和国际秩序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波兰新世纪初的对外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波兰在 1 989年剧变以来 ,一直推行谋求“回归欧洲”的对外战略 ,重点是加入北约和欧盟。同时 ,密切与美国的关系 ,借助美国巩固自身的安全 ,并提高自身的国际地位。随着世纪之交国际政治的急剧变化 ,波兰在继续“回归欧洲”的同时 ,强化对美国的战略配合 ,并提出“新东方政策” ,加强与包括俄罗斯和中国在内的东方国家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9·11事件”之后 ,美国对其全球战略做了调整 ,保卫美国成为首要任务。但是 ,这并没有改变美国称霸全球的战略目标 .随着美国势力进入中亚 ,“战略包围中俄”的态势基本形成 ,中国的国家安全也将面临新的严峻挑战  相似文献   

4.
20世纪30年代,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模式逐渐从自由经济转向国家垄断。在此趋势下,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开始筹建日“满”经济集团。对日本而言,这不仅是基于现实的考量,更是长期以来对中国东北地区政治经济诉求的进一步实现。出于经济及战略利益,美国密切关注日“满”经济集团的动向,并对其进行了全方位的研判。虽然日“满”经济集团与美国经济利益、国际立场、外交政策以及反殖民主义传统存在冲突,美国驻中国东北领事也多次建议美国政府应采取实际措施抵制日本,但出于经济、政治上的权衡与考量,加之美国国内的孤立主义思潮等因素,美国则采取了一种消极的抵制政策,最终,日“满”经济集团向更大范围的“日满支”经济集团扩张。美国的“作壁上观”不仅损害了其商业利益,更显露了其决策的矛盾与虚伪。从本质上而言,日“满”经济集团下的日美矛盾是日本推行的大陆政策与美国秉持的“门户开放”政策的分歧与矛盾的集中反映,也为日美最终走向战争埋下伏笔。  相似文献   

5.
黑多 《华人时刊》2010,(2):80-81
以“人性”两字看美国 去一个国家,总想用一两个词来概括这个国家的特质。有人用“严谨”概括德国;有人用“认真”评价日本;有人说法国最“浪漫”,有人称英国是“绅士”。那么,用什么词评美国呢?我看就是“人性”。  相似文献   

6.
中国适应全球经济治理体系的变化,回应国际社会对优质国际公共产品供给的期待,结合自身产能优势和历史资源禀赋,于2013年提出了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在中国的不断努力下,“一带一路”建设取得了卓越成就,实现了深化中国对外开放格局、输出国内优势富余产能、传播基础设施建设先进经验、推动贸易自由化和投资便利化等重要使命。但近年来,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看到了亚非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的经济效益和政治意义,宣扬“债务陷阱论”,推出“蓝点网络”计划、“重返更好世界”倡议和“全球联通欧洲”计划,等等,运用西方国家在金融治理体系中的优势地位,限制“一带一路”建设的深入发展。文章认为,中国政府应通过以下举措推动“一带一路”倡议行稳致远:第一,积极回应“债务陷阱论”等争议性话题,为潜在的债务违约风险做好预案;第二,挖掘本国优势,避免零和博弈,推动中国基建标准“走出去”;第三,发挥主要国际组织作用,完善国际金融监管机制,建立国际争端解决机制,增强人民币国际影响力,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不断深化和发展提供有力的金融治理结构支持。  相似文献   

7.
邓志平 《东方论坛》2011,(6):114-119
诺斯的“国家悖论”深刻地揭示了国家在经济发展中的双重作用。即国家是经济增长的关键,然而国家又是人为经济衰退的根源。“国家悖论”在中国转型时期也客观存在,如何破解“国家悖论”是非常重要的,对中国转型期政府职能的转变也有现实意义。“国家悖论”的原因是国家也是个“经济人”,也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国家悖论”的实质是国家权力悖论,即国家的权力超出了它本来的界限。因此,应限制国家的权力构建强大的市民社会来解决这一悖论。  相似文献   

8.
《中国农民反行为研究(1950-1980)》是对建国后中国农民“反行为”的一部研究专著。作者对土改、合作化、人民公社三个时段的“反行为”进行了全面研究,并就“反行为”的内涵和特点进行了明晰界定。作者关于“反行为”的理论和美国人类学家斯科特的“弱者的武器”和“隐藏的文本”实有相通之处,展现出乡村研究的底层视野。“反行为”的研究可从以下三方面进行拓展:研究对象的微观化,“反行为”和国家治理术的结合、“反行为”和民众精神世界的关联。  相似文献   

9.
近百年来西方帝国主义势力培植、支持西藏地方分裂分子企图将西藏从中国分裂出去 ,制造了所谓的“西藏问题”。随着国际形势的发展 ,当“西藏主权独立论”破产以后 ,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反华势力无视中国政府在维护西藏人权上所做出的成绩 ,利用人权问题来给中国制造麻烦 ,妄图以西藏的人权问题作为钳制中国的手段 ,以实现自己的最大利益。  相似文献   

10.
还没有哪个国家像美国那样,将“自由”放存如此显赫地位置上。帕特里克·亨利宣称“不自由,毋宁死”。美国国歌将美国称为“自由者之地”。从亚伯拉罕·林肯到马丁·路德·金,历代改革家们都敦促美国实践其自由之理想。当一群来自法国的美国仰慕者想要讨好美国时,他们送来了自由女神像。  相似文献   

