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9 毫秒
1.
一种新的氰亚金酸根离子选择电极装置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十六烷基三辛基氰亚金酸铵作离子交换剂制备了PVC敏感膜,并用铂丝插入0.01MKAu(CN)2-0.01MK3Fe(CN)6-0.01MK4Fe(CN)6溶液中作内参比体系,制成Au(CN)2-离子选择电极,测试了电极的各种主要性能,还测试了对十七种阴离子的电位选择性系数,并对其规律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
氟硼酸根离子-聚氯乙烯膜选择电极的研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季铵盐为活性物质,研制了氟硼酸根离子聚氯乙烯膜电极.实验比较了不同活性物质在膜相中浓度和不同增塑剂对电极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用2%三庚基十二烷基氟硼酸铵、68%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30%聚氯乙烯制成的电极,对氟硼酸根离子的线性测量范围为10-1~1×10-6M,检测下限8×10-7M,较文献报道为好.测定了电极对常见离子的选择性系数,除ClO4-、CNS-、I-有干扰外,其余常见阴离子的选择系数值均在10-3~10-6数量级.电极的重现性、稳定性、寿命等均较好.  相似文献   

3.
以双层夹心膜电极为指示电极,采用电位法测定了聚合物膜中活性离子载体杯[6]芳烃乙酯与金属离子形成的配合物的生成常数.提出了一种新的测定夹心膜膜电位的方法,由测得的膜电位可计算出配合物的生成常数.以杯[6]芳烃乙酯为离子载体,测得其与Li+,Na+,K+,Cs+和NH+4等离子的配合物生成常数的对数值分别为6.14,6.48.6.74,7.43和6.21.制备了以Cs+为主离子的选择性电极,采用固定干扰法,测得对Li+,Na+,K+和NH+4等离子的选择性系数的对数值分别为-3.33,-2.54,-1.6和-2.9.实验结果表明,配合物的生成常数与选择性系数之间有较好的相关性.生成常数越大,电极对相应离子的选择性越高.  相似文献   

4.
新型钴配合物中性载体高选择性水杨酸根电极的研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基于经典的离子交换剂如季铵盐、季鏻盐和邻菲罗啉配合物等的溶剂聚合膜电极对阴离子呈现出Hofmeister选择性序列.目前,研究反Hofmeister行为的阴离子选择性电极已成为化学传感器研究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该类电极通常以金属卟啉及其衍生物、维生素B12衍生物和金属酞菁及其衍生物等作为载体,研制出了SCN-,NO2-,Cl-和I-等选择性电极.采用席夫碱金属配合物及金属汞.  相似文献   

5.
归国风  柴雅琴  袁若  孙爱丽  王福昌 《化学学报》2006,64(21):2185-2189
研制了基于N,N'-亚乙基(μ-5,5-亚甲基-二水杨醛根)(乙酰丙酮根)合二铜(II) [Cu2(II)-MDSBAE]金属配合物为中性载体的阴离子选择性电极. 试验表明, 以Cu2(II)-MDSBAE金属配合物为中性载体的电极对SCN具有良好的电位响应特性, 且呈现反Hofmeister行为,其选择性序列为: SCN>Sal>I>ClO4>NO3>Br>NO2>Cl≈SO32->SO42-. 在pH 5.0的磷酸盐缓冲体系中, 电极电位呈现近能斯特响应, 线性响应范围为1.0×10-6~1.0×10-1 mol/L, 斜率为-53. 6 mV/dec (25 ℃), 检测下限为8.1×10-7 mol/L. 用交流阻抗研究了电极的响应机理, 并用紫外可见光谱技术测定了电极载体与SCN, Sal, I, ClO4和NO3离子间的配位数及缔合常数. 将该电极用于实验室废水和工业废水中硫氰酸根的检测, 其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基于2,3-丁二酮双缩氨基硫脲为中性载体的聚氯乙烯(PVC)膜电极, 该电极对银离子(Ag)具有优良的电位响应性能. 在pH=3.0的NaOH-HNO3体系中, 该电极对Ag电极电位呈现近能斯特响应, 线性响应范围为3.0×10-6~1.0×10-2 mol/L, 斜率为52.6 mV/decade (20 ℃), 检测下限为1.0×10-6 mol/L. 相对于常见的阳离子, 该电极对Ag表现出良好的选择性. 采用交流阻抗技术研究了电极响应机理, 并将电极初步应用于回收率实验, 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7.
关于Tl(Ⅲ)电极的研制已有文献[1-3]报导,但尚未见应用实例。本文在文献[3]液膜T1Br4-电极的基础上,改变条件研制了PVC膜TlBr4-电极,其稳定性、选择性和重现性有了较大提高,使电极更具有实用价值,以本电极为指示电极对TlBr4-乙基紫或丁基罗丹明B体系获得了良好的电位滴定曲线;应用本电极按改进的零点电位法拟定了适宜于测定烟灰中微量鈍的操作步骤,分析了实际样品,与光度法对照,相对误差小于10%。  相似文献   

