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探讨头颅CT指导下静脉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两组患者各60例均常规进行原发病的对症治疗,低分子肝素静注,阿司匹林口服,研究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CT指导下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评分均有明显下降(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数据经统计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指导下行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具有较好疗效,可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改善血液动力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赵桂荣 《吉林医学》2013,34(17):3427-3428
目的:总结急性脑梗死的rt-PA溶栓治疗经验和体会。方法:采用rt-PA(爱通立)计量为0.9 mg/kg先静脉推注10%,其余剂量连续静脉滴注,60 min滴完,溶栓后24 h复查凝血系列及头CT/MRI,在排除出血后给予阿司匹林300 mg/d,10 d后改为阿司匹林100 mg/d口服。结果:溶栓后各时间点NIHSS评分均较溶栓前有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溶栓治疗能尽快使闭塞血管再通、恢复缺血脑组织的血流供应,减少脑组织死亡。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不同剂量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9月至2017年9月接受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10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剂量不同分为两组,剂量为0.9 mg/kg的53例患者设为足剂量组,剂量为0.6 mg/kg的50例患者纳入小剂量组。比较两组溶栓治疗效果。结果:溶栓24 h、3个月和6个月后,两组NIHSS分数均显著降低(P<0.05);两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足剂量组总有效率为77.36%(41/53),略高于小剂量组的72.00%(36/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0.9 mg/kg或0.6 mg/kg剂量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效果相当,能够有效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的修复。  相似文献   

4.
脑梗死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是长期致残的首位病因,其死亡率排在心肌梗死和癌症之后.位居第三位的疾病。形成脑梗死的决定性因素是脑组织局部缺血的持续时间和严重程度。75%的脑梗死是由于急性血栓形成或其它部位的血栓转移,导致局部脑血管闭塞造成的。脑梗死溶栓治疗就是为  相似文献   

5.
6.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09年6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9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48例,两组患者均接受静脉溶栓治疗,对照组在治疗期间行常规性护理,观察组行临床护理路径,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依从性及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干预后依从率为93.75%,对照组干预后依从率为3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知识掌握率、脑卒中复发知识知晓率、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而并发症发生率、住院天数、住院费用则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患者应用临床护理路径能够提高患者的依从性,疾病相关知识掌握率提高,患者满意度高,住院时间缩短,住院费用降低,有利于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在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应用依达拉奉联合纤溶酶原激活剂(recombinant 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 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2019年1月—2022年3月常熟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采取rt-PA静脉溶栓的急性脑梗死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双盲法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各40例。对照组应用rt-PA静脉溶栓治疗,研究组在rt-PA静脉溶栓的基础上应用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功能评分(CSS评分、ADL指数、NIHSS评分)、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功能评分数据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NIHSS评分、CSS评分相比于参照组低,ADL评分相比于参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相比于参照组明显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应用依达拉奉联合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效果显著,能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应用价值比较高。  相似文献   

8.
9.
我院于2001年7月至2002年12月采用尿激酶静脉溶栓疗法治疗老年性急性脑梗死患者15例,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前临床治疗急性脑梗死(ACI)的方法有溶栓、改善循环、降低纤维蛋白原、脑保护、抗血小板聚集、对症支持治疗等,对于ACI早期或超早期患者进行静脉溶栓治疗越来越普遍,且其预后情况也得到临床工作者、患者及其家属的高度重视。然而,静脉溶栓治疗会导致血管再闭塞、颅内出血、再灌注损伤等并发症,进而影响患者的临床预后。此外,静脉溶栓治疗药物及其剂量的选择、时机的把握、是否控制影响静脉溶栓因素也是影响ACI患者预后的关键。良好的预后直接关系患者的生存质量,更好地了解静脉溶栓治疗的相关研究进展,能够指导进一步的临床干预,改善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预后。  相似文献   

