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治未病”理论的临床研究与应用探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红梅 《中医药学刊》2004,22(9):1671-1672
随着人类生命质量的提高和生命时间的延长,人们对健康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现今人们将这一中间状态称之为“亚健康状态”。中医“治未病”理论越来越受到重视并引起众多专家学者研究,对临床实践具有重大指导意义。为了推动“治未病”理论在临床的研究应用,提出了“亚疾病”概念,以求更加准确定义有症或无症但可辨证状态并为人们所接受。在人们对健康要求越来越高的21世纪,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人们认识的提高,“治未病”理论必将在临床广泛应用,把人们带向“无病世界”的美好境地。  相似文献   

2.
王海燕 《新中医》2008,40(4):104-105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人们对健康的需求越来越强烈.因此,"不治已病治未病"的观念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重视."治未病"理论起源于<内经>,笔者拟就治未病理论进行探讨,并简述其在亚健康状态干预中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健康的认识越来越深入.目前,中医学“治未病”既是促进健康、防治疾病的重要途经,也是医疗发展的必然趋势.试从中医学“治未病”理论的未病先防、早期治疗、已病防变3个阶段探讨其针灸对类风湿关节炎病的有效干预、及时治疗和预后防变,说明“治未病”理论在风湿免疫病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随着科学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疾病医学正在向健康医学转变,人们对预防保健更加重视.医学关注的对象也从"已病"人群逐渐向"未病"人群扩展,医学干预的切入点逐渐前移.中医"治未病"理论具有明显的超前性,它的未病先防、早期防治、已病防变、病后防复、保健延衰的核心思想日益引起重视.民族医药在"治未病"方面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壮医针灸作为壮医"治未病"的主要手段之一,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以其充分重视机体自身潜能激发且无毒副作用等优势而受到越来越多群众的青睐.  相似文献   

5.
导师姜丽娟教授在对"治未病"理论的研究及应用中,已考虑通过"治未病"指导多种疾病来预防和治疗的,包括肿瘤。肿瘤一直影响人类的生命健康,探讨中医"治未病"思想对于恶性肿瘤在临床治疗上的重要指导意义。本文将从中医治未病理论方面讨论肿瘤的预防调治。  相似文献   

6.
"治未病"思想是中医学理论体系中非常重要的内容。《内经》中明确提到"治未病"者三处,《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即为其中之一。该文以《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为研究对象,剖析本篇"治未病"思想的发生及其内涵。提出:第一,"治未病"思想的发生肇源于对生命的重视。正因为重视生命,促使人们对生命"未病""已病"状态有了深入的认识,也进一步决定了人们对生命"未病"状态的关注,更造就了"治未病"思想的发生。第二,《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提出的"治未病"思想,其内涵更多指代的是在"未病"状态时对正常生命规律的治理和调整,其以"防"为核心内容。文章基于《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研究"治未病"思想,有利于从根源上正确认识"治未病"思想的发生、内涵,为进一步研究《内经》"治未病"思想的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运用中医"治未病"方法调治亚健康状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50例亚健康状态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50例.①中医"治未病"调治观察组以中医理论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理论原则,进行个体化中医治未病健康干预等调适;②六味地黄丸对照组进行口服六味地黄丸治疗;③维生素B1对照组进行口服维生素B1治疗;通过1年的治疗.观察3组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对"亚健康"状态人员治疗总有效率为92%,明显高于六味地黄丸对照组的78%;观察组与六味地黄丸对照组在对调治亚健康状态人员血脂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体重方面有显著性差异.观察组对改善疲倦、失眠、头晕、心烦、便秘的影响与维生素B1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中医"治未病"调治亚健康状态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治未病"理论是中医学理论中具有影响深远的理论之一,代表着中医学的特色和精髓。中医历来倡导"治未病"理论,其内容主要包括健康未病态、前病未病态、潜病未病态和传变未病态四个方面,贯穿健康、疾病、康复、保健等方方面面。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不断发展及人们对医疗服务需求的不断变化,国家卫生工作的战略重点逐步向预防疾病的方向转移,例如:新兴的全科医学以及慢病管理医疗模式越来越受到重视。因此,学习中医"治未病"思想精髓能更好的满足人们的健康需求。  相似文献   

9.
"补肾"在预防医学中的重要地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目前临床工作和理论研究的重心逐渐由"治已病"向"防未病"方向转变,补肾在"治未病"、在预防疾病的发生发展上有着重要意义。"治未病"以扶正为关键,扶正以"平补肾气"为要点。现代实验研究也表明,补肾中药能改善和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具有多环节多途径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0.
"治未病"思想是中医预防医学的精髓与核心,文章以"治未病"思想为指导,从未病先防、已病早治、既病防变、愈后防复等方面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防治策略,其"防治并重"的理念在腰椎间盘突出症防治上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在近代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充分发挥中医"治未病"思想,将进一步促进人类健康。  相似文献   

