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卵巢上皮交界性肿瘤的预后及病理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6年1月~2007年12月收治的16例卵巢上皮交界性肿瘤的临床资料。结果:16例卵巢上皮交界性肿瘤的组织类型:黏液性5例(31%),浆液性11例(69%)。临床分期Ⅰ期12例(75%),Ⅱ期2例(12.5%),Ⅲ期2例(12.5%),Ⅳ期0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单纯手术5年存活率92.3%,6例手术治疗后给予环磷酰胺、阿霉素、顺铂(CAP)方案为主的化学药物治疗5年存活83.3%(P〈0.01)。Ⅰ期12例中9例行保守性手术,3例行根治性手术,5年存活率分别为91%和66.7%(P〈0.01)。结论:卵巢上皮交界性肿瘤手术为主要治疗手段,应适当辅助化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促凋亡蛋白PDCD5(Programmed Cell Death 5)在卵巢浆液性交界性肿瘤中的表达与两种类型的诊断、鉴别诊断的关联性及其与与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濮阳市妇幼保健院、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00年1月—2008年12月手术切除的上皮性卵巢肿瘤组织110例(其中卵巢良性肿瘤23例、交界性浆液性肿瘤59例、卵巢癌28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各组织内PDCD5蛋白的表达,测定PDCD5蛋白在上皮性卵巢癌、卵巢良性肿瘤及交界性浆液性肿瘤中表达的平均阳性值,并结合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PDCD5蛋白在卵巢良性肿瘤组织中呈高表达,在卵巢浆液性交界性肿瘤中程中表达,在卵巢上皮性癌组织中呈低表达。分析结果显示:PDCD5蛋白的表达值在卵巢良性肿瘤组织中阳性率是86.9%、卵巢浆液性交界性肿瘤组织是61%,卵巢上皮性癌组织是35.7%,这三组之间PDCD5蛋白表达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2PDCD5蛋白在低级别、高级别的卵巢浆液性交界性肿瘤中的表达值不同,在低级别是77.8%,高级别是46.9%,这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3PDCD5在卵巢交界性浆液性肿瘤两种类型:经典型、微乳头性型中的表达亦存在差异。在G1经典型是71.1%,在微乳头型是42.9%,两者之间的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4为了进一步验证PDCD5蛋白表达值的强弱与患者复发率相关的强度,我们进行了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两者呈一定的负相关。(R=-0.85,P<0.05)。结论 PDCD5蛋白与卵巢浆液性交界性肿瘤的诊断、鉴别诊断及临床预后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卵巢交界性上皮肿瘤的临床特点、诊治方法及相关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75例卵巢交界性上皮性肿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75例患者中,平均发病年龄为(45.3±3.5)岁;病理分类为浆液性35例,黏液性39例,子宫内膜样1例;单侧72例,双侧3例;结合术后病理检查临床分期为Ⅰ期56例(其中Ⅰa期33例),Ⅱ期9例,Ⅲ期10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部分患者(19例)辅助以化疗(CP或PAC方案);随访患者69例,其中复发2例,死亡1例。