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研究左侧乳腺癌保乳术后容积调强、动态调强、野中野调强三种计划之间的剂量学差异.方法:随机选取15例左侧乳腺癌保乳术后患者,分别设计容积调强(VMAT)、动态调强(IMRT)、野中野调强(FiF)三种计划.比较靶区的适形性和均匀性,患侧肺、心脏、健侧肺和健侧乳腺的剂量参数之间的差别.结果:VMAT和IMRT计划相对...  相似文献   

2.
杨跃新  金河天  汤鹏飞  于晓沣 《吉林医学》2011,32(14):2799-2800
目的:探讨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调强放疗疗效及调强放射治疗优势。方法:10例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患者,接受全乳腺调强放射治疗和辅助化疗。结果:随访3~12个月,生存率为100%,局部复发率为0%。双肺受量明显降低,靶区内剂量分布均匀性明显改善。无一例出现严重皮肤放射性损伤,乳腺美观效果满意度为100%。结论:乳腺癌保乳术后调强放疗并辅助化疗为早期乳腺癌有效治疗手段之一,随访时间较短,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同步加速调强放疗在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放疗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选择本院45例于2010年1月-2012年12月接受保留乳房手术切除的早期乳腺癌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23例采用全乳放疗并同期加量放疗,1.8~2.4 Gy/d,每周5次。全乳腺照射45 Gy/25F,瘤床区总剂量60 Gy/25 F;对照组22例采用全乳放疗后局部瘤床加量,2 Gy/d,每周5次,全乳腺照射50 Gy/25 F,瘤床区局部加量10 Gy/5 F,总剂量60 Gy/30 F。按RTOG标准评估放疗反应,复发转移率的比较采用字2检验。结果:两组患者中位随访18个月,研究组23例患者中,1例患者出现同侧锁骨上淋巴结转移,1例出现骨转移,复发转移率为8.70%。患者的放疗反应为1~2级,中位住院放疗时间为30 d。对组照22例患者中1例肝转移,其余均未出现复发和远处转移,复发转移率为4.55%。放疗反应为1~2级,中位住院放疗时间37 d。两组复发转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68)。结论:同步加速调放疗治疗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患者,缩短了治疗时间,临床疗效良好,放疗反应轻微,值得进一步临床研究及应用。  相似文献   

4.
厉娜 《中外医疗》2016,(12):54-55
目的:分析对比乳腺癌保乳术后调强放疗与常规放疗的参数。方法该次研究选取该院收治的90例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两组。对照组45例选择常规放疗,观察组45例选择调强放疗。分析对比两组乳腺癌患者的剂量分布均匀指数、计划靶区剂量体积比、肺脏剂量体积比。结果观察组乳腺癌患者的剂量分布均匀指数为(1.07±0.01),对照组乳腺癌患者的剂量分布均匀指数为(1.53±0.73)。观察组乳腺癌患者的计划靶区剂量体积比、肺脏剂量体积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乳腺癌患者来说,选择调强放疗不但能够使得放射野内的剂量均匀分布,而且还能显著降低计划靶区的剂量体积比,减少肺脏的照射剂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分析乳腺癌保乳术后调强放疗的临床应用可行性。方法:选取实施乳腺癌保乳手术的65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调强组30例和常规组35例,两组照射剂量为50Gy/25次全乳腺照射、10Gy/5次瘤床补量,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皮肤毒性反应与美容效果。结果:调强组患者2级急性皮肤反应率6.67%明显低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调强组患者随访3年后美容效果评价优良率100.00%明显高于常规组优良率82.86%,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3年时两组患者的肿瘤局部控制率、无瘤生存率、远处转移率以及复发率均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虽然调强放疗后患者肿瘤控制率、远处转移率及无瘤生存率与常规治疗患者相近,但能有效降低局部皮肤反应程度,提高美容效果和生活质量,临床应用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6.