11.
随着社会经济、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生活环境的变化,人类对健康的需求不断提高,医学模式逐渐转变,由关注人的疾病转向关注人的健康的医学。中医"治未病"思想符合现代医疗需求,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灸法在"治未病"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实践证明,灸法是保健强身、延年益寿、防治疾病的重要措施。灸法可达到"治未病"的目的,对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维护人类的健康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2.
中医"治未病"在慢性肾小球肾炎防治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目前临床工作和理论研究的重心正逐渐向"未病"人群扩展,运用"治未病"理论防治慢性肾小球肾炎符合目前重大疾病防治前移的战略要求.通过慢性肾小球肾炎已病、传病阶段及现代病理研究,提炼出慢性肾小球肾炎未病阶段的核心病机,可有效地进行及早防治.对已病及传病阶段的防治当以注意保护肾功能及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为目标,减少危重情况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中医"治未病"理念在整体护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探讨治未病的理念在整体护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以"治未病"思想,加强健康教育,满足患者对健康知识的渴求,切实指导临床各科疾患的防治,提高治疗效果,促进护患和谐,减少医疗纠纷.  相似文献   

14.
正"治未病"是中医药预防疾病、保健养生的理论基础,是中国健康文化的核心,并在防病治病、减轻人类疾病痛苦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中风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具有高致残率、高病死率及高再发率的特点,严重危害患者的生命健康,同时给家庭、社会带来沉重的医疗和经济负担。本文从"治未病"的角度探讨其对临床防治中风的指导意义。1"治未病"之养生内涵"治未病"思想最早源于《黄帝内经》,其内涵包括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病后防复3个方面。《素问·四气调神大  相似文献   

15.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人们的保健意识增加,中医"治未病"理念获得了越来越多患者的认可。作为现代健康管理学理念的核心文化,中医"治未病"理念具有独特的见解与技术,在保健、预防方面也有着重要的意义。文章对中医"治未病"理念指导下的健康管理思路,及中医"治未病"理念宣传中护理管理的作用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6.
引入隐症一名原为延伸中医四诊诊法,使中医诊断学进入微观水平,为进一步完善整体辨证而设。而今笔者在治未病理论的指导下,回顾了未病和隐症的相关文献却有着不同的看法。笔者认为隐症和未病关系非常密切,隐症可以归属于未病之隐而未发的状态中。同时又结合目前国内治未病的现况,提出在当前建设健康中国的大背景下,将隐症纳入到治未病范畴中,提高对隐症的重视,并将隐症作为开展治未病的切入口,这样对于当前治未病的有序开展以及将来治未病的全面推广和普及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中医治未病学是一门全新的学科,随着国家对该学科的推广和普及,越来越多的医院开设该科,但当前各大医院治未病科却存在诊疗理论模糊、治疗手段单薄、与针灸康复体检中心等科室重叠的困境。四川省中医拔尖人才、南充市名中医、南充市杨莹洁名医工作室负责人杨莹洁主任中医师在多年的探索中,依据《黄帝内经》"形不足者""精不足者"的理论,对"亚健康、病前状态"摸索了一条以"内调外养"为指导的治未病诊疗思路,并且于2018年获得"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治未病分会"颁布的"治未病科室建设先进单位"。笔者初步探讨杨莹洁主任中医师在治未病学科中,利用"形不足者""精不足者"理论对亚健康、病前状态人群的健康管理及干预的诊疗模式,为推广治未病思想及拓展治未病学科发展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8.
随着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健康观念和生活方式已经发生转变。医学将会不断向"预防医学"、"健康医学"方向转变。而中医针刺疗法"治未病"符合社会发展需求,已为广大医学工作者所普遍关注,必将越来越予以重视。近年关于研究针刺"治未病"的成果层出不穷,使"治未病"内容不断得到扩展和深化。作者通过数据库检索,就近十年来有关针刺"治未病"的现代研究从其现代实验研究、临床研究及效应机制等作以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9.
"治未病"理论是中医学体系的重要内容之一,中医体质学说作为体现治未病理论的一种学说,在临床疾病的防治中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持续性感染是妇科临床常见的疾病,具有潜在感染率高、病程迁延、易反复发作的特点,严重影响患者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基于治未病理论探讨中医体质学说在HR-HPV持续性感染中的应用,通过纠正偏颇体质达到预防和治疗的目的,可以提高对HR-HPV持续性感染的诊治水平。  相似文献   

20.
中医“治未病”与当代“亚健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明  张国霞 《吉林中医药》2011,(10):925-926
亚健康是机体处于健康与疾病的中间状态。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发关注亚健康。"治未病"思想首见于《黄帝内经》,包括未病先防、既病防变两个方面的内容。而亚健康状态就是气血阴阳轻度的失衡,但是并未达到疾病状态,在中医学中称"未病"。传统医学的"治未病"理论通过辨证论治判断机体是否处于"亚健康",并采取有效的防治手段,阻止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其对"亚健康"诊疗的指导作用,符合现代医疗要求,有助于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是亚健康防治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