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英  张荔茗  黄雪梅 《当代医学》2010,16(21):147-147
目的探讨多重PCR在检测反复上呼吸道感染儿童中病毒的价值。方法获取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儿童的呼吸道临床标本,设计4组病毒套式PCR引物,对其进行基因扩增。结果在102例急性反复呼吸道感染儿童中,66例患者至少有1种病原体阳性,其中以流感病毒A,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最常见,但并未检测出冠状病毒如SARS。结论多重PCR能快速检测急性呼吸道感染患者中的多种病毒,可用于临床诊断与疾病监测。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深圳地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中的鼻病毒感染状况及流行特征。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对采集深圳市宝安区人民医院635份咽拭子样本进行鼻病毒检测。结果 2011~2012年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鼻病毒的阳性率为18.27%(116/635),HRV感染主要集中在7岁以下儿童,占64.66%(75/116),其中幼儿检出率最高,其次婴儿和学龄前儿童。HRV主要在春、夏、秋季检出,冬季检出较少。结论鼻病毒是深圳地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的主要病原体,随着季节和年龄的不同而具有一定的流行规律。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丽水地区某医院0~12岁儿童上呼吸道感染鼻病毒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收集2020年3月至2021年6月在丽水市人民医院门诊或住院的0~12岁儿童鼻拭子送检标本1 603例,采用RT-PCR联合毛细电泳技术检测鼻病毒RNA,比较不同性别、年龄和季节儿童鼻病毒阳性检出率,并分析混合感染情况。结果 鼻病毒阳性检出率为25.95%(416/1 603)。不同性别、年龄和季节儿童鼻病毒阳性检出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男童鼻病毒阳性检出率(32.60%)高于女童的19.81%;1~6岁儿童鼻病毒检出率最高,为36.71%;夏季鼻病毒阳性检出率最高(35.31%),其次为春季(26.08%)和秋季(23.38%)。鼻病毒合并其他病毒感染52例,其中合并博卡病毒23例,合并呼吸道合胞病毒11例。结论 丽水地区某医院儿童上呼吸道鼻病毒在夏季流行,易感人群为1~6岁儿童,男童阳性检出率高于女童。鼻病毒合并博卡病毒或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是混合感染的主要形式。  相似文献   

4.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acuteupper respiratory infection,AURI)简称上感,是小儿最常见的疾病。主要指鼻、鼻咽和咽部的急性感染,大多是由病毒引起,如合胞病毒、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腺病毒、鼻病毒、柯萨奇病毒等。婴幼儿时期由于上呼吸道的解剖生理和免疫特点易患呼吸道感染,若患有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营养不良、贫血等病症,或环境因素及护理不当,也容易诱发本病。  相似文献   

5.
鱼金注射液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儿科最常见的疾病,其病原体以病毒为主,可占原发上呼吸道感染的90%以上,病毒感染后,上呼吸道黏膜失去抵抗力,细菌可乘虚而入,发生混合感染[1].由于抗生素的不断推陈出新及广谱抗生素的应用,致细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逐渐上升,目前中药治疗逐渐受到重视.我院采用鱼金注射液治疗上呼吸道感染180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儿童上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中血白介素-8(IL-8)的变化规律,并探讨其与急相蛋白(C-反应蛋白、转铁蛋白)、血白细胞分类计数的相关性。方法将287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按照病原体的类型分为3组:病毒感染组167例、细菌感染组76例、非典型病原体感染组44例,分别抽取3组患儿的血液测定IL-8、C-反应蛋白、转铁蛋白、血白细胞分类计数,并与38例非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患儿(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血IL-8与C-反应蛋白(CRP)、转铁蛋白(TRF)、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间均具有相关性(P<0.001);4组患儿血白细胞计数、白细胞分类、CRP、TRF、IL-8的均值间差别均有显著性意义(P<0.001)。结论IL-8可作为儿童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中细菌性感染与病毒性感染、非典型病原体感染的鉴别指标。  相似文献   

7.
我们把气管以上鼻、咽及喉称为上呼吸道,气管以下称下呼吸道。上呼吸道感染简称上感,是小儿科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由多种病毒和细菌引起。以病毒为主。可占原发性感染的90%以上。从临床表现很难区分是病毒还是细菌感染,因此,临床上滥用抗生素现象很普遍。现对此病的护理讨论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比较重庆儿童医院住院儿童常见呼吸道病毒感染流行特点及其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7月~2007年1月共2 365例呼吸道感染的住院患儿,抽取鼻咽部分泌物,采用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7种常见呼吸道病毒.分析比较常见呼吸道病毒临床表现.结果:病毒的检出率与性别、年龄、季节有关系.副流感病毒(Parainfluenza,PIV)3型与婴幼儿哮喘发作有一定关系,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RSV)和PIV3是反复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是引起有先天性心脏病、气管软化和先天性气道发育畸形等基础病患儿感染的常见病原体.腺病毒(Adenovirus,ADv)可引起幼儿哮喘发作.结论:通过回顾性分析比较.RSV与PIV3在7种常见病毒中是引起重庆地区婴幼儿反复喘息的主要病毒病原.除RSV与婴幼儿哮喘关系密切外,PIV3与婴幼儿哮喘也有一定的相关性.ADV也是重庆地区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原体,但无严重临床表现.ADV还可引起幼儿哮喘急性发作.流感病毒(Influenza virus,IV)A型是上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体.  相似文献   

