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萨尔图油层大部分薄层砂处于原始状态,砂体厚度薄,钻遇率低,水淹程度差,是目前在油田生产研究系统中重要储藏油气类型之一,也是目前重点开发的部位。对杏八区西萨尔图油层进行精细解剖,对地层进行精细的划分与对比,建立了431口井6个沉积时间单元的层序地层格架,根据不同沉积微相的特点建立研究区三角洲前缘亚相16种测井微相模式,包括水下分流河道、水下分流间薄层砂、席状砂、远砂坝等沉积微相,确定了6个沉积时间单元的平面微相特征,为进一步研究储层的特征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
以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和传统沉积学理论为指导,通过岩芯观察和测井相分析,在详细分析古城油田泌123、124区块核三段Ⅳ砂组短期、中期基准面旋回发育特征的基础上,以短期层序作为等时地层对比单元建立了Ⅳ砂组的高分辨率时间-地层格架。并进行了基准面旋回对比,遵循从点(标准井测井沉积微相分析)到线(全区多井对比)的基本原则,对古城油田泌123、124区核三段Ⅳ砂组的沉积微相类型及特征进行了详细研究。分析认为该区主要包括水下分流河道、水下分流间湾、河口坝和远砂坝、前缘席状砂5种沉积微相类型。沉积微相的精细研究为油田的下一步开发以及主力层剩余油挖潜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张昊  马世忠  王胡振  李斌 《中州煤炭》2021,(9):121-127,133
对塔南油田地层进行精细等时对比及沉积微相精细刻画是当下油田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依据野外露头、测井、岩心和三维高分辨率地震反射资料,针对塔南油田研究区A、B、C、D、E五断块南屯组二段地层扇三角洲沉积体系,建立小层级别的地层对比格架,对全区小层进行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对比,并进行单井、连井及平面沉积相分析。研究得出,该地区地质构造复杂,断层发育,南屯组二段地层微相类型包括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席状砂、远砂坝等。建立了研究区南二段扇三角洲沉积体系由早期的水进到晚期的快速水退的沉积模式。并把沉积时间单元微相图与小层油水分布平面图、油层有效厚度、孔隙度、渗透率相结合来对研究区的油水分布进行精确认识。研究为下一步塔南油田勘探开发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4.
利用重矿物组合、岩芯观察、测井资料及地震属性分析等研究方法,开展了松辽盆地三肇地区芳38区块扶余油层沉积物源方向、沉积旋回划分及平面沉积微相展布特征分析。研究表明:该区位于南北方向物源交汇处,以北部方向物源控制为主;在精细小层细分对比基础上,扶余油层组可划分为3个油层组17个小层35个时间单元;本区主要发育三角洲分流平原、前缘亚相沉积,分流平原亚相发育分流河道、溢岸砂、决口河道、分流间泥4种沉积微相,前缘亚相发育水下分流河道、席状砂、水下分流间泥3种沉积微相。研究成果对该区致密油藏的勘探开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在确定物源方向的基础上,通过录井、测井及岩芯资料沉积学分析认为,查干花地区泉一段发育曲流河沉积,研究区识别出河道和河道间2种亚相,以及边滩、河道充填、决口扇、河漫滩和泛滥平原5个微相。分析了泉一段沉积微相的平面展布特征。指出了查干花次凹及斜坡带为主河道发育区。  相似文献   

6.
开展小层沉积微相判别及对单砂体的精细刻画是油气藏精细开发的重要内容。基于岩心、薄片及测井等资料,对鄂尔多斯盆地张天赐油区延9油层组的岩石类型、颜色、沉积结构、沉积构造及测井相特征等沉积相标志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延9储层以灰色、浅灰色岩屑质长石砂岩为主,分选及磨圆均较好。研究认为,延9油层组主要为河流沉积,属网状河亚相,具体可划分为网状河道、河间洼地和决口扇沉积微相;延9油层组砂体的垂向叠置类型可归纳为独立型、叠加型、切叠型,横向叠置类型可归纳为间隔型、搭接型、切割型和取代型。  相似文献   

7.
泌阳凹陷安棚油田深层系沉积微相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安棚油田深层系13种岩石相特征研究的基础上,对扇三角洲沉积体的形态、模式和沉积剖面结构及沉积岩中具有成因意义的各种岩性岩相组合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安棚油田深层系存在近岸水道微相、远岸水道微相、河口坝微相、席状砂微相、河道间微相、前扇三角洲共6种沉积微相,其中远岸水道微相、河口坝微相是深层系主力油层所在的相带,是今后勘探开发的重点相带;近岸水道微相、前缘席状砂微相是需经深度油层改造才能经济开发的相带;河道间微相不具备找油潜力。  相似文献   

