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 :研究重组腺病毒介导的人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基因 (eNOS)表达生成的一氧化氮合酶 (NOS)对球囊损伤后大鼠颈总动脉新生内膜的抑制作用。方法 :在 2 93细胞内扩增、纯化Ad LacZ和Ad eNOS ,鉴定其是否携带有LacZ和eNOS基因。建立大鼠颈总动脉球囊损伤模型后 ,将磷酸缓冲液 (PBS)、Ad LacZ和Ad eNOS在体内分别转染到损伤血管段 ,以X gal染色、苏木精 伊红染色 ,免疫组化及计算机图像分析处理等方法观察转染动脉节段外源性eNOS蛋白表达及其对新生内膜的影响。结果 :重组腺病毒携带有eNOS基因 ,并且在损伤血管段得到有效表达。转染后PBS组、Ad LacZ组和Ad eNOS组的新生内膜面积分别为 (0 .187± 0 .0 18)、(0 .134± 0 .0 6 1)和 (0 .0 6 3± 0 .0 2 6 )mm 2 ,新生内膜与中膜面积比值 (I/M)分别为 1.5 76± 0 .2 73、1.342± 0 .35 7和 0 .5 6 0± 0 .16 1。与PBS组、Ad LacZ组相比Ad eNOS组无论新内膜面积 ,还是管腔狭窄程度都明显减小。结论 :腺病毒介导的eNOS基因转染能有效抑制球囊损伤后血管内膜的增生 ,可防治血管成形术后再狭窄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大鼠 Thr-1.1干细胞局部移植对大鼠颈总动脉球囊损伤后内膜增生的影响,评价干细胞移植对再狭窄的作用。方法雌性 SD 大鼠60只随机分为2组,每组30只,即干细胞移植组:于颈总动脉球囊损伤后即刻将约5×10~6 Thy-1.1干细胞注入至损伤血管局部;对照组:颈总动脉球囊损伤后局部注入等量生理盐水。另有30只4~6周龄雄性 SD 大鼠提供骨髓 Thy-1.1干细胞。2组各于术后即刻、3 d、7 d、14 d、28 d 取损伤血管段,病理组织学方法观察细胞增殖情况,原位杂交方法观察移植细胞的定植、分化情况,RT-PCR 方法分析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的表达情况。结果干细胞移植组内膜面积低于对照组[I/M,干细胞移植组:2.06±0.28比对照组2.42±0.19,P<0.05],干细胞移植组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eNOS mRNA,干细胞移植组:0.44±0.06比对照组0.35±0.02,P<0.05],干细胞移植组原位杂交图片中可见内皮细胞有移植的异体细胞。结论 Thy-1.1干细胞局部移植可促进大鼠颈总动脉球囊损伤后再内皮化,抑制内膜增生,预防血管成形术术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不同处理方式对大鼠颈总动脉球囊损伤后内膜增生以及再内皮化的影响,评价对损伤血管的影响。方法将雄性SD大鼠90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30只,即G-CSF预处理组,于颈总动脉球囊损伤前7d开始皮下注射G-CSF,连续7d后,进行颈总动脉球囊导管损伤;G-CSF后处理组,于颈总动脉球囊损伤后即刻开始皮下注射G-CSF,连续7d;对照组:只进行颈总动脉球囊损伤。3组大鼠均于术后即刻,3,7,14,21及28d,取损伤血管段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观察细胞增殖的情况,并采用RT-PCR法检测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的表达。结果G-CSF预处理组内膜面积小于G-CSF后处理组及对照组,管腔直径多于对照组,内膜、中膜面积比值在3组中最低。G-CSF预处理组中eNOS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G-CSF后处理组中eNOS的表达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G-CSF预处理组与G-CSF后处理组比较亦无统计学差异。结论G-CSF可促进大鼠颈总动脉球囊损伤后再内皮化的进程,抑制内膜增生过程,对球囊损伤具有修复作用,可预防血管成形术术后的再狭窄,G-CSF预处理组较G-CSF后处理组的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大鼠Thy-1.1干细胞局部移植对大鼠颈总动脉球囊损伤后内膜增生的影响,评价干细胞移植对再狭窄的作用.方法 雌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2组,每组30只,即干细胞移植组:于颈总动脉球囊损伤后即刻将约5×105Thy-1.1干细胞注入至损伤血管局部;对照组:颈总动脉球囊损伤后局部注入等量生理盐水.另有30只4~6周龄雄性SD大鼠提供骨髓Thy-1.1干细胞.2组各于术后即刻、3 d、7 d、14 d、28 d取损伤血管段,病理组织学方法 观察细胞增殖情况,原位杂交方法 观察移植细胞的定植、分化情况,RT-PCR方法 分析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的表达情况.结果 干细胞移植组内膜面积低于对照组[I/M,干细胞移植组:2.06±0.28比对照组2.42±0.19,P<0.05],干细胞移植组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eNOS mRNA,干细胞移植组:0.44±0.06比对照组0.35±0.02,P<0.05],干细胞移植组原位杂交图片中可见内皮细胞有移植的异体细胞.结论 Thy-1.1干细胞局部移植可促进大鼠颈总动脉球囊损伤后再内皮化,抑制内膜增生,预防血管成形术术后再狭窄.  相似文献   