结论卵巢交界性上皮性肿瘤预后良好,手术是其主要的治疗方式,对于早期有生育要求的患者可选择保守性手术,力求将肿瘤完全切除,晚期患者应行根治性手术;患者术后可辅助化疗,并积极随访,可提高患者生存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卵巢交界性肿瘤的临床特征及诊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5月至2012年5月我院收治的23例卵巢交界性肿瘤患者临床资料。结果术后患者均获随访。2例死亡,存活率为91.30%(21/23),2例复发。11例Ⅰ期保守性手术患者中有4例术后生育,随访至今未复发。结论卵巢交界性肿瘤预后较好,手术是治疗卵巢交界性肿瘤的基本措施,对有生育要求的年轻患者可以实施保守性手术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回顾性分析卵巢交界性肿瘤的临床特点及诊断治疗。方法总结85例经病理快速冰冻切片和石蜡切片诊断的卵巢交界性肿瘤患者的病历资料,比较冰冻切片和石蜡切片的一致性,最终79例患者经石蜡切片确诊为卵巢交界性肿瘤,分析其临床特点和诊断治疗。结果Ia期56例(70.9%),1b期4例(5.1%),IC期14例(17.7%),Ⅱ期3例(3.8%),Ⅲ期2例(2.5%)。浆液性40例(占50.6%),黏液性26例(占32.9%),混合性9例(占11.4%),其他类型4例(占5.1%)。最终石蜡切片确诊79例卵巢交界性肿瘤,6例恶性肿瘤,67例冰冻切片与石蜡切片诊断相符,诊断总体准确率为78.8%。79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对无生育要求及绝经患者39例(49.4%)行根治性手术,40例(50.6%)行保留生育功能的保守性手术。结论卵巢交界性肿瘤术前确诊困难,术中冰冻切片病理是指导手术的有效手段,力求提高其准确性;手术是卵巢交界性肿瘤的主要治疗方法,年龄及有无生育要求是选择手术方式的主要因素,可行保守性手术或根治性手术。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卵巢交界性肿瘤患者的保留生育功能手术的术后复发及妊娠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至2009年我院收治卵巢交界性肿瘤75例,其中Ⅰ期、希望保留生育功能者50例.结果 1例Ⅰ期患者术后死于意外,其余均存活.1例复发,其中18例成功受孕并足月妊娠,1例流产、1例早产.结论 手术是卵巢交界性肿瘤的主要治疗方法,Ⅰ期要求生育的年轻患者可考虑保守手术,术后复发率低、妊娠率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卵巢交界性肿瘤(Borderline ovarian tumors,BOT)的临床特点及病理诊断分析。方法 对商丘市妇幼保健院2010年12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56例卵巢交界性肿瘤患者,对其病理诊断及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4例患者中经病理组织学诊断为单纯BOT型34例(浆液性20例,粘液性11例,其他3例。Ⅰ期15例,Ⅱ期16例,Ⅲ期3例)和BOT伴微浸润型22例(浆液性12例,粘液性8例,其他2例。Ⅰ期5例,Ⅱ期12例,Ⅲ期5例)。随访12—60个月,复发6例,死亡1例。结论 正确诊断卵巢交界性肿瘤,有利于指导临床医师准确实施手术方案及术后治疗。广泛取材并依靠显微镜下观察是评估此类肿瘤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卵巢交界性浆液性肿瘤-微乳头型(micropapillary SBT)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微乳头型SBT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7例患者,年龄35~61岁,以"下腹不适,盆腔包块"为主要临床症状就诊,术前检查血CA125升高。5例肿瘤发生在双侧卵巢,2例为单侧。5例伴有卵巢表面肿物。肿物囊性或囊实性,直径5~13 cm,呈乳头状、菜花状或结节状。