11.
①目的探讨CT灌注成像(CTP)检查指导的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有效性和安全性。②方法选取发病9h内急性脑梗死患者29例,经患者或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后行CTP、CTA检查,对存在缺血半暗带且同意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10例患者给予rt-PA 40mg静脉溶栓治疗。记录溶栓前、溶栓后2h、24h、10d、30d NIHSS评分及溶栓前、溶栓后30dBarthel指数评分,并进行比较,复查头颅CT,监测并发症。③结果纳入的10例患者治疗前 NIHSS 评分为(10.90&#177;4.04),溶栓治疗后2、24h、10、30d NIHSS评分分别降至(6.90&#177;3.60)、(6.70&#177;4.11)、(4.10&#177;3.60)、(3.20&#177;3.19),不同时间点NIHS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溶栓前Barthel指数评分为(38.50&#177;22.24),溶栓后30dBarthel指数评分为(78.53&#177;30.00),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发生牙龈出血1例,无颅内出血、再闭塞及死亡病例,CT复查8例患者显示病灶较CTP低灌注区明显缩小,2例无明显变化。④结论 CTP指导的 rt-PA静脉溶栓治疗安全有效,有助于筛选适合溶栓的患者,并能扩大治疗的时间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多模式CT指导下的急性脑梗死rt-PA静脉溶栓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5年2月~2016年2月间9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于治疗前及治疗后采用多模式CT检查,采用rt-PA静脉溶栓治疗,对照组采用奥扎格雷钠注射液+阿司匹林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血管再通情况、神经功能改善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血管再通率51.1%(23/4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6.7%(12/45.两组治疗后TIMI分级均显著改善,且观察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后24h、7d及30d,两组NIHSS评分呈明显下降趋势,且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观察组共5例(11.1%)患者出现症状性脑出血,与对照组(4.4%)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多模式CT指导下的急性脑梗死rt-PA静脉溶栓治疗能够明显改善患者血流灌注,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3.
刘永忠 《当代医学》2021,27(27):53-56
目的 探讨采用阿替普酶(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18年5月至2020年4月收治的4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2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使用小剂量rt-PA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的血液流变学指标(血浆黏度、血细胞比容、纤维蛋白原)、不同时间(治疗前、治疗后5 d、14 d)的神经功能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血细胞比容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5、14 d,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急性脑梗死使用rt-PA进行静脉溶栓治疗效果显著,既可改善患者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血细胞比容等血液流变学情况,又可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多模式磁共振成像(MRI)指导下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发病3~6 h内急性脑梗死(ACI)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发病3~6 h,存在MRI灌注加权成像(PWI)和弥散加权成像(DWI)不匹配的ACI患者48例,分为rt-PA静脉溶栓治疗组(rt-PA组)23例和对照组25例,治疗前、治疗后1 h、7 d及90 d时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定神经功能、90 d时用改良Rankin评分(mRS)评估综合生活能力。结果rt-PA组血管再通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1 h、7 d及90 d时rt-PA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rt-PA组临床结局良好率和神经功能恢复良好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rt-PA组出现症状性脑出血2例,2组均无死亡病例。结论发病3~6 h的ACI患者,在PWI和DWI不匹配的情况下,rt-PA静脉溶栓治疗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5.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30):100-102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应用rt-PA 静脉溶栓联合丁苯酞静脉注射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018 年1 月至2020 年6 月我院收治的60 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通过计算机随机填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两组各纳入30例,两组患者入院后立即展开吸氧、抗血小板及输液等常规治疗,给予对照组患者实施rt-PA 静脉溶栓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丁苯酞静脉注射,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NHISS 评分、Barthel 指数、血清炎症指标及不良反应。结果 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NHISS 评分低于对照组,Barthel 指数高于对照组,hs-CRP、TNF-α 及IL-6 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脑梗死应用rt-PA 静脉溶栓联合丁苯酞静脉注射治疗效果显著,能有效降低血清炎症水平,改善神经功能,提高生活活动能力,值得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6.
杨春  徐玲玲  万春晓 《重庆医学》2022,51(6):910-915
目的 分析急性脑梗死(ACI)患者阿替普酶(rt-PA)静脉溶栓前后氧化应激表达与功能结局的相互关系,为早期干预、改善ACI患者功能结局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前瞻性纳入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接受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80例ACI患者,溶栓后3个月采用日常生活能力(ADL)量表评估功能结局,并分为功能结局不良组与功能结局良好组;调查患者相关基线资料,于溶栓前、溶栓后3个月测定氧化应激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丙二醇(MDA)],分析溶栓前氧化应激指标表达与溶栓后3个月功能结局的关系。结果 80例ACI患者rt-PA静脉溶栓后3个月SOD、GSH-Px水平高于溶栓前,MDA水平、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低于溶栓前(P<0.05)。NIHSS评分与SOD水平(rs=—0.666)、GSH-Px水平(rs=—0.639)呈负相关,与MDA水平(rs=0.663)呈正相关(P<0.05)。80例ACI患者rt-PA静脉溶栓后3个月...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通过对118例急性脑梗塞患者进行不同方式机械性动脉溶栓的治疗,就其治疗方法、时间窗、溶栓药物的剂量及并发症进行探讨.方法 选择急性发病在12h内的脑梗死病人118例,采用经不同方式机械性动脉溶栓,通过脑血管造影判断其血管开通情况并对其治疗疗效及并发症进行评估.结果 118例急性脑梗塞患者中血管完全再通率57.6%(68/108);部分再通率为34.7%( 41/118);未开通9例7.7%;临床治愈76例占64.4%;显著好转20例占16.95%,有效14例占11.9%;无效7例占5.9%;死亡1例占0.85%.结论 经动脉不同方式机械性介入溶栓是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建立急救绿色通道和规范其治疗措施,能较好的提高急性脑梗死患者救治的成功率,降低死亡率和致残率.  相似文献   

