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刘志强 《中国电力》2013,46(9):29-33
以某电厂150 MW循环流化床锅炉为研究对象,就掺烧不同比例煤泥对锅炉燃烧特性影响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通过不掺烧煤泥、掺烧煤泥主泵转速25%和掺烧煤泥主泵转速40% 3个工况进行了对比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循环流化床锅炉掺烧煤泥比例的增加,锅炉平均床温明显降低,更接近于最佳脱硫床温;炉膛温度场分布更趋均匀,更有利于炉内燃烧和受热面吸热;炉内屏式过热器壁温经常超温现象得到显著改善;锅炉主汽温度偏低得到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2.
利用BP神经网络与遗传算法(GA)对混配煤泥的煤质参数进行分析计算。根据锅炉热力计算标准,运用电站锅炉热力计算系统,对掺烧不同比例煤泥的循环流化床锅炉进行整体热力计算,分析锅炉烟气量、排烟温度等重要参数变化范围。技术改造工程应用后,运用正交试验方法,对大比例掺烧煤泥的大型循环流化床锅炉运行参数进行逐项深入优化。结果表明,煤泥掺烧比例最高限度为70%,综合厂用电率升高0.7%,达到8.11%,锅炉效率由90%提高到91.884%。  相似文献   

3.
针对煤泥资源大量浪费、工业利用率低的问题,阐述了循环流化床锅炉掺烧煤泥型煤简易流程,通过在某电厂300 MW循环流化床锅炉掺烧不同比例煤泥型煤的实际运行数据,分析了掺烧煤泥型煤对锅炉热效率的影响,并详细计算了掺烧煤泥型煤后各项热损失的变化.分析结果表明,型煤中煤泥与粉煤灰的最佳制备配比为2∶1,煤泥型煤的掺烧比例在35%及以下可实现稳定燃烧.  相似文献   

4.
基于超临界600 MW机组循环流化床(CFB)锅炉,在1 MW机组CFB燃烧试验台上进行了煤泥掺烧试验,就大比例掺烧煤泥对锅炉性能及污染物排放的影响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煤泥掺烧比例最高可达到70%,此掺烧比例下燃烧稳定;飞灰份额随煤泥掺烧比例提高而提高,掺烧比例为35%、55%和70%条件下,飞灰份额分别为77.84%、82.32%和83.78%;大比例掺烧煤泥后炉内循环物料量减少,不利于整个炉膛保持上下均匀的温度场分布;掺烧煤泥后的燃烧效率在99.29%~99.41%之间,掺烧煤泥比例并不会明显影响燃烧效率;掺烧煤泥对于煤的结焦特性无明显影响;煤泥掺烧比例的提高导致SO2排放质量浓度先降后升,而NOx排放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济三电厂的440t/h循环流化床锅炉煤泥燃烧技术的特点,总结了440t/hCFB锅炉燃用煤泥的运行改造经验。该技术能够大大降低循环流化床锅炉发电成本,减少炉内磨损,延长锅炉运行周期。创造性地在大型锅炉上采用中部给料方式,使煤泥量由设计的25%增大到60%燃料比例,不仅填补了国内缺少大型掺烧煤泥锅炉的空白,大大提高CFB机组煤泥投入率,为大型化煤泥锅炉设计、运行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以济三电力有限公司440 t/h循环流化床(CFB)锅炉为研究对象,就煤泥掺烧比例变化对锅炉燃烧特性的影响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煤泥掺烧比例的增大,锅炉密相区床温均有所下降,77%掺烧比例时床温降到860℃左右,有利于炉内脱硫,脱硫效率达到86%以上;随着煤泥掺烧比例的增加,锅炉效率由低到高,再由高到低变化;当煤泥掺烧比例在50%~60%范围内时对应锅炉效率峰值,超过这个比例后锅炉效率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7.
在75t/h工业循环流化床锅炉上进行了玉米秸秆与煤的掺烧试验,测试了掺烧比例为0%、10%、15%、20%、25%等5种工况下的锅炉运行性能。结果表明,当掺烧比不大于25%时,锅炉能够安全、稳定地运行,掺烧比对床存量、物料循环量的影响不大,没有出现床层超温和炉膛结渣现象;秸秆的掺入一方面使入炉灰量有所减少,另一方面提高了煤的燃尽程度,使机械不完全燃烧热损失有所降低;随着掺烧比的增大,锅炉排渣量随之减小,锅炉热效率随之升高。  相似文献   

