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分析小儿支原体(MP)肺炎肺外并发症的临床特点。方法:对我院2004~2007年收治的473例小儿MP肺炎中有肺外并发症的74例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小儿MP肺炎肺外并发症占18.6%,年长儿多见,肺外表现常累及多个系统,如消化、神经、血液、心血管、皮肤黏膜、肌肉关节、肾脏等。结论:MP可引起肺外多种并发症,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对不典型病例合并肺外表现或以肺外表现为首发症状,如其他感染不能完全解释,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药物治疗无效者,应想到MP感染可能,及早做相应检查。  相似文献   

2.
肺炎支原体(MP)感染是小儿尤其是年长儿呼吸道感染主要病源之一[1]。发病后首先引起呼吸道感染,以肺炎为主,在此基础上可并发肺外多系统器官损害,包括消化道、血液、心血管、神经、皮肤等[2]。本院自2008年10月至2010年12月共收治MP肺外感染81例,现对临床资料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红霉素、阿奇霉素序贯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胡云 《浙江医学》2007,29(6):613-614
肺炎支原体(MP)是小儿下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其发病率近年来呈上升趋势。本病多见于年长儿,但年幼儿童MP感染并不少见,给诊断和治疗增加了难度。我科采用红霉素、阿奇霉素序贯疗法治疗MP肺炎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胡小华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14):38-39,41
目的探讨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表现特点及感染规律,为小儿MP肺炎的诊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本院750例呼吸道感染患儿进行肺炎支原体检测,调查肺炎支原体肺炎流行情况,并对入院的118例确诊为肺炎支原体肺炎的患儿进行实验室检查及并发症的回顾性分析。结果呼吸道疾病患儿抗-Mp-IgM阳性率为60.0%(450/750),女性患儿阳性率(68.0%),高于男性患儿(54.7%,χ2=48.1,P0.01)。婴幼儿MP肺炎以气促、喘息为主要临床表现,肺部啰音多见,发热并不明显,肺外并发症少;年长儿患儿的MP肺炎以发热、咳嗽为主,肺部体征不明显,肺外并发症多。51.7%的患儿有肺外合并症。结论小儿MP肺炎在不同年龄组有不同的临床表现,早期无明显的阳性体征,实验室检查结果呈现多样性改变,肺外合并症多,因此对疑似患儿应常规检测MP-IgM抗体,有利于早期诊断,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不同年龄段患儿肺炎支原体( MP)肺炎的临床特征。方法:将95例MP肺炎患儿按0~3岁和〉3~14岁分成婴幼儿组35例和年长儿组60例。确诊后给予红霉素20~30 mg·kg^-1·d^-1静脉滴注,7~10 d后改为口服阿奇霉素10 mg ·kg^-1·d^-1,2~3个疗程,辅以对症治疗。结果:婴幼儿组以低中热、肺部湿罗音多见,易引起反复喘息,胸部X线片以点状及片絮状阴影多见,肺外并发症少。年长儿组以高热、干咳为主,肺部体征多不明显,胸部X线片除点状及片絮状阴影外,往往可见大片状阴影,肺外并发症多。结论:婴幼儿与年长儿MP肺炎在症状、体征、肺外并发症、胸部X线片上存在差异,应引起临床医生注意。  相似文献   

6.
儿童支原体肺炎49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张冰  陈志敏 《浙江医学》2007,29(11):1184-1186
肺炎支原体(MP)是社区获得性肺炎的重要病原体之一。一般认为支原体肺炎多见于年长儿,但近年来发现婴幼儿支原体肺炎并不少见,其临床特征与年长儿有所差异。为进一步了解不同年龄儿童MP感染的临床特征,我们对我院收治的支原体肺炎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提高对小儿反复呼吸道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认识和诊治水平。方法:反复呼吸道感染儿童449例中确诊为肺炎支原体(MP)感染176例的临床特点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449例受检患儿MP-IgM阳性176例,阳性率39.2%,提示有MP感染存在;其中上感MP-IgM阳性率37.3%,扁桃体炎40.0%,支气管炎37.1%,肺炎35.1%。176例MP-IgM阳性患儿中,发热94例,占53.4%。发病年龄以群聚儿童为主,3~6岁占46.0%(81/176),6~12岁占39.8%(70/176)。所有病例均有咳嗽症状,年长儿表现为阵发性刺激性干咳、痉咳,年幼儿则咳嗽较重;年长儿缺乏显著的肺部体征,年幼儿双肺可闻及哮鸣音及湿鸣。部分病例合并病毒感染;外周血白细胞大多正常,占73%。所有病例用阿奇霉素、罗红霉素治疗治愈。结论: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一定要考虑到MP感染的可能性,特别是对那些经一般抗炎治疗病情不缓解者,应尽早做MP-IgM检测。  相似文献   