乳腺癌保乳术后调强放疗12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全乳腺调强放疗的临床毒性反应和近期疗效。方法2004年9月-2005年10月本院收治的122例早期乳腺癌接受保乳手术的患者,实施全乳腺调强放疗46Gy,瘤床电子线推量14Gv。评价乳腺靶区的剂量分布均匀性和周围正常组织的照射剂量和体积,观察临床毒性反应,美容效果及疗效。结果关于靶区剂量分布均匀性,CTV的V95%、V107%和V95%分别为(99.2±0.78)%、(3.82±6.34)%和(96.2±5.20)%。关于周围正常组织的照射,同侧肺的平均剂量和V20分别为(6.40±2.12)Gy和(15.6±4.74)%:对侧乳腺的平均剂量和V5分别为(1.29±0.79)Gy和(0.82±1.59)%。其中72例左侧乳腺癌患者心脏的平均剂量和v。分别为(3.54±2.63)Gv和(4.36±3.85)%。放疗结束时急性皮肤反应1级115例,2级7例,随访期间所有患者未观察到心脏、肺的放射性毒性反应。1年及2年美容效果优良率均为100%。1,2,3年局部控制率分别为99.2%,99.2%和98.4%,1,2,3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99.2%,99.2%和96.7%。结论乳腺癌保乳术后全乳腺调强靶区剂量分布均匀性好、周围正常组织照射小,临床毒性反应小,近期疗效好。  相似文献   

7.
8.
目的:观察并比较早期乳腺癌患者保乳术后行调强放疗与常规放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2月—2013年12月来我院进行诊治的62例Ⅰ期、Ⅱ期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34例,于保乳术后行调强放射治疗;对照组28例,于保乳术后行常规放射治疗,治疗后随访2年,观察并统计2组患者的急性放射性皮肤反应发生率、局部控制率、无瘤生存率以及远处转移率。结果观察组1级急性皮肤反应发生率为91.2%,2级为8.8%;对照组1级急性皮肤反应发生率为67.9%,2级为32.1%,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的局部控制率为96.4%、无瘤生存率96.4%、远处转移率0%,观察组患者的局部控制率为97.1%、无瘤生存率97.1%、远处转移率2.9%,2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常规放疗相比,对早期乳腺癌患者行保乳术后使用调强放疗,局部控制率、无瘤生存率、远处转移率均无明显差异,但2级急性放射性皮肤反应发生率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热塑膜固定和真空袋固定两种体位固定方式在乳腺癌保乳术后调强放疗中摆位误差。方法:选取接受放疗的37例乳腺癌保乳术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热塑膜固定组17例,真空袋固定组20例,在第一次放疗前及每周拍摄正、侧位复位及验证图片,调取图片比较两组摆位误差的差异。结果:头脚(L)、左右(W)、腹背(H)方向误差值,热塑膜固定组分别为(4.20±0.89)mm、(3.80±0.72)mm、(2.80±0.69)mm,真空袋固定组分别为(2.74±0.56)mm、(2.40±0.48)mm、(2.68±0.72)mm。真空袋组在头脚、左右方向的误差值比热塑膜组小,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乳腺癌保乳术后调强放疗中,使用真空袋固定体位,更能保证体位的可重复性,降低摆位误差,提高治疗精度。  相似文献   

10.
