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一、浅进深房屋横墙的计算问题砖混结构房屋墙体设计计算中,刚性结构方案的墙体截面比弹性结构方案小,技术经济指标好,墙体计算图简单,计算快捷效率高。一般情况下,设计者都乐于按刚性结构方案处理横墙布局,以满足设计要求。我国南方多层砖混结构居住房屋的显著  相似文献   

2.
一、概述在房屋建筑中常设有地下室,以往在工程设计中,一般把它视作同楼层间的墙体一样,上端取至地下室顶板底部,下端取至基础底(或地下室地坪处),按单跨竖向简支梁来计算,没有考虑墙体下端受基础约束作用的有利因素,常常取较大的墙体厚度.笔者对考虑和不考虑基础约束作用的计算结果进行了分析和对比,供地下墙体设计时参考.二、考虑基础约束作用的计算1.基本假设:地下墙体为连续、等厚,地基反力为直线分布,忽略楼盖和基础水平位移的影响.2.计算简图为说明问题,图1中的土压力是  相似文献   

3.
曾建凡 《四川建材》2008,34(1):106-108
本文针对混合结构房屋基础的设计问题,按基础底面压应力的分布特点确定合理的基础外形方案,充分利用地基承载力,由纵、横墙体相交的节点类型导出修正系数的计算公式,便于工程应用。  相似文献   

4.
本文针对混合结构房屋基础的设计问题,按基础底面压应力的分布特点确定合理的基础外形方案,充分利用地基承载力,由纵、横墙体相交的节点类型导出修正系数的计算公式,便于工程应用。  相似文献   

5.
曾建凡 《四川建材》2008,34(1):106-108
本文针对混合结构房屋基础的设计问题,按基础底面压应力的分布特点确定合理的基础外形方案,充分利用地基承载力,由纵、横墙体相交的节点类型导出修正系数的计算公式,便于工程应用。  相似文献   

6.
胡玉程 《建材与装饰》2007,(7X):146-147
本文针对混合结构房屋基础的设计问题,按基础底面压应力的分布特点确定合理的基础外形方案,充分利用地基承载力,由纵、横墙体相交的节点类型导出修正系数的计算公式,便于工程应用。  相似文献   

7.
陈军 《建材与装饰》2007,(7X):74-75
本文针对混合结构房屋基础的设计问题,按基础底面压应力的分布特点确定合理的基础外形方案,充分利用地基承载力,由纵、横墙体相交的节点类型导出修正系数的计算公式,便于工程应用。  相似文献   

8.
考虑太阳辐射的保温墙体温度场温度应力及其计算软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考虑太阳辐射建筑外墙温度场及温度应力的计算是进行保温墙体设计、研究的基础。以热传导理论为基础,建立了保温墙体变温环境下的时时温度场、温度应力计算模型。在此模型基础上,编制了保温墙体温度场、温度应力计算软件。软件可实现典型保温墙体及用户自行设计的保温墙体在给定环境条件下墙体内各功能层温度场、温度应力的时时计算。  相似文献   

9.
1 前言 在地震区对多层砖房进行抗震设计、加层和抗震鉴定加固设计时,除按有关规定采取有效合理的构造措施外,还需作冗繁的抗震强度验算。由于工作量大,计算结果又以抽象系数表示,故给修改方案带来不便。但是如果能够找到房屋墙体的直观间距与抗震强度验算的函数关系,则可用来直接调整修改方案,达到满足抗震强度的目的。本法通过对刚性方案房屋的抗震验算,推导出墙体的“抗震间距”,提出了验算刚性、半刚性和柔性方案房屋的抗震间距简化验算公式。所提公式也适用于增层加固墙体。当增层结构与既有层结构连为整体,对两部分均须验算时,或两部分脱离时,分别进行抗震验算或鉴定时,按照本法很快就能作出准确评价。  相似文献   

10.
砖混结构房屋基础的改进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砖混结构房屋通常采用条形基础,并按墙体承受的荷载分别确定基础宽度.由于在墙体相交处存在基础的重叠面积,基础底面尺寸必须作适当修正.按墙下压应力分布特点确定基础底面尺寸的修正范围,所得结果简单可靠,可直接用于基础设计和施工.  相似文献   

11.
针对太原地区的土层分布情况,结合工程实例,从场地岩土性质、施工工艺等方面对CFG桩复合地基设计参数进行了优化选择,确定了合理的复合地基方案,从而提高地基承载力,避免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2.
分层土中桩筏基础荷载分担问题的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三维有限元方法建立桩筏基础模型来考虑各种影响因素对桩土分担比的影响。地表硬壳层的存在能够有效地提高筏板的分担作用。通过对不同桩距和布桩方式桩筏基础的计算,发现当桩距径比增大时,桩间土的承载作用有显著提高,但当大于7d之后则无显著变化。此外,还研究了不同桩端土的相对刚度以及应力水平下桩筏基础共同作用性状,可供工程设计人员参考,以优化设计并满足较高的经济性。  相似文献   

