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回顾了国内外在核事故后果评价领域开展的概率风险评价、实时后果评价、事故后的后果评价技术与方法研究的发展历程,对后果评价研究在大气弥散模型的要求与发展、利用环境监测数据估算源项、食物链模型与事故季节性、剂量估算与防护措施、核与辐射突发事件(小尺度)响应、决策支持技术以及放射性物质长距离迁移问题等方面进行了讨论与分析。近年来,随着我国核能事业的迅猛发展,需要加强和发展核事故与突发事件的后果评价和应急响应技术。  相似文献   

2.
核事故后果评价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回顾了国内外在核事故后果评价领域开展的概率风险评价、实时后果评价、事故后的后果评价技术与方法研究的发展历程,对后果评价研究在大气弥散模型的要求与发展、利用环境监测数据估算源项、食物链模型与事故季节性、剂量估算与防护措施、核与辐射突发事件(小尺度)响应、决策支持技术以及放射性物质长距离迁移问题等方面进行了讨论与分析。近年来,随着我国核能事业的迅猛发展,需要加强和发展核事故与突发事件的后果评价和应急响应技术。  相似文献   

3.
核事故后果的计算机评价模式现状与新动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 2 0年来 ,核事故后果评价技术有了很大的发展。本文简要综述了 IRPA-1 0会议“核事故及其辐射”专题的内容。因为切尔诺贝利核事故对环境和人的影响深远 ,所以首先介绍了事故后较长时期内环境污染和健康效应的调查及数据收集工作。重点介绍了世界上具有代表性的 3个事故应急评价与决策支持系统 :RODOS、WSPEEDI、ARAC的基本功能和新动向 ,强调了先进计算机技术在后果评价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近20年来,核事故后果评价技术有了很大的发展。本文简要综述了IRPA-10会议“核事故及其辐射”专题的内容。因为切尔诺贝利核事故对环境和人的影响深远,所以首先介绍了事故后较长时期内环境污染和健康效应的调查及数据收集工作。重点介绍了世界上具有代表性的3个事故应急评价与决策支持系统:RODOS、WSPEEDI、ARAC的基本功能和新动向,强调了先进计算机技术在后果评价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东日本的大地震引发的海啸造成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发生严重核事故,引起了国内外社会广泛关注。对此次核事故放射性源项和事故所致后果进行了大致评价与预测。与后续事故发展情况相比较,本文评价工作从整体上把握了事故规模及其所致后果。  相似文献   

6.
杨玲 《核安全》2011,(1):53-55
事故评价是核电厂应急状态下进行防护行动决策的重要技术基础.事故评价包括事故状态评价和事故后果评价两个方面.本文主要介绍事故状态评价技术在核事故应急决策中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环境保护部核与辐射安全中心开发的核事故后果预测与评价决策系统(Nuclear Accident Consequence Prediction and Assessment Decision System,NACPADS)的主要功能和特点,重点分析了NACPADS的精细评价模式、快速评价模式以及根据辐射监测结果估算剂量模式。最后,将NACPADS应用于我国某核电厂事故应急演习中,评价分析事故情景下的放射性影响。计算结果表明:NACPADS适用于核事故的早期后果评价。  相似文献   

8.
近20年来,核事故后果评价技术有了很大的发展。本文简要综述了IRPA-10会议“核事故及其辐射”专题的内容。因为切尔诺贝利核事故对环境和人的影响深远,所以首先介绍了事故后较长时期内环境污染和健康效应的调查及数据收集工作。重点介绍了世界上具有代表性的3个事故应急评价与决策支持系统:RODOS、WSPEEDI、ARAC的基本功能和新动向,强调了先进计算机技术在后果评价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为满足我国核能发展的需要,推动核事故概率后果评价工作,中国核工业总公司安防局和中国辐射防护研究院于1992年9月10—16日组织了核事故后果评价的研讨和培训活动。IAEA核安全处事故评价科 A.Gheorghe 先生应邀参加了这次研讨和培训活动。国内参加这次活动的单位还有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和秦山核电厂。这次活动在北京和太原两地举行。  相似文献   

