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理论视野》2021,255(5)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历程,是中国共产党人在长期的革命、建设与改革实践中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实现理论创新的辉煌历程。以往,人们主要是将毛泽东实践概念放在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体系中加以理解与阐释。严格说来,中国化的毛泽东实践概念的确立有其自身独立的重要意义,明确这一点有利于更加深入地理解毛泽东实践概念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之间紧密的内在联系。随着中国化的实践概念在毛泽东的《实践论》中的正式问世与确立,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获得了坚实的发展基石。中国化的毛泽东实践概念不仅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历史进程提供了认识论保证,并且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当代推进中持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邓小平对实践观的新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晓琴 《理论探索》2006,3(4):36-37
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首要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以往一切旧哲学的最显著标志之一,也是邓小平哲学思想的核心内容。在中国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邓小平尊重群众、尊重实践,继承、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形成了中国化的辩证唯物主义实践观。  相似文献   

3.
李国锋  任凤琴 《学理论》2009,(24):25-26
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中国的改革开放是以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为理论指导的,同时也促进了科学实践观的发展:科学实践观奠定了改革开放的哲学基础;改革开放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坚持实践的主导性原则,坚持实践的价值性原则;科学发展观是科学实践观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相似文献   

4.
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中国的改革开放是以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为理论指导的,同时也促进了科学实践观的发展:科学实践观奠定了改革开放的哲学基础;改革开放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坚持实践的主导性原则,坚持实践的价值性原则;科学发展观是科学实践观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相似文献   

5.
《学理论》2015,(13)
实践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的基本的观点。我党在全面而深入地把握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精髓实质的同时,牢牢地把握住时代的脉搏,科学地坚持、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充分发挥其在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实践中的指导作用,实现了以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为基础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建设实践的完美结合。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华民族精神内涵的丰富和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哲学与民族精神有着内在的关联。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不仅在某种程度上丰富和拓展了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促进了中华民族精神的现代性转换和提升,而且籍此从文化的内核或根基上推动了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转型,具体体现在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和谐观、社会理想与价值目标对中华民族精神内涵的丰富和发展之中。  相似文献   

7.
实践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内容,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区别于非科学理论的本质所在。实践观点引人马克思主义哲学,使哲学本身也发生了革命性的变革,同时也使世界观方法论,即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产生根本性转换。实践观点、实践理论一经被人们掌握,就会作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推动思想的进步和实践的发展。这不仅被一个半世纪以来无产阶级运动所证明,也被当代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所证明。一、实践观点引发思想领域的革命,伟大实践推进伟大事业实践观点、实践标准构成实践哲学的基本内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  相似文献   

8.
实践的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问题之一,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以往其他哲学的重要标志。马克思主义哲学自创立以来,一直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它被不同的国家所接受,并在几百年的时间里被各个学科的研究人员引用、实践。实践观点更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核心概念,是马克思新唯物主义基本思想的一条主线。马克思主义哲学正是立足于科学的实践观,批判地继承了之前哲学家们的优秀思想,克服了以往旧哲学中的弊端,最终完成了哲学史上一场巨大的思想革命变革。  相似文献   

9.
从实践唯物主义到历史唯物主义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刘福森 《理论探讨》2001,1(6):20-24
马克思的唯物主义历史观不仅包括关于历史规律的阐述,还包括这些历史规律得以成立的哲学解释原则。马克思把抽象的哲学原则变成具体的历史的解释原则,标志着马克思唯物主义历史观的最终形成,并因而实现了哲学的变革。马克思的新唯物主义是历史唯物主义,它是实践唯物主义的基础,也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础。因此,在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总体性质的理解上,不仅需要从物质本体论走向实践唯物主义,而且需要进一步从实践唯物主义走向历史唯物主义。  相似文献   