3例伴有腹膜种植及2例淋巴结受累,3例输卵管受累,4例腹水肿瘤细胞阳性。镜下主要表现为微乳头结构与筛状结构。免疫组化P53弱表达或不表达,Ki-67阳性细胞〈20%。结论微乳头型SBT好发于双侧卵巢,多伴有血CA125值升高,伴有表面肿物者易腹膜种植、淋巴结受累及其他脏器种植,临床医生手术时应注意详查卵巢外肿瘤种植情况。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超声在卵巢浆液性囊腺瘤与卵巢浆液性交界性肿瘤鉴别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经手术病理证实的64例卵巢浆液性囊腺瘤患者和52例卵巢浆液性交界性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实施超声诊断,比较两种肿瘤的超声影像学表现,并分析超声对卵巢浆液性交界性肿瘤的诊断效能.结果 52例卵巢浆液性交界性肿瘤患者共有肿块60个....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并总结卵巢的肠型交界性黏液性肿瘤(mucinous boderline tumour intestinal type)和宫颈管内膜样型交界性黏液性肿瘤(mucinous boderline tumour,endocervical like)的临床病理学诊断要点及注意事项。方法回顾性分析大连市金州区第一人民医院及大连市妇产医院2001~2011年病理档案中31例诊断为卵巢交界性黏液性肿瘤(mucinous boderline ovarian tumour,MBOT)的临床特点、肉眼及组织学形态、治疗方式及术后随访情况,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31例卵巢交界性黏液性肿瘤患者中年龄为17~65岁,平均47.3岁;多因盆腔包块(25例)、下腹胀满(4例)为主要临床表现,6例表现为婚后不孕;19例患者阴道B超提示囊内有乳头;血CA125平均值为34.30IU/mL,27例位于正常范围内;肿瘤最大径平均为12.1cm(7~20cm);单侧发病29例,双侧2例;肿瘤大体切面均为囊性,其中多房者25例,单房者6例;囊内壁有簇状乳头或菜花样者21例;镜下观察黏液性肿瘤细胞异型性不明显或有轻度异型,复层(3层以上)排列呈乳头状或球茎状(肠型29例,宫颈管内膜样型2例);冰冻病理检查结果,其中卵巢交界性黏液性肿瘤(或囊腺瘤)19例,不能确定良性与交界性或交界性与恶性者10例,误诊为良性肿瘤者2例;术后随访18~52个月,得到随访资料的28例中仅有1例出现对侧复发。结论卵巢交界性黏液性肿瘤是一种潜在恶性的卵巢黏液性上皮性肿瘤,分为肠型和宫颈管内膜样型。在临床诊断(特别是术中冰冻病理检查)工作中,需多处广泛取材,与卵巢黏液性腺癌仔细鉴别,以防漏诊。  相似文献   

11.
23例妊娠合并卵巢恶性肿瘤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婷婷  王芳  赵卫东 《安徽医药》2008,12(11):1067-1068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卵巢恶性肿瘤的诊断和处理。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妊娠合并卵巢恶性肿瘤的临床特征、诊断、处理、病理及预后。结果23例中上皮性癌7例,恶性生殖细胞肿瘤15例,混合性上皮-间质肿瘤1例。肿瘤以国际妇产科联盟分期(FIGO)Ⅰ期最多,11例,占47.8%。全部病例进行手术治疗和化疗。其中15例行保守性手术,即患侧附件切除术,4例在妊娠终止后追加根治性手术,另8例行根治性手术。晚期患者有1例死亡,为Ⅲ期内胚窦瘤。15例新生儿均无畸形。结论妊娠合并卵巢恶性肿瘤应依据疾病分期、组织类型、孕龄以及母亲主观愿望采用不同处理方案,实现“个体化治疗”。卵巢恶性生殖细胞肿瘤Ⅰ、Ⅱ、Ⅲ期均可考虑保守性手术,晚期上皮性癌则应行根治手术。术后辅助化疗是重要治疗手段。无论手术或化疗,多可保留胎儿,待近足月分娩。孕期超声检查对诊断妊娠合并卵巢恶性肿瘤有重要意义,加强产前、产时对妊娠合并卵巢恶性肿瘤的诊断、处理有利于改善妊娠、分娩结局。  相似文献   

12.
