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吴畏  亓林 《医学综述》2011,17(1):160-160,F0003
目的探讨前列腺肉瘤的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报道1996年3月至2009年12月我院10例前列腺肉瘤患者的诊治方法和随访结果,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病理诊断平滑肌肉瘤5例,纤维肉瘤3例,横纹肌肉瘤1例,梭形细胞瘤1例。10例患者中,7例行手术治疗+放疗和化疗,2例行单纯手术治疗,1例行单纯膀胱造瘘术。除1例失访外,9例于术后5~15个月死亡。所有患者均死于肿瘤远处转移。结论前列腺肉瘤预后差,病程发展快,早期诊断和以手术为主联合放疗,化疗的综合治疗可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胃平滑肌肿瘤临床特点和外科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笔者所在医院2006年7月~2010年7月胃平滑肌肿瘤患者25例,回顾性分析本组患者的临床表现、仪器检查结果、肿瘤发生部位和肿瘤类型等.本组患者均给予手术治疗.结果 本组25例患者术后均随访.5例胃平滑肌肉瘤患者中,1例患者因腹腔出现广泛种植转移而死亡,术后存活时间为1.6年,1例患者术后发生肝脏转移行肿物切除,此类患者累计存活时间为3.4年,其余3例患者术后存活至今(1例术后1.5年,1例术后2.1年,1例术后2.3年).20例胃平滑肌瘤手术治疗后随访,19例患者存活至今,1例患者3年后复发,行远端胃大部分切除确诊为平滑肌肉瘤,累计存活时间为3.5年.结论 胃平滑肌肿瘤在诊断过程中可利用胃镜活检和术中冰冻切片,有助于快速确诊肿瘤性质,一旦确诊要积极手术治疗,手术治疗时要合理选择手术方法,有助于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子宫肉瘤的临床特点及早期诊断方法,并分析子宫肉瘤的误诊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10年12月8例子宫肉瘤临床资料.结果子宫平滑肌肉瘤1例,子宫内膜间质肉瘤3例,子宫恶性中胚叶混合瘤3例,子宫肌瘤肉瘤变1例,治疗以手术为主,术后辅以化疗.结论子宫肉瘤发病率较低,预后较差,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早期诊断困难,力争术前或术中确诊,作较广泛切除,术后辅以放疗或化疗,以减少复发和提高存活率.  相似文献   

4.
王焕  李文薇  杨越波 《甘肃医药》2013,(10):765-767
目的:分析继发性子宫平滑肌肉瘤误诊的常见原因,总结继发性子宫平滑肌肉瘤的诊疗方法.方法:对我院妇科2012年6至8月间收治的3例继发性子宫平滑肌肉瘤的诊断治疗进行分析.结果:3例患者术前均误诊为子宫肌瘤.1例行阴式全宫切除术,术后予以化疗;两例行子宫肌瘤剔除术,其中1例予以二次手术.结论:继发性子宫平滑肌肉瘤临床表现的非特异性及临床医生对该病认识不足是误诊的主要原因,提高初诊确诊率,选择根治性手术方式是降低再次手术及复发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27例子宫肉瘤临床特征和预后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分析子宫肉瘤的临床特征 ,探讨其治疗和预后因素。方法 :报道 2 7例子宫肉瘤 ,其中平滑肌肉瘤1 2例 ,内膜间质肉瘤 8例 ,恶性中胚叶混合瘤 7例 ,平均年龄 48岁 ,治疗以采用手术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 ,术后配合放疗、各种药物联合化疗等措施。结果 :Ⅰ期患者术后不必加用放疗。平滑肌肉瘤的 5年生存率较高 ,为 66 .67%。Ⅰ期患者 5年生存率 92 .31 % ,Ⅱ、Ⅲ、Ⅳ期患者 5年生存率仅 2 8.57%。结论 :早期诊断、及时治疗是提高 5年生存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目的 寻找肠系膜肉瘤术后复发的治疗对策.方法 回顾分析6例肠系膜肉瘤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 6例病人中,肠系膜平滑肌肉瘤4例,肠系膜脂肪肉瘤2例,均经3~5次手术治疗,生存时间3~10年.结论 手术切除肠系膜肉瘤是目前有明确疗效的治疗方法,必要时可行多脏器联合切除,多次复发者争取多次手术,争取完整、彻底的切除肿瘤.