8.
为实现煤泥的综合化利用、提高电厂低负荷运行时效益,在某W型火焰锅炉开展了无烟煤掺烧煤泥的现场试验,并对各试验工况的锅炉热效率、供电煤耗及供电成本进行了计算,此外还对煤泥的平衡价格进行了计算。研究发现随着煤泥掺烧比例的上升,飞灰含碳量和底渣含碳量明显上升,导致锅炉热效率降低;掺烧泥煤后机组供电成本下降;当煤泥与无烟煤差价在60元/吨以上时掺烧煤泥可提高机组经济性。  相似文献   

9.
李博 《热力发电》2020,49(5):152-156
利用循环流化床(CFB)锅炉焚烧处置城市污泥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比分析了CFB锅炉污泥掺烧的2种可行性技术方案湿污泥直接入炉掺烧和湿污泥干化后掺烧,针对某电厂240 t/h CFB锅炉,最终采用湿污泥直接入炉掺烧进行改造。运行结果表明:掺烧污泥对CFB锅炉的运行床温、氧量、炉膛出口负压值均有明显影响,相同负荷和给煤量下,当CFB锅炉污泥掺烧比例达到12%时,运行床温降低约15 ℃,氧量降低约14.7%,负压升高约378.4%;掺烧污泥后,选择性非催化还原脱硝还原剂耗量变化较小,说明掺烧污泥对NOx排放影响较小。本文研究成果对同类型CFB锅炉改造及运行具有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0.
在临涣中利发电有限公司2×300 MW循环流化床锅炉机组煤泥掺烧技术介绍的基础上,进行了煤泥掺烧的热态试验研究,并就煤泥掺烧对锅炉密相区床温、底渣可燃物含量、排烟温度等关键参数的影响进行原因分析。  相似文献   

11.
循环流化床锅炉掺烧生物质前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是世界上生物质资源较为丰富的国家,同时又是循环流化床锅炉装机数量与装机总容量最多的国家。循环流化床锅炉掺烧生物质对于整个社会的节能减排、提高农民收入有着重要意义。循环流化床锅炉掺烧生物质在技术上完全可行,不仅锅炉不需作大的改动,而且掺烧有助于提高锅炉效率。在目前没有有力政策支持的情况下,如果将生物质掺烧与CDM项目联系起来,有利于推动此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12.
温武  周策 《山西电力》2009,(5):38-40
通过对山西平朔煤矸石电厂二期循环流化床机组锅炉主保护的调试,分析了循环流化床锅炉在保护设置和保护对象上的特点,主保护分为送风跳闸、锅炉跳闸、主燃料跳闸三部分。并分析了与常规煤粉炉存在的差异,对300MW循环流化床锅炉的实际运行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成欣 《广西电力》2012,(3):75-77
介绍了某440 t/h无烟煤循环流化床(CFB)锅炉改烧烟煤后的运行情况,详细比较了2种煤种在启动用油、一、二次风量、飞灰含碳量和厂用电率等方面的区别。结果表明,无烟煤CFB锅炉改烧烟煤后运行稳定,可降低投煤温度,缩短油枪运行时间和启动时间,启动节约用油近15 t/次,飞灰含碳量和厂用电率都得到降低,锅炉运行的经济性得以大幅度提高。为同类型机组拓宽购煤渠道、降低燃煤成本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钟辉  王晓严 《发电设备》2005,19(2):130-134
循环流化床燃烧技术对我国燃煤污染控制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我国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采取引进和自我开发两条路线,完全掌握了中小型循环流化床锅炉设计制造技术,在大型循环流化床燃烧技术上已经完成了150MW超高压再热循环流化床锅炉的示范工程,引进的300MW循环流化床锅炉进入示范实施阶段。阐明了超临界循环流化床锅炉是今后循环流化床燃烧技术发展极为重要的方向,是大型燃煤电站污染控制最具竞争力的技术。  相似文献   

