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油田注水开发对储层伤害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油田经长期的注水开发,注水水改变了储层的物性、岩电性及油水动态分布,通过研究注入水对储层伤害机理及变化特征,为研究注水开发后储层非均质性的变化特征,剩余油分布规律及开展三次采油前期工作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
油田注入水引起储层伤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油田注水开发是提高原油采收率的重要手段,大量研究表明,其主要的影响因素是注入水水质方案和操作及管理水平。油田经长期的注水开发,注入水改变了储层的物性、岩电性及油水动态分布,本文研究了注入水对储层伤害机理及变化特征,注入水中含油量、固体颗粒粒径、含菌浓度对开发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注入水中的固相颗粒的含量是注入水水质监测的一个重要标准,粒径较大的固相颗粒会在注入井井底形成外泥饼,同时,小粒径的固相颗粒可以进入储层造成内部伤害,严格控制注入水中固相颗粒含量是提高采收率的有效手段。通过岩芯流动实验研究了固相颗粒对不同渗透率级别的岩芯的渗透率的影响,不同固相含量的驱替水对岩芯渗透率的影响;比较每块岩芯的伤害率的变化情况,来确定岩芯的水质伤害标准,为注水开发的水质标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目前长庆油田的注水方式主要采用将含油污水处理后回注,回注水中悬浮固体及乳化油是造成储层伤害的重要因素。以采油三厂主要注水开发区块靖安长6、侏罗系延9为主要研究对象,进行储层岩心模拟注水伤害实验,并结合现有工艺技术水平和处理成本,推荐控制靖安长6、侏罗系延9悬浮固体浓度分别小于5mg·L-1、10mg·L-1,乳化油浓度分别小于10mg·L-1、30mg·L-1。  相似文献   

5.
孙宁  柏明星  赵宇 《当代化工》2016,(4):782-784
为确定大庆油田X区块回注污水中悬浮物浓度这一指标,通过岩心流动实验,分析回注污水对不同渗透率级别的岩心所造成的伤害程度,确定出相应指标。实验结果表明:当回注污水中悬浮物粒径一定时,悬浮物浓度越大,所造成的岩心渗透率损失率越高;注入污水PV数越大,岩心堵塞程度越大;岩心渗透率越大,回注污水造成的岩心渗透率损失率越小且变化范围减小。  相似文献   

6.
大庆油田回注水中悬浮物组成和成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油田回注水水质悬浮物严重超标问题,本文实验选择大庆油田回注水为样本,对其悬浮物组成进行了精细分析,研究了回注水中絮凝剂、原油组分及细菌等因素对悬浮物的影响,并对其成因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悬浮物组成主要为有机物、硅酸盐、碳酸盐等。絮凝剂的"延迟絮凝"作用、原油组分的吸附作用、细菌的增殖等都是水质悬浮物的形成因素,会造成悬浮物含量的增加。  相似文献   

7.
国内外大量生产实践表明,注水油层伤害常导致注水启动压力升高,油层吸水能力下降,地层压力和原油产量下降而最终影响注水开发效果与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油田注水中的细菌类型、危害机理及二氧化氯处理油田注水的优势.采用复合二氧化氯发生器对油田采油厂集输站的回注水进行了二氧化氯投加应用.结果表明,该设备用于油田回注水,杀菌效果明显,可有效去除水中的硫化物,并对污泥有剥离和抑制作用,可降低腐蚀率,达到回注水质标准,吨水处理成本较低.  相似文献   

9.
研究回注污水水质对油藏储层渗透率影响规律对油田提高注水效果具有重要意义。针对大庆杏南油田7种不同渗透率的油藏天然岩心,设计了6种不同水质的污水(不同浓度及粒径的悬浮固体浓度、不同含油量)室内岩心流动实验,揭示了污水水质对油藏储层渗透率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污水中悬浮物对储层的堵塞类型为贯穿性堵塞、过渡性堵塞和浅部堵塞三种形式,其中贯穿性堵塞起主要作用;堵塞形式主要受水中悬浮物粒径控制;建立了6种回注污水对不同渗透率储层的影响图版,为油田现场提供了技术指导;针对大庆杏南油田,建议3×10~(-3)、7×10~(-3)、20×10~(-3)、50×10~(-3)μm~2储层注入回注污水界限为5.3.1水(悬浮固体浓度5 mg/L、粒径3μm、含油量1 mg/L),110×10~(-3)、180×10~(-3)μm~2储层注入回注污水界限为5.5.2水,250×10~(-3)μm~2储层适合注入回注污水界限为8.5.2。  相似文献   

10.
本文叙述了我国油田污水回注的形势及污水回注泵用材国内外情况,并推荐了一种新型的耐蚀材料C15不锈钢。  相似文献   

11.
针对吐哈油田低渗储层,从储层特征分析和储层敏感性分析入手,进行了注入水与储层流体结垢实验评价,注入水对储层伤害综合实验评价,确定了吐哈油田温西三区注水过程中储层伤害的原因和伤害程度,为吐哈油田温西三区油层的水质指标的确定提出了指导建议.  相似文献   

