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37 毫秒
1.
拖缆定位是海上拖缆地震勘探的一个关键环节,而准确的拖缆模型与定位算法是实现高精度拖缆定位的核心。现有的拖缆定位算法在多缆作业场景下存在数学模型不严密、定位网络观测值利用不充分的问题。为此,提出了一种基于曲线积分的海上地震勘探多缆定位算法。首先,利用曲线积分构建严密的拖缆数学模型;然后,推导了该模型下不同类型观测值的误差方程;最后,通过仿真和实测数据对算法进行有效性验证。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解获得的拖缆缆形与检波点位置精度优于传统算法,其中沿测线方向定位精度优于1m,垂直测线方向精度优于3m,可满足海上地震勘探作业及后续地震波数据分析的需求。  相似文献   

2.
海上拖缆地震数据采集时,接收点位移会使成像剖面产生与采集船航向相反的偏移,越晚到达的信号越偏离实际位置。针对常规P1/90导航文件提供的时间信息只精确到1s、精度较低的问题,采用具有更高精度的P2/94导航文件的时间信息计算船速,逐条电缆校正地震数据;通过建立弧长坐标的方法,将平面上的曲线映射为弧长坐标中的直线,降低数据插值的复杂性。模型数据和实际资料的测试证明,经接收点位移校正减小了时移地震两次采集时船速不同带来的成像误差,使资料的一致性更好,有利于突出储层物性变化的地震响应,提高油气藏变化监测的精度。该方法不仅针对海上时移地震资料匹配处理有效,对常规深水地震勘探同样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时移地震技术及其应用现状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简要介绍了第76届SEG年会反映的时移地震技术的进展,主要内容有:时移地震的可重复性,讨论了激发、接收环境对可重复性的影响,海上拖缆长度、定位精度及排列稳定性对可重复性的影响,以及通过数据处理技术提高数据的重复性;时移地震技术的新领域,讨论了管波时移地震监测、谱分解技术和时移VSP监测等;简要分析了时移地震技术应用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并通过时移地震在某个油田的实际应用,讨论了时移地震技术与其他地球物理手段的综合应用;最后分析了时移地震技术目前存在的问题,展望了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4.
技术动态     
海上拖缆时移地震资料振幅和相位的分离应用与油气藏生产有关的地震响应,时移地震分析能够提高采收率。时移资料中,采集时的差异(定位的误差、季节气候的不同)、上覆地层的影响及噪声等非重复性因素的影响常常比与生产有关的影响大得多。因此,要想根据储集层岩石物理参数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得出明确的结论,就必须考虑非重复性对时移监测记录的  相似文献   

5.
拖缆导航定位是海上拖缆地震勘探的关键步骤之一,是地震数据反演海底地下地质构造的前提条件,其定位精度直接影响地震数据的成像质量与可靠性。针对海上三维地震勘探拖缆导航定位数据处理,分析了难点问题,对数据预处理算法与定位网络平差算法进行了详细设计,给出了一整套数据处理流程,基于算法开发了海上三维拖缆导航定位数据处理系统,介绍了该数据处理系统的整体架构与功能模块划分,并结合实际应用案例对其解算精度进行了验证与分析。结果表明,在选用的两套6缆作业场景测试数据中,所实现的拖缆定位数据处理系统解算精度与国外主流商业软件相比,检波器整体定位偏差小于3 m,标准差小于0.5 m,能够满足海上三维拖缆勘探地震数据成像精度的需要。  相似文献   

6.
层状介质时移时差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由于叠后资料相当于零偏移距资料,而零偏移距的时移时差很小,因此直接用叠后资料研究时移时差很困难。笔者提出采用叠前远偏移距数据来求取时移地震时差。据多层理论模型计算时差的数量级可达10ms以上。但是,对于层状介质,油藏变化前、后的地震波传播路径比较复杂,其激发点和接收点发生了变化,要想用叠前远偏移距数据直接计算垂直时差比较困难。本文以双层介质为例,对层状介质的时差进行了推导和研究,认为采用较大的入射角所产生的时移时差可以较准确地求出油藏流体替换后的速度差,从而达到用四维地震进行油藏监测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层状介质时移时差研究——兼与李来林等同志商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时间推移地震的一个重要属性,时移时差已经被成功地应用于稠油热采监测。但在注水地震监测中,由于储层厚度小、油水物性差异弱、时移时差变化小等多方面原因,时移时差属性的应用相对较少。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理论分析和模型计算详细分析了同激发点观测以及同激发点和接收点观测两种情形下叠前时移时差的变化特点,并指出了前人研究工作中存在的不足。结果表明,叠前大炮检距时移地震资料确实存在较大的时差,在条件有利的情况下,利用叠前大炮检距时移时差资料研究储层的变化是完全可能的。  相似文献   

8.
华轩 《物探装备》2014,(2):123-123
<正>Geosnap海洋综合导航定位技术产品提供了一整套海上OBC及拖缆地震勘探测量导航的技术和方法解决方案。它不仅能够完成海洋OBC实时导航定位、实时质量控制功能;放缆导航、放炮激发同步控制功能;测线设计与管理功能,支持多种类型的测线设计;高精度数据记录,提供国际地震探勘标准成果格式的数  相似文献   

9.
常规的海上地震数据采集方法到目前为止一直采用单源(即多枪组合)和单缆接收地震波的二维或多缆接收地震波的三维进行地震数据采集.双传感器是在传统的传感器外增加了速度传感器,它们集成于固体拖缆中,两种传感器彼此互补,具有压制陷波、提供较大的带宽,增强穿透性的海上地震双传感器拖缆技术设备.利用这种拖缆技术对珠江口盆地北部潮汕地...  相似文献   

