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探讨冲洗法无肝素血液透析和吸附法无肝素血液透析在临床中的应用.方法 选择53例高危出血的行无肝素血液透析的患者分为两组,吸附组27例,冲洗组26例.观察透析前、后血清肌酐(Cr)、尿素氮(Bun)、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监测血液透析中患者心电及血压,记录透析过程中的气促、胸闷、头昏、头痛等不适症状.观察透析中管道、透析器凝血程度.结果 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透析时间、透析器的首次使用与重复使用以及高危出血病种,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透析中出现的气促、胸闷、头昏等不适感的病例总数冲洗组高于吸附组(P<0.05);两组患者透析前、透析完毕时的Cr、Bun、PT、APTT、TT、Fib,吸附组与冲洗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液透析中管道、透析器凝血程度,吸附组与冲洗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两种无肝素血液透析均不增加出血风险,适用于高危出血患者的血液透析,至于选择哪一种更好,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和病情作出适合的选择.  相似文献   

2.
徐峰 《浙江临床医学》2018,(12):2015-2016
目的 分析普通含钙透析液联合局部枸橼酸抗凝对高危出血倾向血液透析患者凝血功能及出血率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3年3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高危出血倾向血液透析患者7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39)和观察组(n=39),对照组进行无肝素常规血液透析(HD),观察组进行普通含钙透析液联合局部枸橼酸抗凝HD,比较两组患者透析前后尿素氮(BUN)和肌酐(SCr)水平,透析充分性[尿素清除分数(Kt/V)和尿素下降率(URR)],血pH值、电解质[钙离子(Ca2+)、碳酸氢根离子(HCO3-)],凝血功能[体内和透析器前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体内和透析器前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及出血率.结果 透析后,观察组BUN和SCr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透析后,观察组Kt/V、URR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透析后,观察组pH值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Ca2+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HCO3-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体内PT、APTT水平与对照组均无显著差异(P>0.05),透析器前PT和透析器前APTT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出血率0.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0.26%(P<0.05).结论 普通含钙透析液联合局部枸橼酸抗凝对高危出血倾向HD患者凝血功能无明显影响,可以降低出血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不同钙离子浓度透析液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透析过程中血压及钙平衡的影响,为透析患者选择个体化的钙浓度提供依据。方法17例血钙正常的稳定的MHD患者分别使用钙离子浓度1.25mmol/L(DCa1.25)、1.50mmol/L(DCa1.5)和1.75mmol/L(DCa1.75)的透析液进行血液透析(透析液其他成分不变),每次透析4h。监测透析前后血压,检测透析前后血清总钙(tCa)、离子钙iCa)。结果使用DCa1.25时,透析后血压及tCa、iCa均较透析前明显降低(P<0.05)。使用DCa1.50时,透析前后血压及tCa、iCa均无明显变化(P>0.05)。使用DCa1.75时,透析后血压及tCa、iCa均较透析前明显升高(P<0.01)。结论对于血压正常、透前血钙正常或轻度低血钙者,DCa1.50的透析液是适用的;对于MHD中出现明显高血压、高钙血症患者,应当短期使用DCa1.25的透析液;对于MHD中出现明显低血压、低钙血症患者,短期使用DCa1.75的透析液是恰当的。总之,透析液钙浓度不能对所有患者都标准化,应该注重个体化的钙浓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具有高危出血倾向的血液透析(HD)病人,在无肝素透析时采用不同时间间隔的盐水冲洗以减少透析器及管路的血液凝集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对40例有高危出血倾向的长期HD病人采用无肝素透析,在透析过程中分别予不用盐水冲洗、每1小时或30 min用盐水冲洗透析器及管路进行分组,观察透析完成情况以及透析器及管路的凝集情况.结果 透析中用盐水冲洗方法完成透析例数显著多于不用盐水冲洗方法,透析器及管路凝血明显减少,透析参数稳定.每30分钟与1 h盐水冲洗方法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 对HD病人有高危出血倾向时采用无肝素透析联合盐水冲洗可减少透析器及管路的凝血,对于多数病人采用每1h冲洗盐水就能达到安全、有效的无肝素透析.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无肝素血液透析(HFHD)中15 min或30 min使用生理盐水冲洗透析管路1次对管路血液凝集和安全性的影响,以寻找合理的冲洗频率.[方法]将40例有高危出血倾向采用HFHD治疗100例次的病人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50例次.A组间隔30 min使用生理盐水冲洗透析管路1次,B组间隔15 min使用生理盐水冲洗透析管路1次.监测治疗前后血红蛋白(Hb)、血小板计数(PL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血浆纤维蛋白原(FIB)的变化,观察每小时透析器及管路的凝血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前后FIB、Hb、PLT检测结果组内比较无明显变化(P>0.05),而PT和APTT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Hb、PLT、PT、APTT、FIB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透析器及管路凝血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高危出血倾向的病人行HFHD时采用30 min冲洗1次透析管路不但能起到安全、有效的抗凝血作用,而且可以达到减少透析总超滤量、减轻护理工作量、节约成本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不使用肝素盐水预冲透析器对血透患者透析充分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不使用肝素盐水预冲管路和透析器进行血透治疗时对患者透析充分性的影响.方法:采用自身前后对照比较,将10例患者先采用10次肝素盐水预冲方法(肝素盐水组),然后采用10次生理盐水预冲方法(生理盐水组),监测每次透析的充分性(尿素清除指数Kt/V),同时观察血路管和透析器的凝血情况.结果:肝素盐水组和生理盐水组两种预冲方法对患者的透析充分性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管路和透析器的凝血情况的比较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使用肝素盐水预冲进行血液透析,减少了肝素用量,降低了患者发生出血的危险,简化了操作流程,没有凝血现象发生,能使患者达到充分透析.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肾功能衰竭伴高危出血患者采用不同预冲方法的护理效果.方法 对比两组病人透析器及血路管凝血及透析的效果.结果 两组病人透析器及血路管凝血及透析的效果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 浓肝素盐水预冲在治疗中安全,透析效果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改良式吸附法无肝素透析临床应用体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改良式吸附法无肝素透析(HCHD)的可行性。方法对36例高危出血倾向的患者行HCHD61例次和32例高危出血倾向的患者行盐水冲洗法无肝素透析(HFHD)50例次,观察2组透析前后患者的凝血及生化指标变化,透析器和管路凝血程度的变化并进行比较。结果透析后两组病例均无诱发或加重出血情况,透析前后电解质变化明显(P<0.01)。透析后3、4hHFHD组透析器和血管路Ⅲ、Ⅳ级凝血发生率高于HCHD组(P<0.05)。结论HCHD透析效果确切、简便、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具有高危出血倾向的血液透析(HD)病人,在无肝素透析时采用不同时间间隔的盐水冲洗以减少透析器及管路的血液凝集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对40例有高危出血倾向的长期HD病人采用无肝素透析,在透析过程中分别予不用盐水冲洗、每1小时或30min用盐水冲洗透析器及管路进行分组,观察透析完成情况以及透析器及管路的凝集情况。结果透析中用盐水冲洗方法完成透析例数显著多于不用盐水冲洗方法,透析器及管路凝血明显减少,透析参数稳定。每30分钟与1h盐水冲洗方法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对HD病人有高危出血倾向时采用无肝素透析联合盐水冲洗可减少透析器及管路的凝血,对于多数病人采用每1h冲洗盐水就能达到安全、有效的无肝素透析。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在无肝素透析时采用盐水加温冲洗法以改善具有高危出血倾向的血液透析患者体外血路凝血堵管情况的效果。方法:将60例有高危出血倾向的血液透析治疗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采用无肝素透析,在透析过程中对照组予常规生理盐水冲洗法,实验组予加温盐水冲洗法,观察两组透析前后动静脉端凝血功能化验指标、透析完成情况及透析器管路的凝血情况。结果:实验组相比对照组透后动静脉端凝血风险降低,透析完成率提高,透析器及管路凝血情况明显改善。结论:血液透析患者有高危出血倾向时应用盐水加温冲洗法无肝素透析可改善透析器及管路的凝血情况,达到安全、有效的透析治疗目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高危出血患者无肝素透析的临床意义、方法用肝素盐水预冲血透管路并在透析开始后每30min用生理盐水冲洗血透管路以减少凝血。结果42例患者158次透析中只有5例透析器发生凝血更换透析器或提前结束透析治疗而无一例发生出血加重或出现新的出血。结论高危出血患者可应用无肝素透析。  相似文献   

