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观察单纯白内障手术或青光眼联合白内障手术治疗间歇期闭角型青光眼的效果。方法回顾性研究2010年9月至2011年8月间入住我院的临床间歇期闭角型青光眼35例(40眼),随机分成两组,分别行单纯白内障手术或青光眼联合白内障手术,进行临床效果观察。结果术后两组眼压均下降,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视力均明显提高。结论单纯白内障手术与青光眼联合白内障手术治疗间歇期闭角型青光眼同样有效。  相似文献   

2.
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是以不足1.0mm厚的人工晶状体替代约5.5mm厚的人眼晶状体,术后可明显加深中央前房深度,使瞳孔缘与晶状体接触平面后移,从而解除瞳孔阻滞状态。近年来,国内外眼科学者在白内障摘除术与抗青光眼手术分阶段治疗中,发现单纯白内障手术对部分闭角型青光眼具有控制眼压的作用,于是提出了单纯白内障手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的治疗方法,从而  相似文献   

3.
超声乳化术治疗合并闭角型青光眼的白内障疗效观察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杭春玖 《国际眼科杂志》2009,9(8):1497-1498
目的:探讨白内障术前合并临床前期或先兆期的闭角型青光眼患者,采用单纯的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治疗的效果。方法:对35例35眼合并闭角型青光眼的白内障患者,采用单纯的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方法,术后随访观察视力、眼压、房角及前房深度变化。结果:术后患者视力均恢复至0.3~0.8,术后第1d,仅3眼眼内压轻度升高,达22~28mmHg,经治疗观察1wk后2眼眼内压恢复正常,仍有1眼眼内压升高至27mmHg,经局部用药控制,未再行手术治疗。结论:对于部分合并有青光眼的白内障患者行单纯的超声乳化手术能确实的恢复视力,控制眼压。  相似文献   

4.
白内障病人因青光眼而使用缩瞳药时常使视力进一步降低。乙酰胆硷抑制剂可进一步加重晶体的混浊。青光眼眼压控制良好的病例,选择单纯白内障摘除;否则先作抗青光眼手术,但这对以后的白内障手术增加了困难,且不易保留滤过泡的功能。又常促进未成熟的白内障更加混浊。这就促使了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的发展。小梁切除联合白内障摘除术、小梁输林氏管切除睫状体剥离联合晶体摘除术均有报告。 Jerndal对16例青光眼白内障病人作了17眼小梁切除联合白内障摘除手术。其适应症为:(1)经最大限度的药物治疗,仍有进行性的典型的青光眼性视野缺损,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单纯晶状体超声乳化手术治疗合并白内障的闭角型青光眼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3例(25眼)合并白内障的闭角型青光眼施行单纯晶状体超声乳化手术,观察术前术后视力、眼压、前房角及前房深度.随访时间半年.结果 23例(25眼)术后平均眼明显降低(P<0.001),术后视力均有提高,前房角均有增宽,部分重新开放,前房深度加深.结论 单纯品状体乳化吸出术是合并白内障的闭角型青光眼的一种可供选择的有效治疗方法,但应掌握其适应证.  相似文献   

6.
青光眼与白内障是导致失明的主要原因,手术是重要的治疗方式。青光眼患者具有高眼压、浅前房及短眼轴等临床特征,小梁切除术等抗青光眼术后眼部结构常发生改变。这些变化也导致了抗青光眼术后行白内障手术或青白联合手术与单纯白内障手术在人工晶状体(intraocular lens, IOL)屈光度计算准确性方面存在差异。同时青光眼患者自身的临床特征与抗青光眼手术造成的结构改变对于IOL屈光度预测准确性、屈光漂移的类型等方面的影响也表现出差异。本文就青光眼或抗青光眼术后患者行白内障手术或青白联合手术时屈光误差(refractive error, RE)产生的原因、屈光漂移特征及选择最合适IOL计算公式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两种方式手术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波  方严 《临床眼科杂志》2009,17(3):229-231
目的 探讨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两种手术治疗方式的效果.方法 对41例(43只眼)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根据房角开放程度不同,分别采取小梁切除联合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及单纯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术后分别对视力、眼压、中央前房深度及房角进行评估.结果 两种术式均有效提高了患者的视力,眼压控制良好,中央前房深度及房角开放程度均有所改善.讨论根据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房角的粘连范围选择小梁切除联合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术及单纯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均可有效的控制眼压提高视力,可避免单眼的多次手术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手术选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手术选择。