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睾丸取精技术的发展和卵细胞胞质内单精子注射技术的成熟使无精子症患者生育有血缘关系子代成为可能。然而,传统取精术只能为少部分的患者成功取精,因此如何提高取精术的精子获得率成为目前研究的重点。近年来研究显示,睾丸显微取精术可能比传统取精术更具优势,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本文就睾丸显微取精术的特点、取精前预测指标、精子获得率、术后并发症以及需要进行改进和探索的问题等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正>无精子症在男性中发病率占1%,在不育症患者中占10%~15%~([1-2])。非梗阻性无精子症(NOA)是指睾丸衰竭不产生精子,约占无精子症的60%~([2])。保守估计,中国NOA患者有400万,意味着生物学、遗传学上的不育。近年来研究显示睾丸精子发生是局灶性和不均一的,即使睾丸大部分生精小管内没发现精子,并不能排除小部分生精小管内存在精子~([3-5])。理论上只要获取1个活的精子,结  相似文献   

3.
<正>非梗阻性无精子症(NOA)是排除了梗阻性因素的一类生精功能低下性疾病,这类患者不能产生精子或只产生极少量精子,导致精液中找不到精子。睾丸穿刺取精术(TESA)是诊断和治疗无精子症的重要手段,符合睾丸穿刺指征的NOA患者精子获取率约60%。随着卵细胞胞质内单精子注射(IC-SI)的应用,这部分NOA患者可获取睾丸精子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非梗阻性无精子症患者睾丸体积、生殖激素水平与睾丸穿刺取精术(TESA)结果的相关性,以及可用于预测TESA结果的睾丸体积、生殖激素水平的切点值,从而为非梗阻性无精子症患者进一步诊疗提供重要资料。方法:121例研究对象均为非梗阻性无精子症患者(NOA),测定其睾丸体积和生殖激素水平,并根据TESA结果分为无精子组和有精子组。结果:无精子组和有精子组的左侧睾丸体积(ml)、右侧睾丸体积(ml)、泌乳素(PRL,ng/ml)、卵泡刺激素(FSH,mIU/ml)、黄体生成素(LH,mIU/ml)、雌二醇(E2,pmol/L)、血清总睾酮(TT,nmol/L)水平分别为7.07±1.06和11.75±1.38、7.37±1.37和11.70±1.98、12.43±11.69和9.60±4.55、15.77±10.84和8.01±7.43、6.12±2.92和8.11±20.11、119.36±43.52和141.12±48.33、11.43±4.05和12.46±4.60。无精子组血清FSH和PRL水平平均值高于有精子组,并且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虽然无精子组的睾丸体积平均数小于有精子组,但两组之间没有统计学差异。对于年龄、血清E2和TT水平,两组之间也没有统计学差异。利用ROC曲线优选的睾丸体积切点值为9 ml,此点其敏感性为93.8%/89.6%(左/右),特异性为100%/94.3%(左/右),睾丸体积ROC曲线的AUC为0.984/0.961(左/右),表明其诊断准确性较高;优选的血清FSH水平切点值为8.18 mIU/ml,此点其敏感性为71.2%,特异性为75.0%,FSH水平ROC曲线的AUC为0.743,表明其诊断准确性中等。结论:睾丸体积和FSH水平对于预测NOA患者TESA结果具有重要意义,并且睾丸体积诊断准确性明显优于FSH。  相似文献   

5.