5.
孙贇  蔡文玮  胡萍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22):4969-4972
目的 观察FKHRL-1基因转染对颈总动脉球囊损伤后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方法 21只雄性SD大鼠分成对照组(C1组)和球囊损伤组(S组),其中S组又分为损伤后0.5、1、2、3、6、12h组(S1、S2、S3、S4、S5、S6组,n=3);S组大鼠均行左侧颈总动脉球囊损伤术,取损伤处血管组织培养平滑肌细胞,并采用RT-PCR技术检测FKHRL-1mRNA表达、Western印迹法检测FKHRL-1蛋白表达.15只雄性SD大鼠行左侧颈总动脉球囊损伤术后分为正常对照组(C2组、n=5)、空白对照组(N组、n=5)和体外转染组(T组、n=5),取损伤后2h的血管组织培养平滑肌细胞,采用Wetern印迹法检测质粒DNA的表达、MTT法检测细胞的增殖能力.结果 颈动脉损伤后S3组血管平滑肌细胞的FKHRL-1磷酸化蛋白表达明显增强,与C1组和其他S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脂质体LipofectAMINETM2000成功将质粒转染至损伤后血管平滑肌细胞中,转染后T组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殖能力显著降低,与C2组和N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血管损伤后,FKHR-1快速发生磷酸化、在损伤后2h达到高峰,整个过程持续时间短;转染后FKHRL-1可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血管损伤后平滑肌细胞的增殖,提示非磷酸化FKHRL-1的含量升高可能在血管损伤后的修复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球囊损伤的大鼠颈总动脉内皮修复的影响.方法 球囊损伤24只SD大鼠颈总动脉,建立动脉内皮损伤模型,随机分为:(1)治疗组12只SD大鼠,球囊损伤颈总动脉即刻注射1 mL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溶液;(2)对照组12只SD大鼠,球囊损伤颈总动脉即刻注射1 mL磷酸盐缓冲液.14 d及28 d后,取颈总动脉标本作组织病理切片,行苏木精伊红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α-平滑肌肌动蛋白免疫组化染色.结果 用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新生内膜的厚度,14 d及28 d治疗组血管内膜增生均较对照组轻(14 d时0.57±0.06 cm比1.09±0.06 cm,P<0.05;28 d时0.43±0.09 cm比4.72±0.15 cm,P<0.05);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内皮化程度,治疗组血管内皮细胞覆盖程度高于对照组(14 d时70.8%±1.3%比20.4%±1.1%,P<0.05;28 d时90.2%±1.3%比10.7%±0.4%,P<0.05),治疗组可见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5-溴脱氧尿核苷双阳性细胞约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单阳性细胞的50%.α-平滑肌肌动蛋白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平滑肌细胞浸润积分,14 d时治疗组平滑肌细胞浸润1.5分,对照组2分;28 d时两组分别为1分和3分.结论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减轻新生内膜增生,加快损伤血管的内皮化进程,减少平滑肌细胞浸润,从而促进球囊损伤的大鼠颈总动脉内皮完整性修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损伤血管环氧化酶-1(COX-1)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的表达情况,探讨益气活血方对球囊损伤大鼠颈总动脉后血栓形成的干预机制。方法随机将90只雄性SD大鼠分为模型组,阿司匹林组,益气活血方大、中、小剂量组。球囊损伤大鼠颈总动脉前给予高脂饲料喂养30d,造成高脂血症;然后经右股动脉穿刺球囊扩张损伤大鼠左颈总动脉,造成颈总动脉管腔狭窄。