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章以Cu、Ni、Si、Co为原料,通过特殊真空熔炼方法制备了一种钨铼热电偶用铜合金补偿导线。通过ICP-发射光谱仪、CS604恒温油槽等测试方法研究了合金元素Ni、Si、Co的添加及其含量变化对铜合金热电性能的影响,并利用Matlab软件对此影响规律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表明:随着Ni含量的增加,铜合金热电势逐渐降低。含Ni量为1.54%~1.87%wt的Cu/CuNi补偿导线100℃的热电势为0.994~1.320mV。CuNi合金中添加少量的Si,可实现对Cu/CuNi合金热电性能曲线的调整。向CuNi1.69合金中分别添加0.09%wt和0.87%wt的Si时,100℃时合金的热电势相差0.813mV。Cu/Cu1.69Ni0.09Si与Cu/CuNi1.73Si0.09两种合金100℃的热电势相差0.024mV;Co对合金的热电性能的影响比Ni更加明显,添加0.35~0.46%wt的Co时,Cu/CuCo补偿导线材料100℃的热电势为2.095~2.202mV。通过模拟计算得出,符合WRe3/25热电偶用补偿导线合金成分为Cu/CuNi(1.73~1.77)Si(0.05~0.09)。  相似文献   

2.
文章以Cu、Ni、Si为原料,通过真空感应熔炼、拉拔、热处理的方法制备了一种钨铼热电偶用补偿导线铜基合金丝。测试、分析了合金丝Ni/Si质量比、热电势及力学性能,并对合金组织、物相进行表征。结果表明:随Ni/Si质量比的增加,Cu(+)/Cu-Ni-Si(-)补偿导线合金丝热电势增高,且当Ni/Si质量比为13左右,100℃热电势值接近标准值1145μV;最终经成分优化制备出用于钨铼D型热电偶补偿导线Cu-Ni-Si合金丝。  相似文献   

3.
WRe5/WRe20热电偶于2013年列入国家标准,但是与之配用的补偿导线合金丝的研制仍属空白。文章设计了Cu-Ni-Si合金体系,通过真空感应熔炼、拉拔、热处理制备了补偿导线合金丝(负极),测试了其与纯铜丝(正极)的热电势及拉伸性能,表征合金显微组织。研究了Ni、Si含量和热处理工艺对各项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Si含量减少及Ni含量增加,合金热电势增加;随退火温度升高,合金热电势降低;成分为Ni:2.46wt%、Si:0.177wt%和Ni:2.46wt%、Si:0.18wt%的两种铜合金丝,经600℃、60 min退火,其与纯铜丝配对的补偿导线各项性能达到JB/T 9496—2014标准。符合WRe5/WRe20热电偶配用补偿导线合金丝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四川仪表一厂在开发康铜热电偶丝和补偿导线生产技术的过程中,通过大量的实验研究,证明了康铜合金的热电势分散性主要取决于微量元素Mn、Si、Fe、Mg等的添加量,而Ni的含量在40~45%以内波动,对康铜热电势分散性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5.
测温补偿导线实际上是一对在规定范围内 ( 0~ 10 0℃ )使用的热电偶丝。它的热电性能与热电偶的热电性能相似 ,通常用于热电偶与一次仪表的连接。使用补偿导线时 ,应注意几个问题。( 1)不能超出其规定温度范围使用一般情况下 ,只有在 0~ 10 0℃之间 ,补偿导线才有与热电偶一致的热电特性。如果与热电偶连接端高于 10 0℃或二次仪表端低于 0℃ ,就会使补偿线性能遭破坏。所以要注意观察其环境温度 ,以免造成损失。( 2 )补偿导线极性不能接反接反会造成热电偶产生的热电动势被补偿线的热电动势抵消一部分 ,使测量结果偏低。判别补偿导线极性…  相似文献   

6.
薄膜热应力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讨论了薄膜热应力的产生原因及其计算方法。热应力与薄膜和基片的热膨胀系数、基片温度及其分布密切相关。利用溅射沉积在基片表面上的Fe-Ni薄膜热电偶测量薄膜沉积过程中的基片温度及其变化。Fe-Ni薄膜热电偶具有易于制作、稳定性好和动态响应快等优点,热电势率也较高(0.022mV/℃)。最后,简要介绍了磁控溅射Co-Cr合金膜的热应力和本征应力的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7.
郭卫民  潘雄  刘奇  唐龙  张平 《功能材料》2011,42(2):229-232
主要研究了FeNi29CO18MnSi合金材料的热电特性,分析了Ni-Co合金、Ni-Fe合金的热电性能,研究了FeNi29Co18MnSi合金中Mn、Si含量及冷形变对合金热电势的影响.研究表明,随着微量添加元素Mn、Si含量的增加,合金单极对铂(Pt)的热电势绝对值减小,且合金冷形变对热电势具有较大的调整作用.  相似文献   

