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江河流域综合开发应以土地资源,水资源的利用保护为基础,与其他资源的开发相结合,从深度和广度两方面进行,而且必须与环境保护相协调。  相似文献   

2.
金沙江流域光、热、土地等自然资源丰富,地质构造和自然地理环境特点,其开发必须搞好水土保持,水土保持是基础,也是环境保护的重要内容,水土保持型生态农业是金沙江农业综合开发的出路。  相似文献   

3.
金沙江流域光、热、土地等自然资源丰富,地质构造和自然地理环境特殊,其开发必须搞好水土保持。水土保持是基础,也是环境保护的重要内容,水土保持型生态农业是金沙江农业综合开发的出路。  相似文献   

4.
土地是社会经济发展最基本且具有固定性的生产要素,因此"地根"是宏观调控区域社会经济及其它生产要素集聚发展的重要手段,而区域内地区之间的经济利益如何分配是当前其产业和用地空间集聚规模发展能否实现的关键。本文借鉴国外土地开发权转让制度的经验并根据机会成本理论构建区域农地非农化指标二次配置及其利益主体内部之间利益分配的初步构想,并通过经济模型和以河南省农地非农化用地指标配置为例论证其可行性,经分析土地开发转让后,河南省的农业产值和非农产值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研究结果表明:土地开发权空间转让后的土地配置方式不仅有利于非农经济发展的集聚发展,区域的非农经济和农业生产都有一定的提高,而且其利益分配方式体现了利益主体经济收益的公平性,促进区域地区间农业和非农建设的分工与协作,减少非农建设对农业发展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5.
在新一轮土地利用规划启动的背景下,建设功能空间分区研究迅速成为当前关注的热点。在GIS数据库和空间分析方法支持下,采用综合指标评价方法定量评价县域尺度建设用地适宜性程度和生态限制性程度,并结合矩阵判断方法进行建设功能空间分区。在此基础上,以县域经济快速发展、建设用地供需矛盾突出的昆山市为例进行实证研究,将昆山划分为允许建设区、控制建设区、限制建设区和禁止建设区4类区域,并提出不同类型区建设用地布局的对策和建议。在允许建设区,鼓励产业和城镇集聚,鼓励高密度、高强度的开发建设;在控制建设区,控制开发建设活动类型,以对生态环境影响较小的开发建设活动为主;在限制建设区,不仅控制开发建设活动类型,而且限制开发建设规模;在禁止建设区,除生态环境保护必要的基础设施建设外,禁止其他任何开发建设活动。  相似文献   

6.
结合水资源工程的必要性和以三峡工程为代表的水资源工程的环境保护措施,指出水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可行性。从防洪、能源安全、可持续发展以及水能资源蕴藏量等方面分析,我国总体水资源有限,而主要江河的中下游地区仍受到洪水威胁,在总体水资源利用程度上与世界平均水平相比还较低。水资源工程可以充分调节和利用水资源,以保障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但同时也会对河流形态、水文水动力学条件、水生态环境形成多方面的不利影响。为减缓或减免这些不利影响,必须从设计、施工、管理等各方面重视水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三峡工程是长江干流防洪和水资源利用的骨干工程,该工程从论证、施工及初期运行各个阶段,严格履行环境保护责任和义务,建立相关环境制度和标准,建立环境监测体系,设立科研项目和落实环境保护措施,保证了工程在发挥防洪、航运和发电功能的同时,努力成为环境友好型工程。  相似文献   

7.
在总结分析当前我国环境保护制度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外相关经验,提出了建立和完善最严格环境保护制度的政策建议。针对当前生态环境保护中的短板和突出问题,建立和完善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需要围绕生态保护红线目标,加快建立以"源头严防、过程严管、后果严惩"为基础、以"经济调节、公众参与、体制保障"为配套的环境保护制度体系。在源头预防方面,建立符合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的环境保护目标体系、统计体系与核算制度,建立严格的环境准入制度,将环境质量改善和环境风险可接受水平作为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准则等;在过程严管方面,建立能够充分体现地方政府环境保护工作实绩的领导干部政绩评价考核制度、科学严格的环境污染排放标准体系,以及严格监管所有污染物排放的环境监管和行政执法制度体系等;在后果严惩方面,推行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审计和终身责任追究制度,建立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和刑事责任追究制度等;在经济调节方面,建立绿色财税金融制度体系,推动实施排污权有偿使用与交易制度,建立平衡生态产品生产者与受益者利益关系的生态补偿制度等;在公众参与方面,在法律法规中明确公民环境权利,完善保障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信息公开与立法听证等制度;在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方面,要从上层建筑入手,理顺生态环境保护管理涉及的顶层重大关系,在中央层面明晰资源、环境和生态三个领域的关系,明确中央和地方财权事权分配,调整环境保护系统内部的管理机构设置。  相似文献   