手术前1d开始给药,每组动物于术后(5d、14d、28d)处死,取损伤颈总动脉,常规固定、包埋、切片,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检测COX-1和iNOS的表达。结果血管损伤后模型组COX-1表达明显增多,术后应用中药益气活血方或阿司匹林后,COX-1表达明显减少,术后5d、14d和28d,用药各组(除中药小剂量组外)COX-1表达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用药各组iNOS表达明显增多,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气活血方下调细胞COX-1的表达、上调iNOS表达,可能通过抑制TXA2产生和舒张血管作用而抑制血管内血栓形成防治再狭窄。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损伤血管细胞核增殖抗原(PCNA)的表达情况,探讨益气活血方对球囊损伤大鼠颈总动脉内膜平滑肌细胞(VSMCs)增殖的干预机制.方法 随机将108只雄性SD大鼠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阿司匹林组及益气活血方大、中、小剂量组.球囊损伤大鼠颈总动脉前给予高脂饲料喂养30 d,造成高脂血症;然后经右股动脉穿刺球囊扩张损伤大鼠左颈总动脉,造成颈总动脉管腔的狭窄.手术前1 d开始给药,每组动物于术后(5 d、14 d、28 d)处死,取损伤颈总动脉,常规固定、包埋、切片,分别做HE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检测PCNA的表达.结果 各组PCNA均表达阳性,模型组明显增多,用益气活血方干预后14 d和28d PCNA表达量与模型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益气活血方对球囊损伤后动脉血管内膜VSMCs增生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下调细胞核增殖抗原的表达,抑制血管内膜VSMCs的细胞分裂周期进程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局部转染锌指蛋白A20基因对大鼠颈动脉再狭窄模型球囊损伤后内膜增生和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建立大鼠颈总动脉球囊损伤模型。104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n=26):假手术组、模型组、对照组和治疗组。假手术组只进行颈动脉结扎,不进行球囊损伤术;模型组只进行球囊损伤术,不进行局部转染治疗;对照组球囊损伤术后局部灌注Lipofectamine 2000 Reagent TE buffer;治疗组球囊损伤术后局部灌注Lipofectamine 2000 Reagent pCAGGS-GFP/A20重组质粒。荧光显微镜观察A20在损伤动脉壁的转染效率;病理组织学观察内膜增生情况;溴脱氧尿嘧啶核苷标记技术评估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殖指数;分别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Western-blotting方法检测核因子κB p65在各组大鼠颈总动脉中的表达情况。结果大鼠颈总动脉球囊损伤术后14 d模型组和对照组血管内膜显著增生。A20基因转染可抑制新内膜面积的增加(减少47.8%,P<0.05)和内/中膜比值的增加(减少42.9%,P<0.05)。术后10 d治疗组血管平滑肌细胞体内增殖指数(9.6%±2.3%)显著少于对照组(26.7%±5.1%,P<0.05)。术后10 d治疗组血管壁细胞核因子κB p65阳性细胞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7 d、14 d和28 d治疗组血管组织核因子κB p65的蛋白表达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局部转染A20基因可抑制损伤血管内膜增生及平滑肌细胞的增殖,其分子机制可能通过其负反馈抑制了核因子κB介导的胞内信号转导途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不同月龄大鼠颈总动脉零应力状态变化与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蛋白表达的关系。方法取30只3、12和24个月龄SD大鼠(每组10只)。处死大鼠后,迅速取下左右两侧颈总动脉。左侧颈总动脉置人4℃氧合Kreb’s液(pH=7.4)中,用于各组大鼠颈总动脉血管的零应力状态张开角的测量。右侧颈总动脉置人4%多聚甲醛溶液,采用组织形态学方法结合计算机图像分析,对颈总动脉组织形态学及定量形态学进行观察,并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观察各组大鼠血管壁eNOS蛋白表达情况。结果随着大鼠月龄增高,成年大鼠颈总动脉发生明显重构,血管内膜增生明显,并伴有eNOS蛋白表达的降低。