13.
杨建龙 《工程质量》2013,(11):62-64
本工程实践表明,当桩基承载力不满足设计要求,通过调整筏板刚度,增加CFG桩,将原桩基方案改为复合地基加固方案,可以满足变形和上部结构荷载要求.  相似文献   

14.
CFG桩复合地基是由CFG桩、桩间土和褥垫层一起构成的刚性桩复合地基。通过褥垫层把桩和基础断开,改变了过分依赖桩承担垂直荷载和水平荷载的传统设计思想,其优点体现在其传递水平荷载和垂直荷载的工作特性上。CFG桩复合地基设计,必须同时满足强度和变形两个条件。CFG桩复合地基技术以其用材经济、施工快捷、加固效果良好等优点,在工程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15.
影响基础上拔承载能力的因素包括地基土物理力学参数及基础尺寸参数,而确定混凝土方量最小、基础上拔承载力最大的基础参数配比是基础优化设计的关键。以戈壁滩碎石土地基中的原状土扩底基础为研究对象,采用正交设计方法,以立柱直径、深宽比、扩展角为影响因素,以基础上拔承载力为分析指标,设计出9组尺寸的足尺基础。通过现场试验,获得了各试验基础的荷载位移曲线和上拔承载力值,提出了采用渐变率的概念表征荷载位移曲线的非线性变化特征,通过分析发现基础荷载位移曲线渐变率与承载能力呈负相关。结合正交试验分析结果,得出立柱直径、深宽比、扩展角3个因素中对碎石土地基原状土扩底基础抗拔承载能力的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依次为深宽比、立柱直径、扩展角,表明在戈壁滩碎石土地基基础的工程设计中增加深宽比能提高基础抗拔承载能力。  相似文献   

16.
李永刚 《山西建筑》2006,32(2):106-107
通过具体工程实例,对施工过程中技术质量控制要点进行了阐述,结合平板载荷试验检测换填后其地基承载力及变形指标满足设计要求,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考虑桩土变形协调的软土刚性桩复合地基设计计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按照规范设计,软土刚性桩复合地基桩间土的承载力往往被过高使用,其设计承载力对应的沉降大于复合地基沉降,而实际中是不可能出现这种情况,因此,桩间土承载力并不能按照设计发挥,主要原因是没有考虑桩、土变形协调的关系。为揭示桩、土变形协调的内在本质以及软土承载力被过高使用的问题,采用双曲线切线模量法,分别计算桩、土的p-s曲线,然后叠加成复合地基的p-s曲线,建立桩、土变形协调关系,以此分析桩、土荷载分担的情况。分析后发现,按照规范方法设计时,通常软土的承载力使用过高和桩的承载力设计偏低,如单桩承载力或其强度不足,易导致桩及复合地基破坏。针对规范方法的不足,提出合理的软土刚性桩复合地基设计应考虑桩、土变形协调的关系,应根据其p-s曲线按照相应沉降量所对应的荷载确定桩间土承载力,建立的考虑桩、土变形协调的软土刚性桩复合地基设计计算方法,可为今后设计提供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8.
利用Hoek-Brown强度准则建立砂砾软岩极限承载力分析方法,提出岩基剪切破坏模型,推求潜在破坏面上正应力计算公式。结合某工程现场载荷试验探讨砂砾软岩的极限承载能力及自重应力对极限承载能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极限承载力的计算结果大于预估设计荷载,砂砾软岩在强度方面尚有很大潜力可挖;同时,极限承载力的计算结果弥补了现场载荷试验中由于试验条件所限造成的荷载–变形曲线上峰值荷载不能给出的缺陷,为建立完整的变形曲线模型奠定了理论基础。研究成果为研究砂砾岩一类软岩的承载力提供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9.
合理确定地基极限承载力在工程应用上具有重要的意义,分析了基础荷载作用下,地基土体塑性区的发展规律,提出了以塑性区贯通时基底荷载作为地基极限承载力的判定方法,由此推导了一个新的地基极限承载力公式;通过一个算例,对比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公式、太沙基公式与新公式的区别,验证了新公式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20.
佛山地区微型桩基础下压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屈勇  张继强 《山西建筑》2011,37(36):67-68
指出微型桩基础是一种能够适应输电线路基础受力特点的新型基础形式,选择佛山地区典型软土地基条件,通过现场真型试验,对微型桩单桩及群桩基础抗压承载力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表明,所设计的微型桩群桩基础具有良好的抗压承载能力,能够满足工程需求,可在今后工程中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