15.
相比煤粉炉,大型循环流化床锅炉迟滞性和热惯性更大,参数间耦合关系更强烈,自动控制问题也更加突出。对山西昱光电厂2×300 MW循环流化床机组自动发电控制系统投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多方面的探讨,提出了适合流化床锅炉的创新控制策略,控制效果满足山西电网执行的《华北区域发电厂辅助服务管理及并网运行管理实施细则》考核要求,达到提高电网稳定运行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作为一种清洁煤燃烧技术,循环流化床锅炉的运用越来越广泛。单机容量也越来越大。大型循环流化床锅炉并入电网运行后,必然要参与调峰和一次调频,但其热惯性大,不易调节,对负荷响应速度慢的特性对电网安全的影响也更为明显。特别是燃用无烟煤的循环流化床锅炉其燃烧惰性也更为突出,通过毕节电厂在试运过程中的AGC实验对该现象进行简单的分析。  相似文献   

17.
450t/h循环流化床锅炉床温运行特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针对目前循环流化床锅炉床温控制水平较低.难以投入自动控制的问题,基于某电厂450t/h循环流化床锅炉的运行数据和运行实例,较全面地分析了给煤、一次风、氧量、床层高度、负荷等主要因素对床温的影响。分析发现:给煤调节床温具有滞后性,煤质和煤粒径对床温也有一定影响;不同运行工况下一次风对床温可能有不同影响;氧气浓度变化可反映炉内的燃烧工况;密相区料层厚度变化会带来床温变化;床温只是影响负荷的主要因素之一,所得结论可对循环流化床锅炉运行、床温控制系统的设计和了解床温调节规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冉刻  周涛 《山东电力技术》2010,(5):45-48,51
通过分析影响循环流化床锅炉效率的主要因素,结合实践经验,提出了对中小循环流化床锅炉进一步节能降耗措施。一是设备改进。即通过改变炉顶对空排汽方式;改变冷渣器的选择类型;改变引风机调节方式;改进给煤破碎设备;改善管道、设备保温质量。二是调校元件。即通过定期更换检修疏水门和减温水门;定期床温准确度的测定;定期补水率的校核。三是参数优化。即通过调节锅炉床温;风量及含氧量;蒸汽质量;排烟温度;灰渣含碳量。结合上述措施,在实际运行过程中不断探索,同时减少和避免非正常停机,寻求锅炉的最佳运行方式,提高机组的整体运行效率,以达到节能减耗目的的同时,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9.
刘浩  高飞  张宇 《山西电力》2014,(2):58-60
阐述了循环流化床锅炉的原理和床温控制在循环流化床锅炉控制的重要性,分析了影响床温控制的各种因素及其原因,就影响床温的两个重要参数(给煤量和一次风量)进行了建模研究,并通过对现场得到的数据进行推导,得出了给煤量-床温和一次风量-床温两个数学模型,并对这两个模型进行了验证,证明了其正确性。  相似文献   

20.
分析燃烧煤中水分、粒径、挥发分等因素对循环流化床(circulating fluidized bed,CFB)锅炉安全经济运行的影响后得出结论:煤炭的水分高、粒径细会造成燃料系统堵塞;煤矸石多易造成冷渣器堵塞;煤的挥发分低、粒径细会导致飞灰可燃物质量分数高,影响锅炉的经济运行。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确保CFB锅炉的安全、经济运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