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A油田馆一油组是典型的稠油底水疏松砂岩油藏,其储层胶结疏松、易出砂,开发中采取的常规防砂工艺措施未能从根本上改变其低速、低效现况.针对此油藏特点,进行底水油藏隔板理论研究,分析层间隔层和单砂体内非渗透性夹层的分布特征研究,开展隔板理论试验评价.  相似文献   

2.
针对南海珠江口盆地海相砂岩底水油藏的特点,通过建立典型油藏模型,进行理论计算和数值模拟,分析了油藏、夹层、流体和开发策略等方面多种因素对水平井见水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井筒沿程压降对水平井见水规律的影响较小,避水高度差异、夹层发育状况、油藏平面非均质性和井筒直径大小对见水规律的影响较大,产液量的大小对见水规律的影响不明显。结合实际生产动态,将该类油藏水平井的见水模式划分为线性整体见水、多点见水及点状局部见水3种。南海海相砂岩油藏储层较均质,采取少井高产开发策略,应当重点关注避水高度差异、夹层发育状况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4.
水平井产液剖面分布规律研究对于确定出水位置、指导堵控水工艺的精细化设计及实施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水平井产液剖面分布主要通过生产测井的方式确定,但是不同因素对产液剖面分布的影响还不明晰。通过数值模拟方法,以海上S油田为例,建立概念模型,研究了水平井长度、原油黏度、钻井污染、采液速度、避水高度、各向异性、平面非均质性、隔夹层位置8个因素对水平井产液剖面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水平井越短、原油黏度越大、钻井污染越严重、采液速度越大、避水高度越大、平面非均质性越强、产液剖面越不均匀,底水油藏水平井发生底水突进的可能性越高;垂向渗透率与水平渗透率的比值越大,产液剖面越均匀;隔夹层可使底水发生绕流,抑制底水直接突进到井筒,有利于延缓水平井见水。  相似文献   

5.
海上强底水油藏经过长期高速开发,油藏不同部位流场分布复杂,而提液是海上油田稳油控水的重要措施,为此开展了以均衡流场为目的的提液研究.综合精细油藏数值模拟方法与油藏工程方法,开展隔夹层、黏度、油柱高度、水脊半径及井距、非均质性等影响流场重构的主控因素分析,提出产液强度、油速比、潜力丰度系数等3个流场表征参数.应用提液潜力指数表征不同区域的提液潜力大小,对油藏流场进行定量表征.采用均值聚类分析方法建立了流场分级评价标准,提出了不同级别流场的提液技术对策.在H1 B油藏的实践应用表明,通过异步变强度交替提液方式对井组流场进行矢量调整,可以有效改善地下流场的分布,达到提液增油控水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针对海相砂岩FOURD油藏大排量生产,发现底水油藏开发过程中不同位置水驱孔隙体积倍数不同,而常规行标中测量的实验不足以表现高水驱倍数后的油藏渗流特征。高水驱实验结果表明,不同黏土含量岩心水驱倍数的半对数与驱油效率呈线性关系,底水油藏水驱波及系数缓慢增加。基于FOURD油藏实际资料,采用数值模拟技术表征了油藏时变特征;针对FOURD油藏南北动态不同、南区水淹程度高、波及程度难以提高的问题,提出了以提液方式再提升油藏驱油效率的方案,针对北区波及程度不高的区域提出了进行井网加密的后期挖潜方案。采用该极限挖潜策略后,根据数值模拟及实际矿场应用,波及系数提高了11.1%,标定采收率提高了4.5%。  相似文献   

7.
针对番禺某油田前期设计中底水迅速突进的问题,阐述ICD、中心管等控水措施延缓底水锥进的原理,对油田前期开发设计中ICD、中心管等控水效果进行分析对比,并对设计方案进行优化.  相似文献   

8.
针对边底水发育的砂岩油藏高含水期底水锥进到上部层位、井筒附近剩余油潜力小、井间潜力大、注水动用难度大的矛盾,通过应用油藏数值模拟、计算边底水油藏水驱前缘技术,确定了底水锥进和边水舌进状况,提出剩余油分布特征研究技术、水平井优化设计技术、水平井配套技术,有效动用高含油部位,确保水平井轨迹沿油层顶部钻进,有效动用剩余油。  相似文献   