8.
用季铵盐定域体制备高碘酸根离子电极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实验比较了若干种长链季铵盐制备高碘酸根离子电极,以十六烷基三辛基高碘酸季铵盐(HTOA-IO4)制备的PVC膜电极性能较佳,能斯特响应区间为1.0×10-1-6.3×10-8M,检测下限1.0×10-8M,工作pH范围2.5-7.5,高碘酸在溶液中存在复杂平衡,依据pH-电位曲线,认为电极响应的Ⅰ(ⅥI)离子的主要形态为IO4-,据此用电位法测试了H5IO6的酸离解常数:K1=5.70×10-4,K2=1.97×10-7,与文献值相符,测试了不同离子的电位选择性系数。  相似文献   

9.
新型中性载体硫氰酸根离子选择电极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系统研究了新型Schiff碱[N,N'-双-(4-苯偶氮水杨醛)缩邻苯二胺]过渡金属配合物的阴离子响应行为.实验结果表明,配合物中心金属原子的结构与电极的响应行为之间有非常密切的构效关系,其中Mn(Ⅱ)的配合物对硫氰酸根有优良的电位响应性能和选择性,该电极的线性范围为0.14.3×10-6mol/L,斜率为-58.0mV/dec.,其反Hofmeister选择性次序为SCN->I->Sal->PhCO2->ClO4->NO2->Br->Ac->NO3->Cl-.通过交流阻抗和膜相中荷电离子的添加实验证实,该电极对阴离子的响应系中性载体作用机制.该电极具有读数稳定,选择性和重现性好等优点,可直接应用于废水中硫氰酸盐的测定.  相似文献   

10.
本文合成了数种季鏻盐,并用于制成阴离子膜电极;比较了不同链长的季鏻盐和电活性物含量对电极性能的影响;研究了电极的电位选择性系数与阴离子性质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研究螯合萃取和协同萃取机理的两相滳定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用严格而简洁的方法导出用两相滴定法研究螯合萃取和协同萃取机理的理论公式。用两相滴定法研究了1-苯基-3-甲基-4-苯甲酰基吡唑啉酮-5(HPZL)的苯溶液对锌离子的萃取机理以及HPZL和TBP(磷酸三丁酯)的苯溶液对锌离子的协同萃取机理,证明这个方法得到的结果是可靠的。对两相滴定法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2.
Two new molecular topological indices of alkane:the logarithmic topological index (L) and the topological index (B) of carbon atomic ordinal, are defined as:L=∑[lg(δi+l)(δj)]-1, B=[∑(Sj · Sj)1/2]1/2 respectively.  相似文献   

13.
The kinetics of the decomposition of cyclohexyl hydroperoxide(CHHP) in benzene catalyzed by vanadyl dibenzoylmethane[V0(DBM).,] has been studied.It was found that the products of decomposition of CHHP were cyclohexanol and cyclohexanone,which are produced in about equimolar amount,and the product cyclohexanol obviously inhibited the decomposition of CHHP.The kinetics data can be satisfactorily described by the following equation (with [CHHP]0>>[VO(DBM)2]0)R0=kK[CHHP]0[VO(DBM)2]0/(1+k[CHHP]0)This is the kinetic evidence for the formation of a catalyst-hydro-peroxide intermediate.In the equation K is the stability constant of the catalyst-hydroperoxide intermediate complex;k is the rate constant for the decomposition of the complex.The rate constant K at 500℃ may be expressed as follows:k=1.9×108exp(-53.7×103/RT)S-1 with the activation energy Ea=53.7kJ mol-1  相似文献   

14.
通过电沉积方法分别在镀铂石英晶片和铂基底上制备了电活性铁氰化镍膜,并考察了膜电极在含钇离子溶液中的电控离子交换性能. 在0.1 mol·L-1的硝酸钇溶液中,使用循环伏安法及石英晶体微天平技术测试考察了铁氰化镍膜对钇离子的置入释放性能及对应的质量变化,同时比较了铁氰化镍膜电极在Y(NO3)3和Sr(NO3)2溶液中的电化学性能. 在0.1 mol·L-1 [Y(NO3)3 + Sr(NO3)2]混合溶液中,通过循环伏安法分析了薄膜对Y3+/Sr2+离子的选择性. 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铁氰化镍膜的表面形貌,并通过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测定了膜在氧化和还原状态下的元素组成. 结果表明,铁氰化镍膜在含Y3+溶液中具有良好的离子交换行为,其中氧化过程薄膜质量减少,对应着钇离子的释放;还原过程薄膜质量增加,对应钇离子的置入;在0.0 V或0.9 V调控膜电极的氧化还原状态实现对钇离子的有效分离.  相似文献   