8.
儿童肺炎支原体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儿童肺炎支原体(Myecoplasma pneumoniae,MP)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09年4月本院呼吸1病房确诊为MP下呼吸道感染的211例住院患儿临床资料,分析总结MP下呼吸道感染患儿年龄、临床症状体征、胸部X线、肺功能以及实验室检查等特征.结果:MP下呼吸道感染男女无明显差异,5岁以下儿童占71.1%,咳嗽率98.6%,发热率75.4%,喘息率51.2%.婴幼儿喘息发生率明显高于年长儿(62.4%vs 39.2%,P=0.001),呕吐腹泻率明显高于年长儿(35.8%vs 14.7%,P=0.0001),皮疹发生率明显高于年长儿(14.7%vs 5.9%,P=0.037),MP感染患儿中60.7%合并肺炎衣原体(Chlamydia pneumoniae,CP)感染,50.0%合并细菌感染,26.9%合并病毒感染.肺功能检查提示90.3%(65/72)有不同程度的气道阻塞,70.8%(17/24)有气道高反应性.结论:小儿MP下呼吸道感染年龄呈低龄化趋势,以咳嗽、发热、喘息为主要表现,婴幼儿较年长儿更易出现喘息、呕吐腹泻及皮疹.MP感染易合并CP感染,可引起气道阻塞和气道高反应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以肺不张为胸片表现的肺炎支原体肺炎临床特点及诊断治疗问题。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05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由肺炎支原体感染引起节段性肺不张22例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X线表现特点结果MP肺炎表现为节段性肺不张者往往病情较重。以年长儿居多,多表现为单侧病变,右侧居多,占90%。多为一个肺段病变,肺部病变范围越大,密度越高,其临床症状越重。结论 对于此类胸片表现的患儿,应考虑到MP肺炎的可能,及时寻找MP感染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卢玉容  何世娟  蔡苗  袁杰 《重庆医学》2011,40(19):1921-1922,1926
目的 分析肺炎支原体(MP)感染患儿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本院2007年至2009年间收治的且明确诊断为MP感染的102例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以学龄前儿童较为多见,春冬季感染率显著性高于夏秋季;咳嗽、反复发热是MP感染肺炎的主要表现;婴幼儿病情较重,而年长儿病史相对更长;给予大环内酯类药物治疗,效果较好.结...  相似文献   

11.
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及肺外并发症63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梁雪 《广东医学》2001,22(8):721-722
目的 分析小儿肺炎支原体(MP)感染及肺外表现为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63例小儿MP感染病例资料。结果 MP感染常见于5岁以上儿童及青少年,但5岁以下发病也不少见,婴幼儿占21%(13例),3-5岁占24%(15例),婴幼儿以发热、肺部表现为多见,年长儿多见于肺部表现如消化、心血管、皮肤黏膜、肌肉关节、肾脏、血液等。结论 不同年龄组表现各异,对不典型病例合并肺外表现或以肺部表现为首发症状,以其他感染不能完全解释,而青霉素类药物治疗有无效者,应想到MP感染可能,及早做相应检查,以免延误治疗。  相似文献   

12.
小儿肺炎支原体肺外感染特点与支原体肺炎的中医药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e,MP)是小儿尤其是年长小儿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之一。陆权认为,目前,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沙眼衣原体、嗜肺军团菌等非典型微生物的病原学地位。日益为儿科临床所认识。非典型微生物还可能与细菌、病毒等出现混合感染,因此建议社区在治疗获得性呼吸道感染(CARTIs)时,应考虑抗菌药物能覆盖非典型微生物,为此推荐β-内酰胺类抗生素联合大环内酯类治疗。  相似文献   

13.
肺炎支原体(MP)是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的常见原因。由其引起的支原体肺炎(MPP)一般病情较轻,多见于年长儿,病程呈自限件,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也有较好疗效。但近年来婴幼儿支原体感染的病例增多,病情重,进展快,现对本院2001-2003年收治的16例小儿重症支原体肺炎病例的临床资料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杨晓梅 《海南医学》2008,19(5):87-88
目的分析肺炎支原体(MP)感染肺外脏器受累的临床特征及治疗结果。方法采用ELISA方法检测血MP-1gM>1:80,对确诊为小儿支原体肺炎(MPP)的175例患儿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病例均有呼吸道表现,82例(46.86%)有肺外脏器受累,年长儿60例(73.17%),受累脏器中以消化道、泌尿道、血液系统、胸膜、心血管系统多见,分别为48.78%,30.49%,23.17%,18.29%,12.20%,而神经系统、皮肤粘膜少见,分别为3.66%,2.40%。全部病例选用阿奇霉素治疗,均痊愈,无后遗症。结论对于呼吸道感染同时有多脏器受累的患儿,应考虑MP感染可能,做相关检查,早诊断,早治疗。  相似文献   