12.
通过了解南翼山储集层区域地质与构造特征、岩石学特征、储层物性与孔隙结构,结合南翼山储层岩心水敏室内评价实验数据,客观评价了储层岩石水敏性,研究出低渗储层水敏性损害原因。研究表明,南翼山储层属属典型中-低孔隙度、低-特低渗透率储层,强水敏储层。低渗储层水敏性损害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岩石中的水敏性粘土矿物(主要是伊利石及微粒绿泥石等)与低矿化度流体接触后发生膨胀使岩石的孔隙空间和喉道缩小甚至堵塞引起岩石的渗透率降低造成的。  相似文献   

13.
石油作为我国能源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的开采关系到众多领域的正常运行与收益。但与此同时,油藏开采中也涉及许多技术性问题,若处理不当,将会造成大量资源的浪费甚至是安全方面的隐患。注水工艺作为油藏开采过程中十分重要的一个步骤,在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分析都倍受关注。对低渗透油藏注水开发技术的有效利用可大大降低油藏的含水量,获得更高质量的石油资源,提高开发效率,稳定产油量。  相似文献   

14.
多种表征手段结合,研究了新疆油田矿场采出水中固体悬浮颗粒的结构及理化性质,实验结果表明:该矿场采出水中固体悬浮颗粒含量小于80 mg/L,粒径较大颗粒(10μm)占总颗粒的85%以上;加入絮凝剂聚氯化铝后,大量颗粒发生沉降,粒径较大颗粒(10μm)占总颗粒的95%以上,而粒径较小颗粒含量不足5 mg/L;不同粒径分布区间颗粒的Zeta电位不同,较小粒径颗粒(5μm)的Zeta电位较高,溶液状态较为稳定;加入絮凝剂后,Zeta电位降低,导致较小粒径颗粒易于发生沉降;结合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X射线荧光及元素分析,可知该固体悬浮颗粒中含有8种非金属元素和22种金属元素,元素C、O、Ca含量最高,加入絮凝剂后,元素Al和一些二价金属元素含量增高;X射线衍射表征技术表明颗粒主要以碳酸钙的方解石和文石以及卤化物形态存在。  相似文献   

15.
通过定量滤膜调整现场污水的粒度分布,采取岩心流动试验模拟方法,研究了浓度和直径不同的悬浮物注入水对地层所造成的渗透率伤害。室内岩心流动实验结果表明:岩心的物理特征大致接近时,给定悬浮物粒径,颗粒浓度越大,引起的渗透率损失越大;悬浮颗粒浓度一定时,颗粒粒径越大,引起的渗透率损失越大;以渗透率伤害15%为界,确定渗透率70 mD左右的地层,注入水中悬浮物控制标准为粒度中值2.6μm,含量3 mg/L。  相似文献   

16.
低、特低渗透油气田开发中普遍存在因无机结垢、有机结垢、微生物、外来颗粒、黏土矿物等引起的近井地带地层堵塞问题。针对此问题,开展了振动解堵效果室内实验研究,通过设计在不同振动静压与不同频率下的岩心渗透率的情况,根据实验数据绘制出了岩心在不同振动静压及不同频率下的渗透率变化曲线,定量地研究了振动对储层渗透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振动解堵可使岩心渗透率大幅度提高,为油田今后的高效开发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杨富祥  何振楠  蔡明钰 《当代化工》2018,(4):768-770,775
低渗透储层由于其渗透低、储层物性差,给油田开发造成了很大的困扰。为了研究低渗透储层岩心的水驱规律,选取了该储层的岩心进行室内驱替实验研究,分析了注入PV数和采收率、含水率、注入端压力的关系。实验研究表明,低渗透储层岩心在进行驱替实验驱替速度与中高渗储层岩心有所差异,速度不宜大;水驱油驱替实验时有启动压力,启动压力随岩心渗透率的增大而减小;无水采油周期相对较短,含水率随注入PV数的增加而迅速增加;采收率随注入PV数增加呈现升高的趋势,渗透率不同的岩心注入相同PV数,渗透率高的岩心最终采收率高。  相似文献   

18.
王海洲  张强强  张帆  张光生 《辽宁化工》2011,40(11):1164-1166
定边低渗油田是低孔隙低渗透油田,面临注水压力高,其他各种作业对储层伤害大等问题,严重影响油井产量。通过X衍射,扫描电镜等分析储层孔隙结构和粘土矿物含量,敏感性矿物含量高,并通过岩心伤害实验评价得出了该区块伤害程度,阐明伤害机理。实验结果表明:储层速敏伤害在中等偏弱至强,盐敏临界矿化度在40 000-2 000 mg/L。酸敏伤害在中等偏强至强酸敏,以及水锁伤害在18%-52%之间等。对此,提出了针对储层保护的建议,从而减少储层伤害,提高油田采收率。  相似文献   

19.
邓灵  杨振军 《辽宁化工》2011,40(3):307-311
水锁效应是气田开发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在含水饱和度改变后气相渗透率的下降情况。结合苏里格地区的具体情况,提出特定的气井解水锁方案,涉及添加表面活性剂、增大生产压差两类。并在实验室对上述3种方案进行实验模拟研究,并对解水锁方案实验效果进行综合对比。结果表明:对于渗透率较高的气井,宜采用增大生产压差解除水锁效应,措施实施后,渗透率较处理前可提高3.2~3.7倍。对于渗透率较低的气井,可采用注入乙醇的混合溶液后关井一段时间再生产,在实验条件下,措施后渗透率提高率可达到2~2.3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