15.
传统上,RuO2/TiO2复合电极制备是通过在TiO2/Ti基体上多次涂覆含Ru前驱体溶液和随后热分解(TD)来实现的. 为克服上述方法中Ru用量大和利用率低之不足, 本工作主要基于循环伏安法(CV)在TiO2纳米管阵列(TNA)上电沉积RuO2制备RuO2CV/TNA复合电极. SEM、GIXRD和CV结果表明, 电沉积的RuO2为无定型结构, 所制备电极中的Ru用量约为传统的RuO2TD/TNA电极中Ru用量的1/30. 尽管两电极催化CO2还原产物的法拉第效率接近, 但是RuO2CV/TNA电极比RuO2TD/TNA电极展示了更高的还原电流, 较正的初始还原电位和更好的稳定性. 与磷酸盐缓冲溶液中电还原CO2相比,RuO2CV/TNA电极在0.1 mol•L-1 KHCO3中电还原CO2除生成更高法拉第效率的甲酸根和甲烷外,还检测到CO的生成.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水系电解液中Li+、Zn2+和Mn2+阳离子对具有不同晶型结构和形貌的MnO2正极电化学性能的影响,探讨其储能机理。结果表明,在不含Mn(II)离子的水溶液中,MnO2电极所表现的电化学性能趋同,容量低,衰减快。含有Zn2+离子的水溶液中,MnO2电极因二价锌离子的嵌入-脱出,容量明显提升,但衰减严重。当溶液中同时含有Zn2+、Mn2+离子时,基于Mn2+和Zn2+离子之间的协同作用和Mn2+离子氧化/还原反应过程的作用,有效抑制MnO2颗粒的聚集和结构塌陷,削弱碱式硫酸锌杂质不利的影响,保持了锌离子在MnO2电极中嵌入-脱出的高容量特性(200 mAh·g-1,电流密度:100 mA·g-1),及良好的循环稳定性。  相似文献   

17.
18.
圆环上的无规行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了半径为R的圆环上的无规行走问题,给出了n步末端向量的几率分布ω(θ,n)和均方末端距2>的数学表达式,发现当R2》nl2时,2≈nl2即还原为一维直线上无规行走的结果;而当r2《nl2时,2>≈π2r2/3.还计算了平均末端距<|r|>及k阶矩k>和半径R的关系,同时作了简单的物理讨论。  相似文献   

19.
采用原位阳极氧化-煅烧法制备TiO_2纳米管(TiO_2NTs)电极,运用X射线衍射(XRD)、电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双电位阶跃测试等对制备电极进行表征,考察了其在0.1mol?L~(-1) KHCO_3水溶液中电化学还原CO_2的催化活性。结果表明TiO_2NTs电极上电化学还原CO_2的主产物为CH_3OH,CH_3OH由HCOOH和HCHO进一步还原而来。电极制备的最佳煅烧温度为450℃(TiO_2NTs-450),电解电位-0.56 V(vs RHE(可逆氢电极))时反应120 min后,生成CH_3OH的法拉第效率和分电流密度分别为85.8%和0.2 m A?cm~(-2)。与550和650℃煅烧的电极相比,TiO_2NTs-450电极具有更高的催化活性,归因于电极表面更多的三价钛活性位,有利于CO_2吸附,从而对·CO_2-起到稳定的作用,速率控制步骤转变为·CO_2-的质子化反应。  相似文献   

20.
采用滴涂法在铂基底制备了电活性聚苯胺-磷酸锡(PANI-SnP)复合膜电极,考察了该电极在Ni2+、Cd2+溶液的电控离子交换性能. 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和扫描电镜分析观察复合膜的组成及表面形貌;在0.1 mol·L-1 Ni(NO3)2、Cd(NO3)2溶液,通过循环伏安法比较了PANI膜、SnP膜及PANI-SnP复合膜电极的电化学性能,并结合电化学石英晶体微天平技术重点考察了PANI-SnP复合膜的离子交换机制;同时,通过循环伏安法调控复合膜电极的氧化还原电位,结合X射线能谱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别测定了其氧化和还原状态的元素组成. 结果表明,PANI-SnP复合膜电极在Ni2+、Cd2+溶液均有良好的氧化还原电活性和可逆离子交换性能,其Cd2+离子选择性优于Ni2+离子,通过电控离子交换可使Cd2+离子从镍镉废水高效分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