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恶性膀胱非上皮性肿瘤的临床诊断、治疗方法及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从1974-2007年17例恶性膀胱非上皮性肿瘤的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结果 17例患者中横纹肌肉瘤10例,恶性淋巴瘤2例,恶性嗜铬细胞瘤2例,平滑肌肉瘤2例,癌肉瘤1例.10例膀胱横纹肌肉瘤患者大多行手术、放疗及化疗的综合治疗,其中7例<5岁,5例随访8年仍存活,2例失访;3例成人膀胱横纹肌肉瘤均于1年内出现全身多发转移死亡.2例膀胱恶性淋巴瘤均采用膀胱部分切除术,术后行放疗或加化疗,随访3年均存活.2例膀胱恶性嗜铬细胞瘤中1例行转移淋巴结切除术加化疗,随访5年存活;另1例因转移的淋巴结未能切除,术后行放疗,2年后死亡.2例膀胱平滑肌肉瘤只行单纯手术治疗,分别随访1、5年均无瘤存活.1例膀胱癌肉瘤术后行化疗,1年内死亡.结论 恶性膀胱非上皮肿瘤以膀胱横纹肌肉瘤多见,幼儿多发,成人预后较幼儿差;其他类型肿瘤少见.不同的病理类型其治疗效果和预后不同.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高分化黏液表皮样癌的适当治疗原则和方法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对1991-2006年在我院治疗的21例高分化黏液表皮样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分析适当的治疗方法及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 21例患者均经过手术治疗,5年生存率为90.5%,术后有5例复发,其中1例Ⅳ期患者术后远处转移死亡、1例Ⅱ期患者因术中肿瘤破裂黏液溢出导致术后复发而未再接受治疗于术后4.5年死亡、3例经再次手术治疗后痊愈.结论 高分化黏液表皮样癌手术治疗后5年生存率较高,手术切缘癌细胞阳性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建议对肿瘤临床分期高、存在淋巴结转移、手术切除范围不足致切缘癌细胞阳性者术后放疗.  相似文献   

9.
殷潇 《中原医刊》2011,(3):76-77
目的探讨隆突性皮纤维肉瘤(DFSP)的临床特点、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1999年至2009年收治的9例DFSP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发病特点、检查结果、诊断、治疗及随访。结果9例患者中,男7例,女2例;年龄42—65岁,分别因“肩背无痛性肿块及体检发现疙瘩样隆突伴有触压痛”而就诊。无家族史,X线检查无特异性,CT、MRI可显示肿瘤边界清楚,密度欠均匀,但无组织特异性,术前分别误诊为神经纤维瘤、瘢痕疙瘩、皮脂腺囊肿或皮下脂肪瘤,均行手术切除,术后病理学诊断为隆突性皮纤维肉瘤(DFSP)。术后随访:7例在术后8个月~3年复发,均行二次扩大根治术,但仍有1例术后18个月再次复发,第3次术前、术后均行放疗,目前随访3年尚未复发。结论DFSP诊断容易误诊,确诊需依赖组织病理学检查,采用手术治疗及扩大根治放疗是预防肿瘤复发的主要手段,DFSP患者术后易原位复发,但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子宫肉瘤临床特点和预后因素的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128例子宫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子宫肉瘤的临床症状不典型,以阴道异常出血为主,预后较差。128例患者总的2年生存率为58.59%,5年生存率为40.63%。在单因素分析中得出年龄、UICC分期、病理类型、化疗是预后生存因素。在多变量分析中得出年龄、UICC分期是独立的预后因素。年轻、分期较早的子宫平滑肌肉瘤患者预后最好。结论:子宫肉瘤的治疗以手术为主,术后辅以化疗放疗。预后与患者年龄、FIGO分期相关。  相似文献   

11.
A multivariate analysis of the prognostic factors of grade III gliomas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Background Glioma is the most common type of malignant brain tumor and the prognosis of glioma is still poor. Moreover, the prognosis of patients diagnosed with grade Ⅲ gliomas varies significantly. In this study, we assessed the factors that contribute to the prognosis of patients with grade Ⅲ gliomas.