8.
松辽盆地北部双城南地区登娄库油层是新发现层系,以往工作中对该区域的研究较少。以松辽盆地北部双城南地区原地层格架为基础,充分利用双城南地区测井、录井资料,结合二维地震勘探处理资料,以层序地层学理论、经典沉积理论和构造理论等方法为指导,系统研究该区地层格架及层序分布特征。本区共识别出5套9个标志层,根据垂向上达到河道旋回的原则,将登三段地层分为20个沉积时间单元,建立松辽盆地北部双城南地区登三段地层高精度层序地层格架,深化对研究区新层系的地质认识,为后期的勘探部署打下坚实的地质基础。  相似文献   

9.
为了揭示陆相盆地沼泽沉积特征及沉积演化史,进行了柴北缘大煤沟F煤层沉积学、层序地层学、煤岩学研究。以沉积滨线坡折带、波浪能量耗尽点和浪基面为界,将沼泽体系划分为湖滨平原、低能滨湖、高能滨湖和浅湖4个亚相,从沉积学、层序地层学和煤岩学角度提出了陆相湖盆沼泽沉积模式。建立了基于氧化还原性、水体能量和受陆源沉积物影响程度3个指标的煤沉积相确定方法,识别出氧化-低能-低灰等5种特征沉积环境,应用该方法恢复的煤相演化史表明F煤层主要沉积于波浪能量耗尽以上的湖滨平原和低能滨湖亚相。识别出陆源碎屑体系废弃面、相对整合面、湖泛面、陆表暴露面4种关键层序界面、2种准层序类型,将F煤层划分为4个层序、5个准层序组、10个准层序,建立了该煤层等时地层格架及相应的基准面变化曲线。层序格架内煤相演化与沼泽环境特征关系表明:气候作用下的降雨量是沼泽基准面变化及湖侵-湖退的主要驱动力,正常湖退形成的整合面和强制性湖退形成的河道间暴露面为主要层序界面类型,沼泽环境特征受沉积相和基准面变化双重控制,从湖滨平原到滨、浅湖,水介质盐度降低、碱性增强,木本植物先减少再增加,并发生高位沼泽—低位沼泽—高位沼泽的演化。  相似文献   

10.
单砂体的纵向识别、平面刻画及精细井间连通关系的准确描述是制约复杂断块扇三角洲储层油田开发的关键地质因素,是复杂断块油藏描述必须破解的首要难题。本次研究以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和现代沉积学理论为指导,综合应用钻、测、录、震及分析化验资料,首次建立海塔盆地开发区块加密区单砂体级高分辨率层序地层格架,并编制了全部单砂体级沉积微相图。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指导下的单砂体级扇三角洲沉积微相研究精细界定了单砂体规模、走向,搞清了单砂体(及含油单砂体)的展布规律,为复杂断块油藏描述提供了准确的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11.
天环坳陷南段侏罗系延10段—延8段是高效建产主力层系,目前存在沉积特征不明确问题.利用岩心描述、测井数据、分析化验资料建立沉积相识别标准,从而开展天环坳陷南段侏罗系延10—延8段沉积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延10段发育北西—南东向河流沉积体系,发育河床和河漫两种亚相,沉积微相包括河道、边滩(心滩)、河漫滩泛滥平原;延9—延...  相似文献   

12.
金湖凹陷杨家坝油田阜二段、阜一段沉积微相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岩芯观察、粒度分析、沉积构造和测井相分析为基础,结合区域地质背景,建立杨家坝油田阜二段(f2)、阜一段(f1)油组的沉积模式。阜二段主要以滨浅湖亚相为主,发育的沉积微相主要有滨浅湖滩砂、滨浅湖砂坝;阜一段主要以三角洲前缘亚相为主,发育的沉积微相主要有水下分流河道、河道侧缘、河口坝、远砂坝、前缘席状砂。在此基础上,通过横向对比,绘制了各单层的沉积微相平面展布图并详细阐述了沉积微相的展布特征和变化规律,为寻找剩余油提供了重要的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13.
大庆长垣扶余油层经过几轮研究,确定了自下而上依次发育曲流河、网状河及浅水三角洲的沉积演变规律,为了进一步明确高台子地区扶余油层的河道摆动带及砂体分布规律,依据河流相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原理和方法,对高台子地区扶余油层进行层序划分与沉积演化研究,总结沉积微相平面展布特征;同时利用开发加深井及探井资料,对开发区块进行精细砂体解剖,明确各沉积相带砂体形态、规模及展布规律;利用地层切片和分频解释技术,通过多属性分析,优选本区敏感属性,进行沉积微相预测,总结砂体发育及演化特征。通过以上研究,为勘探部署和储量提升提供可靠的依据,具有很好的理论及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为明确庄36区块沉积微相类型及沉积演化规律,在地层对比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地层厚度、砂岩厚度、沉积构造特征等单因素的分析,对研究区长8油层组小层的沉积微相平面展布特征及演化规律进行了深入研究.研究表明:①庄36区块长8油层组属于三角洲前缘亚相沉积,主要识别出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分流间湾3种沉积微相;②研究区砂体分布稳...  相似文献   

