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Essex-Lopresti损伤的作用机制及治疗原则。方法对我院收治的1例陈旧性Essex-Lopresti损伤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本例因桡骨头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肘腕活动受限2个月入院。专科查体:右肘关节活动受限,屈伸活动度30°~60°,前臂旋前活动度30°,旋后活动度10°,右腕关节掌屈20°,背伸40°。摄X线片示:右桡骨头粉碎性骨折内固定术后,下桡尺关节脱位,桡骨向近端短缩。诊断为陈旧性Essex-Lopresti损伤,行人工桡骨头置换术并尺骨短缩截骨术。随访1年,尺骨截骨端已愈合,下尺桡关节未脱位,肘腕关节功能恢复良好。结论人工桡骨头置换术并尺骨短缩截骨术治疗陈旧性Essex-Lopresti损伤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人工桡骨头置换术治疗肘关节不稳定的桡骨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新鲜闭合性MasonⅢ型及以上桡骨头患者33例进行研究,分为三组,分别采用桡骨头切除术、内固定术及人工桡骨头置换术治疗。观察三组术后肘关节功能及近期、远期并发症。结果人工桡骨头置换术组Broberg和Morrey评分、提携角、桡骨近端移位程度及前臂旋转均优于其它方法,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对比,三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人工桡骨头置换术治疗肘关节不稳定桡骨粉碎性骨折,可有效提高术后肘关节功能,降低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3.
选取100例桡骨小头粉碎性骨折患者按随机数字法分成A组和B组各50例。A组采用可吸收螺钉行内固定治疗,B组采用微型空心螺钉行内固定治疗。对比两组术后疼痛及1年后肘关节功能评分。并将患侧与健侧比较,统计患侧肘关节屈伸度和前臂旋转减少的度数以及伸肘肌力、曲肘肌力、旋前肌力、旋后肌力、握力减弱的百分比,将两组的变化情况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术后疼痛得分无明显差异(P>0.05);A组1年后肘关节功能评分较B组高(P<0.05);两组术后疼痛及1年后肘关节功能评分存在差异(P<0.05);A组患侧肘关节屈伸度和前臂旋转减少的度数以及伸肘肌力、曲肘肌力、旋前肌力、旋后肌力、握力减弱的百分比均较B组低(P<0.05)。可吸收螺钉与微型空心螺钉行内固定都是治疗桡骨小头粉碎性骨折的有效方式,相比较而言,可吸收螺钉内固定术患者关节功能恢复更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并比较MasonⅢ型或Ⅳ型桡骨头骨折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及桡骨头切除术的治疗效果,为选择桡骨头骨折治疗方法提供参考。【方法】桡骨头骨折21例,行桡骨头切除9例(Ⅲ型5例,IV型4例);切开复位钢板螺钉内固定12例(Ⅲ型7例,Ⅳ型5例,其中钢板螺钉内固定9例,螺钉内固定3例)。术后根据肘关节活动度、肘关节提携角变化和桡骨移位、VAS疼痛评分、患者对治疗效果的主观评价和Broberg&Morrey肘关节功能评分等进行疗效评定。【结果】平均随访时间29个月(12~60个月),所有患者骨折均愈合。切开复位内固定组及桡骨头切除组肘关节屈曲伸直弧度(130°±22.9°VS78°±30.6°);提携角变化(2°±2.1°VS9°±5.6°)、桡骨移位[(0.4±0.3)mmvs(2.7±1.6)mm)]、VAS疼痛评分[(0.9±0.2)分VS(4.6±2.3)]和患者满意度[(9.3±1.4)分VS(6.9±2.6)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d0.01);Brobergi&Morrey肘关节功能评分:切开复位内固定组平均(92.6±13.4)分,优7例,良3例,可2例,差0例;桡骨头切除组平均(70.8±19.6)分,优1例,良2例,可3例,差3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切开复位内固定是桡骨头MasonⅢ型、Ⅳ型骨折,可以获得比桡骨切除更好的肘关节功能,较少的并发症,注意术中术后的正确处理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微型钛板内固定治疗MasonⅡ、Ⅲ型桡骨头骨折的疗效。 方法对自2006年1月~2014年1月收治30例MasonⅡ、Ⅲ型桡骨头骨折,采用切开复位微型钛板内固定术进行治疗,术中有3例行同种异体骨植骨,2例行侧副韧带修复。 结果25例获得随访,随访10~29个月,平均15个月,全部骨性愈合,无畸形,按照Broberg和Morrey的肘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进行评分,评分为平均93分(70~100分);肘关节屈曲平均120°(100~145°),伸直平均3°(0~10°),旋前平均50°(30~80°),旋后平均60°(40~85°);本组:优18例,良5例,中2例,优良率92%。所有患者肘关节功能恢复良好,其中1例肌力稍较弱,对功能无影响,仅1例遗留肘部轻度疼痛。 