11.
台湾地区“宪政改革”的特点是:建立了所谓的“总统集权制”;逐渐背离“一中”原则。尽管经过7次“修宪”,台湾地区现行“完政”秩序中仍然存在“一个中国”的基本结构,这是国家统一的希望和基础。台湾地区从民主化进程一开始就存在着“宪政困境”:在国家统一之前,以台湾地区居民所拥有的部分“制宪权力”进行“宪改”,属于“违宪”,不具备合法性。不坚持“一个中国”原则而坚持所谓“台湾是主权国家”,这个“宪政困境”无解。“公投入宪”尽管设置了未来“修宪”的高门槛,但为“台独”分子彻底毁弃“一中”原则提供了可能性,这就是危险之所在,有可能会将台湾地区的“宪改”引向歧路。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初美国总统威尔逊的国际“新自由”中关于美国“引导世界”、划分“文明国家”和“独裁政权” ,认为国家制度决定战争与和平等观点 ,在 2 0世纪后期最终发展成为“民主和平论”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3.
以Ruth Wodak的“话语—历史”法为主要理论框架,并辅以Van Leeuwen的社会行为者表征理论,分析2016—2021年美国主流新闻媒体《华尔街日报》的相关新闻语料,研究美国主流新闻媒体如何刻画华为的他塑企业形象。新闻话题历经从普遍积极到普遍消极的历时演变;新闻话语刻意将各类社会行为者划分为“群内成员”与“群外成员”,形成敌我阵营;新闻报道通过使用各种话语策略,将华为刻画为“新兴的科技巨头”“‘激进的’行业竞争者”“国有/国控的‘傀儡’”和“巨大威胁”四类形象。最后,批评美国媒体及主流舆论界对中国及中国企业的另类误读。无论是国家还是企业,在维持自塑形象的同时,更应高度重视媒体刻画的他塑形象。  相似文献   

14.
从新中国成立以来,台湾问题一直是国共双方斗争的焦点,同时也是中美关 系中一个十分敏感的问题。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美国为了其全球战略利益,粗暴干涉中国内政,抛出所谓台湾“法律地位未定 论”,并支持台湾当局,企图制造“两个中国”。台湾至今仍与大陆处于分裂状 态,中国未能统一,美国是负有责任的。李登辉依恃美国霸权主义,鼓吹“两 国论”,公开分裂祖国,阻碍中国统一大业,必将成为历史的罪人。  相似文献   

15.
老年长期照护的风险属性与政府职能定位:国际的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龄化在发达国家和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国家愈演愈烈,养老、医疗和长期照护成为老年生活保障的重要支柱.不同福利模式的国家在老年长期照护制度构建上体现差异,“社会民主主义”和“法团主义”将老年长期照护看作是社会风险,建立了普及的或者广泛覆盖的财政或社会保险资金支持的长期照护制度;“自由主义”和“家庭主义”更强调长期照护的个人风险和家庭风险属性,财政支持较前两种弱.中国长期照护的制度化未成形,家庭照护面临供给不足,机构照护出现供给错位,失能老年的长期照护成为亟待解决的难题.通过对四种福利模式长期照护制度的比较,借鉴美国“补缺制”长期照护的经验,提高公共资金支持和公共机构服务的“瞄准度”,从需求最高但支付能力最弱的老年群体入手,化解最弱势老年群体的个人风险.  相似文献   

16.
民族国家在参与全球化的过程中,必然会形成符合本国利益诉求的“全球化话语”,指导参与全球化的实践。通过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历届领导人有关全球化的论述进行文本分析,可以发现中国“全球化话语”指引了中国从初步认知、适应开放和积极应对、积极参与和主动融入到主动出击和积极引领的全球化实践,也实现了自身的历史演变。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提出了“一带一路”“人类命运共同体”等新倡议、新理念,丰富、发展了中国“全球化话语”,引领全球化实践朝着公平、公正、全民共享的方向发展。然而,“逆全球化”现象、美国对全球化的话语霸权等给新时代中国的“全球化话语”体系建设带来巨大挑战。  相似文献   

17.
古代中国通过“海上丝绸之路”与东南亚国家塑造了共同发展、相互依存、和平友好的“海上丝绸之路”精神。但到近现代,这种精神因中国和东南亚国家都受到西方殖民者和日本军国主义的侵略而被迫中断。进入新世纪,中国提出与东盟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就是要传承这种精神。而当下,日本在东南亚推行“价值观外交”和“积极和平主义”并以ODA离间中国和东盟的关系,企图破坏这种精神的传承。对此,中国必须及时应对。  相似文献   

18.
美国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是女性主义在文学批评领域的成果,其发展过程经历了四个主要阶段,即“女性形象”批评、“女性中心”批评、“黑人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和“多元文化身份”批评。在文化多元的当今时代,美国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将在尊重差异与个性的基础上走向融合,不断完善其独具特色的理论,丰富文学批评的视域。  相似文献   

19.
民族地区农业政策调整与WTO中"绿箱""黄箱"条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加入WTO的后保护期即将结束,中国全方位开放格局业已形成,各种既有优惠措施将逐渐失去原有意义;用好WTO“绿箱”“黄箱”条款,有助于加快建立国家对民族地区农业①的支持和保护体系,推动民族地区农业健康发展。但从当前情况看,我国民族地区针对WTO中农业生产经营的“绿箱”“黄箱”条款的政策调整还明显不足。  相似文献   

20.
刘疆 《南都学坛》2003,23(3):13-17
二战结束后 ,美国杜鲁门政府便改变了战时与苏联合作的政策 ,举起反共大旗 ,对苏联进行遏制。然而 ,作为一个实行民选制度的国家 ,在制定如此重大政策时 ,不得不考虑民众的态度和意愿。为此 ,杜鲁门政府利用媒体不断批评、指责苏联 ,极力将苏联刻画为一个“极权主义国家” ,从而迅速转变了苏联在战时给美国民众留下的良好形象 ,为推行“冷战”政策奠定了民众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