9.
砂岩底水油藏在中国储量丰富,底水油藏开发面临的核心问题是底水锥进,而夹层对抑制底水锥进具有明显效果.由于夹层成因的复杂性,目前夹层研究尚没有统一模式.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从夹层分布面积、夹层厚度、夹层渗透率、夹层泥质含量等参数,将夹层归纳为无夹层、渗滤型夹层、小范围不渗透夹层和大范围不渗透夹层4种模式.无夹层模式底水锥进速度快,大范围不渗透夹层模式底水完全被抑制,这两种夹层模式下的油气开发效果较差;渗滤型夹层底水被转化为次生边水和次生底水,小范围不渗透夹层底水转化为次生边水,这两种夹层模式开发效果较好.无夹层模式远离井筒周围分布大量剩余油,可以通过完善井网来提高动用程度;渗滤型夹层开发效果好,剩余油分布很少;小范围不渗透夹层底部形成"屋檐油",顶部形成"屋顶油",这种剩余油可作为后期挖潜的一个方向;大范围不渗透夹层上下邻层均可存在大量的剩余油,是油田开发后期挖潜的重点对象.  相似文献   

10.
薄层底水油藏部分打开直井试井解释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底水油藏在我国较为常见,建立了薄层底水油藏瞬时点源扩散方程,利用Lord Kelvin点源解、叠加原理、镜像反应等获得了该类油藏渗流微分方程的基本解,利用Poisson叠加公式简化表达式,结合点源函数的思想求解了薄层底水油藏直井压力响应函数,计算得到了无因次压力和压力导数双对数理论图版,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薄层底水油藏直井渗流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编制了试井解释软件.  相似文献   

11.
设计了底水油藏水平井三维物理模型,研究了标准水平井以及不同井身轨迹水平井底水驱过程中的出水规律。从底水驱水平井开采的理论研究入手,建立了统一的、具有普遍适用性的表征出水规律的无量纲参数团—底水驱出水准数。通过建立的水平井三维物理模型的底水驱室内实验结果验证了底水驱出水准数的准确性,为底水油藏水平井实际开采过程中出水部位的预测提供了理论依据,针对出水部位开展相应的治理工作,延缓水平井底水突进。  相似文献   

12.
底水锥进是目前渤海底水油田开发所面临的严峻问题。针对本问题,通过泡沫扫描方法,多孔介质内阻力因子测试、封堵能力评价、提高采收率评价等手段对泡沫生成、稳定性、封堵效果、抗油性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泡沫有较好的控水效果,并且确定施工起泡剂质量分数为0.5%,气液体积比为2∶1。该技术在渤海Q HD32-6油田进行了成功应用,实现了良好的控制水锥效果,表明该技术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利用三维可视化物理模拟装置模拟水平井在均质底水油藏中的水淹规律及水淹动态,并基于渗流力学理论推导了水平井开发见水模式。研究结果表明,在不考虑水平井井筒压降损失的情况下,裸眼或射孔完井水平井的临界见水点位置在水平段中间部位;水平井水淹动态模式为"均匀抬升—中部见水—两边扩展—全井水淹—两翼抬升";在高含水时期水平井通过关井压水锥,可以提高产油速度,降低含水率;相同水平段长度条件下,随生产压差的增大,水平井见水时间提前,产油速度变大,无水期采油量减少,含水上升速度变快。因此,在单井经济极限产量许可下,水平井开发底水油藏应尽量采用较小的生产压差。  相似文献   

14.
15.
针对常用的几种水平井见水时间预测方法进行敏感性分析,比较各种模型的优劣。敏感性分析结果显示,Permadi和Pual Papatzacos方法预测结果与实际吻合程度较高,建议优先选用。  相似文献   

16.
17.
液控单向阀动态特性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着重分析了液控单向阀液压冲击的产生原因及过程,并通过实验分析对比了三种不同液控单向阀的压力冲击特性,最后提出改进意见及结论。  相似文献   

18.
液控惯性振动系统仿真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对新型的液控惯性振动系统进行仿真时,针对容易出现的数学模型难以建立、仿真程序调试困难等问题,提出了“分段建模,串行仿真”的新方法,分别建立液控系统和机械振动系统模型,把复杂系统分成简单子系统,使系统仿真程序有了较强的通用性和灵活性。实验表明,用上述方法建立起来的仿真模型是合理的,可以作为系统分析的依据。  相似文献   

19.
水平井开发底水油藏面临最大的问题就是底水脊进,底水油藏见水后的生产动态目前没有合适的解析解进行描述。目前研究中存在平均水锥高度计算方法、模型简化过程中部分参数被忽略等方面的问题,利用Matlab编程的方法,结合油田实际生产井的静动态参数,通过比较水油比与平均水锥高度关系曲线的拟合情况,完善了文献中预测模型,改善后的预测模型更加符合油田实际生产情况。利用该模型,可以较快的拟合单井的含水率随累产油的生产动态曲线,可计算单井的技术可采储量。同时,利用筛选的“标准井”的实际参数拟合了模型中修正项的各项参数,通过该模型可以确定出底水油藏不同流体类型的油柱高度下限值,为油田进一步的开发调整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20.
支架液控单向阀瞬态液压冲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