8.
根据高稳定性Ni基热电偶电极合金加热试验的重复性能,得到较合适的正负极合金的化学成份.探讨了加工工艺对热电势稳定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该电极合金的热电势长期稳定性优于K型热电偶。文中列出了φ0.5mm、φ0.3mm的偶丝在500℃、400℃的空气中加热1000h的热电势变化的大小和方向。正负极配对的热电势变化仅±0.5℃。  相似文献   

9.
主要叙述了适用封接用Mo-Cu导热导电性能的测定方法,论述了Cu和Ni含量对钼铜合金热电性能的影响:机械活化处理及热处理等因素对钼铜合金热电性能的影响。认为Ni等少量杂质元素的加入,Mo-Cu合金材料的热电性能降低;机械活化处理使Mo-Cu合金的热导和导电性能下降;Cu含量的加入和适当的热处理使Mo-Cu合金的热电性能提高。  相似文献   

10.
王祖光  由臣 《工业计量》2012,(Z2):20-24
测温用热电偶大多使用贵重金属,热电偶需要与测量仪表相连,连接线使用补偿导线,补偿导线用材料一般为较廉价的金属,价格比热电偶材料低得多,补偿导线产生的热电势必须与热电偶材料相匹配才能  相似文献   

11.
除了热电势绝对值和热电偶对温度变化的敏感性外,热电偶的热电势稳定性也是热电极材料的主要性能之一。文献指出,钨铼合金基的BP5/20、BP10/20、BP15/20热电偶于2000℃在真空和氩气氛中的稳定性显得不足。苏联生产了一种在原有的BP5合金中添  相似文献   

12.
为了满足国内钢水连续测温和其它高温环境需要而研制的一种新型测温材料,它适用于周围环境温度为0—500℃范围内作为钨铼5—钨铼20热电偶的补偿导线、供冶金、军工、科研等部门测量温度之用。由于目前国内所有的补偿导线仅局限于0—150℃环境温度下使用,高于该温度不论在导线的外护套,还是其热电特性都达不到要求。因此为获得一种符合钨铼5—钨铼20热电特性的合金材料,对一系列铜镍合金的热电特性进行了研究,从中得到了一种新型的导线材料,其正极为Ni12,负极Ni28的铜镍合金,配对后所产生的热电势在0—500℃范围内完全可  相似文献   

13.
文献中已提出一种带有铜 铁合金电极的高灵敏度的低温热电偶。和金合金一样,添加少量3-d过渡族金属的铜合金在低温下具有高的热电势,已知这与“康多效应”(Kondo effect)有关。产生高热电势的必要条件是合金中不存在能抑制3-d金属添加剂对热电势的贡献的其它杂质。  相似文献   

14.
铜—康铜热电偶是一种工艺稳定、热电性能良好的廉金属热电偶,在-200℃~ 300℃范围内是很好的温度测量元件。目前,各铜—康铜热电偶生产厂在出厂检定时,除测量正温区的热电势之外,有的还测量液氮及干冰点的电势。在分度或检定低温铜—康铜热电偶时,一般要测量液氮(-196℃)、干冰(-79℃)以及-40℃三个温度点的热电势。鉴于低温试验的麻烦、不经济和计算复杂,本文试图用铜—康铜热电偶在水沸点( 100℃)的热电势数值,计算出0~-200℃之间每隔10℃的铜—康铜热电偶的热电势或者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Fe50Co50)73.5Cu1Nb3Si13.5B9合金晶化过程中的微观结构及形成纳米晶后的合金软磁性能,发现在FINEMET合金基础上,用Co置换1/2含量Fe形成的(Fe50Co50)73.5Cu1Nb3Si13.5B9非晶合金具有相对较高居里温度Tc≈450℃,460℃退火处理后(Fe50Co50)73.5Cu1Nb3Si13.5B9合金形成均匀纳米晶组织,晶粒度约为20nm.  相似文献   