9.
钟玉  王静 《中国伤残医学》2013,21(6):304-305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系由各种病原引起的上呼吸道的急性感染.是小儿多发病和常见病,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各种病毒细菌均可引起上呼吸道感染,但90%以上是为病毒[1],目前尚缺乏有效的防治措施.实践证明许多中草药具有较好的抗病毒作用.我院2012 年1 月~12 月采用金莲清热泡腾片辅助治疗儿童急性上呼吸道感染60 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陈春娇 《中原医刊》2005,32(9):60-60
上呼吸道感染(acute upper respimtory infection,AURI)简称上感,是小儿最常见的疾病。主要指鼻、鼻咽和咽部的急性感染。大多是由病毒引起,如合胞病毒、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腺病毒、鼻病毒、柯萨奇病毒等,也可继发细菌感染。婴幼儿时期,由于上呼吸道的解剖生理和免疫特点易患呼吸道感染,若患有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营养不良、贫血等病,或环境因素及护理不当往往容易诱发本病。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我院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的病原体分类及比例情况。方法 280例上呼吸道感染患儿取静脉血样,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诱发感染的病原菌情况。结果乙型流感病毒(FluB)是引发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体,占比77.14%,低于2岁的患儿因FluB、呼吸道合胞病毒(RSV)、肺炎支原体(MP)、副流感病毒(PIV)、腺病毒(ADV)感染的比例明显高于2岁以上儿童(P〈0.05)。结论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主要因支原体、病毒等诱发,临床应积极分析感染病原体。  相似文献   

12.
上呼吸道感染是指病原体侵犯包括鼻、咽、喉等部位时出现的急性炎症反应,是儿科最常见的疾病之一。本病大部分为病毒感染所致,常见的有呼吸道合胞病毒、流感副流感病毒、腺病毒及柯萨奇病毒等,小部分是由细菌感染或混合感染而引起的。本文主要对儿童上呼吸道感染实验室快速检测的临床应用研究进行综述,以期能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一、腺病毒性肺炎 自1958年以来我国各地,尤以北方各省为多见,流行和散发的腺病毒感染,除上呼吸道感染外,还可引起较严重的小儿肺炎. (一)病因 目前已知病毒有36个血清型别,从我国北方和南方各地住院病儿的病毒学观察均证明,3型和7型为腺病毒性肺炎的主要病原体,与上、下呼吸道感染有密切关系.其次11型也是上呼吸道感染和肺炎的较常见病原体,其他21型、4型等偶尔出现.  相似文献   

14.
雷震 《医学争鸣》2009,(24):3205-3205
0引言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常见病原体为病毒,少数是细菌,具有传染性,还有可能产生严重并发症,故应积极防治.儿童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小儿常见病、多发病之一.我院近年来对收治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伴发热患儿,分别采用小儿清热宁和双黄连口服液进行治疗,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625例儿童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病毒病原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AURI)是儿童时期常见疾病,发病率约占儿科门诊患者的60%以上。有资料表明,本病90%以上的原发病原为病毒,支原体和细菌占少数。病毒感染后,上呼吸道黏膜失去抵抗能力,细菌乘虚而人,并发混合感染。我们对625例儿童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进行病毒感染与年龄、季节、病程关系的调查研究,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最常见的病原体是:鼻病毒、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临床上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我们采用鱼腥草注射液静脉给药进行治疗,收到了满意的疗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东莞市病毒性腹泻的病原体谱构成及流行情况,为东莞市病毒性腹泻防治提供资料依据。方法 2010年7月开始,每周从监测点医院采集感染性腹泻患者的粪便样品,采用 ELISA方法检测轮状病毒抗原,荧光PCR方法检测诺如病毒、腺病毒、星状病毒核酸。结果 2010—2016年共检测粪便样品5 026份,全部检测轮状病毒和诺如病毒,其中600份检测腺病毒和星状病毒。4种病原体的阳性率分别为15.96%(802/5 026)、14.56%(732/5 026)、5%(30/600),1.33%(8/600),总检测阳性率为 30.18%。轮状病毒、诺如GⅡ型病毒、腺病毒、星状病毒发病集中在2岁以下低龄儿童,各病原体2岁以下儿童感染比例分别为69.10%、62.26%、82.14%、71.43%。轮状病毒每年有1个流行高峰,每年12月份至次年1月达高峰。诺如GⅡ型病毒每年有2个流行高峰,3月和8月达高峰。结论 监测的4种病原体中,轮状病毒和诺如病毒为病毒性腹泻的主要病原体,两者的阳性率相近。诺如病毒以GⅡ型为主。轮状病毒、诺如GⅡ型病毒、腺病毒和星状病毒主要感染2岁以下的婴幼儿,轮状病毒和诺如GⅡ型病毒感染有较强的季节性。  相似文献   

18.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上感)是小儿时期最常见的感染性疾病,是由病毒、细菌等病原体感染引起的常见病、多发病,其发病率占儿科疾病的首位,占急性呼吸道疾病的50%以上.由于儿童呼吸道的解剖和生理特点,各种病毒和细菌均容易引起小儿呼吸道感染,以病毒居多,但多数为病毒和细菌的合并感染.  相似文献   

19.
鼻病毒感染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鼻病毒(HRV)是普通感冒最重要的病原体。近年来,大量实验研究表明HRV不仅可以引起上呼吸道感染,而且与细支气管炎、肺炎、哮喘加重等下呼吸道疾病也密切相关。HRV与其他呼吸道病毒和细菌的共同感染也屡见报道。最近,研究者们又发现了HRV新基因型HRV-C。HRV引发呼吸道疾病的具体致病机制还不十分清楚,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0.
<正>儿童巨细胞病毒脑炎是儿童感染人巨细胞病毒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在免疫正常的儿童中少见,临床表现多样,易漏诊、误诊。宏基因组二代测序(metagenomic 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m NGS)是一种新型的、有效的病原体检测技术,近年来在临床中的应用逐渐增多。本文回顾了1例经mNGS技术确诊的儿童巨细胞病毒脑炎的诊治经过,并进行文献复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