方法38例(40眼)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根据眼压是否易被控制及C值等分别采用不同的手术方式,其中施行晶状体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25例(27眼);白内障青光眼联合手术10例(10眼);分期手术(先行青光眼手术,再行白内障手术)3例(3眼)。术后随访1~12月。结果术后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单纯白内障组中,24眼眼压控制正常,3眼需在药物治疗下控制正常。10眼联合手术和3眼分次手术眼压均控制正常。角膜水肿5眼,其中单纯白内障组者3眼(11.11%),联合手术组者2眼(20.00%)。术后前房纤维素性渗出2眼均为联合手术组者。结论青光眼合并白内障应根据各项检查结果选择适当的手术方式,才能降低眼压,提高视力,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现阶段对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的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秀兰 《眼科》2012,21(1):3-6
对于合并白内障的青光眼,其现代的处理原则、适应证、手术方式、手术时机以及临床疗效等一直是讨论的热点。白内障超声乳化术的发展对青光眼治疗具有重要贡献。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手术策略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如前房角粘连范围、用降眼压药物数量、晶状体混浊程度以及视力情况等。规范、精细的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及青光眼手术技巧是选择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的前提。要尽量避免在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期行联合手术。合并有白内障或有白内障手术指征的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选择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还是先青光眼后白内障手术抑或先白内障后青光眼手术仍需深入研究。对于其它类型的青光眼如恶性青光眼,急进地摘除晶状体也存在争议。(眼科,2012,21:3-6)  相似文献   

10.
白内障膨胀期继发青光眼的手术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白内障膨胀期继发青光眼的手术效果.方法对42例(42眼)白内障膨胀期继发青光眼行手术治疗.其中5眼行单纯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34眼行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另3眼行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出联合小梁切除术.结果术后眼压正常40眼(95.24%),术后视力均较术前明显提高,术后视力≥0.3者29眼(69.05%).结论白内障膨胀期继发青光眼选择恰当的手术方式,可以控制眼压及提高视力,及时手术是预防白内障膨胀期继发青光眼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1.
当前,角膜塑形镜控制近视进展的有效性已得到初步认可,是近视治疗的常见临床手段之一。角膜塑形镜主要应用于儿童和青少年人群,其安全性须长期关注。文章回顾了有关角膜塑形镜安全性研究的文献,最严重的不良反应为微生物角膜炎,其他常见不良反应包括角膜基质浸润、角膜上皮损伤、结膜炎、角膜色素环,此外,泪膜、内皮细胞、角膜厚度、角膜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测量24 h眼压评估他氟前列素对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和高眼压症(OHT)患者的 临床疗效。方法:系列病例研究。收集2018年1月至2019年3月在沈阳爱尔眼视光医院初次诊断的 POAG和OHT患者22例(43眼),由医师对所有患者进行Icare HOME眼压计操作培训及认证,认证合 格后使用Goldmann压平眼压计(GAT)测量眼压3次,然后由患者使用Icare HOME眼压计自我监测 用药前24 h眼压,之后每天2100给予他氟前列素点眼1次,1个月后患者自我监测用药后24 h眼压。 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Bland-Altman分析比较医师使用GAT和患者使用Icare HOME眼压计测量眼 压的一致性。采用配对t检验分析患者使用他氟前列素治疗前后各个时间点的眼压值、24 h眼压均值、 峰值、谷值和波动值的变化。结果:医师使用GAT和患者使用Icare HOME眼压计测量眼压的平均值 分别为(18.2±3.7)mmHg(1 mmHg=0.133 kPa)和(17.4±4.2)mmH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837, P=0.363)。Bland-Altman分析证明医师使用GAT和患者使用Icare HOME眼压计测量眼压具有良好 的一致性。使用他氟前列素治疗1个月后,所有评估时间点的眼压均降低(均P<0.05),不同时间点 眼压降低的范围为1.8~5.5 mmHg。