结论采用切开复位微型钛板内固定术治疗MasonⅡ、Ⅲ型桡骨头骨折临床疗效满意,内固定牢固,可早期功能锻炼,减少并发症及致残率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桡骨头切除术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桡骨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骨科2008年3月-2012年3月收治的桡骨头骨折41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6月时桡骨头切除术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患者的疼痛程度无明显差别(P〉0.05);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的肘关节活动度、功能的恢复情况及对日常生活的影响均明显优于桡骨头切除治疗者(P〈0.05)。结论:与桡骨头切除术相比.对桡骨头骨折的患者使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能促进肘关节的恢复,增加活动度,减少对日常生活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张伟  江向明  刘文国  胡力  曾仪  彭磊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3,(23):3136-3137,3139
目的比较桡骨头切除术和切开复位微型钢板内固定术治疗MasonⅡ、Ⅲ型桡骨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2例病例分为传统桡骨头切除术组(传统组)和切开复位微型钢板内固定组(实验组),每组各16例,术后通过随访对两组患者肘关节的视觉模拟评分标准(VAS)、Broberg和Morrey功能评分、活动度以及X线摄片表现进行比较研究。结果术前两组患者的VAS、Broberg和Morrey功能评分、活动度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两组VAs、功能评分和关节活动度均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实验组的改善程度显著优于传统组;实验组的随访骨性愈合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均少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桡骨头切除术相比,微型钢板内固定治疗MasonⅡ、Ⅲ型桡骨头骨折可取得较满意的临床疗效,关节有更好的功能恢复和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微型T板固定治疗肘关节恐怖三联征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1年6月至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15例肘关节恐怖三联征患者,均采用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尺骨冠突及桡骨头均采用微型T板固定,并缝合修补内外侧副韧带。术后屈肘90°前臂中立位固定2周,进行功能锻炼。结果 15例患者平均随访14个月,骨折愈合,肘关节无不稳定发生,无疼痛,肘关节屈伸功能平均120°,前臂旋前/旋后平均84°/65°。Morrey肘关节功能评分优8例、良5例、可2例,优良率86.7%。结论微型T板固定桡骨头及尺骨冠突骨折解决了粉碎骨折固定困难的问题,同时修补内外侧副韧带,最大限度恢复肘关节的稳定结构,可早期进行功能锻炼。  相似文献   

9.
将60例MasonⅢ型桡骨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各30例。A组给予Herbert螺钉内固定方法治疗,B组给予桡骨头切除治疗,比较术后康复情况。经治疗,A组患者肘关节活动度、疼痛、伸肘、屈肘力量等康复情况明显优于B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Herbert螺钉内固定治疗MasonⅢ型桡骨头骨折疗效显著优于采用桡骨头切除术,且安全性高,患者术后康复状况良好。  相似文献   

10.
背景:目前治疗MasonⅢ型骨折的方法各有利弊,在治疗方案选择上存在较多争议。目的:对比桡骨头假体置换、切开复位内固定与桡骨头切除治疗MasonⅢ型桡骨头骨折的疗效,探讨治疗MasonⅢ型桡骨头骨折更合理、更有效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33例MasonⅢ型桡骨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切除组11例、内固定组11例和置换组11例。通过治疗后随访评估3种方法的效果。结果与结论:所有患者随访12~53个月,平均20个月,均获得较满意的肘关节功能。末次随访时,3组患者在肘关节疼痛、屈伸活动度方面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但前臂旋转活动度、X射线观察提携角和桡骨移位以及Broberg和Morrey肘关节功能评分在3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且置换组优于内固定组,内固定组优于切除组。提示,与桡骨头切除、切开复位内固定相比,桡骨头假体置换治疗MasonⅢ型桡骨头骨折可获得更好的肘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11.