青春期卵巢生殖细胞肿瘤59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芳  谢婷婷  赵卫东 《安徽医药》2008,12(12):1184-1185
目的探讨青春期卵巢生殖细胞肿瘤的临床表现、病理特点、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995年1月至2005年12月安徽省立医院和安徽友谊医院收治的59例青春期卵巢生殖细胞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患者发病平均年龄16.1岁。所有患者均行手术治疗。经手术病理确诊,成熟性畸胎瘤46例,未成熟性畸胎瘤7例,无性细胞瘤2例,内胚窦瘤3例,混合型生殖细胞肿瘤1例。恶性肿瘤以Ⅰ期最多,其中Ⅰa期10例,Ⅰc期2例,Ⅲc期1例。治疗首选保守性手术。其中卵巢肿瘤剔除术38例;患侧附件切除术8例;患侧附件切除术及分期手术9例;患侧附件、大网膜切除术及分期手术3例;全子宫、双附件、大网膜切除术及盆腔淋巴结清扫术1例。恶性肿瘤术后行PVB或BEP方案化疗3-6个疗程。所有良性肿瘤术后随访无复发。13例恶性肿瘤患者2例已死亡,11例随访无复发。结论青春期卵巢生殖细胞肿瘤临床表现多为非特异性;病理类型以良性为多,占78%。恶性生殖细胞肿瘤多表现为期别早。青春期卵巢生殖细胞肿瘤无论良恶性以及临床期别的早晚,应尽量行保留生育功能的保守性手术.恶性肿瘤术后采用BEP方案化疗且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卵巢肿瘤的诊断、临床特征、处理方法和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东莞市人民医院2007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收治妊娠合并卵巢肿瘤105例病例的临床诊治及妊娠结局。结果 105例妊娠合并卵巢肿瘤患者中62例(59.0%)于孕早中期发现,孕期发生蒂扭转14例(13.3%),破裂6例(5.7%)。其中良性肿瘤102例(97.1%),交界性肿瘤2例(1.9%),恶性肿瘤1例(0.1%)。105例均行手术治疗,1例早孕终止妊娠,1例流产,103例婴儿均健康。结论在孕期选择适宜的手术时机及手术方式治疗妊娠合并卵巢肿瘤的患者不影响母婴预后。  相似文献   

14.
王萍玲  黄林  孙袁  仝铁  李惠 《贵州医药》2003,27(2):99-101
目的研究卵巢上皮性肿瘤中pRb、cyclinD1的表达,探讨它们在卵巢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pRb、cyclinD1在20例良性、9例交界性、31例恶性卵巢上皮性肿瘤中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临床病理指标的联系.结果 pRb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良性卵巢上皮性肿瘤80%(18/20);交界性卵巢上皮性肿瘤66.67%(6/9);原发性卵巢上皮性癌58.06%(18/31).各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恶性肿瘤组内pRb的表达与不同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P<0.05).cyclinD1在良性、交界性、恶性卵巢上皮性肿瘤中的表达率分别为15%(3/20),55.56%(5/9),54.84%(16/31).良、恶性肿瘤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在卵巢恶性上皮性肿瘤中cyclinD1表达与不同临床期别、不同病理分级及有无腹水,有显著性差异(P<0.05).临床分期越高,病理分级越低,cyclinD1阳性表达率越高.结论 pRb在卵巢恶性上皮性肿瘤中的失表达,可作为估计卵巢肿瘤恶性程度和预后的指标之一,cyclinD1的表达有利于卵巢肿瘤性质的鉴别,在卵巢癌发生的分子机制中起作用.  相似文献   

15.
毛春蓉  仲建新  练云  黄华 《江苏医药》2012,38(4):412-415
目的探讨水通道蛋白1、3(AQP1、AQP3)在上皮性卵巢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上皮性卵巢良性、交界性、恶性肿瘤中肿瘤及腹膜组织中AQP1和AQP3的表达,同时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并以CD105标记各组织微血管内皮细胞测定微血管密度(MVD)。结果卵巢癌患者腹膜中AQP1、AQP3表达明显高于良性肿瘤者(P<0.05)。与卵巢肿瘤性质有关;卵巢癌患者中,有腹水(尤其是腹水量≥1000ml)和淋巴结转移者AQP1、AQP3的表达明显高于无腹水者(P<0.05)。AQP3的表达与卵巢癌病理分期分级有关。结论 AQP1、AQP3参与卵巢癌发生发展、侵袭转移和腹水形成。腹膜组织上AQP1、AQP3的高表达与肿瘤盆腔扩散和腹水生成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6.
