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探讨不同他汀类药物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24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62例.对照组行瑞舒伐他汀治疗,观察组采用匹伐他汀治疗,对比两组血脂指标、血清相关因子水平和心功能.结果:观察组血脂指标LDL-C、TC、TG均低于对照组,HDL-C高于对照组(P<0.05...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不同他汀类药物治疗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20例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根据治疗时所用他汀药物分为A组和B组,每组各60例。A组患者采用瑞舒伐他汀治疗;B组患者采用阿托伐他汀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总胆固醇(TC)、内皮功能(FMD)、心脏功能(LVEF)等指标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hs-CRP、LDL-C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A组患者的不良心血管发生率为3.33%,B组为1.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瑞舒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均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低,治疗的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分析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治疗早发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近期效果。方法:选取早发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0例,随机分为甲组和乙组,每组各40例。甲组患者采用瑞舒伐他汀治疗;乙组患者采用阿托伐他汀治疗。对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HDL-C水平较治疗前上升,LDL-C、TG、TC、hs-CRP低于治疗前,FMD和LVEF均高于治疗前(P<0.05);甲组患者TC、hs-CRP及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低于乙组(P<0.05)。结论:在早发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治疗过程中,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均可明显改善患者的心功能,但瑞舒伐他汀减轻炎症、降脂等方面比阿托伐他汀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4.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6):90-93
目的 探讨不同他汀类药物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心脏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2018年3月~2019年3月收治的127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64)和对照组(n=63)。两组均进行常规基础治疗,对照组采用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治疗组采用瑞舒伐他汀钙片治疗。观察比较两组的FMD、hs-CRP、LVEF、IMT水平,TG、TC、HDL-C、LDL-C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两组FMD、hs-CRP、LVEF、IMT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hs-CRP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633,P=0.000),FMD、LVEF、IMT水平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TG、TC、HDL-C、LDL-C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TG、TC、HDL-C、LDL-C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不良反应率为6.25%,与对照组的7.9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37,P=0.711)。结论 瑞舒伐他汀治疗AMI临床疗效更为显著,在降血脂及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方面,其疗效优于阿托伐他汀,各项指标改善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5.
董太明  刘新强 《循证医学》2011,11(6):348-352
1 文献来源 Waters DD, Ho Predictors of new-onset with Atorvastatin : Res JE, DeMicco DA, et al. diabetes in patients treated ults from 3 large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s [J ]. J Am Coil Cardiol, 2011,57 (14) : 1535-1545.  相似文献   

6.
7.
目的比较不同他汀类药物对早发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近期的临床疗效,为临床合理使用他汀类药物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09年8月—2010年8月在我院就诊的早发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74例(其中女性22例,男性52例),年龄男性≤55岁、女性≤65岁。入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n=38)采用瑞舒伐他汀10 mg/d治疗;B组(n=36)采用阿托伐他汀20 mg/d治疗。同期入选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判定为非冠心病的患者为对照组(n=94例,女39例,男55例)。入选患者均在入选及随机治疗6个月后,于清晨空腹卧位抽取静脉血5 ml,测定空腹血糖、血脂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检测内皮功能及心脏功能。结果 A、B两组患者治疗前血脂、hs-CRP、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血流介导的内皮舒张功能(FMD)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两组患者的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hs-CRP水平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6个月时预后良好,无一例死亡,复发心绞痛和血运重建率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发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用瑞舒伐他汀10 mg/d或阿托伐他汀20 mg/d治疗的近期疗效相近,均可通过降低血脂、减轻炎症反应及改善内皮功能等协助改善早发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8.
在不同的临床研究中,他汀类药物是否增加新发糖尿病风险结果不一.结合目前所有随机对照、大样本临床研究的meta 分析,发现他汀类药物轻度增加新发糖尿病风险;但无论是绝对风险还是与他汀类药物减少主要心脑血管事件相比,该风险的危害都很低.在具有中度到高度心脑血管疾病风险以及存在心脑血管疾病的人群中,他汀类药物的应用方案无需更改.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和分析在早发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治疗中,采用不同他汀类药物的治疗情况和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08年1月至2013年1月在商丘市第四人民医院就诊的150例早发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并按照个人就诊时间将他们随机平均划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75例。对观察组患者应用瑞舒伐他汀进行治疗,对对照组患者应用阿托伐他汀进行治疗,统计、比较和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经过统计学分析显示,两组在内血脂水平、内皮功能指标、hs-CRP、TC(总胆固醇)等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早发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诊疗中,瑞舒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都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的血脂指标,提高血管的内皮功能,改善炎性反应,且预后效果较好,但瑞舒伐他汀的临床疗效要优于阿托伐他汀。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观察厄贝沙坦对老年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者血清肝细胞生长因子(HGF)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10月~2014年5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老年NESTMI患者38例,将入选患者中因各种原因不能服用厄贝沙坦的17例患者作为对照组,余21例为药物组。对照组给予硝酸酯药物、β受体阻滞剂、阿托伐他汀、拜阿司匹林、低分子肝素等常规治疗;药物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常规治疗联合厄贝沙坦(150 mg/d)。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第7天、治疗后第14天检测两组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同型半胱氨酸(Hcy);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中HGF含量。结果治疗后第14天时药物组血清hs-CRP及Hcy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第7天两组患者血清HGF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但药物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第14天时HGF水平均较治第7天下降(P<0.05),但两组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非NSTEMI患者应用厄贝沙坦2周时可使血清中hs-CRP、Hcy水平明显下降,厄贝沙坦可降低老年NSTEMI患者血清HGF水平。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老年陈旧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和药物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沈阳军区总医院2009年1~12月治疗的老年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112,随机分为药物组及介入组,每组各56例。介入组给予介入法治疗,药物组患者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心脏事件发生情况、再住院情况和生存情况以及心功能改善情况。结果①介入组患者心脏事件发生率为26.8%(15/56),药物组患者心脏事件发生率为76.8%(43/56),介入组心脏事件发生率明显高于药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介入组患者再住院率为30.4%(17/56),生存率为96.4%(54/56);药物组患者再住院率为83.9%(47/56),生存率为89.3%(50/56),介入组患者再住院率低于药物组,且介入组生存率高于药物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介入组治疗后心功能≥3级比例低于药物组,心功能〈3级比例高于药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治疗效果明显,可有效提高患者生存率、降低心脏事件发生率和再住院率,改善心功能,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3.