背景:目前治疗MasonⅢ型骨折的方法各有利弊,在治疗方案选择上存在较多争议。目的:对比桡骨头假体置换、切开复位内固定与桡骨头切除治疗MasonⅢ型桡骨头骨折的疗效,探讨治疗MasonⅢ型桡骨头骨折更合理、更有效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33例MasonⅢ型桡骨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切除组11例、内固定组11例和置换组11例。通过治疗后随访评估3种方法的效果。结果与结论:所有患者随访12~53个月,平均20个月,均获得较满意的肘关节功能。末次随访时,3组患者在肘关节疼痛、屈伸活动度方面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但前臂旋转活动度、X射线观察提携角和桡骨移位以及Broberg和Morrey肘关节功能评分在3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且置换组优于内固定组,内固定组优于切除组。提示,与桡骨头切除、切开复位内固定相比,桡骨头假体置换治疗MasonⅢ型桡骨头骨折可获得更好的肘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微型钢板治疗桡骨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9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23例桡骨头粉碎性骨折采用微型钢板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其中Mason Ⅲ型20例,Mason Ⅳ型3例,术前肘关节伸屈弧度平均68°(46°~75°),旋前平均30°(15°~35°),旋后平均29°(20°~40°)。术后按Broberg-Morrey评估标准进行疗效评定。【结果】全部病例获得3~18个月的随访,平均随访时间8个月。术后肘关节伸屈弧度平均135°(100°~145°),较术前平均改善67°;旋前平均72°(45°~85°),较术前平均改善42°;旋后平均68°(40°~76°),较术前平均改善39°。按Broberg-Morrey评估标准:优16例、良4例、可3例,优良率86.9%。随访期间,出现1例内固定失效,螺钉松脱,未出现骨折不愈合、桡骨头坏死、感染及桡神经损伤等并发症。【结论】微型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头粉碎性骨折,疗效可靠,肘关节功能恢复满意。  相似文献   

13.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6):1076-1078
分析运用可吸收棒治疗桡骨头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疗效。对我院2012年2月~2015年6月收治的24例桡骨头粉碎性骨折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予可吸收棒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术后常规进行功能锻炼。随访10~16(平均12)个月,采用Broberg和Morrey肘关节功能评分对肘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评价,统计患者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总费用及并发症情况。根据肘关节功能评分标准,24例患者中优秀13例,良好9例,一般2例,差0例,优良率为91.67%;患者手术时间为(58.43±11.25)min,骨折愈合时间为(12.40±2.13)W,住院总费用为(11025.16±987.35)元;术后仅1例(4.17%)出现桡骨小头缺血性坏死,予以二期手术。运用可吸收棒治疗桡骨头粉碎性骨折操作简单,损伤小,疗效满意,且可避免二次手术,减少患者痛苦与治疗费用,值得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4.
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桡骨小头粉碎性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分析桡骨小头粉碎骨折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的临床疗效。方法本院2000年1月至2007年3月对Ⅱ、Ⅲ型桡骨小头粉碎骨折(因考虑合并损伤对临床疗效影响巨大,本研究只选择简单型单纯桡骨小头骨折病例)利用克氏针固定22例,微型螺钉固定19例,微型钢板固定6例,通过随访对病人的肘、腕关节的疼痛、运动、肌力、X线表现,以及肘关节功能评分进行分析研究,并对不同内固定组病例进行两两比较。结果所有病例随访2—8年(平均4.1年),Morrey评分平均93.8分,优良率91.67%,VAS评分平均22.13分,肘携带角均无明显变化,无一例发生腕关节炎;螺钉组与克氏针组比较:螺钉组VAS评分平均23.03分,克氏针组平均21.75,两组比较P=0.08〉0.05,无统计学意义;Morrey评分螺钉组平均96.08分,克氏针组93.72,两组比较P=0.044〈0.05,有统计学意义;螺钉组在肌力、肘关节活动度上比较均优于克氏针组(P均〈0.05)。结论桡骨小头粉碎骨折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疗效满意,微型螺钉固定优于克氏针。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锁定加压接骨板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效果。方法:对30例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患者行切开复位,锁定加压接骨板内固定。结果:30例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13.5个月,根据Dienst功能评估标准,优16例,良12例,可2例,优良率93.3%。结论:锁定加压接骨板是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经肘前方入路治疗MasonⅡ型及Ⅲ型桡骨头骨折的临床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7月至2021年10月肘前方入路治疗桡骨头骨折1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男12例,女4例;年龄23~58岁;左侧5例,右侧10例,双侧1例。MasonⅡ型13例,MasonⅢ型3例。术前和术后随访均拍摄X线片以评估骨折的位置和骨折愈合情况。临床评价包括手术并发症,运动范围,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有14例使用加压螺钉内固定,1例使用微型钢板固定,1例行桡骨头置换。结果 本组患者均获得11~28个月随访,所有患者均未发生异位骨化、神经损伤、肘关节瘢痕挛缩、内固定松动及断裂等并发症,影像学愈合时间为12~16周,平均为13.3周。在最后一次随访中,肘关节平均屈曲123.0°(110°~135°),平均伸直5°(0°~10°),前臂旋转活动度平均旋前84.5°(80°~90°),平均旋后85.0°(80°-90°)。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为86~96分,其中优13例,良3例,优良率100%。结论 肘关节前方入路软组织剥离少,桡骨头显露范围大,能直视下复位及固定重建,内固定方向选择更优化,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7.
