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鞣质是中药中比较普遍存在的成分。本文就验证维生素B1与含鞣质单味中药之间的沉淀反应和探讨维生素B1与含鞣质复方中药之间的关系的问题进行了讨论。鞣质由于其化学结构复杂,在中草药配伍中可与多种中草药成分结合生成水不溶物,有的为盐类,有的为复合物,久服含鞣质中药煎剂,是否应补充维生素B1,应视煎剂中游离鞣质含量的多寡而定。  相似文献   

2.
鞣质是中草药比较普遍存在的化学成分,据研究,几乎所有的收敛性中草药都含有鞣质成分,多数复方中配伍有含鞣质的中药,有些人习惯在冬季进服补膏,膏剂,系高浓度的水浸膏,在其浓缩过程中,鞣质的含量成倍地提高,又加之服药时间较长(约1~2个月),故所摄入的鞣质总量是很可观的。 摄入过多的鞣质,可引起转氨酶升高,胆红素排泄障碍,诱发黄疸甚至肝硬化。它对胃粘膜也有刺激作用。会引起胃脘不舒和胃纳呆滞。鞣质能与蛋白质、生物碱、盐类、甙类、粘液质等中草药所含化学成分结合,生成不溶于  相似文献   

3.
一直以来,中药注射液的安全问题都是医疗工作者非常关注的问题,因中药注射液引发的不良反应是亟待解决的困难。绿原酸存在于多种中药注射液中,具有广泛的药理作用,然而也被很多专家学者怀疑为中药注射液中的致敏成分。鞣质是在植物界中广泛存在的物质,约有70%的中草药中含有鞣质,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中药复方制剂中含鞣质中药与含皂甙中药的配伍变化,本实验选用穿山龙、远志、拳参三种中药制备提取液,分别以不同比例混合后.滤除沉淀.测定滤液中皂甙的含量,得 出了它们配伍后含量变化的规律。结果表明,远志、穿山龙中所含的皂甙类成分在溶液里的确可被拳参中的鞣质沉淀除去。其沉淀除去的量随鞣质量的增大而增加。  相似文献   

5.
鞣质有使蛋白质沉淀的作用,我国民间常用于治疗烧伤的外用中草药也都普遍含有不同量的鞣质。结合临床观察,我们认为鞣质可能是中草药中促进收敛结痂的主要成分。1925年Davidson曾利用五倍子鞣质来处理大面积烧伤的病人,取得疗效。但以后Dunbar(1934年)及Wilson(1938年)等发现鞣质对肝脏有毒性  相似文献   

6.
在制备溃疡、烫伤等类小型制剂的报道中,有些剂型在制备过程中对中药鞣质类成分的提取及处方含鞣质中药的选择方面,似有欠妥之处。因此将拙见分述于下,供参考。 1.鞣质按其理化性质的差异分为可水解鞣质类(如五倍子鞣质、酸枣树皮鞣质等)和缩合鞣质类(如虎杖鞣质、四季青鞣质等)。可水解鞣质其结构中具脂键和甙键,所以易被酸、碱、酶或沸水水解,  相似文献   

7.
含丹参中药注射液鞣质检查新方法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江波  侯世祥  孙毅毅 《中成药》2000,22(3):192-193
目的:探索一种适合于含丹参中药注射液的鞣质检查方法。方法:利用葡聚糖凝胶分离丹参与效成分与鞣质,然后常规检查。结果:此鞣质检查方法可排除丹参有效成分的干扰,快速简便,准确可靠。结论:葡聚糖凝胶分离检查法可作为含丹参中药注射液的鞣质检查新方法。  相似文献   

8.
血清药理学在中药及复方研究中应用的评价   总被引:48,自引:2,他引:48       下载免费PDF全文
血清药理学在中药及复方研究中应用的评价张群豪,陈可冀中药复方多数是通过口服而起作用的。用中药粗制剂直接加入离体反应体系中(如细胞培养或酶反应等)进行实验研究,在方法学上存在很多问题。由于中药存在不少杂质成分、各种电解质或鞣质成分,以及不同酸碱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首先是中药的疗效和合理使用应进行科学宣传。有些厂家将中药是纯天然、无毒副作用作为卖点,而忽略了合理使用药物的宣传。更有甚者,药物中含有毒性较大的成分,或含有西药成分,仍在大肆宣传无毒副作用,结果导致用药后出现严重毒副作用,因用药不当导致的药源性疾病也屡屡发生。国外所说的中草药肾病就是一个例证,在比利时有妇女因服用含马兜玲酸成份的中草药已及西药减肥药酚氟拉明的减肥丸后后出现肾衰,经调查发现约10000名服用该药的妇女中至少有110人患上晚期肾衰,此事件在国际上引起轩然大波,出现了中草药肾病这一专有名词,导致美国、英国、比利时、新西兰、新加坡等国家对中药及中成药采取了更为严格的管理措施,中医药在世界范围的发展也受到打击。  相似文献   

10.
内用的合剂至少含有下列两种生药,即含鞣质的生药和含小檗碱的生药为主要成分并含有结合的多元醇藻酸盐。多元醇藻酸盐选用丙二醇藻酸盐。含鞣质的生药可选用野梧桐(MallotusJaponicus),童氏嘴老鹳草(Geranium thun-bergii),吴茱萸(Evodia rutaecarpa),染色栎(Quercus infectoria)等。含小檗碱的生药是黄连根茎,黄柏(Phellodendron amurense)等。在合剂中多元醇藻酸盐的含量实际为0.01%~  相似文献   

