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全军民 《心电学杂志》1996,15(3):114-114
患者女,42岁.临床诊断;病毒性心肌炎.24h动态心电图连续模拟V_5导联(附图)示P波直立,P-P间距基本规则,频率56—65次/min.P-R间期有长、短两种.短P-R 0.16—0.24s;长P-R O.51—0.67s,其窦性P波落在前一心搏的T波上,R-P与P-R呈负相关.长P-  相似文献   

3.
4.
房室结双径路和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的研究进展同济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罗瑞萍综述于世龙审校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是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最常见的类型之一。房室结双径路(AVNDP)被认为是发生AVNRT的基础。近年,随着心内电生理检查及导管消...  相似文献   

5.
房室结双径路参与的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男性,38岁。有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室上速)史10余年,近2年发作频繁,室上速发作时各种抗心律失常药物均不能直接终止,每次均需食管调搏超速或亚速刺激方可终止。此次因心悸5h就诊。查体:神志清晰,血压12080mmHg(1mmHg=0133kPa),心率190次min,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杂音。心动过速发作时心电图如图1所示。QRS波形为室上性,在V1导联呈QS型,时限008s,频率190次min。RR间期长短交替,分别为320ms和270ms。食管导联可见P′波在QRS波群之后,RP′间期固定,为012s,P′波形态一致。P′R间期则长短交替,…  相似文献   

6.
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与房室结双径路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 探讨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AVNRT)与房室结双径路 (DAVNP)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成功射频导管消融的单一类型 AVNRT的心内电生理和食管心房调搏 (GEAP)资料。结果 10 7例单一类型的 AVNRT,存在 DAVNP者 10 1例 ,其中慢 -快型 AVNRT99例 ,慢 -慢型 AVNRT2例 ;DAVNP阴性者 6例 ,其中慢 -快型 AVNRT1例 ,慢 -慢型 AVNRT3例 ,快 -慢型 AVNRT2例 ;慢 -快型 AVNRT DAVNP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慢 -慢型和快 -慢型 AVNRT(P<0 .0 1)。 10 0例慢 -快型AVNRT中 ,5 8例女性较 42例男性年轻 (4 2 .0± 12 .9比 49.6± 11.8,P<0 .0 1) ,分别有 11例和 10例心内电生理检查时 DAVNP阴性 ,而 TEAP存在 DAVNP。结论  DAVNP是慢 -快型 AVNRT的发生基础 ,而慢 -慢型和快 -慢型 AVNRT与 DAVNP的相关性较差。  相似文献   

7.
患者男,82岁。因咳嗽、咳痰1W伴气喘加重入院。临床诊断:急性支气管炎,高血压病Ⅲ期,冠心病。图示:V_1导联连续记录。上行P_(1、2),下行P_(5.6)系窦性P波,P-P间距0.90s及0.86s,P-R间期0.22~0.24s。上行P′_(3、6、9),下行P′_(2、4、10)形态高尖,联律间期为0.82s的同源房早,下传的P′-R间期为  相似文献   

8.
房室旁路或房室结双径路均可引起折返性心动过速,而两者并存且引起折返性心动过速的典型心电图表现较少见到。现报道1例,其动态心电图显示:显性预激综合征,由房性早搏诱发和终止的顺向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以及在其发生过程中分别经房室结快慢径路下传造成两种明显的频率变化。这是房室旁路合并房室结双径路的典型心电图表现。  相似文献   

9.
房室结双径路的1:2房室传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0.
依据插入性室性早搏(简称室早)前后RR间期长短的不同,将插入性室早分为3类:1前短后长型(NVVN);2前长后短型(NVVN);3前后长短相近型(NV≈VN)。NVVN的散点位于棒球拍的近端、等速线上方靠近Y轴一侧的快减速区;NVVN的散点位于棒球拍的近端、等速线下方靠近X轴一侧的加速区;NV≈VN的散点位于棒球拍近端与坐标原点之间的等速线上。插入性室早与连续出现的2个室上性早搏(最后一个室上性早搏后又无代偿间期),它们的RR间期序列变化模式相似,其形成的Lorenz散点图图形与也很相似,两者的鉴别可依据Lorenz散点图正常心率图中,在棒球拍近端等速线上方的减速区有无类豌豆形或椭圆形的散点集落存在。  相似文献   

11.
患者女,46岁。因胸闷不适来院就诊。有反复类似发作史10余年。图1为Ⅱ导联连续记录。窦性P波散在出现,P—P间期约0.58s(103次/min)。QRS形态为室上性。R—R间期不规则,每一个长间歇的第1个QRS波前无相关的P(P′、P^-)波,考虑为加速性房室交接区性逸搏心律,呈qR型的逸搏之R波后均有一逆行P波,多数逆行P波连续反复折返。形成折返性心动过速。  相似文献   

