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2006年8月至2007年8月对惠安番石榴园树冠节肢动物群落结构特征及群落特征的时序动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树冠节肢动物共采集到2纲、16目、100科总计218种,其中害虫116种、天敌61种、中性昆虫41种。害虫优势种为桔小实蝇Bactrocera dorsalis(Hendel)和棉蚜Aphis gossypii Glover,天敌优势种为细纹猫蛛Oxyopes macilentus L.Koch和大草蛉Chrysopa septempunctata Wesmael。节肢动物群落的物种丰富度、个体丰盛度、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和优势集中性指数等特征随季节的更替发生波动。  相似文献   

2.
采用直接观察法,分析比较了直播棉田的节肢动物群落、害虫和天敌亚群落的结构组成及其多样性特征指数,并对其时间动态进行聚类。结果表明,安徽省沿江棉区直播棉田节肢动物群落共有13目43科56种。节肢动物总群落多样性指数和物种丰富度分别高于害虫亚群落和天敌亚群落,总群落的优势集中性指数和优势度在6月份以后分别低于害虫和天敌亚群落。害虫、天敌亚群落与总群落的多样性特征指数变化趋势较一致。害虫亚群落的优势集中性指数在5月和9月中下旬高于天敌亚群落和总群落。经系统聚类可将该类棉田害虫和天敌亚群落的时间动态分为4个阶段:棉花苗期群落、蕾花期群落、花铃期群落和吐絮期群落;棉花蕾花期是棉田害虫重点防治时期。  相似文献   

3.
种植玉米诱集带对棉田昆虫群落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运用群落生态学的研究方法,研究了棉田种植单季和双季玉米诱集带对昆虫群落的影响.研究表明,种植单季和双季玉米诱集带后棉田的物种数、天敌的种类和数量均明显增加;棉田昆虫群落和害虫亚群落的多样性指数增加,但天敌亚群落的多样性指数有所下降;昆虫群落和害虫亚群落的稳定性增加.种植双季玉米诱集带对天敌的保护增殖作用优于单季玉米诱集带.  相似文献   

4.
顾鑫 《中国马铃薯》2014,(5):301-305
目前黑龙江省东部地区有很大面积的马铃薯田,但对其害虫的控制缺少必要的生物手段。本试验研究了马铃薯田害虫、天敌昆虫的种类、群落特征及种群动态间的区别,为科学制订马铃薯不同生育期害虫的综合防治提供了重要依据。试验采用随机取点法、直接观察法及陷阱法调查昆虫种类,鉴别了黑龙江省东部地区马铃薯田所有活动的昆虫种类,用昆虫群落的多样性、均匀性及优势集中性对昆虫群落的特征指数进行了分析。明确了马铃薯田活动的昆虫共9个目、21科、27种。昆虫群落的多样性指数大致呈低-高-低-高的趋势,受气候影响较大。6月中旬、7月末及8月初的昆虫群落的多样性指数相对较低,依靠天敌自身控制害虫的能力不足,此时需要进行化学防治。  相似文献   

5.
茶园害虫--天敌群落结构多样性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张觉晚  孙少华 《茶叶》2003,29(4):206-207
湖南兰岭茶厂茶园主要害虫为假眼小绿叶蝉、灰尺蠼、大尺蠼(油桐尺蠖)、茶毛虫、丽绿剌蛾、茶弈剌蛾、角胸叶甲;害虫主要天敌有茶园蜘蛛、瓢虫、草蛉、步甲、螳螂、绒茧蜂、黑卵蜂。三种不同管理类型茶园害虫——天敌群落多样性,以生态调控园的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最高,自然控制园多样性指数与生态调控园近似,但均匀度指数低于生态调控园。以化防管理园的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最低,而优势度指数最高。说明喷用化学农药治虫、防病、除草对茶园害虫、天敌群落结构破坏性极大。  相似文献   