用药前24 h眼压均值、峰值、谷值、波动值分别为(19.4±5.0)、 (25.0±5.8)、(14.1±4.5)、(10.9±3.8)mmHg,用药后分别降低至(15.6±4.2)、(20.4±4.5)、(11.3±3.6)、 (9.2±2.9)mmH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9.450、9.636、5.939、3.137,均P<0.05)。结论:对于初 次诊断的POAG和OHT患者,他氟前列素可明显降低24 h中所有评估时间点的眼压。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准分子激光前弹力层下角膜磨镶术(SBK)矫正屈光不正手术前后的散射特征,并分析其相关因素。方法 前瞻性临床研究。行SBK手术的近视及近视散光患者46例(92眼),男29例,女17例,年龄18~39岁,平均(24.0±5.4)岁;等效球镜度为-4.75~-11.13 D,平均(-6.70±1.50)D;散光度为0~2.50 D,平均(0.68±0.58)D。手术前,采用Pentacam眼前节分析仪测量平均曲率值、角膜中央厚度等。手术前及手术后第1天、第1周、第1个月,应用C-Quant散射光计量仪测量患者的散射值。对所得数据分别应用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配对t检验及Pearson相关进行分析。结果 SBK手术前眼内散射光计量值平均为0.90±0.13,手术后第1天、第1周、第1个月眼内散射光计量值分别为0.96±0.13、0.98±0.10、0.99±0.09,与术前比较,术后各个随访时间点散射均增加(F=24.94,P<0.05)。经Pearson相关分析,手术前散射光计量值与等效球镜度、平均曲率值、角膜中央厚度的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手术后各时间点散射光计量值增加量与术前散射光计量值水平呈负相关(r=-0.47、-0.67、-0.78,P均<0.05),与术前等效球镜度、切削深度的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SBK术后早期散射增加可能是影响视觉质量的因素之一,术前散射光计量值愈低的患者术后增加量愈明显。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飞秒激光术中角膜基质不透明气泡层的相关因素及其对手术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8月在我院行飞秒激光手术60例(120眼),男24例(48眼),女36例(72眼)。年龄18~42岁,平均(32.86±4.41)岁。术前等效球镜-3.0D~-9.5D,平均(-8.37±1.87)D。术前最佳矫正视力均为1.0或以上。根据手术过程中是否发生不透明气泡层将其分为两组,采用SPSS16.0软件分析两组术前数据、术中参数、术后1d、1周、1月的视力和屈光度,探讨引起不透明气泡层的相关因素及其对术后效果的影响。结果比较术前两组中央角膜厚度、角膜直径,及术中压平锥镜接触定位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术后1d、1周、1月的视力和屈光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飞秒激光术中,角膜较厚者和直径较小者易发生不透明气泡层,压平锥镜接触时间、激光能量和频率也与不透明气泡层的发生有关;不透明气泡层不影响术后视力或屈光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阅读障碍儿童双眼调节、集合功能的特点,为阅读障碍的预防和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病例对照研究。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法抽取天津市东丽区2所小学2 301名3~5年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 根据阅读障碍诊断标准及纳入标准筛选出102 例阅读障碍儿童作为阅读障碍组,并在非阅读障碍儿 童中选出年龄、性别、班级相匹配的102 例正常儿童作为对照组。分别检查阅读障碍组和对照组儿 童的视力、屈光不正度数、近立体视、隐斜视度数、双眼调节幅度(移近法)、双眼调节反应(FCC)、 双眼调节灵敏度、双眼正负相对调节(PRA/NRA)、调节性集合/调节(AC/A)、集合近点(NPC)等情 况。采用t检验及χ2 检验分析2 组检查结果的差异性。结果:对照组和阅读障碍组儿童屈光不正度数 分别为(-2.08±2.18)D和(-1.95±2.00)D,2 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和阅读障碍组的调 节反应量分别为(0.02±0.63)D和(0.21±0.35)D,2 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065,P=0.011); 对照组与阅读障碍组的PRA分别为(-2.77±1.82)D和(-1.88±1.06)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53, P=0.040);对照组和阅读障碍组的双眼调节灵敏度分别为(8.20±2.26)cpm和(5.43±4.25)cpm,2组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02,P=0.027);对照组和阅读障碍组的AC/A分别为(3.81±0.81)Δ/D和 (3.09±0.84)Δ/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91,P=0.025)。结论:阅读障碍儿童与正常人群在调节及 集合功能方面均存在差异,阅读障碍儿童主要存在的调节及集合问题是调节不足和集合不足。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医用乙醇灌洗治疗非游离型虹膜囊肿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应用医用乙醇灌洗治疗的非游离型虹膜囊肿15例的临床资料。