8.
国际上土地资源管理正向生态化、综合化的方向发展。为更好地保护与开发利用土地资源,保护地质环境,促进地质环境工作成果的应用转化,土地资源管理和地质环境工作应当进行统筹结合。地质环境工作的成果可以在耕地保护、基本农田划定、土地规划、土地开发复垦、地籍管理、建设用地开发利用等领域中积极运用。这对促进地质环境保护和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十分有利。  相似文献   

9.
区域资源与生态环境综合监测及评价指标体系初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综合分析国内外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不同区域的基于“3S”技术的区域资源与生态环境综合监测及评价指标体系的初步框架。具体包括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监测指标体系、生态环境退化监测与评价指标体系和区域生态环境建设实施状况监测指标体系。将监测与评价指标应用于规划和政策制定,以期为土地利用规划和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的制定和评估规划的实施效果服务。  相似文献   

10.
中国西部能源及矿业开发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西部地区自然环境脆弱且恶劣,但能源及矿产资源分布相对集中,能源及矿业开发已经成为其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柱产业.本文力图从西部能源及矿业开发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促进资源开发与生态保护的视角,综合辨析出西部地区能源及矿业开发引发的地质环境及生态环境恶化问题,主要包括土壤污染与土地破坏、水资源污染与短缺、矿区大气污染、噪声污染以及采矿诱发的各类地质灾害和生态环境破坏等.文章认为:西部地区矿产资源和能源开发等人为因素引发的地质环境及生态环境恶化问题日益突出,增强西部地区可持续发展能力,确保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是西部地区提高能源资源保障能力的现实选择,也是转变发展方式、建设“两型”社会的必然要求.为此,本文对西部地区能矿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提出了相关建议,主要包括:大力推行绿色发展,极开发绿色新能源;加强资源管理与污染控制,建立、健全矿产资源开发环境保护相关法律法规和体系,健全生态补偿机制;通过市场准入制度设立绿色门槛,继续整合小矿山;加强西部资源型城市与沿海地区的区域融合,减少资源开发的负外部性,破除“资源诅咒”;借鉴国际上“责任矿产开发倡议”,提高能源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益相关者的参与能力;统筹协调资源税费、地方发展基金,明确资源税的调节作用,健全利益分配机制,设立绿色发展基金;加强能矿资源开发全过程的第三方独立监管,在能源及矿产资源开发过程中实行有效透明的监管等.  相似文献   

11.
基于2005~2015年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结合土地利用变化模型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理论,分析了江苏省江淮生态经济区县域单元土地利用结构演化规律及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结果表明:研究期间建设用地、水域面积增加的最多;土地利用程度指数呈现北高南低的空间格局;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略有上升,空间上总体为南高北低的格局,呈现市区较低,周边县(市)较高的现象;研究期内水域对于江淮生态经济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贡献和生态环境的调控作用十分显著;结合区域建设开发现状,利用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敏感性指数,在县域尺度上将研究区划分为以下五种类型:优先保护区、优先开发区、保护均衡区、开发权衡区、开发调整区,并提出建设开发策略,以期为江淮生态经济区开发建设、环境保护提供科学指引。  相似文献   

12.
农牧交错带农业生态服务功能的作用及其保护途径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前全球农业生产覆盖全球25%~30%的土地面积,约50%的可利用土地已经被农业占据。如果农业生态系统.特别是生态脆弱区的系统服务功能得不到恢复与保护.那将会拖全球环境保护的“后腿”。由于中国的国情决定了在生态脆弱区环境保护中必须坚持环境保护与发展农业生产“两手抓“。因此.农业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恢复、维持应该成为该地区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农业生产不仅要提高生态系统服务的产品功能,更要恢复和维持其各种维持生命的间接服务功能。本文在分析农业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退化表现与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针对各项服务功能的恢复与维持对策。  相似文献   

13.
城市土地开发强度增长是一个城市建设用地不断扩张、城市人口不断集聚、城市经济不断发展的过程。这一过程中,城市各项活动从自然界索取物质和能量,并向环境排放废弃物,对生态环境产生影响或干扰。通过阐述城市土地开发强度变化与生态环境演化的关系,从资源消耗、污染物排放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3个方面构建生态环境效应的指标体系,并对2002-2011年我国省会城市土地开发强度变化的生态环境效应进行评价。结果表明:①城市土地开发强度变化对生态环境有显著影响,其中,资源消耗、污染物排放与城市土地开发强度正相关,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与城市土地开发强度负相关;②城市土地开发强度变化的生态环境效应表现出明显的区域分异性,西部地区省会城市土地开发强度变化对生态环境的边际影响明显大于东、中部地区省会城市;③随着城市土地开发强度的变化,其生态环境效应变化的显著程度为:土地开发强度低于10%的城市土地开发强度大于20%的城市土地开发强度在10%至20%之间的城市,并且城市土地开发强度低于10%时,土地开发强度变化对生态环境的边际影响要大于土地开发强度高于10%的城市。研究结果刻画了城市土地开发强度增长过程中生态环境效应的变化路径,即随着城市土地开发强度由低到高的增长,生态环境效应指标发生先快速后慢速的变化,这也是在城市土地开发强度较低时就要强化生态环境保护的原因所在。今后,限制高开发强度城市土地的扩张,合理安排低开发强度城市的用地结构,提高生态资源利用效率,是我国生态环境可持续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4.
铜陵地区矿山生态环境综合治理途径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分析了铜陵地区矿山生态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将其分为矿山“三废”排放与污染。矿山生态环境破坏和矿山地质灾害等三类。在此基础上,提出矿山生态环境整治必须从管理制度、经济和技术方面寻找综合治理途径。其中,管理制度方面:完善矿山生态环境保护的法规体系,实施矿山环境准入制度,确立科学合理的矿山生态环境保护目标和评价标准;经济方面:建立明晰的矿山环境资产产权制度,建立经济激励机制,建立多元化、多渠道投资机制,发展矿山生态环境保护整治产业;技术方面:开发矿业清洁生产技术,矿区土地复垦和生态重建技术,矿山水均衡破坏防治工程技术,开展矿山环境保护的科学技术研究与国际合作。  相似文献   