15.
综合利用岩心、测井、粒度分析、电镜分析等资料,确定了孤岛油田中二中区28-8井区馆陶组上段第四砂层组为曲流河沉积,研究区内主要发育河道、河道边缘、泛滥平原和废弃河道四种亚相,进一步划分为河道充填、边滩、天然堤、决口扇、河漫滩、河漫洼地、泛滥平原等7种微相。根据砂层划分结果,对该区4个小层的沉积微相进行了研究,掌握了沉积微相的时空展布和变化规律,为储层非均质性研究及油田动态开发提供了可靠的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探究含煤岩系聚煤前后沉积相及其演化特征,运用地震沉积学解释技术,通过基于最小等时单元地层切片的地震属性优选法及单井层序地层的岩性与微相划分标定法,建立了敏感属性与岩性、沉积相的对应关系,对沁水盆地中裕地区山西组2号煤层聚煤前后沉积相及其演化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中期旋回作为该区的最小等时研究单元,以短期旋回作为控制进行切片可以研究四-五级序界面内的沉积现象;均方根振幅属性可以作为沉积相平面展布特征预测的敏感属性;山西组2号煤层聚煤前为下三角洲沉积环境,聚煤后为上三角洲沉积环境,并识别出了分流河道、天然堤、泛滥盆地和泥炭沼泽等沉积微相及其空间分布。  相似文献   

17.
以鄂尔多斯盆地靖边气田南部陕100井区马家沟组马五_(1-4)地层为研究对象,研究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对沉积微相和储层发育状况的控制作用。研究表明:地层主要由海相碳酸盐岩和蒸发岩组成,可划分为5个四级层序和多余26个五级层序地层,马五_(1-4)亚段相对于基准面构成一个长期基准面下降半旋回,对此段的沉积微相和储层的控制作用是概略性的,通过高分辨率地层对比技术得出四级层序和五级层序对沉积微相和储层垂相上的控制是显著的。  相似文献   

18.
环庆区块侏罗系延10段—延8段是高效建产主力层系,目前存在沉积特征不明确问题。基于对其岩芯结构和沉积构造的分析,结合测井曲线特征开展环庆区块侏罗系延10—延8段沉积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延10段发育北西—南东向河流沉积体系,发育河床和河漫两种亚相,沉积微相包括河床滞留沉积、边滩、心滩;延9—延8为三角洲平原亚相,沉积微相包括分流河道、分流间洼地。沉积作用控制着砂体分布,侏罗系延安组延10期砂体分布受古地貌控制,呈北西—南东向展布,砂体厚度在0~85m,垂向上多期砂体叠置出现,砂体在区块内分布广泛,仅局部高地缺少。延9、延8分流河道平面上砂体展布为北东—南西向,总体形态为条带状,不同期河流规模不同,沉积砂体厚度变化大。一般河道砂体宽0.5~5km,沉积砂体厚5~35m。河道横向迁移摆动频繁,纵向上表现为多期河道叠置出现,单砂体厚2~10m,砂体叠加厚度5~35m。该研究成果为环庆区块侏罗系延10—延8段勘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为实现对聚煤前后沉积微相及其演化特征的精细预测,运用井震联合方式,以地质统计学和平面差值算法为工具,利用基于地层切片的属性解释技术,以层序内砂地比信息作为沉积微相的表征参数,建立敏感属性与岩性、沉积微相的对应关系,对鄂尔多斯盆地东缘沙曲地区山西组3+4#煤层聚煤前后沉积微相及其演化特征进行精细预测。结果表明:研究区山西组可以划分为两个中期基准面旋回和若干短期基准面旋回,而中期基准面旋回是井震统一尺度研究的基础;平均反射强度和最大波峰属性可以作为聚煤前最优属性组合,弧长和最大波谷属性可以作为聚煤后最优属性组合;山西组3+4#煤层聚煤前为下三角洲平原沉积环境,聚煤后为上三角洲平原沉积环境。  相似文献   

20.
惠民凹陷曲堤油田馆三段砂质辫状河沉积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馆陶组馆三段(Ng3)是曲堤油田的主力油层.本文研究认为曲堤油田馆三段属于近源性的砂质辫状河流沉积,主要发育河床亚相和泛滥平原亚相;在沉积特征研究基础上总结了其相层序及相模式,并讨论了沉积微相对储层性质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