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用电化学方法,研究了国内外大型合成氨厂脱除合成氨原料气中CO_2时,广泛采用的几种热钾碱溶液中钒缓蚀剂防止碳钢设备腐蚀的机理。在除去了溶解氧的各种热钾碱溶液中加入钒缓蚀剂前后测得的碳钢的阳极极化曲线和电位-时间曲线表明,在K_2CO_3溶液、K_2CO_3+KHCO_3溶液,G-V溶液、Benfield溶液、Catacarb溶液和二乙撑三胺热钾碱溶液中,钒缓蚀剂都是一种氧化性钝化剂。它是通过其氧化作用使碳钢的电极电位由活化区转移到钝化区内,使碳钢由活化状态转变为钝化状态而防止腐蚀的。  相似文献   

2.
苯菲尔脱碳系统的腐蚀脱碳系统设备的腐蚀类别主要有 :在 60℃以上 ,CO2 气体冷凝液对金属材质的酸性腐蚀 ;碱性溶液引起的金属材质侵蚀性腐蚀 ;碱液在设备焊缝处的应力腐蚀 ;因流速过高产生的冲刷腐蚀 ;氯根对不锈钢的腐蚀。锦天化合成氨装置采用的是低能耗布朗工艺流程 ,与之相匹配的脱碳系统是二段吸收、一段再生 ,低热耗的苯菲尔溶液再生工艺。我厂碱性腐蚀和冲刷腐蚀对设备的影响最大。为了防止腐蚀 ,在脱碳溶液中加入了一定量的V2 O5 作为缓蚀剂 ,其中 5价钒离子和铁、氧原子作用 ,生成一种牢固的钝化膜附着在金属表面上 ,有效…  相似文献   

3.
在现代合成氨等生产中,原料气中二氧化碳的脱除(脱碳)是生产中一个重要而且比较薄弱的环节。热钾碱法脱碳已获得国内外最广泛的应用,它以热的碳酸钾溶液作为化学吸收剂,并添加各种催化剂(活化剂)。以三氧化二砷为催化剂的称为含砷热钾碱法(或G.V.脱碳法),以氨基乙酸为催化剂的称为氨基乙酸法(或无毒脱碳法),它们的工业生产始于1959年;以烷基醇胺、硼酸为催化剂的称为卡脱卡勃法(或催化热钾碱法),工业生产始于1961年;以二乙醇胺为催化剂的称为苯菲尔法(或改良热钾碱法),工业生产始于1964年;还有一些别的方法。据1975年统计,世界上采用苯菲尔  相似文献   

4.
山西焦化厂是一个以煤为原料综合利用的大型化工企业,主要生产冶金焦、尿素、合成氨等20余种产品,在化肥生产过程中,脱除气体中的CO_2是生产的关键工序。脱除CO_2,是采用热钾碱吸收,DEA、NH_2COOH双活化剂催化法。历年来,脱碳系统一直不  相似文献   

5.
目前世界上,合成氨厂原料气中二氧化碳的脱除,大多采用以碳酸钾为主体加入不同活化剂的化学吸收法。虽然该法广为流传,但对其相平衡研究还很不够。我们对热钾碱溶液及苯菲尔溶液脱碳的气液平衡进行了实验测定。实验是在合成氨厂实际使用的浓度与温度的范围内进行的,即总碱度为27—30%,温度70℃、90℃、110℃、130℃及转化率20—80%的气液平衡数据。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国内和国外的大型和中型合成氨厂广泛采用有机胺热钾碱法脱除合成氨原料气中的CO_2,所用热钾碱溶液含K_2CO_3为25~30%。为了提高溶液的吸收速度和再生速度,通常需要加入某些有机胺类作为催化剂。不同的热钾碱溶液采用不同的催化剂。本  相似文献   

7.
《中氮肥》2016,(2)
鉴于合成氨装置脱碳系统热钾碱溶液中铁离子含量出现明显上升的现象,拆检发现CO_2吸收塔因腐蚀而出现泄漏,分析与查找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后,问题得到解决。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我国大、中型合成氨厂脱CO_2工艺采用有机胺热钾碱法——氨基乙酸法、本菲尔法和二乙撑三胺法日益增多。生产中遇到的主要问题是设备的腐蚀和溶液的起泡。目前国内外解决设备腐蚀的主要办法是在热钾碱溶液中添加钒缓蚀剂(偏钒酸盐或五氧化二钒),但是有些厂的设备腐蚀仍较严重,因此对热钾碱溶液中钒缓蚀剂进行系统的研究是很  相似文献   

9.
魏海增 《中氮肥》1989,(2):72-74
我厂脱碳系统采用氨基乙酸热钾碱法和两次吸收、两段再生的工艺流程。一、二次吸收为填料塔,用陶质拉西环作填料;CO_2再生为筛板塔。多年来,因陶质拉西环易碎、析硅及传质效率低等原因,给生产带来许多问题,如阻力增大,溶液环形喷头和进气管堵塞,贫液泵叶轮打坏,气体净化度差等。1985年大修前,欲改碳钢填料,而该填料需要进行系统清洗、钒化或涂料防腐等预处理。这些工  相似文献   

10.
黄美雁 《中氮肥》1989,(5):42-49
一、前言我厂合成氨装置是从法国赫尔蒂公司引进的成套设备,其中脱碳工序采用意大利加马克公司专利,以氨基乙酸(下称RNH_2)为活化剂的热钾碱溶液脱除CO_2工艺。自1978年11月投运后,脱碳吸收塔出口  相似文献   