6.
为探明吉林省中西部地区玉米蛾类害虫的种类及组成, 2017~2020年利用高空探照灯逐日诱集蛾类昆虫并分类,阐明各蛾类种群的动态,对蛾类群落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共采集、鉴定玉米蛾类害虫 4科 16种,优势科为夜蛾科,种数占比达 68.75%。明确各种害虫的虫源结构及危害方式,分析 9种种群数量大、可造成危害的关键害虫的种群动态。蛾类群落丰富度随时间的变化呈波浪式, 7月的群落丰富度、群落多样性都较高, 5月、 10月的群落均匀度相对较高。5月、 7月的群落相似性系数最高, 10月与各月的相似性系数都较低。明确各月优势度指数较高的种类,可为此区域蛾类害虫的监测预警与综合治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为探究生草大叶油草种植对芒果园节肢动物群落的影响,将种植大叶油草的芒果园与传统清耕生境节肢动物群落结构进行比较,对2种不同生境2018年8月—2019年6月的节肢动物群落物种数量、物种多样性、群落稳定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大叶油草生境下芒果园节肢动物物种数量、个体数量约为清耕生境的2倍;物种多样性指数、群落稳定性显著高于清耕生境,在天敌亚群落方面也表现出相似差异。而害虫亚群落方面,清耕生境害虫数量(4730头)约为大叶油草生境(2027头)的2倍。综合分析表明,芒果园种植大叶油草有利于增强节肢动物群落稳定性,减少害虫、提高天敌的种群数量、便于发挥天敌的自然控制作用,是一种较好的绿色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8.
为明确茶园害虫群落多样性、优势种与昆虫群落的时间格局,对山东省代表性茶园的主要害虫及天敌群落特征进行研究.通过目测法、黄板法、扫网法以及室内观察法,进行害虫和天敌的种类鉴定以及数量统计,共发现害虫(包括害螨)27种,天敌(包括蜘蛛)15种.茶园的主要优势种害虫有黑刺粉虱、小贯松村叶蝉、茶蚜、绿盲蝽与茶黄蓟马.主要优势天...  相似文献   

9.
朱莹  苏宏华  杨益众 《玉米科学》2022,30(6):156-164
以转基因抗虫玉米C0030.3.5和对照品系DBN318为材料,2016~2017连续两年采用直接观察法、地面陷阱法、黄板诱虫法对春、夏玉米田的节肢动物进行调查,对相关参数进行差异显著性检验,比较两类玉米田节肢动物群落之间的差异。结果表明,2016年春、夏玉米田转基因抗虫玉米C0030.3.5 3种调查法的田间节肢动物群落丰富度S、Simpson优势集中性指数D、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均匀性指数J等群落多样性参数与对照品系DBN318相比无显著差异。2017年的结果与2016年基本一致,相关性达0.98。从种植季节分析,不管哪个季节的转基因抗虫品种C0030.3.5,3种调查法的S、D、H′、J与对照品系DBN318相比,不同品种间群落多样性参数均无显著差异。结果表明,转基因抗虫玉米C0030.3.5对田间节肢动物群落多样性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0.
湖北省黄冈市花生田昆虫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马来氏网收集法,2014年5月-2016年7月开展了黄冈市花生田昆虫系统调查,阐明当地花生田的昆虫群落结构及相关群体指数动态规律。结果表明:黄冈市花生田昆虫58112头,隶属于14目150科,以膜翅目(24.67%)、鞘翅目(17.33%)、双翅目(16.67%)、半翅目21科(14.0%)、鳞翅目(12.0%)为优势类群;群落结构丰富度峰值出现在2014年6月(171)和2015年8月(168);丰盛度峰值出现在2014年10月(22468);多样性指数在1.67~5.32之间,峰值出现在2014年10月(5.32);均匀度指数在0.4~0.8之间;优势集中指数在0.0771~0.6556之间。从科级水平来看,主要花生害虫有叶蝉科、潜蝇科和蚜科;主要天敌有姬蜂科、瓢甲科和金小蜂科。  相似文献   

11.
采取随机调查和定点调查相结合的方法,调查了崂山茶区茶树害虫及其捕食性天敌的种类和数量。共记录茶树害虫(包括害螨)34种,分属于6目22科;捕食性天敌44种,分属于7目22科,其中天敌昆虫16种,捕食螨1种,蜘蛛27种。研究表明,该茶区茶树害虫大部分是由南方引进茶苗时带入的。目前该茶区的主要害虫是刺吸式口器害虫,主要捕食性天敌是蜘蛛。农药是影响天敌生存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潘铖  韩善捷  韩宝瑜 《茶叶科学》2015,35(4):316-322
选择树龄相同、品种为安吉白茶而栽培管理模式不同的有机茶园、三行密植茶园和丰产茶园,以及种植安吉白茶和龙井43等40多个品种的茶树品种园,通过在1周年内每2月1次的调查,发现:①从品种园、有机茶园、三行密植茶园至丰产茶园,天敌种数和个体数递减;三行密植茶园总个体数最大。②在垂直分层上:天敌种数和个体数在丰产茶园、三行密植茶园和品种园中皆以中层最多,在有机茶园中则以上层最多;害虫种数在丰产茶园、三行密植茶园和品种园中以中层最多,在有机茶园中以上层最多;害虫个体数在丰产茶园和三行密植茶园以下层最多,在品种园和有机茶园以中层最多;③在水平分布上,除了品种园,其他3类茶园东、西向天敌种数之和、个体数之和分别大于南、北向天敌种数之和、个体数之和;④在茶丛内、外层,4类茶园皆以内层害虫种数和个体数略多;外层天敌种数和个体数略多;⑤12月至翌年2月的越冬期间,物种数相对较少;4月、6月和10月物种数相对较多;⑥从有机茶园、品种园、丰产茶园至三行密植茶园,多样性指数递减。分析认为:尽管树龄、品种等相同,但是一个时期以来的不同管理模式可导致4类茶园节肢动物群落时空格局和多样性的显著差异,在一定程度上调控着昆虫群落结构和多样性。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湿热地区云南河口县芒果园内的5种主要病虫害发生规律进行调查,根据调查情况对芒果白粉病、炭疽病,芒果横线尾夜蛾、芒果切叶象甲、桔小实蝇等5种发生程度较重的病虫害进行发生危害情况的相关分析,同时对云南河口地区芒果害虫天敌进行搜集、调查及鉴定,调查鉴定结果表明:共有天敌昆虫24种,其中寄生性天敌11种,分属于2目5科;捕食性天敌昆虫21种,分属于5目8科。调查结果对于生产上科学制定芒果病虫害防治措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为综合运用自然气候、害虫天敌和人工干预技术措施调控兴义雪梨园生态系统的平衡,改变施农药防治害虫的传统方法,2001~2004年,在兴义雪梨园设点,调查园中邻耕区、更替区、辟荒区内年度虫种结构、主要害虫、害虫天敌世代生活史。结果表明,2001~2004年,兴义雪梨园产量逐年增加,无大小年现象;梨个体较整齐,外观品质好,内在品质好,无农药污染;梨园内害虫未暴发,梨园内生物种类和数量增多,兴义雪梨园生态系统基本平衡。  相似文献   