11.
严玮 《实用中医药杂志》2011,27(12):874-874
含颠茄生物碱的中药有洋金花、天仙子、曼陀罗、颠茄、华山参等,均属于茄科植物,含莨菪碱、山莨菪碱、阿托品、樟柳碱等成分。含有颠茄生物碱的中成药有天仙子注射液、洋金花酊、莨菪浸膏、曼陀罗浸膏、复方百部平喘片、华山参片等。现将含颠茄生物碱中药及其制剂与西药的配伍禁忌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2.
许多中草药中都含有挥发油(Volalteoils),笔者曾统计,在460味常用中药中(中药学,上海科技出社出版1978)。含挥发油类药物最多,约98味,占21.3%。挥发油也称精油,为易流动的油状液体,具香味和挥发性,可随水蒸气蒸馏,包括醇、酚、酮、酯及萜烯等成分的混合物;挥发油其有较高的折光率,大多有光学活性,  相似文献   

13.
<正> 煎药忌铁早被历代医学家所重视,如含鞣质类成分的中药,遇Fe~(+++)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沉淀;含有不饱和碳链的油脂、维生素A、D、C、等成分的中药,微量的Cu~(++)、Fe~(+++)就可促使其氧化,失去原来的生物活性,且对粘膜产生刺激和毒性。但铝制品作煎药器具的危害,尚未引起应有的注意。铝制品虽然表面上覆盖了一层致密的氧化物膜,使稳定性增高。但由于煎煮时搅拌的磨擦以及中药中有机酸类成分在100℃时与其发生化学反应,致使表层致密的氧化物膜逐步被  相似文献   

14.
皂甙与中药     
皂甙不是中药的名称,而是存在于中药中的一种重要化学成分。 皂甙是一种比较复杂的甙类化合物,广泛存在于植物界,已知至少有50个科的400种植物含有这一成分,因此,这一成分与以植物为来源之一的中药结了缘。据初步统计,《中国药典·一部》中,有100种以上中药含有皂甙成分,《中药大辞典》中含皂甙成分中药超过200  相似文献   

15.
本文综述了中药鞣质成分药理及毒性方面的作用。大量文献报道,中药鞣质具有抗感染、止血及收敛作用;对胃肠系统主要具有抑制作用;鞣质对多种细菌、病毒均有不同程度抑制作用。其毒性作用主要表现在对肝脏的损害。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预试验,初步了解含生草全草中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系统化学成分预实验法。结果:含生草中可能含有有机酸、皂苷、糖类、鞣质、黄酮、香豆素或内酯类、生物碱、酚类、挥发油、甾体和三萜类等成分。结论:初步确定含生草中含有多种有效成分,为进一步开发含生草的药用价值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7.
中药复方物质基础研究的现状与进展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8  
赵建荣  李晓玫 《中草药》2003,34(11):963-966
中药复方在中医药物治疗中广泛应用,其各种复杂成分间的相互作用及确切药理机制目前大多尚不完全清楚。中药复方制剂的成分和药效不是单味药物的简单组合,对其物质基础的研究对探讨中药复方配伍药理机制十分重要。现对有关中药复方的组合效应及量比关系、复方含药血清、复方化学成分研究、中药复方物质基础常用技术方法及应用前景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8.
《中国中药杂志》1985,10(12):45-48
<正> 严济慈、鲁之俊、叶橘泉、齐谋甲、胡熙明同志题词。庆祝中药通报创刊三十周年(1) 专论姜科药用植物亲缘关系在中药整理与研究中应用(1):3关于加强中药复方化学成分的研究(2):3应当加强中药剂型改进的研究(4):3加强对中药事业管理的几点建议(5):3用生物化学指标对和汉药活性成分的研究—以含鞣质生药作重点介绍(6):3中药炮制的研究方法及应注意的问题(8):3补益药活性成分应强调系统化学研究(9):3论中药制剂现代化的途径(10):3中药剂型改进的探讨  相似文献   

19.
中药糖衣片龟裂原因及解决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中药浸膏,基本分为水提和酒提两大类。提取方法不同,基片浸膏的化学成分也不同,这些成分在包衣干燥时所起的变化也不同。酒提浸膏,往往含有树脂类。树脂类有遇热变软,遇高温而液化的特点。如果基片中含树脂的比重较大,则基片在包衣干燥中就可能起一定变化,甚至导致龟裂。水提浸膏一般不含有树脂类。“消喘止咳片”为水提浸膏片,其主要成分为生物硷、甙类、鞣质等,在包衣干燥时,仅是水份的挥发,而性状、体积变化甚微。试验表明,当基片水份在1%~8%时,包衣时加热(55℃以下)干燥不致  相似文献   

20.
RP-HPLC法测定石榴皮中安石榴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海霞  张红岭  刘延泽  杜鹃 《中草药》2006,37(5):780-782
石榴皮为石榴科植物石榴P un ica g ranatum L.的干燥果皮,在我国传统医药中主要用于久泻、出血、蛔虫等证。《中国药典》2005年版规定石榴皮中鞣质不得低于10%,可见鞣质类成分是其主要成分,此类成分的变化是影响石榴皮质量的主要因素;并且石榴皮作为富含鞣质类成分的中药,在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