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王凯 《黑龙江医学》2019,43(12):1435-1436
目的对进展期胃癌患者分别采用基于腹腔镜的胃癌D2根治术与开腹手术的应用效果进行比较分析。方法将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2016年1月—2018年6月收治的108例行手术治疗的胃癌患者按照不同的手术方法分为两组:一组行腹腔镜胃癌D2根治术作为腹腔镜组(n=54),一组行传统开腹手术作为开腹组(n=54),比较两组进展期胃癌患者的手术持续时间、术中失血量、肛门术后排气时间、首次进食流质饮食时间、住院时间、淋巴结清扫数目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开腹组比较,腹腔镜组手术使用时间明显延长,但术后肛门排气时间、首次进食流质饮食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缩短,术中失血量明显减少,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淋巴结清扫数目之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腹腔镜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56%,明显低于开腹组的22.22%,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与开腹手术比较,腹腔镜胃癌D2根治术治疗进展期胃癌患者的优势较明显,具有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少的特点,且胃周淋巴结清扫效果也较好,值得进行临床的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对比应用腹腔镜技术与传统开腹治疗进展期胃癌的安全性及短期疗效.方法 选择铜陵市人民医院2009年1月至2015年12月进行手术治疗的273例进展期胃癌患者,根据手术方式分为两组,92例行腹腔镜下胃癌D2根治术为腔镜组,181例行开腹胃癌D2根治术为开腹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术中及术后康复指标(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手术并发症率及手术效果指标(淋巴结清扫数目、肿瘤远近切缘距离).结果 腹腔镜组与开腹组相比,全胃切除手术时间、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远端胃切除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目及肿瘤远近切缘距离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技术与开腹手术治疗进展期胃癌的短期疗效与手术风险无明显差异,腹腔镜手术具有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的优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腹腔镜下全胃切除联合D2淋巴结清扫术治疗进展期胃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3月‐2017年1月在该院行手术治疗的进展期胃癌患者72例,随机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各36例。观察组行腹腔镜下全胃切除联合D2淋巴结清扫术,对照组行开腹全胃切除术联合D2淋巴结清扫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术后恢复情况、住院费用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首次进食时间、住院时间及肠胃功能恢复时间较短,手术时间较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住院费用、淋巴结清扫数目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进展期胃癌采用腹腔镜下全胃切除联合D2淋巴结清扫术治疗效果确切,可减轻机体创伤性,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利于患者术后快速康复,且不增加患者家庭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腹腔镜进展期胃癌全胃切除D2根治术的可行性及其疗效。方法:选择400例进展期胃癌患者施行胃癌全胃切除D2根治术,其中腹腔镜手术组200例,开腹手术组200例。两组患者的术中及术后恢复情况、淋巴结清扫数目、术后并发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腹腔镜手术组手术时间长于开腹手术组,出血量少于开腹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住院时间,腹腔镜组均优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平均淋巴结清扫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进展期胃癌全胃切除D2根治术具有安全、术后恢复快和并发症少等优点,同时在淋巴结清扫方面与开腹手术效果相同。  相似文献   