①3个月龄大鼠颈总动脉内皮细胞和中膜平滑肌细胞eNOS阳性表达数分别为10.1±2.5和79±8,显著高于12(6.7±1.4,64±8)和24个月龄大鼠(1.9±0.9,30±5),P〈0.01;②3、12和24个月龄大鼠颈总动脉张开角分别为(80±6)度、(110±6)度和(121±4)度,12和24个月龄大鼠颈总动脉的张开角都显著大于3个月龄大鼠的张开角(P〈0.01);③应用相关分析表明,不同月龄大鼠血管内皮细胞和中膜平滑肌细胞eNOS阳性表达数量与血管张开角变化呈负相关(r=-0.8089,r=-0.7560,P〈0.05)。结论无论在血管形态学还是在零应力状态方面,不同月龄大鼠颈总动脉都存在着显著的差异,而且血管壁组织eNOS蛋白表达与大鼠颈总动脉零应力状态的改变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克隆人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 (t- PA)基因并构建一种能在血管内皮细胞 (VEC)中高效、安全表达 t- PA的 pc DNA3.1(+) / t- PA真核表达重组质粒。方法 采用高效 Trizol试剂快速从胎儿肺组织中提取总 RNA,RT- PCR获得 t- PA c DNA,并将真核表达质粒 pc DNA3.1(+)和 t- PA基因片段分别双酶切 ,将回收的 pc DNA3.1(+)大片段 (5 .0 kb)与 t- PA基因片段 (1.9kb)重组。对 pc DNA 3.1(+) / t- PA质粒进行酶切鉴定和测序。脂质体介导 pc DNA3.1(+) / t- PA转染血管内皮细胞 ,并用 RT- PCR法和 EL ISA法分别从 m RNA水平和蛋白质水平检测 t- PA的表达情况。结果 成功地从胎儿肺组织中克隆了 t- PA基因 ,并构建了以 pc DNA 3.1(+)为载体的真核表达质粒载体。pc DNA3.1(+) / t- PA转染血管内皮细胞后 ,t- PA表达增加 ,(n=6 ,P<0 .0 1)。结论 含t- PA基因真核表达质粒构建成功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尼克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盐氧化酶4表达水平的改变对内皮细胞活性氧生成和凋亡的影响。方法转染尼克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盐氧化酶4表达质粒或GFP质粒到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和ECV304中,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转染后尼克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盐氧化酶4mRNA的水平,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内活性氧水平和细胞凋亡率,用Hoechst染色和TUNEL法观察细胞凋亡。结果转染后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中尼克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盐氧化酶4mRNA水平明显高于GFP质粒组和对照组,不表达尼克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盐氧化酶的ECV304细胞系经转染后亦表达尼克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盐氧化酶4mRNA;流式细胞仪检测发现,与GFP质粒组(ECV304和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凋亡率分别为1.56%±0.33%和4.56%±0.62%)和对照组(ECV304和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凋亡率分别为1.05%±0.25%和2.28±0.37%)相比,转染尼克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盐氧化酶4质粒组内皮细胞的活性氧生成和凋亡率(ECV304和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凋亡率分别为9.60%±0.92%和12.41%±1.12%)明显增加(P<0.05,n=3);Hoechst和TUNEL染色发现,转染尼克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盐氧化酶4质粒后有部分内皮细胞胞核出现凋亡特征性改变。结论尼克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盐氧化酶4表达质粒可有效地转染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引起尼克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盐氧化酶4mRNA水平升高;尼克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盐氧化酶4过表达可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3.