摘要:目的 探讨青春期少女生殖道恶性肿瘤的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天津市中心妇产科医院1997年1月至2008年10月收治的39例青春期生殖道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卵巢恶性肿瘤26例,占66.7%(26/39),其中生殖细胞肿瘤20例,上皮性肿瘤占4例,颗粒细胞瘤1例,恶性B细胞淋巴瘤1例;子宫恶性肿瘤6例,其中子宫内膜癌3例,子宫腺肉瘤及低度恶性子宫内膜间质肉瘤各1例,宫颈横纹肌肉瘤1例;妊娠滋养细胞肿瘤(GTN)6例;盆腔恶性纤维恶瘤1例。卵巢癌患者96.2%(25/26)行保留生育功能手术,1例行根治性手术,术后均接受化学治疗;子宫恶性肿瘤中4例宫体恶性肿瘤保留了卵巢功能,1例行根治性手术,1例宫颈横纹肌肉瘤因临床期别较晚未行手术治疗,6例患者均接受了化疗;5例GTN患者接受了5-氟尿嘧啶与更生霉素联合化疗,1例因失去治疗机会未予化疗;盆腔恶性纤维瘤患者行肿物切除术后予以化疗。平均随访59.7个月,5年生存率86.0%。早期上皮性卵巢癌行保留生育功能手术患者及Ⅰ期子宫内膜癌行保留卵巢功能手术术后随访均无复发。保留子宫患者化疗停止6个月后92.9%(26/28)恢复正常月经。结论 青春期少女生殖道恶性肿瘤发病率低,仅占同期收治妇科恶性肿瘤1.12%,多数为卵巢生殖细胞肿瘤。治疗尽可能采用保留生育功能手术辅以术后化疗,以提高患者生存质量。Ⅰ期分化好的上皮性卵巢癌可考虑行保留生育功能手术,早期子宫内膜癌可保留卵巢功能。化疗对青春期少女卵巢功能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凋亡抑制蛋白FLIP,Caspase8,肿瘤转移相关基因MTA1在上皮性卵巢肿瘤中表达及其意义,探讨它们与卵巢癌临床病理指标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FLIP、Caspase8、MTA1在98例上皮性卵巢肿瘤(包括18例良性囊腺瘤,20例变界性囊腺瘤和60例卵巢癌)的表达情况。结果:FLIP、Caspase8及MTA1在卵巢交界性囊腺瘤和卵巢癌中的表达均分别明显高于卵巢良性囊腺瘤(P〈0.05),FLIP、MTA1的表达在组织学分型、分化程度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与卵巢癌的FIGO分期及有无转移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并且FLAP和Caspase8成负相关关系。结论:FLIP、MTA1在卵巢癌中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期望能为判断卵巢癌的生物学行为,决定治疗方案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卵巢上皮性瘤组织中C-erbB2、Ki67和P53蛋白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朱蕙 《江西医药》2008,43(4):286-289
目的探讨原癌基因C-erbB2、细胞核增殖相关抗原Ki67、抑癌基因P53在卵巢上皮性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单克隆抗体免疫组化技术(SP法)检测124例卵巢肿瘤组织中(其中61例良性肿瘤,19例交界性肿瘤,44例恶性肿瘤)C-erbB2、Ki67和P53的表达,探讨其与临床及病理学的关系。结果(1)C-erbB2、Ki67和P53在良性、交界性、恶性卵巢肿瘤中阳性表达率均呈梯度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1)。其中Ki67与P53在浆液性癌组织中的表达显著高于交界性肿瘤及黏液性癌组织(P<0.05)。(2)P53蛋白表达与卵巢癌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有相关性(P<0.05)。(3)C-erbB2 Ki67 P53联合表达与Ki67 P53联合表达在良性、交界性、恶性肿瘤中的表达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C-erbB2、Ki67和P53蛋白的高表达与卵巢癌的发生有密切关系,可作为卵巢上皮性肿瘤恶性变的分子标志;Ki67和P53蛋白的免疫组化检测可作为卵巢上皮肿瘤鉴别诊断的客观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