12.
患者男性 ,35岁 ,矿工。反复心悸 10年 ,无晕厥史。体检 :一般状况佳。心律不齐 ,无杂音。心脏X线摄片及心脏B超检查未发现心脏器质性改变。心电图特征 :患者立、坐位时 ,描记心电图正常。图 1为同期卧位时Ⅱ及V5导联记录 ,示窦性心律 ,P P间期 0 80~ 0 84s ,P R间期不规则 ,QRS时限正常。Ⅱ导联前 3次P R间期自 0 16s逐渐延长至0 2 3s,第 4次P R间期突然延长至 0 47s ,其QRS后紧跟一逆行P′波 ,P R′间期为 0 0 7s ,呈P QRS P′序列 ,P′为心房回波 ,经一长间歇后又周而复始。根据P R间期呈跳跃性…  相似文献   

13.
房室双旁道合并房室结双径路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女性,41岁.反复发作“心动过速”10余年,再发lh就诊.临床诊断:预激综合征,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食管电生理检查S_1S_1分级递增刺激90次/min记录(图1),窦性心律时为A型预激综合征图形,心房起搏时却交替出现两种形态宽QRS波群.一种与窦性心律时相同,另一种在导联R波向上,aVF、V_1导联R波向下,S-R间期60ms,呈B型预激综合征图形.两者交替出现,显示左侧壁和右后壁各存在一条房室旁道.  相似文献   

14.
Lorenz-RR散点图描述的是相邻两个RR间期变化的相互关系。当存在房室传导阻滞时,RR间期会变长,使得散点图呈多分布的图形,除Ⅱ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外,一般均有文氏阻滞现象,这使得各分图的短径(或横径)变宽,使散点图趋向于团块状。如合并交界性节律,则整体散点图分布呈正方形。  相似文献   

15.
患者男性,46岁,因阵发性心悸1个月就诊,高血压病史三年余。体格检查:血压170/105mmHg(1mmHg:0.133kPa)心律不齐,闻及频发早搏,心前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超声心动图及胸部X线检查均未见明显异常,常规12导联心电图示完全性右束支阻滞。临床诊断为,高血压病。动态心电图示窦性PP间期在0.90~1.12S之间,PR间期表现有长、短二种,长者为0.36~0.40S。短者为0.16~0.18S,二者相差大于60ms达0.20S,且长、短PR间期与PP间期长短无关,可以排除3相或4相阻滞,提示为房室结双径路(dual atrio—ventricular nodal pathways,DAVNP)传导。窦性P波下传的QRS波呈Rs形,S波粗钝,其间夹有宽大畸形的室性早搏(室早),RR问期亦表现有长短两种,  相似文献   

16.
刘崇素  山路  刘蓉 《心电学杂志》2002,21(4):243-243
患者男性,45岁。因阵发性心悸5年,加重2月就诊。心悸突发突止,每次持续数s至数h不等。体检:一般情况可,BP120/80mmHg,心率80次/min,心律齐,未闻杂音,两肺无殊。常规心电图检查未见异常(图略)。食管电生理检查示用药前程控扫描,房室传导曲线两次跳跃中断,分别相差160、110ms,为房室结三径路传导现象,未诱出心动过速。静注阿托品1mg后,房室传导曲线跳跃中断现象消失。以S1190次/min刺激诱发室上性心动过速,频率约187次/min,未见P波,R—R间期分别为0.33、0.36、0.32、0.40s交替出现,大致可分为0.32—0.33s、0.36—0.40s两组长短R—R间期,且交替出现。部分QRS波群较宽大畸形,为心室内差异性传导(图1)。食管心房标测仍呈心动过速,但频率与R—R间期交替现象与前图略异,逆行P波重叠于QRS波群终末部,心房逆行激动呈中心型。以S1250次/min高频刺激能终止发作。临床诊断:房室结三径路致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与房室结双径路(DAVNP)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蒽射频导管消融的单一类型AVNRT的心内电生理和食管心房调博(GEAP)资料。结果 107例单一类型的AVNRT,存在DAVNP者101例,其中慢-快型AVNRT99例,慢-慢型AVNRT2例;DAVNP阴性者6例,其中慢-快型AVNRT1例,慢-慢型AVNRT3例,快-慢型AVNRT2例;慢-快型A  相似文献   

18.
19.
报道 1例室性早搏诱发的房室结室房传导双径路现象 ,并分析其两种快 慢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的心电图表现及原因。  相似文献   

20.
金钰明 《心电学杂志》1998,17(3):185-185
患者女,36岁。因反复胸闷、心悸10年入院。体检除心率120次/min、心律不齐、类风湿因子阳性外未见其他异常。临床诊断:类风湿性关节炎,心律失常。心电图Ⅱ导联连续记录(附图A)示P-P间期互差大于0.12s,为窦性心律不齐,可见两种形态的P波:一种低平,另一种较高尖,提示窦房结内游走节律,此时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