尹小燕  胡萍  蔡文玮  盛净 《心脏杂志》2007,19(6):635-637,641
目的探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对动脉粥样硬化(AS)大鼠颈总动脉球囊损伤后再狭窄的影响。方法Wistar大鼠48只,随机分为3组:普通饮食组(普食组,n=6),高脂饮食组(高脂组,n=42)。高脂组又分为:G-CSF组(n=21)和生理盐水组(NS组,n=21)。高脂饮食后1个月用HE染色及透射电镜证明AS形成情况。G-CSF组和NS组分别于高脂饮食后1个月给予G-CSF或生理盐水干预6d,然后行左颈总动脉球囊损伤术,术后14、21、90d分别用扫描电镜、HE染色及图像分析观察血管内皮形成及内膜的增生情况。结果高脂组大鼠高脂饮食后1个月可见AS的早期改变,行球囊损伤后可见大鼠颈总动脉内膜逐渐增厚,但是G-CSF组明显小于NS组,G-CSF组损伤血管内皮较快恢复连续性,G-CSF组内膜与中膜面积比值(Ai/Am)远小于NS组(P<0.01)。结论G-CSF可以加速AS大鼠损伤血管的再内皮化、抑制血管损伤后再狭窄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胃癌相关基因GCRG213正反义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鉴定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目的:构建胃癌相关基因GCRG213正、反义真核表达载体.方法:从pGEM-T质粒上扩增出的胃癌相关基因GCRG213的DNA片段,两端分别引入限制性内切酶KpnI,BamHI和EcoRI, BamHI识别位点.按正向、反向克隆入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 ).测序正确的重组子pcDNA3.1-a(含GCRG213正向克隆), pcDNA3.1-b(含GCRG213反向克隆)和空载体经脂质体转染人胃癌细胞系MKN45细胞, G418筛选获得稳定转染的细胞株,采用半定量RT-PCR及Wlestern blot比较转染不同质粒的 MKN45细胞中GCRG213在mRNA和蛋白质水平上的表达差异.结果:经测序证实,GCRG213正向克隆和反向克隆正确插入真核表达载体 pcDNA3.1( ),组成重组子pcDNA3.1-a(含正向克隆),pcDNA3.1-b(含反向克隆).重组子 pcDNA3.1-a,pcDNA3.1-b和空载体经脂质体转染人胃癌细胞系MKN45细胞,G418筛选获得稳定转染的细胞株.与对应的空载体比较,RT-PCR结果显示转染pcDNA3.1-a的 MKN45细胞中其mRNA的表达上调35.4%,而转染pcDNA3.1-b的MKN45细胞中其mRNA 的表达下调32.1%;Western blot结果显示转染 pcDNA3.1-a的MKN45细胞中其蛋白的表达上调49.4%,而转染pcDNA3.1-b的MKN45细胞中其蛋白的表达下调50.3%.结论:成功构建胃癌相关基因GCRG213正、反义真核表达载体.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检测真核表达克隆pcDNA3.1烟酰胺单核苷酸腺苷酰转移酶1(NMNAT1)的水平和有效性.方法 采用PCR的方法钓取小鼠源NMNAT1基因的cds全长片段,构建到T载体中,并转接到pcDNA3.1中;同时设计引物进行全基因测序;采用常规的脂质体转染方法转染入Hela细胞系中表达小鼠源NMNAT1基因,通过qPCR和Western blot的方法检测克隆pcDNA3.1-NMNAT1的表达水平和表达有效性,并同时建立小鼠源NMNAT1基因的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方法.结果 成功钓取了小鼠源NMNAT1基因,测序结果显示与数据库序列完全匹配,pcDNA3.1-NMNAT1通过脂质体转染入Hela细胞系,48 h以后收取细胞,经过反转录以后进行qPCR检测和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表达克隆pCDNA3.1-NMNAT1能同时在mRNA水平和蛋白水平高表达小鼠NMNAT1基因.