其中包括2005年至2016年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13例(13眼)及2017年至2019年河南省人民医院的2例(2眼)。评价应用医用乙醇灌洗治疗的效果。术后随访1个月至3年。结果:术后1 d视...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儿童外伤性青光眼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1~14岁425例儿童眼外伤中继发性青光眼共67例(67只眼)的临床资料。其中闭合性眼外伤继发青光眼组52例(52只眼),开放性眼外伤继发青光眼组15例(15只眼)。分析两组患儿临床特征、治疗方法及其效果。随访时间1个月~2年。结果:425例儿童眼外伤中有251例闭合性眼外伤和174例开放性眼外伤。闭合性眼外伤继发青光眼的发生率(20.72%,52/251),高于开放性眼外伤继发青光眼的发生率(8.62%,15/1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323,P=0.001)。闭合性眼外伤继发青光眼的发病时间早于开放性眼外伤继发青光眼。前房积血是闭合性眼外伤青光眼的主要病因(40.38%,21/52),混合型机制是开放性眼外伤青光眼的主要病因(73.33%,11/15)。患者均经常规药物治疗,眼压不能控制者闭合性眼外伤青光眼组有22例行手术治疗(42.31%,22/52),开放性眼外伤继发青光眼组有3例(20.00%,3/15),两组对比无统计学意义(χ^2=2.477,P=0.116)。末次随访闭合性眼外伤青光眼组患者的平均眼压高于开放性眼外伤青光眼组(t=2.828,P=0.006)。两组患者末次随访BCV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44,P=0.218)。结论:闭合性眼外伤继发青光眼较开放性眼外伤继发青光眼常见。前房积血和混合型机制分别是闭合性眼外伤继发青光眼和开放性眼外伤继发青光眼的常见发病原因。药物治疗仍是首选,但滤过手术是控制闭合性眼外伤继发青光眼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碱烧伤后兔角膜新生血管形成的不同时期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在角膜内的表达,探讨HIF-1α对角膜新生血管形成的影响.方法 实验研究.取30只健康家兔,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5组,每组各6只兔,右眼采用1 mol/L氢氧化钠溶液建立角膜碱烧伤模型,左眼作为自身对照.分别于碱烧伤前和碱烧伤后1、3、5、7、14 d,在裂隙灯显微镜下观察家兔角膜新生血管增生情况,HE染色观察角膜组织病理学特征,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验角膜组织中HIF-1α的表达,计算炎性细胞(多形核白细胞和淋巴细胞)和HIF-1α阳性细胞核数,对其结果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及相关分析.结果 角膜碱烧伤后,HIF-1α主要表达在角膜基质中的炎性细胞、血管内皮细胞的细胞核中.随着时间的增加,炎性细胞表达增强,HIF-1α表达量也相应增加,并于碱烧伤后5 d达到高峰,以后逐渐减少.碱烧伤后1、3、5、7、14 d,角膜组织中炎性细胞和HIF-1α表达水平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422.086,437.555;P均<0.05),且HIF-1α的表达与新生血管的形成在时空上一致.经相关分析,角膜中炎性细胞和HIF-1α阳性细胞表达呈正相关(r=0.860,P<0.05).结论 碱烧伤后炎症反应能诱导HIF-1α的表达,而HIF-1α能促进角膜新生血管的形成.  相似文献   

19.
焦永红  满凤媛  王振常  鲜军舫 《眼科》2015,24(3):212-213
眼科影像学作为医学影像学的一个分支,是近年来临床医学领域中发展极为迅速、实践性很强的一门学科。其内容抽象复杂,讲授和学习难度较大。眼科影像学数字化与网络化课件将现代影像技术和计算机手段相结合,具有良好的开放性、人机交互性、资源共享性和自主性,能运用多种学习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和广泛的适应能力, 体现了新时期教学模式的重大改革。我们根据医学本科生及临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培养目标和方案,按照医学本科生及临床住院医师所需眼科影像学的知识结构要求,研制了眼科影像学数字化与网络化课件,并在教学中实施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新型泪道扩张引流管在泪道阻塞性疾病中的临床应用和疗效。方法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33例(37眼)中男7例(7眼),女26例(30眼)。年龄20~63岁。其中单纯鼻泪管狭窄和阻塞11例(11眼),鼻泪管阻塞合并慢性泪囊炎22例(26眼)。病程:3个月-12年。使用新型泪道扩张引流管逆行置入,术后即刻泪道冲洗,并予抗生素滴眼液滴眼,次日生理盐水冲洗泪道一次,以后每周1~2次冲洗,连续4周,有黏液脓性分泌物者加用庆大霉素冲洗,术后2—4个月后拔管。结果全部患者均置管成功,除5眼有少量出血外,其余都无明显不适或其他并发症。术后随访11—16个月,治愈26眼,有效6眼,总有效率86.49%。结论新型泪道扩张引流管置管术治疗泪道阻塞手术时间短,操作简便,并发症少,安全性高,效果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