12.
李桂凤  程叙扬  于重燕 《现代护理》2007,13(8):2073-2074
目的探讨具有高危出血倾向的血液透析(HD)病人,在无肝素透析时采用不同时间间隔的盐水冲洗以减少透析器及管路的血液凝集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对40例有高危出血倾向的长期HD病人采用无肝素透析,在透析过程中分别予不用盐水冲洗、每1小时或30min用盐水冲洗透析器及管路进行分组,观察透析完成情况以及透析器及管路的凝集情况。结果透析中用盐水冲洗方法完成透析例数显著多于不用盐水冲洗方法,透析器及管路凝血明显减少,透析参数稳定。每30分钟与1h盐水冲洗方法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对HD病人有高危出血倾向时采用无肝素透析联合盐水冲洗可减少透析器及管路的凝血,对于多数病人采用每1h冲洗盐水就能达到安全、有效的无肝素透析。  相似文献   

13.
吸附法联合加温盐水冲洗法在无肝素透析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具有高危出血倾向的血液透析(HD)患者,在无肝素透析时采用吸附法联合加温盐水冲洗以减少透析器及管路的血液凝集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将60例次有高危出血倾向的长期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次,采用无肝素透析,在透析过程中对照组予常温生理盐水冲洗法,实验组予吸附法联合加温生理盐水冲洗透析法,观察2组透析完成情况以及透析器及管路的凝集情况.结果 实验组完成透析例数显著多于对照组,透析完成率提高,透析器及管路凝血明显减少.结论 对血液透析患者有高危出血倾向时运用吸附法联合加温生理盐水冲洗于无肝素透析可减少透析器及管路的凝血,达到安全、有效的无肝素透析目的 .  相似文献   