10.
张秋月 《学理论》2011,(32):55-56
相较于马克思以前的哲学家,马克思赋予实践概念以全新的内涵,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马克思把实践规定为人的现实的、感性的活动,是主体见之于客体的东西,在这一实践观的基础上唯物论、认识论、辩证法和历史观构成有机的统一整体。实践是联结主客体的中介和基础,是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统一。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实践范畴作为自己理论体系的核心,体现能动性与受动性的统一,建立了完整的理论体系。实践概念的提出和实践观的确立,是实现哲学上伟大变革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实践概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的和最基本的概念。马克思科学实践概念的确立是对旧哲学实践观的总结与扬弃。马克思的科学实践观实现了哲学的革命性变革,在科学实践概念的基础上实现了哲学的变革,给后世思想家以深刻的理论启示和实践上的应用指导。  相似文献   

12.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必然通过一场以社会主义为定向的社会革命,才能在自身的实践进程中实现。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实践学说有力地贯彻于中国道路的历史性实践,为这场社会革命确立了新的世界观与方法论,指明了现代世界的本质内涵以及世界历史展开的必然方向,将人民群众及其物质实践活动作为历史主体与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从而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理论获得了科学真理性。从哲学理论的原则高度阐明马克思实践观的革命性质及其与中国道路历史性实践的辩证统一,为深刻把握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变革与历史性成就确立坚实的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13.
杨炯 《学理论》2009,(10):7-8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转向体现出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性和革命性。首先,实践标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性,因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转向扬弃了传统和创新了实践标准;其次,改变世界的实践性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革命性,因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不仅解释世界更要改变世界而且公开声明服务于无产阶级与人类的解放。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转向发现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理论,唯物史观与剩余价值理论奠定了科学性与革命性统一的基础,很好地解释了科学性与革命性何以统一于实践性。  相似文献   

14.
黄笑怡 《学理论》2013,(16):75-77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是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的指导思想,青年毛泽东完成他的思想转变,趋归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最终取得了中国革命的胜利,同时,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真理性和有效性在中国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中得到了实践的检验,得到了进一步的丰富和发展,形成并具有中国特色。因此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对当代青年实现人生价值,承担历史使命,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它以新的姿态表明了革命实践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为人们提供了一个新的思维方式,指导了人类实践,推动了社会发展。以《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简称《提纲》)为视角,通过分析马克思实践观演进过程,从思维的真理性与实践、人的本质与实践、社会生活与实践角度出发,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基本内涵,并根据新的历史环境,分析了新时代下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确立是唯物史观形成的重要标志.当前学界有一种流行见解,认为《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是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奠基之作和初次表述.通过将《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实践观与《提纲》实践观的基本要点以及马克思主义"成熟著作"实践观的经典论述进行双重文本对照,可知《手稿》不仅先于《提纲》构建了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思想框架,而且包含着比《提纲》的实践观更为丰富的内容.恰如其分地说,《手稿》才是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初次表述.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理论架构在《手稿》中已接近形成,《提纲》是《手稿》中初步建构的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深化和运用.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以马克思对实践的科学理解为基础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开始与旧唯物主义彻底决裂,形成了自己新的世界观,创立了以科学实践观为基础的实践唯物主义。实践唯物主义的创立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具有重大的里程碑意义。  相似文献   

18.
《学理论》2015,(4)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诞生以前,自然观在西方哲学中的演变,经历了古代的有机论自然观、近代机械论自然观以及德国古典哲学的自然观的发展历程。马克思把实践的观点引入自然观,提出了人化自然观,从而实现了自然观的伟大变革。这一伟大变革对于当代人们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克服生态危机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毛泽东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他在理论上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作出了独创性的贡献,奠定了理论基石.毛泽东哲学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创造性应用和发展,是对中国革命历史经验的哲学概括和总结,他的实践论、矛盾论和群众史观是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哲学基础.  相似文献   

20.
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之实质有三种主要观点:物质本体论、实践本体论和实践观点的思维方式.三种观点互有参差,其中实践观点的思维方式既不认同传统物质本体论,也不赞同实践本体论,而指认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践观是把握并贯彻活生生的具体的和现实的人的观点的一种哲学思维方式,把实践观点作为一种思维方式去理解人,理解人与世界的关系,从而构成一种可称之为实践论的世界观.实践观点的思维方式具有极强的哲学解释魅力,然而实践观点的思维方式之后仍问题丛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