15.
论资源开发区域的环境保护:以内蒙古呼伦贝尔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我国一个重要的资源开发区域——内蒙古呼伦贝尔为案例,分析了该区域在资源开发中造成的种种环境问题和引发这些问题的背景因素,据此提出了加强环境保护的措施。作者认为呼伦贝尔出现的环境问题在我国资源开发区域带有一定的典型性,这种状况提醒我们,就发展中大国来说,在资源开发过程中绝不能忽视而只能加强环境保护工作,对我国中西部生态环境脆弱的资源开发区域尤应如此。  相似文献   

16.
据报载 ,内蒙古赤峰市为了改变土地沙漠化和昔日沙进人退的现象 ,切实做好环境保护工作 ,从 2 0 0 1年开始 ,对基层离任的领导干部实行生态审计 ,不合格的领导干部 ,将不得调动和提拔。赤峰市之所以让干部离任时过生态“审计关” ,其主要原因有三方面 :一是有相当一部分领导干部环境保护意识淡薄 ,不能正确地处理好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的辩证关系 ,重开发轻保护、重建设轻管护 ,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眼前和局部利益的现象在一些地区仍然很严重。如一些地方以小城镇建设、开发区建设、道路修建、兴修水利、开采矿藏等为借口 ,大量征占林耕地 ,…  相似文献   

17.
尝试以土地一级开发客体的现状、区位条件以及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为出发点研究土地一级开发模式。本文将顺义区作为研究区域,结合各村社会经济发展数据,将443个行政村划分为三个大类五个小类,并利用GIS的空间分析功能,测算各类土地用途分区中的土地利用现状结构。最后,结合经济发展阶段及开发客体,研究适合于不同区域的土地一级开发模式,并估算开发规模。研究表明,新型企业主导型和村镇集体主导型的土地一级开发模式将占到总规模的一半以上,将有利于市场机制在土地资源优化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18.
环境保护行政程序是环境保护行政机关作出环境保护行政行为的程序。证据规则是环境保护行政程序制度的重要内容。我国环境保护行政程序证据规则缺乏,应当对环境保护行政程序证据规则进行研究,并促进环境保护行政程序证据规则的完善。证据排除规则是证据规则的重要内容,它排除部分具有证明价值的证据的证明效力。环境保护行政程序不应建立严格证据排除规则,但要排除以侵犯行政相对人权利或违背程序正义方式取得的非法证据的效力。环境保护行政程序的证明对象为实体性事实和程序性事实,证明责任主要由环境保护行政机关承担,行政相对人承担部分证明责任。环境保护行政程序中,行政相对人有提供证据的权利和责任。环境保护机关依职权调查案件事实和收集证据,应遵守进入检查规则、当事人参与规则和法定人员收集证据规则。环境保护行政程序应尽量实行言词审理,采用职能分离规则和案卷排他性原则。  相似文献   

19.
本文在回顾中国环境外交和国内环境保护工作的基础上,分析、揭示了中国环境外交同国内环境保护工作之间的互动模式,指出了这种互动模式与西方发达国家互动模式的不同,以及随着国内环境保护工作的推动而发生的演变。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运用定量工具进行定量分析,并通过经验数据验证了中国环境外交和国内环境保护工作互动模式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20.
矿业企业社会责任是促进经济发展、环境保护与社会和谐的重要途径。本文在对矿业企业社会责任、矿产资源可持续发展相关研究文献进行综述的基础上,研究提出矿业企业社会责任绩效体系,分别是安全生产责任、市场效益责任、资源效率责任、环境保护责任、社区发展责任、员工权益责任。为了更好地提高矿业企业社会责任绩效,必须加强社会责任相关法律法规建设、推动企业内部治理与信息披露,以及发挥社区、非政府组织、媒体、金融机构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