睾丸切开显微取精辅助非阻塞性无精子症患者生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睾丸切开显微取精术在辅助男性非阻塞性无精子症患者生育的效果。方法:采用睾丸切开显微取精术获取精子,结合卵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技术,辅助1例非阻塞性无精子症不育患者人工受精。结果:精子获取成功,结合卵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技术使患者妻子获得妊娠,并成功分娩1健康女婴。结论:睾丸切开显微取精术为非阻塞性无精子症患者生育,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男性不育影响着全世界约15%的人群。非梗阻性无精子症是男性不育最棘手的问题,尚无有效药物治疗,主要依靠取精手术来获得精子,其取精结果成功与否术前无法判断。近年来随着男性不育检测技术的不断发展,陆续出现了激素、非激素类蛋白、核酸等层面的新的生物学标志物,这些生物学标志物对于男性不育都有一定的评估价值,对于显微取精结果也有一定的预测能力。本文就现有的与非梗阻性无精子症显微取精结果方面有关的生物学标志物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显微镜下睾丸切开取精术应用于非梗阻性无精子症患者的疗效,以及显微取精术的手术适应症。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4年9月至2017年3月在我院接受显微镜下睾丸切开取精术的196例非梗阻性无精子症病例,统计取精成功率及其与年龄、睾丸体积、FSH、病因的相关性。结果:共87例(44.4%)患者成功手术取精;按手术成功取精与否分为阳性组与阴性组比较,患者年龄、睾丸大小及血FSH无统计学差异(P0.05);按病因分类,取精成功率分别为睾丸炎29例(100%)、隐睾下降术后16例(66.7%)、其他各种继发损害10例(55.6%)、AZFc区缺失3例(60.0%)、严重睾丸发育不良9例(40.9%)、特发性无精子症12例(21.4%)、Klinerfelter综合征8例(20.5%)、其他Y染色体异常0例(0%)。结论:显微镜下睾丸切开取精术是非梗阻性无精子症患者获取精子助孕的有效手段,其取精成功率与睾丸大小及FSH高低无关,存在明确病因的患者获精率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睾丸组织病理学Johnsen评分是否可以作为非梗阻性无精子症患者取精成功的预测因素.方法选取2008年6月至2011年6月来院就诊的非梗阻性无精子症患者513例.所有患者均行详细的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睾丸活检及活检组织病理学检查等.患者随访1~3年,其主要包括患者是否进一步行睾丸取精术以及取精的结果.结果总计有399例患者接受了活检同侧的睾丸取精术,其中睾丸穿刺取精成功112例,而穿刺取精失败的患者通过进一步接受睾丸显微取精术,成功取精44例.通过分析睾丸取精成功的预测因素后发现,当Johnsen评分≥7时,非梗阻性无精子症患者睾丸取精的成功率将显著提升.结论睾丸组织病理学Johnsen评分≥7可能是睾丸取精成功的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非梗阻性无精子症(NOA)患者常用外科取精技术的获精率及其与睾丸病理类型的关系.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系统检索1997年至2011年发表的关于NOA患者外科取精的文献,并对所得文献进行Meta分析.结果在NOA患者睾丸进行外科取精,获精率最高的方法是显微切开睾丸取精术(MD)(51.9%);获精率与睾丸病理类型密切相关,精子发生功能低下(H S )、精子成熟阻滞(M A)和唯支持细胞综合征(SCO)患者的获精率分别为81.5%、48.8%和30.6%.结论 NOA患者行显微切开睾丸取精术获精率较高,不同病理类型中精子发生功能低下者获精率较高.  相似文献   

10.
Palermo等于1992年首次报道卵细胞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获得妊娠成功,为男性不育症治疗提供了新的方法[1]。同时,先进的外科附睾或睾丸取精术(microsurgical epididymal sperm aspiration,MESA/testicular sperm extraction,TESE)彻底改变了无精子症治疗的乏术局面。采用该方法只要在男性生殖道或睾丸内发现并分离到精子,利用ICSI技术就能获得高度有效的妊娠率。我们于2001年12月  相似文献   

11.
采用传统与显微睾丸取精术相结合方式对220例梗阻性无精症患者行精子提取术,如果传统手术方式未见精子即为阴性取精位点,然后选取2—3个阴性取精位点行显微睾丸取精术。术中通过手术显微镜评价睾丸血管系统,同时记录阳性取精位点与睾丸血供的关系。总的精子获取率为58-2%,早期应用传统手术方式精子获取率为46.8%,而后行显微睾丸取精术则精子获取率增加11.7%。故显微睾丸取精术的应用可显著增加精子获取率(P=0.017),且在睾丸网或睾丸主要血管处并不能显著增加阳性取精位点。  相似文献   

12.