背景:目前,治疗不稳定的粉碎性桡骨小头骨折的方法主要为切开复位内固定和金属桡骨小头假体置换两种,均有成功的病例报道,但同时都存在不足。 目的:比较桡骨小头假体置换和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不稳定性粉碎性桡骨小头骨折的临床疗效。 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分析45例不稳定性粉碎性桡骨小头骨折病例,分别给予桡骨小头假体置换和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Broberg and Morrey肘关节功能评分及两组内固定后并发症发生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与结论:纳入患者均获得1-5年随访,平均随访2.8年。按照Broberg and Morrey评分,假体置换组平均90.1分,并发症发生率13.6%,切开复位组平均76.8分,并发症发生率47.9%,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相比较,桡骨小头假体置换治疗不稳定性粉碎性桡骨小头骨折可获得更好的关节功能和更低的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背景:Mason Ⅲ型桡骨头骨折是桡骨头的粉碎性骨折,治疗比较困难,现在主要治疗方法是切开复位内固定或者人工假体置换,但是这两种治疗方法的疗效还存有一定争议.目的:应用Meta分析评价人工假体置换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Mason Ⅲ型桡骨头骨折的疗效,为临床治疗Mason Ⅲ型桡骨头骨折提供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CENTRAL(The Cochrane Library,1993/2011)、Medline(1980/2011)、Biomed Central (1997/2011)、Ovid(1993/2011) 和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1994/2011)、万方数据库(1993/2011).搜集Mason Ⅲ型桡骨头骨折假体置换和切开复位内固定两种治疗方法的对照研究报告并加以比较.用RevMan 5.0 统计学软件进行异质性分析及Meta分析.结果与结论:共纳入1篇随机对照试验,3篇临床对照试验,总计109例,其中假体置换组55例,切开复位内固定组54例.①疗效:根据Broberg和Morrey肘关节功能评分标准,假体置换组优良率优于切开复位内固定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1).②并发症:切开复位内固定组并发症发生率高于假体置换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1).通过疗效及并发症评价证实人工假体置换治疗Mason Ⅲ型桡骨头骨折优于切开复位内固定,结果满意,但是在肘关节活动度方面未见明显统计学差异,鉴于纳入文献较少且质量不高,最终的结论需要设计更加严谨的随机对照研究及更多的病例数加以证实.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双极型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的疗效。方法对15例老年性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患者行人工肱骨头置换术,术中同时修复受损的肩袖和关节囊,术后患肩早期进行功能锻炼。结果术后随访6~36个月,疼痛明显缓解,肩关节功能按半关节成形改良评分系统SSMH综合评分,优5例,良8例,可2例,优良率85%。肩关节主动活动度:平均外展91°、前屈95°、外旋35°、内旋至L2水平,术后三角肌、肩内旋肌、外旋肌肌力平均为4.6分、4.3分、4.2分,肩关节功能评分为3.8分,X线片示肱骨头位置良好,无假体松动或断裂。结论对老年性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双极型人工肱骨头置换明显优于其他治疗方法,能明显减少术后肩关节疼痛,最大限度恢复其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肘前侧小切口切开复位固定与闭合复位固定治疗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8年2月收治的肱骨髁上骨折患者72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6例。对照组行闭合复位克氏针交叉内固定术治疗,研究组行肘前侧小切口切开复位克氏针交叉固定术治疗。对比两组术后6个月肘关节活动度,肘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6个月,研究组背伸角度、屈曲角度、旋前角度、旋后角度大于对照组,肘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闭合复位固定治疗相比,肘前侧小切口切开复位固定治疗肱骨髁上骨折能够有效促进患者术后肘关节功能恢复,并发症发生率更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