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三峡是巫山旅游的当家花旦。因为有了小三峡,巫山人就比奉节人多了一份牛气,说话办事间,透露出一些张狂和自信。相比而言,拥有白帝城的奉节人要镇定自若一些。因为杜甫等一大批诗人曾经在奉节工作和生活,写下了大量的诗篇,奉节人抱着诗人的遗风,潜心经营自己的诗城。比起奉节人,巫山人在做什么呢?做美女城,还是做文化城?  相似文献   

2.
正翻阅夔州史,吟咏夔州诗,我们可以看到无数诗人在奉节驻足寓居,一大批名家文人以大家之风范,绝妙之手笔,描三峡之美景。正是这些大家诗作,让夔州积淀了厚重的诗词文化。2017年10月27日,中华诗词学会授予奉节"中华诗城"的名称。这是奉节人的骄傲,是对奉节这方土地承载千百年来厚重诗文化的认可,是对夔州诗作为中国文学史上一份不可多得的宝  相似文献   

3.
正《夔州诗全集》收录的七百多位诗人,四千多首诗,涵盖了从古至今的许多著名诗人,其内容均为奉节诗人所写,或在奉节所写,或写奉节。不仅记录了奉节的历史文化、民俗风情,具有历史学、社会学、民俗学、文化学等方面的价值;还展现了诗城奉节悠久的诗歌历史,厚重的诗歌文化积淀。这是奉节,乃至全国诗歌界都不可或缺的财富,也为传承中华传统诗歌文化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4.
千百年来众多文人出入三峡,必经奉节,奉节两岸的山山水水、历史旧迹感染着这些文人,赋予他们诗歌的灵感。千百年来诗人的沉咏低唱,流传千古,使奉节的人文色彩倍增,也成就了自己"诗城"的美名。  相似文献   

5.
三峡如画如诗。三峡的山水是天地的精华。三峡的诗歌更是中国文化的精华:历代吟泳三峡的诗作超过四千首,是足以让人惊叹的。而在由水和诗歌的三峡,奉节是独占头鳌的。虁门是三峡的大门,奉节素有“诗城”之美誉。但三峡工程蓄水后,虁门水位高涨,雄性略减,旧城消失,新城矗立,“诗城”还在吗?  相似文献   

6.
正奉节被誉为诗城。有的学者说,到这儿举目一看,每座山,每道水,都被诗人咏叹过。漫步徐行,处处可以看到诗的形象、诗的色彩,感受到诗的韵律。在街头巷尾芸芸众生中,你会发现,不少人诗意般栖居。他们在油盐酱醋茶中寻觅诗意,在春夏秋冬中探索岁月真谛。诗是他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他们在诗的氛围中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自得其乐,直到走到人生的尽头。  相似文献   

7.
正唐代文人爱茶,白居易尤甚。他晚年闲居洛阳,终日"茶铛酒杓不相离"(辛文芳《唐才子传》)。他写了60多首茶诗,约占唐代茶诗的十分之一,居唐代诗人之冠。从这些诗中,我们不仅可以看到茶在唐代中晚期文人中地位逐渐上升、转化的过程,而且反映出文人们更加重视研究饮茶的情趣和茶用具品质的社会风习。按陆羽《茶经》的记述,唐代有代表性的是饼茶和末茶,都需通过炙、焙、碾、罗、煎,方可饮用。  相似文献   

8.
正中国是诗的国度,奉节是诗的故园。诗歌是中华传统文化"皇冠上的明珠",也是奉节厚重人文最闪亮的"瑰宝"。吟者千人争勒夔门千仞壁,诗篇万首高歌白帝万年春。历代诗人挥毫吟咏,山川风物竞相生辉,铸就"诗城"美誉。2017年10月27日农历九月初八,重庆市奉节县举办首届"中国·白帝城"国际诗歌节,我受邀代表中华诗词学会为全国唯一的"中华诗城"奉节授牌。随后遍览夔州风土人情,并顺流而下出三峡,感念古人创作情怀,  相似文献   

9.
<正>古代的诗人们对绍兴总是热情满满。就拿唐代来说,曾有学者做过统计,《全唐诗》所录2200位诗人中,有400多位到过绍兴。他们有的是仕宦于此,如宋之问、王维、元稹等;有的是因各种原因而时间长短不等的暂住,比如怀揣着纯粹的漫游之心的孟浩然、李白、杜甫,因有私人别墅而往来越州的韦应物,因安史之乱而避难于此长居十年的严维;还有一些则是在这里定居,如贺知章晚年归乡、方干隐居云门等。这些诗人所作的歌咏绍兴山水风光、人文古迹的  相似文献   

10.
我们伟大的祖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泱泱诗国,早在2500年前就产生了灿烂夺目的诗歌总集《诗经》。此后,数千年间,诗人灿若群星,诗作浩如烟海。现在流传下来的诗词,生动而形象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它也是研究水利发展史的珍贵资料。本文辑录下的是唐宋诗词名家有关水利灌溉和梯田建设的部分佳句。唐代伟大诗人杜甫所写的“连筒灌小园”的名篇佳话已为世人欣赏。你倘若留心翻阅宋代诗词,为水车唱赞歌的诗更是数不胜数。王  相似文献   