非梗阻性无精子症(NOA)目前常通过睾丸取精技术结合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技术(ICSI),使其获得生育的可能。而睾丸取精技术在不断的发展,睾丸细针穿刺抽吸术(TFNA)、睾丸切开取精术(TESE)、显微睾丸切开取精术(MD-TESE)等技术得到广泛的应用,但是目前仍然缺少可靠的术前预测因素来判断能否成功获取精子。是否可使用特定标记物或非侵入的检查方法对精子获取进行预测,从而避免不必要手术,许多学者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目前已有的预测指标有血清与精浆激素类指标、睾丸指标、影像学和光学技术、Y染色体微缺失、分子蛋白指标、核酸指标等。本文对NOA精子获取的预测因素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非梗阻性无精子症(non-obstructive azoospermia,NOA)约占无精子症的60%,占男性不育症的10%[1].NOA发病原因为睾丸衰竭.虽然其睾丸生精功能差,但在患者睾丸中仍然可能存在局灶性精子发生区域[2].只要能够找到精子,再联合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技术(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ICSI),NOA患者也可以拥有健康子代.怎样才能更准确地找到这些局灶性精子发生区域是近几年外科睾丸取精术的发展方向.1998年应用于临床的睾丸显.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非梗阻性无精子症应用三步法取精术获取睾丸精子的方法及其临床意义。方法:73例非梗阻性无精子症患者按步骤依次行睾丸细针抽吸术、睾丸活检术、睾丸显微取精术,并将每次获取的睾丸组织在倒置显微镜(×400)下寻找精子,如该步操作查见精子则终止手术,若未查找到则依次进行。同时取睾丸组织送病理行组织学检查。结果:73例患者行睾丸细针抽吸术,28例(38.4%)获得精子;行至睾丸活检术时,38例(52.1%)获得精子;行至睾丸显微取精术时,47例(64.4%)获得精子。病理学检查结果为唯支持细胞综合征型25例,其中10例查到精子,精子成熟阻滞型21例,其中14例查找到精子,精子发生低下型27例,其中23例查到精子。结论:三步法取精术能够有效地提高患者精子获得率;其精子获得率与睾丸组织学类型相关,其中精子发生低下型精子获得率较高。  相似文献   

15.
一直以来,学者们认为非梗阻性无精子症因睾丸生精功能受损,导致精液中无精子,而无法生育自己的后代。但随着卵胞质内单精子注射技术的问世,近十几年来涌现出多种睾丸取精术(包括开放性睾丸活检、细针穿刺抽吸、显微切割睾丸活检等)。之后,大量研究表明非梗阻性无精子症患者睾丸中仍存有局部的生精灶,即使是Klinefelter综合征,也可成功取出精子。2010年欧洲泌尿外科学会(EAU)指南明确推荐非梗阻性无精子症采用开放性睾丸活检或显微切割睾丸活检取精。与开放性睾丸活检相比,显微切割睾丸活检的取精成功率高且并发症少,本文就其取精前预测指标、手术操作方法、取精成功率及术后并发症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6.
探讨来曲唑对提高睾酮/雌二醇比例(T/E2)〈10的非梗阻性无精子症或隐匿性无精子症患者的精子数量的有效性。46例不育症患者,排除染色体异常后随机分为两组:第1组22例患者,包括6例无精子症患者和16例隐匿性无精子症患者,接受来曲唑治疗,每天2.5毫克,连续治疗6个月;第2组24例患者包括5例无精子症患者和19例隐匿性无精子症患者,使用安慰剂。收集以下数据:精液常规分析、临床病史、阴囊超声检查、体重指数(BMI)、Y染色体微缺失筛查、染色体核型分析、囊性纤维化筛查,以及性激素检查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雄激素和催乳素。所有患者在接受来曲唑或安慰剂前后都进行精液分析和性激素评估。采用Mann—Whitney己,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精子浓度与FSH、T/E2的比例、双侧睾丸体积~IIBMI等参数的关系使用多变量分析评估,不良作用评估使用卡方检验进行分析。结果发现第1组患者精子浓度、活力、FSH、LH和T都显著增加,平均精子浓度从400ml。增加到1.29×10^6 ml^-1(P〈0.01),平均精子活力a级精子从2%增加至15%(P〈0.01),而第2组则没有明显变化。第一组中的雌二醇水平有显著下降,第2组无明显变化。第1组中有8名患者有副作用,第2组中没有患者出现副作用。来曲唑治疗后精子浓度与T/E2比值,FSH水平以及体重指数呈负相关,精子浓度和睾丸体积之间有直接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测定正常生育男性、梗阻性无精子症(OA)患者、非梗阻性无精子症(NOA)患者血清抗缪勒管激素(AMH)水平,探讨其是否作为血清标志物鉴别诊断OA和NOA。