15.
婴儿呼吸道肺炎支原体感染状况调查与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肺炎支原体(MP)是小儿呼吸道感染的常见病原体之一,一般认为年长儿多见,近年来MP所致的婴儿呼吸道感染疾病也并不少见。我们对急性呼吸道感染的婴儿进行MP感染调查,旨在探讨婴儿呼吸道MP的感染状况、临床特征、早期诊断和治疗。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均为我院儿科2003年6月~2005年2月收治的急性呼吸道感染婴儿,共1136例,其中男性686例,女性450例;年龄2月~1岁,平均(6.3±0.9)月。入院诊断为支气管肺炎621例,毛细支气管炎308例,急性支气管炎124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83例。病程2~9d,平均(4.2±0.8)d。1.2方法患儿入院时均行荧光定量聚合…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肺炎支原体 (MP)感染肺外脏器受累的临床特征和治疗结果。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特异性MP IgM ,对MP IgM≥ 1∶80确诊为MP感染的 4 9例患儿进行回顾性临床分析。 结果及结论  4 9例患儿均有呼吸道表现 ,2 3例 (46 .9% )肺外脏器受累 ,其中年长儿 19例 ;受累脏器中以泌尿、消化、血液系统多见 ,分别为 39.7%、34.8%、2 6 .5 % ,皮肤损害 (4.3% )少见 ;并提示MP感染临床特征及胸部X线表现缺乏特异性 ,且易有肺外脏器受累 ,尤以肺外并发症为首发症状时 ,更易造成误诊 ;对于治疗不理想及多脏器受累的呼吸道感染 ,应注意有无MP感染可能 ,及时进行相关检测 ,以及早确诊 ,对因治疗。  相似文献   

17.
肺炎支原体是儿童呼吸道感染常见病原之一,感染多发生于年长儿,婴幼儿感染近年也逐渐增多,并叮引起多种肺外表现,本文总结了2006年收治的30例支原体肺炎,就其临床特点、发病机制,肺外表现,早期诊断等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8.
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肺外表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肺炎支原体(Mycop Lasma Pneu moniae MP)是小儿尤其是年长小儿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之一。陆权Ⅲ认为.目前,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沙眼衣原体、嗜肺军团菌等非典型微生物的病原学地位,日益为儿科临床所认识。儿童呼吸道感染中,支原体肺炎越来越受到重视,国内资料统计,其发病率约占社区获得性肺炎的10%~30%,国外有文献报道为50%。肺炎支原体感染在儿童各个年龄组均可发病,致多脏器损害,这于体内支原体抗体含量少有关,可造成小范围流行。在这里,将小儿肺炎支原体肺外感染特点进行综合评述。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儿童肺炎支原体(MP)肺炎呈大叶性肺炎改变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对57例临床具有肺炎表现、胸片或胸部CT提示为大叶性肺炎改变的患儿,用间接血凝法检测MP-IgM,并对其临床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由MP感染所致肺炎表现为大叶性肺炎的病例以学龄期年长儿童多见,起病急骤,发热,咳嗽较剧烈,少痰,肺部的体征较轻,胸片或肺部CT的表现较重,病变以右肺中、下叶多见,部分可合并胸腔积液,肺不张及心肌损害、肝功损害和消化道等受累。结论:年长儿童大叶性肺炎的重要病因是MP感染,其症状较重,且较易合并肺内、外并发症;应用大环内酯类治疗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特点,提高诊断与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儿科56例支原体肺炎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患儿的临床特点,总结诊治经验。结果:①0~3岁患儿20例,占全部患儿的35.7%。②婴幼儿肺部体征明显,常伴有喘息,呼吸困难;年长儿肺部体征轻,X线胸片阴影明显;部分患儿合并胸腔积液,肺不张。③有肺外合并症22例(39.1%),心血管、泌尿、消化、血液、神经系统均可受累。④应用阿奇霉素有效。结论:小儿支原体肺炎多见于较大儿童,但婴幼儿感染不容忽视,各年龄段患儿临床症状侧重各不相同,并可累及肺外多系统多器官损害。年长儿应警惕合并胸腔积液、肺不张。临床应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效果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