11.
正《典藏奉节》,抓住诗城二字,这样的聚焦恐无第二家。李白如何登临,杜甫究竟住在何处?抓住几个实实在在的问题,历史就不只是感慨了。《杜甫的幸福生活》写得很有人情味,写杜甫如何安排生活,其精明与努力,如画面在前,让人会心一笑。如果说还可以加强的是杜甫在奉节暂住与大历史的关系。《秋兴八首》是老杜天鹅绝唱,与奉节景色的对应关系也值得来一篇。《视觉奉节》做得好。有三峡工程建设这样的背景,编者很清楚读者心中波澜,使用这些奉节老照片,一一与之对应。这  相似文献   

12.
2018年,《中国诗词大会》再次走进奉节。5月4日至6日,在奉节县举行的"登临三峡之巅寻胜中华诗城"沿着诗歌的足迹《中国诗词大会》走进重庆·奉节活动中,《中国诗词大会》第三季导演组、嘉宾和明星选手纷纷来到奉节,访古寻胜,以诗会友,共同感受"中华诗城"的魅力。  相似文献   

13.
奉节是盛产诗歌之地,陈子昂、白居易、宋濂、寇准、苏轼父子三人、黄庭坚、范成大、周敦颐、杨慎、王士禛、郭沫若、贺敬之等上千位著名诗人在奉节留下上万首诗篇佳作,以其数量之多,质量之高,影响之深而当之无愧地成为"中华诗城"。  相似文献   

14.
正2018年3月,奉节永安中学初一学生方子墨作为诗城奉节的代表,从十万名初赛选手中脱颖而出,成为中央电视台《中国诗词大会》百人团少儿团的选手。记者:你的名字有什么来历吗?方子墨:我叫方子墨,今年12岁,在奉节永安中学读初中。我的名字是我的大伯取的,他以前也热爱文学,喜欢写些诗,很有文化。取名时  相似文献   

15.
三峡大坝立,高峡平湖出,四川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奉节县永沉湖底,翻开了历史的新页。一座新县城依山创建,拔地而起。奉节的命运印证着历史前进的步伐,回荡着社会发展的旋律。老奉节的“退居”令人留恋和回味,新奉节的兴起令人鼓舞,充满希望。老奉节是一座“诗城”。它位于长江北岸  相似文献   

16.
《山西水利》2009,25(3):I0003-I0006
兰村泉是我省著名的岩溶大泉,也是太原市居民生活的主要饮用水源。兰村泉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浓厚的文化底蕴。唐代诗人李频的诗:“泉分石洞千条碧,人在玉壶六月寒。”道出了兰村泉清洁冰冷的特性。  相似文献   

17.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巴东三峡猿鸣悲,猿鸣三声泪沾衣。———三峡古歌谣三峡咏猿诗折射的远古信息在信息十分闭塞的古代,人们是通过传诵的诗歌来了解三峡的,或者说是通过三峡的咏猿诗感受到三峡的神秘与原始之美。假如有人作一番统计,在古代诗人所写的反映三峡题材的诗歌中,“猿”、“猿鸣”出现的频率高得惊人。猿成了古代诗人描写三峡的一个重要对象,并形成了三峡诗的一大特色。唐代的边塞诗倍受诗评家的推崇;其实,三峡咏猿诗可堪与其媲美,只不过三峡长期以来是一个被人们遗忘的角落罢了。三峡的咏猿诗源远流长,其起源可追溯至…  相似文献   

18.
在这万物世界上,有一种物质最受诗人青睐,它就是水。古巴比伦第一部长诗《创世》就写到宇宙之初的一片茫茫大水、护水神从水中的诞生。我国最早的诗集《诗经》各篇中,直接写到水的就占国分之六十八。《中国历代诗歌选》一千首诗中写到水的占百分之八十四。真可谓无水不诗,难怪人们形容最糟的诗文星“干巴巴的”。诗人文后说:“抒情是一种饱含水分的植物。”为什么诗人会如此厚爱水呢?不是他们慧眼独具,而是由于水平身情往所致。首先易水区在的广泛性。神秘而目特的水星地球上分布最广的物质,在与生勤生存环境路切相关的地壳外层深度…  相似文献   

19.
马斯河在流,旧时代的流速,前方是大海,船上坐着各国的四代诗人,年龄最大的是墨西哥的Sabines,生于1926。相貌威严的老人。最小的是新西兰的Ranger,13岁的美丽女孩。法国的大诗人Robaud坐在我后面,眺望河岸上的欧洲塔,就是他为我们念了印第安人的《云》,一首这次诗歌节每个人都记住了的诗。原籍南斯拉夫移居美国的诗人Simic,高贵而亲切,充满智慧而谦和,他处于船桅的阴影中,他的诗歌已经穿越两个大陆的语言。诗歌之船。没有斗争,没有先锋派和保守派,没有过招式的强词夺理的饶舌。这条船满载的是各种美丽生动的富于神韵的语言,它们是河流,滔滔不绝。世界小了,最后的辽阔在各种母语和它的诗人中间,在诗人们的舌头后面。  相似文献   

20.
翡冷翠,百花之城,华美的三色堇是她千年不变的标识。诗人志摩曾在这里流连和写作,并赋予它本身就像是一首诗的名字—翡冷翠。虽然现在佛罗伦萨是她更为官方的名字,但在每个人的浪漫情怀里,她始终是骄傲的三色堇花束守护着的翡冷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