方法:选择2018年9月至2019年4月男性不育门诊就诊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化学发光免疫法测定正常生育组(n=43)、OA组(n=14)、NOA组(n=45)患者血清中的AMH、抑制素B、FSH水平,经阴囊B超测量睾丸体积。并对正常生育组、OA组和NOA组均进行AMH、抑制素B、FSH、睾丸体积的统计分析。结果:AMH正常生育组[(8.13±3.95) ng/ml]和OA组[(8.51±4.77) ng/ml]均明显高于NOA组[(5.65±3.13) ng/ml,P0.05],抑制素B正常生育组[(127.38±40.50) pg/ml]和OA组[(131.25±52.30) pg/ml]均明显高于NOA组[(25.98±16.29)pg/ml,P0.01],FSH正常生育组[(4.22±3.23) IU/L]和OA组[(4.54±2.09) IU/L]均明显低于NOA组[(19.87±13.09)IU/L,P0.01];正常生育组与OA组AMH、抑制素B、FS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抑制素B与AMH呈正相关(r=0.326,P=0.01),与FSH呈负相关(r=-0.662,P0.01);FSH与AMH呈负相关(r=-0.468,P0.01);睾丸体积与AMH呈正相关(r=0.339,P0.01),与抑制素B呈正相关(P0.01,r=0.733),与FSH呈负相关(P0.01,r=0.597);精子浓度与抑制素B呈正相关(r=0.522,P0.01),与FSH呈负相关(r=-0.421,P0.01),与睾丸体积呈正相关性(r=0.605,P0.01)。结论:AMH可作为睾丸精子发生的血清标志物之一,并单独或与抑制素B和FSH三者联合用于OA和NOA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8.
精浆蛋白电泳带谱分析对梗阻性无精子症的定位诊断价值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评估精浆蛋白电泳带谱对梗阻性无精子症的定位诊断价值。方法:对28例正常生育男子和21例梗阻性无精子症患者(包括14例双侧输精管结扎和7例双侧附睾尾梗阻),采用不连续SDS-PAGE分析精浆蛋白带谱变化,并分别测定精浆总蛋白质含量。结果:正常生育男子与梗阻性无精子症者比较,虽然总蛋白质含量有差异(P<0.05),但精浆蛋白带谱分析基本相同。结论:精浆蛋白电泳带谱分析对梗阻性无精症的诊断及定位无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FSH制剂治疗特发性非梗阻性无精子症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为患者的治疗提供临床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于我院生殖中心就诊的15例特发性非梗阻性无精子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给予注射用尿促卵泡素每3天1次,每次75U肌肉注射,疗程6个月;治疗期间每2个月复查精液常规及血清FSH水平。观察分析治疗效果。结果 15例患者治疗结束后均无明显不适主诉及不良反应。治疗后3例患者精液检查中发现精子,ICSI助孕后2例患者妻子获得临床妊娠并生育健康婴儿。其余12例患者治疗后行睾丸显微取精手术,其中6例患者查到精子,ICSI助孕后2例患者妻子获得临床妊娠;6例患者未查到精子且病理结果为唯支持细胞综合征。结论注射用尿促卵泡素可以改善特发性非梗阻性无精子症患者的睾丸生精功能,治疗后部分患者精液可检出精子,还可以提高睾丸显微取精的精子获得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非梗阻性无精子症(NOA)患者睾丸体积、血清抑制素B(INHB)及性激素水平对预测睾丸穿刺(TESA)获精子结局的意义。方法实验组为162例NOA患者,按TESA获精子结局分为有精子组(TESA+,n=74)和无精子组(TESA-,n=88);正常组为60例同期精液常规参数正常者。比较各组的睾丸体积、血清INHB及性激素水平,筛选有显著性差异的指标,应用ROC曲线评价其对预测TESA获精子结局的意义。结果睾丸体积、血清INHB及FSH三项指标在TESA+组和TESA-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因此为优选的预测指标。三者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16、0.861、0.777,且后两者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最佳切点值分别为8.15 ml、70.15 pg/ml、5.52 U/L,对应的诊断灵敏度分别为93.2%、87.8%、74.3%,特异度分别为65.9%、81.8%、77.3%。结论睾丸体积、血清INHB及FSH对预测NOA患者TESA获精子结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