乳腺癌保乳术后常规与三维适形调强放疗剂量学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乳腺癌保乳术后放疗的通常采用常规切线野技术,现调强放射治疗(intensity-modulated radiotherapy,IMRT)技术有望在保障相同疗效的同时进一步减少放疗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本研究利用三维计划系统评价全乳IMRT的剂量学优势与适应证.方法:选择20例接受保乳手术Tis-2NOMO早期乳腺癌病例,利用三维适形治疗计划系统为每例患者设计切线野常规计划与IMRT计划,处方剂量均为5000cGY,用剂量体积直方图评价靶区剂量均匀度及正常组织如肺、心脏所受剂量来比较两种计划.结果:靶区覆盖率在两种计划中相似,分别为98%和99%.与常规计划比较,IMRT计划的PTV接受105%处方剂量从19%降至7.7%;110%处方剂量从3.6%降至0.3l%;心脏的V30(接受30Gy照射的体积百分比)分别为4.6%±4.3%和12.7%±6.3%(P<0.001);V40(接受40Gy照射的体积百分比)分别为1.5%±2.1%和8.3%±4.1%(P<0.001).结论:两种靶区剂量均匀度有统计学意义.全乳IMRT的剂量学优势主要在于保证靶区覆盖率的前提下,显著改善靶区的剂量分布均匀性并一定程度上降低邻近危及器官的受照剂量与容积.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乳腺癌手术保持乳房良好外形应注意的问题和手术操作技巧。方法:对我院2001年4月~2010年5月89例乳腺癌患者实行了保乳手术。术后从手术瘢痕、乳头外形、两侧乳头水平差距等方面按优、良、差为等级评估保乳手术的美容效果。结果:术后评估乳房外形优良者79例(88.8%),乳房外形较差者10例(11.2%),其中切口瘢痕致乳房畸形(5例),乳头不自然挺立(3例),与对侧乳头水平高度差距明显(1例),乳头歪斜(1例)。结论:目前对保乳手术中乳房外观的重视不够是乳腺外科突出问题,乳腺癌治疗过程中应注意合理选择手术切口、预防乳头歪斜、掌握好乳腺组织切除的量及缝合技巧,以尽量保持乳房的良好的外观。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保乳术与改良根治术在乳腺癌手术治疗中的效果,并探究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进行手术治疗的乳腺癌患者64例,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2例。对照组采取改良根治术治疗,观察组应用保乳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远期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患者,出血量和引流量也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P<0.05)。但两组患者远期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乳腺癌早期的患者来说,与改良根治术相比,应用保乳术进行治疗,可以提高手术近期效果,而且可以提高手术后乳房的美容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应用乳房保留手术加术后根治性放疗技术治疗早期乳腺癌,提高患者的存活质量.方法:随访1999年8月至2003年8月我科治疗的46例早期乳腺癌病人.观察放射治疗后肿瘤局部复发情况、乳房美容效果和生存率.结果:无局部复发者,远处转移2例,3年无瘤生存率为95.65%,乳房美容满意率93.18%,治疗后并发症主要有皮肤急性反应及上肢水肿.结论:乳房保留手术加术后根治性放射治疗早期乳腺癌可获得满意的局部控制和存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文晓博  赵彪  吉维  刘梦岚  袁美芳  杨毅 《西部医学》2021,32(9):1332-1335
目的 探讨左乳癌保乳术后瘤床同步推量静态调强放疗(sIMRT)与螺旋断层放疗(HT)两种放疗技术的剂量学特点.方法 选取左乳癌保乳术后银夹标记瘤床的患者23例,采用医科达Monac05.11计划系统设计sIMRT计划、安科锐TomoTherapy计划系统设计HT计划,处方剂量PGTV:5750cGy/25F、PTV:5...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乳腺癌患者应用保乳术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其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本院2010年12月以后收治的83例乳腺癌患者,根据治疗方法分为试验组(40例)与对照组(43例).试验组采用保乳手术治疗,对照组采用改良根治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转移率,3年及5年存活率,并对比两组患者术后美观方面的效果.结果 试验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3年及5年存活率、复发率、转移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美观方面的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保乳术治疗乳腺癌患者住院时间较短、恢复较快,对患者机体损伤较小,在保障患者获得较好疗效的同时,满足其对于外观方面的需求,值得临床实施.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乳腺癌患者保乳手术联合放射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将该院2011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74例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7例,观察组应用保乳手术联合放射治疗,参照组行乳癌根治术治疗,比较其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在临床疗效、远处转移、局部复发及1年后的生存情况的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的美容效果优良率(91.89%)明显高于参照组(24.