14.
无肝素透析在临床上已被广泛应用于伴有高危出血倾向的血液透析患者,其优点在于无继发出血现象,但在透析过程中体外循环易发生凝血,凝血堵管的发生率不尽相同,在无肝素透析过程中为了减少和及时发现凝血的发生,需要定时用盐水冲洗透析器和管路.但在临床实践中发现常温盐水冲洗法的效果并不理想,如何做到既充分透析,又有效预防无肝素透析管路凝血是血透护理操作过程中亟待研究的问题.我院开展盐水加温冲洗法无肝素透析23例,效果明显,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通过自身对照比较无肝素透析前、后和封管后30min凝血指标与非透析日基线值的差异,了解高危出血患者无肝素透析后肝素盐水封管对出血风险的影响. 方法 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肾内科2011年6~9月间无肝素透析的患者共26例,透析后使用1∶1肝素盐水(3125U/ml)按照导管标记容积封管.事先记录非透析日的血凝指标作为基线值,并于透析开始5min、透析后(封管前),封管后30min分别采血检测血凝指标. 结果 该组患者在上述4个时间点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分别为28.75 (26.60~31.63)、32.65(28.30~54.03)、28.25(26.53~32.03)、47.90 (35.80~199.65),其中透析后(封管前)数据较基线值无差异,但透析开始后5min、封管后30min的数据较基线值明显延长(P=0.0003,0.0001),其中位数比较基线值分别延长达13.6%和66.7%.其他指标如凝血酶原时间(P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在封管后较封管前也都有明显延长(P≤0.0001). 结论 常规的无肝素透析对凝血各指标影响不明显,但1∶1肝素盐水封管将造成透析开始后短时间内和透析后一定时段内APTT的明显延长,因此,目前采用的肝素盐水封管方式很可能增加出血风险.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危重(重度、特重度)烧伤患者凝血功能的改变,及其对病情严重度和预后的判断价值.方法 以我院烧伤科收治的113例危重烧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有无并发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分为SIRS组和非SIRS组;SIRS组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按各凝血指标值分为凝血指标正常组和异常组.测定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imer)及血小板(PLT),同时记录患者的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Ⅲ(APACHEⅢ).结果入院时SIRS组FIB、PLT显著高于非SIRS组(P<0.05),PT、APTT较非SIRS组显著缩短(P<0.05).死亡组D-dimer、PLT显著高于生存组(P<0.05),PT、APTT较生存组显著缩短(P<0.05).凝血指标异常组APACHEⅢ评分显著高于正常组(P<0.05).结论 危重烧伤患者凝血功能出现明显异常,其中PT、APTT、D-dimer、PLT对病情严重度及预后有重要的判断价值.  相似文献   

17.
脓毒症休克患者凝血功能紊乱与病情严重度及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 探讨脓毒症休克患者凝血功能紊乱与病情严重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2004-12~2007-01收住我院ICU和EICU的脓毒症休克患者,通过测定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和血小板计数(PLT)分为凝血功能正常组和凝血功能异常组,追踪其预后情况判断凝血功能障碍与病情严重度的关系及对预后的影响.结果 PT异常组、PT和APTT均异常组患者死亡率明显高于其结果正常的对照组(P<0.05);而APTT异常组和PLT异常组分别与其结果正常的对照组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LT计数下降组和PT异常组APACHEⅡ评分均明显高于PLT正常组和PT正常组(P<0.05).结论 与凝血功能相关的主要指标 PLT、PT、APTT的检测对判断脓毒症休克患者的预后及评估病情严重度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刘谦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2,(23):2956-2957
目的了解临产孕妇的凝血功能,探讨孕妇临产时血小板计数(PL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对130例临产孕妇与100例健康非妊娠妇女的PLT、PT、APTT、Fib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临产孕妇与正常非孕妇女相比较,PL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PT、APTT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ib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及时检测各项凝血指标,对预防和治疗产妇异常出血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血小板(PL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和纤维蛋白原(Fib)能够很好地反映出血时间(RT)和凝血时间(CT),目前,由于BT和CT的测定受实验影响因素较多,较难反映血小板质和量的改变及内源性凝血系统和血管功能的情况,故已被PLT、PT、APTT、Fib的测定所取代。PLT、PT、APTT、Fib的检测能准确测定PLT的数量和反映外源性凝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具有高危出血倾向的血液透析(HD)患者,在无肝素透析时采用吸附法联合加温盐水冲洗以减少透析器及管路的血液凝集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将60例次有高危出血倾向的长期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次,采用无肝素透析,在透析过程中对照组予常温生理盐水冲洗法,实验组予吸附法联合加温生理盐水冲洗透析法,观察2组透析完成情况以及透析器及管路的凝集情况。结果实验组完成透析例数显著多于对照组,透析完成率提高,透析器及管路凝血明显减少。结论对血液透析患者有高危出血倾向时运用吸附法联合加温生理盐水冲洗于无肝素透析可减少透析器及管路的凝血,达到安全、有效的无肝素透析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