Methods Data from 97 patients with grade Ⅲ glioma who received surgery from 2000 to 2005 were included in this study. Kaplan-Meier survival analysis and Cox regression analysis were used to analyze the prognostic effects of 16 different factors selected from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results from neuroimaging and pathological examinations, as well as different treatment schemes.
Results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age, preoperative Karnofsky Performance Scale score, extent of tumor invasion, tumor resection degree, residual tumor shown by postoperative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 and postoperative radiotherapy and chemotherapy all correlated with patient prognosis. Furthermore, Cox multivariate analysis also showed the age (P 〈0.01), extent of tumor invasion (P 〈0.01), residual tumor shown by postoperative MRI (P 〈0.05), and postoperative radiotherapy (P 〈0.05)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with patients' prognosis.
Conclusions Age, postoperative radiotherapy and residual tumor indicated by MRI after surgery correlated significantly with the prognosis of patients with grade Ⅲ glioma. The extent of tumor invasion may be an independent prognostic factor for patients with grade Ⅲ glioma.  相似文献   

12.
王丹 《医学综述》2014,20(21):3880-3882
子宫颈癌是女性生殖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近年来,子宫颈癌的发病率呈升高和低龄化趋势。子宫颈癌传统的治疗方法为手术、放疗、手术加放疗。局部病灶直径>4 cm及Ⅱb以上者均需放疗,但复发率高,且放疗并发症较多,尤其对年轻患者的卵巢及阴道功能影响较大,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合理的新辅助化疗不仅可消灭微小转移灶,还可以缩小肿瘤体积和范围,提高手术或放疗效果,对保护卵巢及阴道功能有益。  相似文献   

13.
毛玉荣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26):3507-3509
目的:探讨原发性阴道恶性肿瘤的治疗方法及预后相关因素。方法:对19例原发性阴道恶性肿瘤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放疗17例(包括手术加放疗2例),手术4例,手术加化疗3例,放疗加化疗10例。结果:总5a生存率63.2%,临床分期为Ⅰ期、Ⅱ期、Ⅲ期、Ⅳ期5a生存率分别为83.3%、66.7%、33.3%、0%。结论:原发性阴道恶性肿瘤的治疗方法首选放疗,以放疗为主,早期病例可选择手术治疗,化疗为辅是目前比较合适的治疗方式。独立的预后因素为病理类型、阴道受侵长度、临床分期。早发现、早治疗、合理的放疗剂量分布及适合的剂量是提高生存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检测放射治疗前后直肠癌患者外周血IL-17和IL-23水平,探讨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收集24例直肠癌患者放射治疗前后血液标本,通过ELISA法检测患者外周血IL-17和IL-23水平,所有患者术后接受50 Gy的放射治疗。结果 直肠癌患者放射治疗前血清IL-17水平与淋巴结转移及分化程度有关(P<0.05),血清IL-23水平与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经放射治疗后,直肠癌患者血清IL-17、IL-23水平较放射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IL-17和IL-23水平可判断直肠癌的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经Cox模型多因素分析,血清IL-23水平可以作为直肠癌患者无进展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直肠癌患者血清IL-17和IL-23水平升高,与放射治疗有相关性,对直肠癌的诊断和预后有一定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总结前列腺肉瘤的诊治方法.方法 将4例前列腺肉瘤患者的临床诊治方法及随访结果进行总结,并结合文献讨论诊治方案.结果 4例患者中平滑肌肉瘤3例,横纹肌肉瘤1例.2例行根治性膀胱前列腺切除及回肠代膀胱术,术后辅以放疗,其中1例于术后14个月死于远处转移;另1例已无瘤存活10个月;1例行膀胱造瘘及乙状结肠造瘘术,术后辅以化疗,术后5个月死于远处转移;余1例仅行单纯膀胱造瘘术,术后35 d死亡.结论 前列腺肉瘤预后差,生存率的提高有赖于早期诊断和以根治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16.