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癌患者保乳手术联合放射治疗的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随着"乳腺癌是一全身性疾病"的提出以及循证医学的发展,乳腺癌的治疗模式从以往的单纯依靠手术治疗转变为多学科的综合治疗。乳腺癌的外科治疗理念从一个多世纪前的"可以耐受的最大治疗"转变为综合治疗保障下的"最小有效治疗"。保乳术及术后综合治疗已成为治疗早期乳腺癌的主要方法之一。本文就近年来关于乳腺癌保乳术手术方式、手术技术问题、适应证及禁忌证、治疗效果、存在的问题等方面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33):43-46
目的探讨保乳术与改良根治术治疗早期乳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2年9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0例早期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成研究组(n=40)与对照组(n=40),其中研究组患者接受保乳手术,对照组患者接受改良根治术。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手术切口长度以及平均住院天数)、乳房外观优良率、并发症发生率、术后生活质量评分、术后5年的复发率及生存率。结果研究组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手术切口长度、平均住院天数、乳房外观优良率、并发症发生率、生活质量总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5年内的复发率及生存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保乳术治疗早期乳腺癌的创伤小,术后恢复情况、乳房外观情况及生活质量总体情况均好于改良根治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但在临床推广时应注意对患者的心理疏导,减轻其对保乳手术复发的顾虑。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大分割放疗的疗效、美容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选择2006-2009年陕西省人民医院收治的早期乳腺癌保乳手术后患者69例,其中36例行大分割放疗(大分割组),两野切线全乳照射DT42.56 Gy,共16次,后续瘤床X线或电子线推量DT7.98 Gy,共3次,总疗程25-27 d;33例行常规分割放疗(常规组),两野切线全乳照射DT50 Gy,共25次,后续瘤床X线或电子线推量DT10 Gy,共5次,总疗程40-42 d。应用SPSS 16.0软件行Kaplan-Meier法计算局部复发率和生存率,Log-rank法检验差异。χ2检验比较两组资料一般情况、美容效果及不良反应。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中位随访时间为61个月,随访率为100%。两组5年生存率均为100%。大分割组和常规组局部复发率分别为0.0%、3.0%(χ^2=0.28,P=0.600)。大分割组和常规组1级皮肤反应发生率分别为55.6%与51.5%(χ^2=0.11,P=0.737),1级皮肤及皮下组织晚期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3.9%与9.1%(χ^2=0.06,P=0.806),1级白细胞减少发生率分别为8.3%与12.1%(χ^2=0.02,P=0.903)。大分割组和常规组1、3、5年美容效果优良率分别为85.7%与84.8%(χ^2=0.01,P=0.920);88.2%与87.1%(χ^2=0.02,P=0.889);87.1%与88.0%(χ^2=0.01,P=0.919)。结论保乳术后大分割放疗的疗效与常规分割相似,美容效果相当且未加重皮肤反应。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比较早期乳腺癌保留乳房手术后全乳腺大分割放疗与常规分割放疗的近期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 选择2010年1月至2013年10月我院放疗科收治的84例术后早期乳腺癌患者,根据随机数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2例,所有患者均接受保乳手术治疗,观察组术后予大分割放疗,全乳计划靶区为42.56 Gy/16f,疗程共25~27 d,对照组则予常规分割放疗,50 Gy/25f,疗程为6周.比较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美容效果及随访生存情况.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组患者1级急性皮肤反应、1级皮肤及皮下组织晚期反应、1级白细胞减少发生率及美容效果优良率分别为57.14%、16.67%、11.90%、59.52%和47.62%、7.14%、19.04%、64.29%,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3年时,两组患者的生存率均为100%,且均未出现局部复发.结论 保乳术后全乳腺大分割放射治疗可缩短疗程,具有确切的疗效,且并未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