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急性心肌梗死的部位是决定心肌梗死预后的重要因素,为此作者研究了179例急性前壁和下壁心梗(包括非Q波性心梗)梗死部位与危险因素的差别及对住院病死率和并发症的影响。本文结果提示前壁心梗患者中,不吸烟者较下壁心梗患者中多,且前壁心梗患者中有高血压和高血脂者多,机械并发症多,预后差,病死率高。房室传导阻滞多见于下壁心梗,非Q波心梗并发症少于有Q波心梗患者。  相似文献   

2.
急性心肌梗死的部位是决定心肌梗死预后的重要因素,为此作者研究了179例急性前壁和下壁心梗(包括非Q波性心梗)梗死部位与危险因素的差别及对住院病死率和并发症的影响。本文结果提示前壁心梗患者中,不吸烟者较下壁心梗患者中多,且前壁心梗患者中有高血压和高血脂者多,机械并发症多,预后差,病死率高。房室传导阻滞多见于下壁心梗,非Q波心梗并发症少于有Q波心梗患者。  相似文献   

3.
问 :心绞痛病人做ECG ,对诊断和预后有什么帮助 ?答 :稳定型心绞痛病人 1/ 3心电图正常 ,异常的心电图有下列表现(1)无心梗时 ,非特异性ST T改变 ;(2 )出现LBBB多提示左室功能障碍 ,多支病变 ;(3)有Q波为心梗 ,但Q波这一指标不敏感 ;(4)不稳定性心绞痛发作时ST段下降或上升 ,T波倒置。心绞痛停止 ,这些变化也消失 ;(5 )胸前导联新发或持续T波倒置 ,提示左前降支或左主干冠脉病变 ,有心梗危险 ;(6 )持续性ST T改变可能是非Q性心梗。问 :心梗的典型症状与体征 ?答 :心梗症状 :胸骨后痛 ,持续 15~ 30分钟 ,放射到两臂、下颌、背部 ,呼…  相似文献   

4.
糖尿病与心血管疾病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由于生活方式变化和人口老龄化,我国患糖尿病人数在明显增加。Framingham研究随访20年,糖尿病患者患冠心病危险增加2~4倍,且常是多支病变,介入治疗预后差。不典型心绞痛,无痛性心肌梗死(心梗)和非Q波心梗多见。OASIS研究糖尿病患者不稳定心绞痛及非Q波心梗死亡率增加57%。Haffn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心房颤动病人抗凝治疗用药情况及治疗效果。方法房颤病人卒中风险评估评分系统(CHADS2)评分≥2分的心房颤动病人均应口服华法林抗凝治疗;若评分为1分,可口服华法林或阿司匹林;评分为0分一般无须抗凝治疗。观察心房颤动病人采取不同抗凝治疗方案血栓及出血的发生情况。结果 87例病人CHADS2评分≥2分,29例口服华法林,其中出血4例,血栓2例;52例口服阿司匹林,其中出血2例,血栓5例;6例未服药,其中血栓3例。29例病人CHADS2评分为1分,9例口服华法林,其中出血2例,血栓1例;10例口服阿司匹林,其中出血1例,血栓1例;10例未服药,其中2例血栓。20例病人CHADS2评分为0分,其中2例口服阿司匹林,未发生出血或栓塞;18例未服药中发生1例脑梗死。结论抗凝是治疗心房颤动的重要方法,根据病人的病情选择适合的药物,给予个体化治疗尤为关键。  相似文献   

6.
标  题 科素亚心肌梗死后生存研究作  者 DicksteinK ,etal  参考文献 AmJCardiol 1999(Inpress)入选标准  (1)急性心前区心梗或并发症状性或征兆性心衰的心梗病人。(2 )年龄≥ 5 0岁。  该研究入选 5 0 0 0名病人 ,来自斯堪的那维亚半岛、英国以及德国的 30 0个研究中心。主要目标 评价科素亚或ACEI治疗对急性心梗后的高危病人总死亡率的影响。结  果 目前正在进行中。科素亚心肌梗死后生存研究(OPTIMAAL)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左室重构的临床危险因素进行评估。方法将进入本观察的51例病人,按溶栓治疗后,有无Q波形成,分为Q波组和非Q波组,全部病人入住CCU,并在入院即刻及入院后8、16、24、48和72小时分别进行血清心肌酶学检查。对其中34例病人在心梗后1周和6周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并测定左室质量指数。结果Q波组血清CPK峰值(134758±22033)IU,左室质量指数在心梗后1周和6周分别为(23428±9236)g·m-2、(27152±9312)g·m-2,均明显高于非Q波组,随访半年表明新近出现心衰亦明显高于非Q波组。结论溶栓后的有Q波出现,血清CPK峰值高于500IU,左室质量指数>220g·m-2,是急性心肌梗死后左室重构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华法令对非瓣膜病心房颤动的抗栓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8月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患者82例为研究对象。阿司匹林组采用阿司匹林进行治疗,华法令组采用华法令进行治疗,两组均定期对血凝常规进行复查,并调整华法令剂量,使PTINR为2.0~3.0。比较两组患者血栓栓塞发生率;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华法令组跟阿司匹林组比较,血栓栓塞发生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华法令组有轻微出血事件发生,但无出现严重出血,阿司匹林组无明显出血并发症,但有个别出现胃肠道不适,两组并发症发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华法令对非瓣膜病心房颤动的抗栓效果确切,可有效降低非瓣膜病心房颤动血栓栓塞的发生,且在将抗凝强度控制为2.0~3.0情况下不会增加严重出血风险,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分型的看法   总被引:53,自引:1,他引:52  
缺血性心脏病是从稳定性心绞痛 (SA) ,到不稳定性心绞痛 (UA) ,到非Q波心肌梗死 (NQMI) ,再到Q波心肌梗死(QwMI)的一个连续体 (continum) ,在病理生理上呈波谱样(spectrum)分布 ,彼此之间存在交叉 ,但也存在明显的差别。一、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旧的分型及其局限性一般认为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ACS)是包括不稳定性心绞痛、非Q波心肌梗死和Q波心肌梗死的一组病症 (图1) [1] 。图 1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旧的分型事实上 ,从不稳定性心绞痛到非Q波心肌梗死 ,再到Q波心肌梗死之间没有明确的界限 ,它们的病…  相似文献   

10.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血清学标志物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acutecoronarysyndrome ,ACS)主要包括不稳定性心绞痛、急性非Q波心肌梗死和Q波心肌梗死。动脉粥样硬化 (atherosclerosis ,AS)不稳定斑块的破裂导致冠状动脉内血栓形成被认为是大多数ACS发病的主要原因。此外 ,许多心源性猝死的病例也与AS斑块破裂及其急性合并症有关。目前对ACS的诊断和危险分层主要依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和心电图上心肌缺血的变化。但临床上有近 1/3的患者没有特异性的临床症状 (如胸痛等 ) ,特别在糖尿病和老年人中居多。心电图是诊断心肌缺血的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