巨大淋巴结增生43例临床资料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总结巨大淋巴结增生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 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自1999至2006年43例巨大淋巴结增生患者临床资料,单中心型肿瘤分布:颈部10例,胸部20例,腹部9例;多中心型4例.结果 皆通过手术或手术配合放化疗,术后病理证实为巨大淋巴结增生,其中浆细胞型16例,占37.2%,透明血管型26例,占60.5%,混合型1例,占2.3%;单中心39例,占90.7%,多中心4例,占9.3%.单中心39例经手术切除后38例无复发,皆存活,1例失随访;多中心4例经手术+放或化疗后,3例复发,其中2例死亡,1例带瘤存活至今,1例无瘤存活.结论 巨大淋巴结增生病较为罕见,术前易误诊为其他疾病,诊断主要依靠术后病理;单中心患者手术切除为最彻底治疗,术后无复发,预后好;多中心患者手术切除后常有复发,疾病呈进行性发展,预后差,尚无较好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7.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29):93-97+封三
目的 评估腹腔镜手术中肌瘤粉碎机应用对隐匿性子宫平滑肌肉瘤患者的治疗结局所造成的影响。方法 2008 年1~12 月共有33 例隐匿性的、连续的子宫平滑肌肉瘤患者入组、随访(粉碎机组15 例,非粉碎机组18 例),观察指标为年龄、绝经状态、FIGO 分期、核分裂象、补救性手术时间、是否行术后辅助化疗、随访情况(包括复发时间、复发部位)。结局指标为复发率、1 年无病生存率与复发风险的比值比。结果 肌瘤粉碎机的应用显著降低子宫平滑肌肉瘤患者无病生存期(P=0.045)。不做补救性手术(P=0.005)或者大于30 d 后再做补救性手术(P=0.042)的无病生存期均显著地短于30 d 以内做补救性手术。患者年龄、FIGO 分期、核分裂象、术后辅助化疗等因素均与无病生存期无关。结论 腔镜中应用肌瘤粉碎机会显著减少隐匿性子宫平滑肌肉瘤患者无病生存期。对于这些患者,初次手术后及早做补救性手术,可以显著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8.
颅内血管外皮细胞瘤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Yang F  Xu QW  Xie R  Gao L 《中华医学杂志》2005,85(32):2247-2249
目的探讨颅内血管外皮细胞瘤的诊断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自1993年1月至2004年6月华山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63例颅内血管外皮细胞瘤的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病理检查及治疗。结果63例患者中58例获得肿瘤全切除,5例行次全切除。手术后56例症状好转或不变,6例症状有所加重,1例术后死于并发症。术后获得随访38例,其中34例接受放射治疗,随访期为3~84个月,平均25个月。30例恢复良好,2例有远处转移(至腰骶椎),6例肿瘤复发(均行再次手术,3例恢复尚可,2例有所加重,1例死于术后颅内感染等并发症)。结论颅内血管外皮细胞瘤是一类血供丰富的肿瘤,虽然生长较慢但是具有复发及转移的性质,因此手术应彻底切除肿瘤,术中应准备充足的血源,术前行部分供血动脉的栓塞对于减少术中出血、更安全地切除肿瘤有所帮助,同时辅以术后放射治疗以延缓复发,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影响伴微血管侵犯(MVI)原发性肝癌根治术患者短期预后的危险因素,为临床改善短期预后提供合理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期间在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进行根治术治疗的98例伴MVI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1年随访资料完整,将术后1年内肝癌复发的患者纳入复发组,将1年内癌症未复发的患者纳入未复发组。比较两组一般资料,并将可能影响伴MVI原发性肝癌根治术患者短期预后的因素纳入自变量并为其赋值,经多项Logistic回归分析找出影响伴MVI原发性肝癌根治术患者短期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经初步单因素分析与多项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肿瘤切缘≥1 cm、肿瘤边缘不光滑、多发肿瘤、包膜不完整、AFP异常均可能是影响伴MVI原发性肝癌根治术患者短期预后的危险因素(OR>1,P<0.05)。结论年龄≥60岁、肿瘤切缘≥1 cm、肿瘤边缘不光滑、多发肿瘤、包膜不完整、AFP异常均是影响伴MVI原发性肝癌根治术患者短期预后的危险因素,建议临床在根治术手术过程中,应评估患者是否伴有上述危险因素,及时制定针对性应对措施,以更好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