5.
张广钰  田小林  钟漓 《重庆医学》2012,41(24):2491-2492,2495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D2根治术治疗进展期胃癌的安全性、可行性和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3月至2011年12月该院223例行手术治疗的进展期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腹腔镜辅助D2根治术116例(腔镜组),开腹D2根治术107例(开腹组);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胃肠道恢复、术后疼痛、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淋巴结清扫数目及疗效。结果两组病例均顺利完成手术,腔镜组无中转开腹。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目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腔镜组术后胃肠道恢复和术后住院时间均比开腹组短(P<0.05),术后疼痛也较轻(P<0.05);两组术后2年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辅助D2根治术治疗进展期胃癌是安全、可行和微创的,2年生存率无差别,但远期疗效尚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6.
权蕊良  赵旭辉  魏忠  戴寅 《医学综述》2014,20(21):3968-3970
目的对比分析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治疗进展期胃癌的效果,探讨腹腔镜手术对于进展期胃癌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6月至2013年7月安徽省肿瘤医院治疗的98例进展期胃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施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48例患者作为腹腔镜组,施行开腹手术治疗的50例患者作为开腹组,对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清扫淋巴结数目、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及住院费用等指标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清扫淋巴结数目及住院费用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住院时间等方面比较,腹腔镜组显著低于开腹组(P<0.05)。结论腹腔镜治疗进展期胃癌具有出血量少、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其较开腹手术治疗近期优势明显,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腹腔镜下胃癌D2根治术治疗进展期胃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表法将2016年1月至2018年11月在鹤壁市人民医院就诊的68例进展期胃癌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接受开腹手术,观察组接受腹腔镜手术。记录围手术期相关指标,统计淋巴结清扫数目,使用健康状况调查量表(SF-36)评估术前和术后3个月患者的生活质量,统计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首次排气时间、首次进食时间、胃管留置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两组淋巴结清扫数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3个月,两组SF-36评分均较术前升高,且观察组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8.82%)低于对照组(29.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胃癌D2根治术治疗进展期胃癌,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在临床选择手术方案时可优先考虑腹腔镜手术。  相似文献   

8.
袁成浩  李泽平 《中外医疗》2015,34(1):1-2,26
目的比较腹腔镜胃癌D2根治术与开腹手术治疗进展期胃癌的安全性及近期疗效。方法对2013年1月—2014年6月在该院普通外科行腹腔镜胃癌根治术(腹腔镜组,56例)和同期行开腹手术(开腹组,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两组的手术相关指标、术后恢复情况和肿瘤根治程度。结果腹腔镜组术中所需时间显著高于开腹组,但其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显著少于开腹组(P<0.05),两组淋巴结清扫情况对比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术后情况均优于开腹组(P<0.05);开腹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3.33%)显著高于腹腔镜组(3.57%)(P<0.05)。结论进展期胃癌患者经腹腔镜D2根治术治疗后可达到与开腹手术同样的临床近期疗效,且微创优势明显,术后恢复快。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治疗进展期胃癌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52例进展期胃癌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均分为开腹组(开腹胃癌根治术)和腹腔镜组(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首次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结果:腹腔镜组手术时间长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出血量、首次肛门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少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治疗进展期胃癌效果确切,具有微创、失血少、恢复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10.
孙彦华 《当代医学》2021,27(16):77-79
目的 探究腹腔镜胃癌根治术联合托出式脾门入路淋巴结清扫治疗胃癌及远期预后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9月至2019年12月本院收治的80例胃癌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联合组(n=42)与对照组(n=38).对照组采用常规开腹保脾淋巴结清扫术治疗,联合组采用腹腔镜胃癌根治术联合托出式脾门入路淋巴结清扫治疗,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情况(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淋巴清扫程度(淋巴结清扫总数目、脾门处淋巴结清扫数目时间及数目),术前及术后1年血清癌胚抗原(CEA)、血清糖抗原19-9(CA19-9)指标;术后2年内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结果 联合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淋巴结清扫总数目、脾门处淋巴结清扫数目明显多于对照组,脾门处淋巴结清扫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两组CEA、CA19-9水平均低于术前,且联合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腹腔镜胃癌根治术联合托出式脾门入路淋巴结清扫术围手术期恢复效果显著,淋巴清扫程度与常规开腹手术相当,远期预后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近年新生儿、婴儿、成人麻疹患者逐年增加,临床表现一般仍较典型,成年人麻疹患者全身中毒症状较重。麻疹抗体检测结果阳性是主要的诊断依据。麻疹发病的双相移位的机理可能是,免疫保护力不足,婴儿出生时麻疹抗体力低。孕期母传胎的麻疹抗体减弱,母经乳汁传给婴儿的抗体减弱,成人麻疹抗体水平逐年下降。预防措施是怀孕前给予育龄妇女麻疹疫苗接种,鼓励母乳喂养,麻疹疫苗计划免疫适当提前,在成人追加麻疹疫苗的免疫,加强病毒变异的研究等。  相似文献   