结论 成功从小鼠脑cDNA文库中克隆了NMNAT1基因的全长cDNA,与Pubmed序列完全一致,并构建到真核表达载体上正确表达NMNAT1蛋白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肝细胞生长因子(HGF)与肝再生增强因子(ALR)重组表达质粒对大鼠实验性肝纤维化的治疗作用.方法 建立二甲基亚硝胺肝纤维化模型后的90只S-D大鼠分为空白组、pcDNA3.1治疗组、pcDNA3.1-HGF治疗组、pcDNA3.1-ALR治疗组、pcDNA3.1-HGF与pcDNA3.1-ALR共治疗组、pcDNA3.1-HGF-ALR治疗组,每组15只.各治疗组大鼠每24小时经尾静脉注射1次相应质粒0.1 μmol,连续3次,空白组不接受任何治疗,另取同批次S-D大鼠10只作为对照组.治疗结束后4 d处死大鼠,留取肝组织采用HE染色观察肝脏的病理形态,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和c-jun的表达.计量资料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SNK检验,计数资料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分析.结果 空白组和pcDNA3.1治疗组大鼠肝组织有明显的条索状纤维间隔形成,可见假小叶,两组肝纤维化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317,P=1. 000);其他治疗组肝纤维化均有不同程度改善,以pcDNA3.1-HGF-ALR治疗组改善最明显.对照组肝组织PCNA和c-jun表达均较低,其吸光度值分别为8.6±1.9和3.2±1.2;空白组与pcDNA3.1治疗组肝组织PCNA和c-jun表达均增加,其吸光度值分别为24.1±3.0.24.5±4.3与23.8±3.1、24.9±4.2,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其他治疗组的PCNA表达显著增加,c-jun表达显著降低,均以pcDNA3.1-HGF-ALR治疗组的变化最明显.结论 重组表达质粒pcDNA3.1-HGF-ALR能较好地改善大鼠实验性肝纤维化,并可能通过促进肝细胞增殖和抑制原癌基因c-jun的表达来发挥其抗肝纤维化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他莫昔芬对雌二醇抑制大鼠颈总动脉球囊损伤后内膜增生的影响。方法8~10周龄SD大鼠,分为雄性组和雌性组,每组21只,各组又平分为3个亚组去势对照组,雌二醇组,他莫昔芬组。应用F2.0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球囊导管损伤血管内膜。2周后处死动物,取出左、右颈总动脉作切片观察。结果雄性组内膜面积、内膜面积/肌层面积值,雌二醇组均小于去势对照组(均P<0.05);他莫昔芬组与去势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均P>0.05)。雌性组内膜面积、内膜面积/肌层面积值,雌二醇组均小于去势对照组(均P<0.05),而他莫昔芬组与去势对照组相比亦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结论雌二醇对去势雄性、雌性大鼠颈总动脉损伤后均有抑制内膜增生作用;他莫昔芬拮抗雌二醇的作用,提示雌二醇通过受体抑制内膜增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野百合碱(MCT)诱导的肺动脉高压大鼠中花生四烯酸色素p450表氧化酶CYP2J2基因过表达时血浆和肺组织中内皮素-l(ET-1)、一氧化氮(NO)血栓素A2(TXA2)和前列腺素I2(PGI2)的水平及肺组织中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的变化。