18.
缺血性脑血管病是神经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但由于药物来源和使用以及设备和技术上的因素,重组纤溶酶原激活剂和超选择性尿激酶动脉溶栓治疗都集中在大型医院,而急性脑梗死的治疗时间窗限制广大基层地区患者不能及时转运到具备治疗能力的大型医院,接受不到这二种有效的治疗。基于上述原因,我院2006年1月-2008年7月开展了选择性动脉尿激酶溶栓结合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本文对1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希望找到治疗急性脑梗死符合广大基层医院实际情况又安全有效的新途径,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急性心肌梗塞rt-PA溶栓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评价急性心肌梗塞 (AMI)患者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rt PA)静脉溶栓的疗效。方法 :74例AMI患者分为A组年龄 35岁~ 6 5岁 ;B组年龄 6 6岁~ 80岁 ,各组按发病距溶栓时间≤ 3h ,>3h≤ 6h ,>6h~ 12h再通率比较。结果 :rt PA溶栓再通率≤ 3h 83 3%~ 74 7% ;>3h≤ 6h 86 7%~ 87 5 % ,>6h~ 12h 5 7 1%~ 6 3 7%。≤ 6h和 >6h~ 12h再通率有显著差异。AB两组不同年龄组再通率无显著差异。结论 :rt PA溶栓再通率高且安全无出血及其他副作用 ,溶栓再通率与时间密切相关 ,距发病 6h以内为溶栓最佳时间 ,溶栓再通率与年龄不相关 ,溶栓过程中肝素抗凝对提高溶栓成功率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大脑中动脉急性脑梗死患者侧支循环与静脉溶栓的临床分析及血清中toll样受体(TLR4)的水平与侧支循环代 偿的相关性研究。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法收集急性脑梗死且接受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治疗的患者65例,根据 溶栓后头颅CTA检查结果分为侧支循环良好组(A组)34例,侧支循环较差组(B组)31例。采集患者一般临床数据及血清,采用 ELLSA方法检测患者血清TLR4含量。结果A组预后良好比例明显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TLR4含 量、溶栓后24 hNIHSS评分、溶栓后30 dNIHSS评分,和90天mRS评分明显低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症状 性颅内出血风险比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血清TLR4含量与区域软脑膜侧支评分著负相关,差异具有统 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TLR4含量高不利于溶栓后侧支循环开放。结论急性脑梗死患 者良好的侧枝循环可使静脉溶栓的获益增多,急性脑梗死患者血糖、TLR4水平及陈旧性脑梗死是静脉rt-PA溶栓后侧支循环代 偿不良的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