12.
尿液pH值对红细胞检验影响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通过尿液 pH值对红细胞检验影响的观察 ,更加科学、准确地诊断血尿和血红蛋白尿。[方法 ]采用干化学分析仪检测和尿液显微镜红细胞计数 ,观察 180例正常人尿标本加入正常人血标本后 ,不同 pH值 ,不同时间内 ,观察红细胞溶解情况。 [结果 ]pH <5 .5以下时 ,随着时间的延长 ,红细胞溶解现象明显。 1h后观察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2h后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 <0 .0 1)。[结论 ]pH <5 .5时对红细胞计数影响较大 ,易致红细胞发生溶解现象 ,出现假性血红蛋白尿 ,对血尿和血红蛋白尿很难区分 ,给临床诊断造成不便 ,更易引起漏诊和误诊。  相似文献   

13.
刘复平 《中外医疗》2012,31(23):1-2
目的探讨研究喉癌主癌灶手术的安全切缘在临床上的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6月—2011年3月已经确诊喉癌的患者100例,随机分成A、B两组,A组为观察组50例,主要采取手术切缘后,然后采取镜下观察分析;B组为观察组50例,主要采取手术切缘后,然后采取肉眼观察分析,将结果进行临床特点分析比较。结果早期的喉癌患者和晚期的喉癌患者的阳性切缘例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晚期的阳性切缘发生次数高于早期的阳性切缘发生次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声门上区[SG]2、3和5、10mm;跨声门型[TG]2、3mm和5、10mm的切缘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G、G、TG、IG的2mm和3mm,5mm和10mm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肉眼阳性切缘观察39个,镜下阳性切缘观察43,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据原发不同部位、不同分期和不同范围选取适合的切线,就可以有效地减少阳性切缘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根据儿童急性腹痛的特点,诊断儿童腹痛应综合临床及相关检查提供的依据,做出准确诊断,给予适当治疗。方法:对临床328例腹痛患儿进行选择性辅助检查和分析。结果:小儿腹痛病因复杂,腹腔内疾病占64.63%,共17种病因;腹腔外疾病占35.37%,共6种病因。结论:仔细询问病史、认真体格检查、密切观察病情、针对性地选择辅助检查,在儿童腹痛的诊断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重度妊高征表现为高血压、蛋白尿、浮肿等症状 ,严重可以导致母婴死亡。对妊娠足月的重度妊高征 ,可以根据其临产与否及宫颈条件 ,立即决定其为阴道分娩或是剖宫产术。对于妊娠晚期的重度妊高征 ,因其胎龄不足月 ,胎儿生长发育及胎肺成熟度情况需通过一定时间的治疗 ,根据其病情变化来决定其治疗方案或终止妊娠的时机[1,2 ] 。这就需要我们对这一阶段的治疗进行监测 ,防止母儿并发症的发生。现将 2 0 0 0年至今我院收治妊娠晚期重度妊高征 30例的监测结果回顾分析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研究对象 选择孕 31~ 36周重度妊高征 30例 ,其中 …  相似文献   

16.
本文报告80例局限于小腿或手或足的银屑病。均经皮肤组织病理检查确诊。因部位比较特殊。受多种理化因素影响,使皮疹形态发生轻重程度不同的变化,常看不到典型损害,因而误诊为神经性皮炎,湿疹,慢性皮炎及癣等。作者对误诊原因进行了分析后,提出了鉴别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解决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中神经压迫。方法对1980~1998年再手术资料进行统计分析,讨论分析再手术原因,再次手术前影像学检查,观察病理变化以确定再手术方法。结果对11例随访6个月~1年,优7例(68.4%),良3例(36.8%),差1例(2.8%)。结论初次手术前详细查体和分析X线片,术中用导尿管和神经剥离探查,尽量避免髓核遗留,手术范围不宜太大,尽量减少对软组织和脊柱结构的破坏,避免形成硬膜囊与神经根粘连而致单纯形疤痕。  相似文献   

18.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手术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介绍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手术配合做法;方法:主要在手术配合的六个方面,解决防感染、防栓塞等问题。结果:30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均获成功,结论:手术配合是护士责任心和基本功的全面体现,对提高手术效果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