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30)和MCT模型组(n=30),皮下注射MCT(60mg/kg)建立肺动脉高压模型。三周后尾静脉分别注射生理盐水和质粒分为6组:NS组,pCDNA3.1(n=10),pcDNA3.1-CYP2J2(n=10),MCT+NS(n=10),MCT+pCDNA3.1(n=10),MCT+pCDNA3.1-CYP2J2(n=10)。三周后,检测大鼠肺动脉压(mPAP),测定血浆和肺组织中ET-1和NO水平,检测肺组织中NOS和eNOS的活性,检测血浆和肺组织TXA2代谢产物TXB2和PGI2代谢产物6-酮-前列腺素1α(6-keto-PGF1α)水平及TXB2/6-keto-PGF1α的比值。结果 MCT模型组mPAP,血浆和肺组织中ET-1水平和TXB2含量和TXB2/6-keto-PGF1α比值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而pCDNA3.1-CYP2J2治疗组与MCT模型组比均显著降低(P<0.05),但仍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MCT模型组血浆和肺组织中NO和6-keto-PGF1α含量,肺组织eNOS和NOS活性,TXB2/6-keto-PGF1α比值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而pCDNA3.1-CYP2J2治疗组均明显增高(P<0.05),但仍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花生四烯酸色素p450表氧化酶基因CYP2J2可逆转MCT诱导的肺动脉高压,其机制可能与降低肺组织和血浆中的ET-1和TXA2含量,升高PGI2含量,上调TXA2/PGI2比值,上调机体内eNOS和总NOS活性,增加体内NO水平有关。CYP2J2基因治疗对肺动脉高压有积极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9.
大鼠颅内动脉瘤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大鼠颅内动脉瘤动物模型的建市方法。方法SD雌性大鼠60只,随机分为三组,即A组35只:结扎双侧肾动脉后支+结扎左侧颈总动脉+术后2%盐水喂养;B组15只:结扎双侧肾动脉后支+术后2%盐水喂养;C组10只:正常大鼠,未采取任何干预措施。术后12周处死大鼠,观察颅内动脉瘤形成情况及病理学改变。结果A组35只大鼠共出现13个颅内动脉瘤,包括12个睫状和1个梭形脑动脉瘤,成功诱导率为37.14%。光镜下病理学可见动脉瘤壁内膜垫消失,内弹性膜断裂,中膜平滑肌层变薄;电镜下可见中层血管平滑肌细胞的胞核染色质边聚,胞质和胞核浓缩等典型细胞凋广改变。大鼠颅内动脉瘤的组织结构变化与人类脑动脉瘤的超微结构变化极其类似。B组和C组未能诱导出颅内动脉瘤。结论结扎双侧肾动脉后支+结扎花侧坝总动脉+高盐饮食喂养诱导的颅内动脉瘤,是研究人类颅内动脉瘤发病机制较可靠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雌二醇对去势大鼠颈总动脉球囊损伤后内膜增殖的影响。方法:选择8~10wSD大鼠,分为雌、雄性组,各有3个亚组:非去势对照组、雌二醇试验组。腹腔注射雌二醇3d后,2.0mmPTCA球囊导管损伤左颈总动脉。动脉损伤后2w处死大鼠,图像处理仪测量内膜、图像处理仪测量内膜面积、内膜面积/肌层面积。结果:雄性试验组内膜面积、内膜面积/肌层面积,均显著比非去势对照组减小(均P<0.01),比去势对照组减小(均<0.05);雌性试验组内膜组织、内膜/肌层均显著比去势对照组减小(P<0.01),与非去势对照组差异不大(P均>0.05)。结论:雌二醇对去势大鼠颈总动脉内膜球囊损伤后均具有抑制内膜增殖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