16.
一、前言 NiCr-NiAl(K型热电偶)热电势高,线性好,价格便宜,所以在0~1200℃的测温范围,对测温精度要求不是特别苛刻的地方均采用K型热电偶。但是NiCr-NiAl热电偶存在严重的缺点,即热稳定性差,在空气中1250℃高温下,使用50小时后记录到10℃的分度漂移。造成这种误差的机理有不少人进行了研究。Burley和Ackland指出,Ni基热电偶合金当在空气中加热时显示出其温度—热电势特性逐渐的和积  相似文献   

17.
镍铬与镍铝合金(XA)是热电偶热电极使用最广泛的合金。但是,因为热稳定性不够好,特别是在1000—1300℃时,它们已经不能完全满足各技术部门在使用寿命和热电势稳定性方面的要求。作者研究出两种新的合金:正极为含10%(重量百分比)的Cr添加1%(重量百分比)Si的镍铬合金,称为西立赫合金,负极为含2.6%(重量百分比)Si的镍硅合金,称为西林合金。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镍铬-镍硅热电偶合金进行高温长期和循环加热的热稳定性试验及氧化动力学试验,结果表明:在NiCr10合金中加入0.05-0.2%的钇(Y),在NiSi25合金中加入0.05-0.15%的Mg,它的热电势稳定性有明显提高,抗氧化性能增强,使热电偶的最高使用温度和高温使用寿命有较大幅度的提高。直径为1.2mm的偶丝在1200℃,408小时长期热稳定性试验结果:NiCr10Y和NiCr10两种合金的热电势变化分别为-245μV和-1113μV,相差约为4.5倍。NiSi2.5Mg和NiSi2.5两种合金的热电势变化分别为 88μV和 867μV,相差近10倍。直径为3.2mm的裸线热电偶在1300℃连续加热,NiCr10-NiSi2.5热电偶与NiCr10Y-NiSi2.5Mg热电偶比较,使用寿命由100多小时提高到800小时以上。本文还用金相、X射线分析和电子探针微区分析等方法对热电偶合金的高温氧化机理进行了一定的研究。在NiCr10、NiSi2.5合金中加入少量的Y、Mg后,减少了合金的氧化烧损,促进了组织结构的稳定。同时使合金氧化膜的形态与结构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在NiCr10合金中加入少量的Y后,加速了合金中Cr、Si离子的扩散,较快地形成了薄而致密的Cr2O3氧化膜。同时在氧化膜与基体交界处,Y、Si的氧化物像树枝状伸向基体。这样就大大改善了氧化膜对基体的保护性与粘附性,使合金的抗氧化性能有较大的提高。在NiSi2.5合金中加入少量Mg使合金的氧化膜中Si的氧化物分布均匀,改善了氧化膜对基体的保护性,同时减少了合金基体的内氧化。这使镍硅合金的抗氧化性能提高。  相似文献   

19.
本文研究了Ag—Cu合金中添加少量的V和Zr后,制得一种新型的电接触点材料,并测定了不同含Zr量的合金性能。Ag—10Cu—0.3V—1Zr合金的性能如下: 电阻率:2.27μΩ·cm 电阻温度系数3.02×10~(-3)1/℃对钢热电势 0.47μV/℃弹性模量E 8000kg/mm~2 抗张强度 72kg/mm~2(硬态) 维氏硬度 158kg/mm~2(硬态)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纳米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熔体表观粘度的变化规律。方法利用同轴旋转圆筒法试验研究了Si Cp含量变化及熔体温度变化对纳米Si Cp/Al-5Cu和纳米Si Cp/A356两种复合材料表观粘度的影响,并回归分析得出数学模型。结果随着纳米Si Cp的添加量在0~2%(质量分数)范围内增加,复合材料的表观粘度相比于基体合金会迅速增加,添加量达到2%时,复合材料表观粘度最高,并且提升幅度最大。基体合金(添加量为0)与添加量为2%时的纳米Si Cp/Al-5Cu复合材料,在720℃的表观粘度分别为0.46Pa·s和1.73 Pa·s,相比基体合金,复合材料的表观粘度提升了279%。结论随着温度的降低,同一复合材料熔体浆料的表观粘度会迅速上升。基体合金和复合材料处于半固态时的表观粘度差异相比液态时变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