顾建帮  顾维新  蒋云  黄飞 《西部医学》2013,25(8):1200-1202
目的探讨他汀类药物对老年急性脑梗塞进展与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88例老年急性脑梗塞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94例。两组均积极治疗基础疾病,并给予脑梗塞对症治疗,治疗组加用瑞舒伐他汀10mg/d,睡前口服,疗程为4周。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NIHSS评分、BI指数的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1.5%,显著优于对照组的74.5%(P<0.05);入院后,患者NIHSS评分较入院时明显升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发病4周时治疗组的HIHSS评分显著降低,且病情进展至高峰的时间也明显缩短(P<0.05);治疗后治疗组BI指数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两组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他汀类药物治疗老年急性脑梗塞安全可靠,可延缓病情进展,减轻脑神经损伤程度,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静息门控断层心肌灌注显像(GSPECT)观察不同剂量美托洛尔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左室收缩功能的影响。方法临床确诊的急性心肌梗死老年患者48例,平均年龄(65.7±5.3)岁。按剂量不同分为A组(美托洛尔≤50 mg)和B组(美托洛尔>50 mg,最大剂量为200 mg)。记录用药前及用药后3个月和6个月患者服药的依从性、心衰加重率、心肌梗死再发生率和心律失常发生率,采用99Tcm-MIBI静息心肌门控断层显像观察指标LVEDV、LVESV、LVEF。结果①两组患者均无出现严重心律失常而停药,与B组比较,A组因心衰加重而住院和心肌再梗死发生率均下降。②服药3月,A组心率、心率×收缩压双乘积均下降(均P<0.05),LVEDV值、LVESV值均下降(均P>0.05),LVEF值上升(P>0.05);B组变化同上。③服药6月,两组心率、心率×收缩压双乘积、LVEDV、LVESV分别进一步减小,两组LVEF进一步增高。结论①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使用美托洛尔可改善心功能,减少心脏事件发生,在降低心率、血压方面安全有效。②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使用较小剂量美托洛尔即可起到改善心功能作用,且只要无使用美托洛尔禁忌证,应长期坚持口服。③老年心肌梗死患者使用美托洛尔是否达到靶剂量更有利于改善患者的远期预后,仍有待于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他汀类药物对动脉粥样硬化(As)的疗效.方法:选取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一科2010年11月-2011年6月脑梗死住院患者中经颈动脉B超证实有AS者130例,给予阿托伐他汀20 mg/d或瑞舒伐他汀10 mg/d,比较用药前和用药后12个月末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血浆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最大平均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的变化情况.结果:与用药前相比,TC下降24% (P< 0.05),TG下降19%(P<0.05),LDL-C下降36% (P< 0.05),但没有显著升高高密度脂蛋白(HDL-C),治疗前后hs-CR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最大平均CIMT治疗前后相比(1.99比1.92 mm,P<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脑梗死患者中两种他汀类药物可显著降低TC、TG、LDL-C水平,其中LDL-C水平下降最显著,且有可逆转CIMT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循证护理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律失常发生率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7月至2016年1月在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的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循证护理。将两组患者护理后的心律失常发生率、心功能分级及住院时间和费用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心律失常发生率、住院时间和费用均优于对照组,心功能分级情况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疗期间采用循证护理效果显著,能有效减少心律失常发生率,改善患者心功能,加速康复进程,减轻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探讨高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特点。方法:选择86例年龄>75岁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高龄组,同期75岁以下的13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梗死部位、合并症、并发症和住院病死率等临床资料,并进行对比。结果:高龄组血运重建比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合并疾病率、住院死亡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0.01)。高龄组、对照组前降支病变分别占62.8%、4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龄组、对照组因并发症死亡分别占33.3%、66.7%,因合并症死亡分别占66.7%、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主要以前降支为罪犯血管;住院期间死亡率高,与合并症发生率高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MMPs)及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宝鸡市千阳县人民医院和宝鸡市中心医院急性心肌梗死的老年患者76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38例,予阿司匹林、阿托伐他汀等临床常规治疗;试验组38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瑞舒伐他汀,共治疗2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MMPs及炎症因子超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及白细胞介素-8(interleukin-8,IL-8)水平的变化,及治疗的临床效果。结果经2周治疗后,试验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血清MMP-9、MMP-2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血清hs-CRP、TNF-α及IL-8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无效率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血管再通率高于对照组,血管闭塞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能够降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MMPs水平,降低血清hs-CRP、TNF-α及IL-8等炎症因子水平,提高血管再通率,降低血管闭塞率,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应用曲美他嗪经代谢途径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时对心肌梗死面积的影响.方法:将32例前壁AMI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随机分为曲美他嗪治疗组和对照组,记录每例患者入院即刻和第1、3、7、14天12导联心电图,然后用Wagner的QRS记分预测梗死面积.结果:经代谢类药物治疗第7~14天后,治疗组QRS记分较对照组显著降低,梗死面积明显缩小,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AMI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曲美他嗪对保护缺血心肌的损伤,防止心肌梗死面积的扩大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