10.
本文首先根据国际原子能机构第三级PSA执行程序顾问组会议报告的内容介绍了概率核事故后果评价方法,然后介绍了目前国际上的两个主要的核事故后果评价程序系统:美国NRC的严重事故后果评价程序系统—MACCS和欧共体的事故后果评价程序系统—COSYMA,最后...  相似文献   

11.
施仲齐  王醒宇 《辐射防护》2003,23(4):204-209
本文介绍了我国核应急响应期间事故后果评价/决策支持系统开发的状况,特别是开发的技术路线;依据我国三级核应急组织体系的基本职能、现有法规等对三级核应急组织在后果评价方面的要求,提出了三级核应急组织的后果评价/决策支持系统的基本功能、分工的见解及其说明,最后提出了开展相关工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核电站严重事故后果概率安全评价(PSA)是采用概率论的方法对核电站放射性后果进行分析,并定量给出放射性物质对核电站周围公众的健康效应影响。以国内某压水堆核电站为参考厂址,建立合适的场外后果分析模型。采用分层抽样方法对参考厂址1a的气象数据进行抽样,源项和释放特征等数据取自二级PSA的研究结果。利用事故后果评价程序对核电站严重事故后果进行计算,并用概率论方法对结果进行评估。通过计算将各事故和事故谱的场外个人剂量表示为CCDF曲线和总频率-剂量曲线,再用概率论方法得到不同距离处个人剂量超过指定剂量的条件概率;也可用此方法对确定烟羽应急计划区的安全准则中所描述的"大多数严重事故序列"进行量化。  相似文献   

13.
王醒宇  施仲齐 《辐射防护》2002,22(3):135-139
本文介绍了一种事故早期可防止剂量的计算方法,分析讨论了时间,空间,环境和不同防护行动之间相互作用等对防护行动实施效果有主要影响的因素;通过计算不采取任何防护行为时所受到的剂量与采取防护行动后的剂量之差得到可防止剂量,将其与国际原子能机构建议采用的通用干预水平进行比较,可得到应采取紧急防护行为的区域,同时也可以为进一步的防护决策最优化提供剂量数据。该方法已经应用在广东省核事故场外后果预测评价系统(GNARD2.0)和秦山地区环境核事故后果评价系统(QS-NUCAS1.0)之中。  相似文献   

14.
核设施事故场外后果的预测和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和评论了核设施事故场外后果的实时评价模式及其选择,提出了我国核电厂实时应急剂量评价宜采用的模式的建议。文章还说明了后果预测结果的不确定性,后果预测与防护决策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本文概述KWU压水堆核电站限制系统的功能和优点。设计计算表明,限制系统对缓解核电站事故后果起到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16.
田湾核电站场外事故后果评价系统--TW-NAOCA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田湾核电站早期应急的需要,开发了一套核事故场外后果实时评价计算机系统软件(TW-NAOCAS)。该系统设计为一个连接多种模型(数据预处理、风场预测、大气弥散、剂量估算和干预与防护对策评估)和数据库的综合系统。本文对该系统进行介绍,并通过模式比对,对系统物理模型有效性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该系统采用的物理模型和运行设计是有效而可靠的。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核电厂事故后果评价影响因素模拟分析方法,以某内陆核电厂址为研究对象,应用核电厂事故后果计算程序模拟了不同扩散参数和源项变化情景下核电厂事故短期大气弥散因子和有效剂量对其响应特征。结果表明,水平扩散参数情景下短期大气弥散因子的最大值发生频率相对于垂直扩散参数情景较低,有效剂量最大值发生频率源项情景远高于扩散参数情景,有效剂量对扩散参数的响应程度要比对源项变化的响应程度要高。多种因子对核电厂核素大气扩散特征的综合效应还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