11.
化肥原料气的净化方法较多,目前大化肥脱碳工艺均采用苯菲尔法,或者G.V法。它们的优点是在高温高压条件下、进行吸收和解吸,这样二氧化碳吸收量较大,又能回收高纯度的二氧化碳。另外在接近吸收温度下进行再生,减少了热能消耗,免除了吸收与再生过程之间的换热设备,降低了投资费用。苯菲尔法或G.V法,其吸收剂都是热钾碱溶液,具有一定的腐蚀性,尤其是吸收CO_2之后,形成更为强烈的腐蚀性介质。由于脱碳系统几个主塔的内表面及碳钢填料的面积较大,总计约3万余平方米,如果腐蚀率仅以1mpy(0.0254mm/y)计,每年腐蚀下来的钢铁就达6吨多,因而必须采取  相似文献   

12.
<正> 目前,我国大多数大中型合成氨厂采用热钾碱(热的碳酸钾)溶液脱除合成气中的CO_2,并用钒酸盐或五氧化二钒作缓蚀剂。本文用旋转电极,从而在流体力学条件稳定的热钾碱溶液中研究碳钢的阳极溶解特性和钒酸盐缓蚀剂的致钝作用。这方面的工作迄今未见有文献报道。结果与讨论一、热钾碱溶液中碳钢阳极溶解的特  相似文献   

13.
河南省中原大化集团合成氨厂脱碳工艺采用苯菲尔法,其溶液为K2CO3溶液。富含CO2的工艺气从底部进入二氧化碳吸收塔后向上流动,与从塔顶、塔中部进来的贫液(富含K2CO3的溶液)逆流接触,在CO2被溶液吸收之后出塔进入后段工序;而吸收了CO2后,溶液中的K2CO3变成KHCO3,贫液变成富液(富含KHCO3的溶液),从二氧化碳吸收塔底流出。苯菲尔溶液对碳钢设备会产生电化腐蚀,当设备表面由于碳钢的成分不均匀或存在应力集中、以及金属晶粒间存在着微小的缺陷时,都使得这些部位间的电子逸出电位不同。  相似文献   

14.
大型氨厂脱除 CO_2工艺的进展——南化研究院,朱世勇,《大氮肥》,1987年,4,221~231我国引进的大型合成氨厂脱碳工艺大多采用 Benfield 法和 G-V 法。南化研究院开发了新的复合(双活化剂)催化热钾碱法脱碳工艺已在国内两个大型合成氨厂,6个中型氨厂中使用。该工艺的主要优点是溶液吸收 CO_2的速度快,再生能耗低。本文总结了工厂的实际使用情况,在此基础上国内也正在进一步开发多级喷射闪蒸的技术,可节能25~30%。另一方面是选用  相似文献   

15.
一、前言我厂合成氨原料气二期气体净化采用DETA热钾碱法脱碳,以碳酸钾为吸收剂,DETA为催化剂,五氧化二钒为缓蚀剂。中变气中微量硫化氢的带入,会造成DETA热钾碱脱碳液中积硫之弊。而硫的积累除使脱碳液中胺降解,造成脱碳液发泡等弊端外,  相似文献   

16.
我厂采用热钾碱-氨基乙酸溶液脱除合成氨原料气中的CO_2,其再生系统的两个煮沸器列管曾发生过几起类同兄弟厂的堵塞事故。过去用提高液位或人工通管的办法进行处理,效果不明显,后来我们发现硫酸钾是引起再沸器堵塞的主要物质。在生产中采取控制硫酸钾生成等措施后,三年多来均未发生堵管现象,从根本上解决了问题,为稳定生产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一、硫酸钾在热钾碱-氨基乙酸脱碳溶液中结晶堵塞的发现用热钾碱-氨基乙酸溶液脱碳再生系统堵塞是比较常发生的事故,特别是变换气煮沸  相似文献   

17.
我厂200kt/a合成氨装置采用苯菲尔溶液脱碳专利技术,以K2CO3作主吸收剂,V2O5为缓蚀剂,DEA为催化剂,根据运行情况添加消泡剂和氧化剂KNO2,维持脱碳出口CO2含量≤0.1%,并保证脱碳系统长期运行而不被腐蚀。  相似文献   

18.
李子芬 《大氮肥》2005,28(5):313-314
1椰壳活性炭使用简介 中海石油化学有限公司一期合成氨装置脱碳工艺是采用苯菲尔溶液专利技术.苯菲尔溶液由25%~30%的K2CO3、3%的活化剂DEA、0.7%~0.8%的钒(以KVO3计)和水组成.由于装置在长时间的运行中,前面工序副反应生成的少量甲醇及其衍生物等有机杂质进入脱碳液,另外DEA本身在运行中也要发生降解,这些有机杂质的产生和累积,改变了苯菲尔溶液的特性,引起溶液起泡和设备腐蚀,由此改变装置运行的稳定性,因此,脱除这些有机杂质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9.
罗小强  陈天富  朱明光 《大氮肥》2012,35(6):365-368
介绍大型合成氨热钾碱法脱碳系统工艺流程,分析在开车过程中导致脱碳溶液稀释的原因。为解决脱碳溶液稀释问题,提出了改进思路和具体措施,保证合成氨系统及时提升负荷,满足尿素装置开车时CO2的需求量。  相似文献   

20.
一、概况我厂是以无烟块煤为原料、年产合成氨4万吨、最终产品为尿素的中型氮肥厂。气体净化采用11.8×10~5Pa(12kg/cm~2)ADA半水煤气脱硫、中温 CO 变换、氨基乙酸(简称 RH,下同)热钾碱液脱除 CO_2、铜氨液精炼流程。长期以来,脱碳系统存在能耗高、净化度低、操作不稳定等问题。1985年3月我们采用南京化学工业公司研究院开发的复合催化热钾碱液脱除 CO_2技术,在该院工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