15.
在广东省6县18个乡镇开展玉米有害生物种类、为害及分布调查,基本摸清广东省玉米有害生物种类、为害及分布情况。结果显示,广东玉米有害生物种类48种,其中病害22种,病害以真菌为主,虫害及蜗牛26种,以鳞翅目害虫为主。发生为害表现为发生种类多,病虫草害种类及发生为害区域间差异大。  相似文献   

16.
化学农药对茶园节肢动物多样性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分析了化学农药对茶园节肢动物结构组成、多样性、均匀性等的影响。结果表明化学农药对茶园节肢动物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物种数量、结构组成、多样性指数、物种分布的均习性等方面。农药费用高的茶园优势害虫种群密度大,尤以假眼小绿叶蝉明显。农药费用低的茶园,天敌的控制作用明显增强,节肢动物的多样性指数、均匀性指数增大。  相似文献   

17.
Widespread use of highly toxic pesticides primarily for agricultural purpose has generated increasing concerns about the negative impact of pesticides on human health and the environment. Integrated pest management (IPM) usually seeks to minimize the use of pesticides and can be utilized to solve pest problems while minimizing risks to people and the environment. A total of 220 vegetable farmers in Nakhon Ratchasima Province of Thailand was interviewed with the objective of investigating the factors determining their adoption or non-adoption of IPM practices. The findings demonstrated that farmers had different uncompromising reasons for determining the use of IPM for their insect pest management. Higher costs of insecticides (91%), adverse effects of insecticides on human health and the environment (80%), and a greater risk of insect pests developing resistance to insecticides (28%) were the primary reasons for the adoption of IPM by vegetable growers in the study area. The reasons for the rejection of IPM practice were unsuitability of IPM for a large farm (52%), implementation difficulties (80%) and a greater belief in synthetic insecticides and their efficacy for target pest control (39%). A comparison between the IPM and the non-IPM farmers showed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 < 0.01) in farmers' knowledge of pest management, which influenced IPM adoption or non-adoption. The IPM farmers had greater knowledge about identifying natural enemies and their beneficial role in controlling insect pests, about plant extracts and their efficacy in controlling insect pests and about sticky traps and their efficacy in monitoring natural enemies and controlling insect pests. For example, 24% of IPM farmers had knowledge of natural enemies whereas it was only 4% for the non-IPM farmers. A logistic regression model was fitted which showed that lower cost of pest management, better knowledge on IPM after training and availability of extension services were the factors which influenced farmers' adoption of IPM practice. The non-IPM farmers rejected adoption of IPM due to the common belief that natural enemies would not be effective in controlling insect pests and yields of vegetables would not be increased by practicing IPM.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转基因抗除草剂油菜品种、受体及当地常规品种田间昆虫多样性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不同品种间昆虫、害虫和天敌的物种数及个体数量之间存在极显著或显著差异;进一步分析表明,这种差异主要表现为转基因抗除草剂品种与受体品种之间的差异,而与当地的常规品种之间无显著差异。群落特征值群落丰富度、多样性指数在油菜的苗期及抽薹期,均以受体品种为最高;而在油菜的花期及结荚期,除花期的群落丰富度外,则以转基因抗除草剂的品种为最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