10.
海洋宽频带地震勘探技术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洋宽频带地震采集和处理技术在近年取得了长足进展。在激发和接收阶段,为了有效降低鬼波对地震波中低频和高频段有效波的影响,拓宽地震数据频带,人们开发出上下源或多层震源延迟激发技术和上下缆、变深度拖缆、双检电缆等采集技术,这些新技术的应用,提高了地震原始数据的分辨率和信噪比,为提高地震数据的成像与反演处理精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在浅海区进行地震作业时,要事先对水深、海底情况、潮汐等资料进行调查。水深直接关系到电缆沉放深度和接收效果,潮汐资料能提供最佳的放炮时间和估计测线的羽角。在北部湾浅海区采用36道,排列长度为2公里、36次覆盖的观测系统,电缆和气枪沉放深度均为6米,气枪容量为1,930立方英寸的工作方法,能够获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90年代前,中国主要油田均无基础地震观测数据。如何解决老油田面临的油藏监测和剩余油气预测问题成为了地震油藏监测技术的难点。为此,本次研究选择中国辽河拗陷稠油热采油田,开展无基础观测条件下的时移地震油藏监测技术研究。该油田开发始于1997年,第一次三维地震观测是在2009年,尔后在2011年进行了第二次地震观测。通过两期时移地震数据的处理获得了较好的2009~2011年间的油藏监测结果,但无法获得2009年以前的油藏监测结果。针对这一问题,基于2009年地震数据的储层构造和沉积解释、地震与测井的储层静态建模和油藏模拟,通过综合3.5维地震解释获得了2009年以前油藏监测结果,在此基础上,结合2009~2011年的时移地震监测结果,最终给出了无基础地震观测条件下的油藏监测和剩余油气预测结果。该研究成果得到了油田实际温度监测和油藏开发等信息的验证。  相似文献   

13.
时间推移地震的主要目的是对油藏变化进行监测,为油藏管理提供直接的依据。在油藏中进行的开发措施会引起油藏物性的变化,所采集到的地震数据也会因此而产生差异。利用地震数据的这种差异可以对流体流动、压力变化、温度变化及由开发措施引起的其他效应成像。在时间推移地震差异剖面上,与油藏物性无关的数据要具有复测不变性;与油藏物性有关的差异数据要具有稳定性和可靠性。互均化技术是时间推移地震数据处理的核心,它能有效消除由数据采集误差和处理误差引起的与油藏物性变化无关的假异常。  相似文献   

14.
时移地震油藏监测技术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介绍了时移地震油藏监测技术的概念、理论与基础岩石物理分析,描述了时移地震正演模拟过程,分析了实际时移地震油藏监测的可行性,包括时移地震的实施对储层条件、注采方式及地震方法的要求,对时移地震油藏监现场先导试验和油田大规模的应用中,时移地震资料的采集、处理、解释等方面的要求和技术进行分析与研究,并对我国开展时移地震的研究与应用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5.
迅速发展的油田强化开采时移地震监测技术已被成功地应用于稠油热采监测中,但油田注水时移地震监测,特别是陆相薄互层油藏注水监测的研究却刚刚起步,时移地震能否用于监测注水动态,可行性分析是关键,利用Lumley等人(1997)给出的时移地震监测技术风险定量评价方法,对大庆T30井区葡一组油层注水时移地震监测的可行性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在现有条件下,在大庆油田开展注水时移地震监测工作是比较困难的,至少对T30井区葡一组油层而言,这一结论基本上是可信的。  相似文献   

16.
重点介绍第65届EAGE年会中时延地震技术在油藏监测中的应用部分。首先,从数据采集、资料处理以及解释三个方面,概要介绍时延地震技术的新进展,包括采集设备的改进、震源不一致性校正、时延信号分解以及油气藏特征研究等;而后通过两个实例,展示时延地震技术在油藏动态特征监测中的最新应用成果,第一个实例是时延地震在油藏压力监测中的应用成果,第二个实例是多分量时延地震在强化采油监测中的应用成果;最后用少量篇幅对这次年会中的微地震技术进展进行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7.
海上拖缆地震采集方式存在地震检波点位置不准、检波点鬼波对高频的陷波作用及三维地震是窄方位数据采集等问题,导致地震数据精度下降。而中国近海油气富集区往往是断层复杂、构造破碎、储层变化大、圈闭类型多的区域,其油气勘探开发需要高精度的地震资料,必须发挥海底电缆地震技术具有的观测点定位准确,可以消除电缆鬼波影响,方便地实施宽方位、多方位、全方位的地震数据采集等优势。应用效果表明,通过对中国近海海底电缆地震数据的有效处理,可以得到高精度的地震数据,从而满足油气富集区油气勘探开发的资料精度要求。  相似文献   

18.
从第65届EAGE年会上有关四维地震的论文看,四维地震的进展主要表现在三维叠前地震模拟、提高重复性处理以及油藏参数反演等方面。三维叠前地震模拟解决了计算速度慢的问题。在提高重复性处理方面,强调了保持方位角的重要性,提出用共数据体的概念来解决不同条件下采集的时延数据分析问题。在油藏参数反演方面,提出了多种方法来反演储层压力、孔隙度和饱和度变化等。从应用情况看,四维地震在Draugen油田的实际生产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在油藏管理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9.
时间推移地震数据体匹配研究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针对我国的实际情况,以大庆松辽盆地北部太平屯地区太190,太19区块时间推移地震资料为例,研究了在同一地区不同时期的二维与三维,二维与二维地震勘探资料如何进行匹配处理,使之能获得统一的时间推移地震数据体,研究结果表明,用“历史遗产”的二维与三维,二维与二维地震勘探资料,可以进行时间推移地震的应用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