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β-t,3/1,6-葡聚糖制剂对凡纳对虾生长及免疫力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从啤酒酵母泥悬液中提取的β-1,3/1,6-葡聚糖制剂(含25%β-1,3/1,6-葡聚糖)对凡纳对虾生长及免疫力的影响。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3个水平(0.1%,0.2%和0.4%)的β-葡聚糖制剂配制成3种实验饲料,以基础饲料作为对照组。实验饲料采取间隔投喂的策略,即每投喂15天实验饲料后再投喂15天对照饲料,整个饲养试验持续60天。饲养试验结束后,无论是投喂3种实验饲料还是对照饲料,对虾的成活率都很高(94.7%~100.0%),各处理间无显著差异(P>0.05)。然而,投喂0.2%或0.4%β-葡聚糖制剂的实验组的增重率显著高于(P<0.01)对照组;投喂β-葡聚糖制剂的3个实验组的饲料系数显著低于(P<0.01)对照组。此外,投喂β-葡聚糖制剂的实验组,对虾血细胞酚氧化酶活性和吞噬活性都显著高于(P<0.01)对照组。无论是增重率还是免疫指标,投喂β-葡聚糖制剂的3个实验组彼此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60天的饲养试验结束后,通过注射白斑杆状病毒(WSSV)进行对虾攻毒试验。在攻毒后的14天内,对照组的累计死亡率显著高于(P<0.01)β-葡聚糖实验组。攻毒后第14天,3个β-葡聚糖实验组的免疫保护力为75%~80%。根据本研究结果可以得出如下结论:1)饲料中添加β-葡聚糖可以促进凡纳对虾生长并提高免疫力和抗病力;2)在本投饲策略下,全周期养殖期间投喂β-葡聚糖是安全的,不会产生免疫疲劳或其他副作用;3)从提高免疫力的角度,凡纳对虾饲料中β-葡聚糖制剂的添加量推荐为0.1%;若考虑促进生长,则添加量建议上升到0.2%。  相似文献   

2.
饲料中维生素C和β-葡聚糖对牙鲆免疫力和抗病力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初始体重为(40.5±1.0)g的牙鲆幼鱼为实验对象,在室内水循环系统中进行了为期12周的饲喂实验,探讨了饲料中不同含量的维生素C和β-葡聚糖对牙鲆免疫力和抗病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当不添加β-葡聚糖时,维生素C显著提高了牙鲆替代途径补体活力(ACH50)(P<0.05),但维生素C对牙鲆溶菌酶、呼吸爆发活力、感染爱德华氏菌后开始死亡的时间和7d内的累积死亡率并没有显著影响(P>0.05).当不添加维生素C时,牙鲆血清ACH50随着β-葡聚糖的添加而显著升高(P<0.05);当饲料维生素C含量为1.0 mg/kg和495.0 mg/kg时,β-葡聚糖缺乏组的呼吸爆发活力显著低于添加β-葡聚糖实验组(P<0.05);当饲料中维生素C含量为495.0 mg/kg和1980.0 mg/kg时,高水平的β-葡聚糖(0.6%)显著延缓了牙鲆感染爱德华氏菌后的死亡时间,并降低了感染细菌后7d内的累积死亡率(P<0.05).以上结果对于牙鲆饲料中免疫增强剂的开发具有理论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3.
肽聚糖制剂提高凡纳对虾抗白斑综合征病毒感染力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将肽聚糖制剂添加到普通对虾饲料中 ,制成分别含肽聚糖制剂 1%和 0 .1%的免疫饲料 ,按常规方法投喂凡纳对虾。 4周后测定每个实验组对虾的酚氧化酶、酸性磷酸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 ,同时进行白斑综合征病毒 (WSSV)的人工投喂感染实验。实验结果显示 ,感染实验前投喂普通饲料组对虾和投喂免疫饲料组对虾的酚氧化酶和酸性磷酸酶活性无显著差别 (p >0 .0 5 ) ,各实验组对虾碱性磷酸酶活性的差异显著 (p <0 .0 5 ) ;感染实验后各实验组存活对虾的各项免疫酶活性无显著差异 (p >0 .0 5 )。凡纳对虾摄食添加了肽聚糖制剂的免疫饲料后 ,明显提高了对虾抵御WSSV感染的能力 ,其中尤其以添加了1%肽聚糖制剂的实验组的抗病毒感染能力最强 ,到实验结束时累计死亡率只有 10 % ,而对照组为 75 % ;1%添加量组与 0 .1%添加量组及对照组之间的累积死亡率差异显著 (p <0 .0 5 )。实验结果提示 :在对虾饲料中添加肽聚糖可提高对虾抗病毒感染能力 ,从而达到防病治病、增加生产收益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通过实验考察了A3α-肽聚糖(PG)制剂对养成期凡纳滨对虾的生长、免疫机能及抗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感染能力的影响。设立了连续投喂、间隔投喂和浸浴等6个实验组,分别在30d、60d和90d时,测定对虾的体长、体重、免疫机能和对虾的抗WSSV感染力。结果表明:30d时,连续投喂组对虾的体长和浸浴组及0.05%、0.1%PG连续投喂组对虾的体重较对照组有显著增长(P〈0.05);0.05%、0.1%PG连续投喂组对虾体内的PO活性较对照组有显著提高(P〈0.05);60d时,浸浴组及0.05%、0.1%PG连续投喂组对虾的体长、体重较对照组均有极显著增长(P〈0.01),浸浴组、0.1%PG连续投喂组对虾血细胞吞噬活性显著增强(P〈0.05),浸浴组及0.05%、0.1%PG连续投喂组对虾血浆上清液PO活性均有显著提高(P〈0.05);90d时,浸浴组对虾的体长、体重较对照组均有极显著增长(P〈0.01),间隔投喂组对虾血细胞吞噬活性显著增强(P〈0.05),间隔投喂组血浆中的PO活性显著增高(P〈0.05)。各期感染实验均证明PG能增强对虾对WSSV的抗感染能力.  相似文献   

5.
为探析芽孢杆菌提高水产动物的消化酶活性的作用机制,在体外条件下实验研究了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De株的胞外产物(Extracellular products,ECP)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脂肪酶活性的影响.以半透膜法收集地衣芽孢杆菌De株的胞外产物,以匀浆离心法提取凡纳滨对虾成虾的肝胰腺和肠道消化酶,将胞外产物和对虾消化酶按体积比10:90混合,于体外条件下研究不同温度、pH及胞外产物添加量对样品脂肪酶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地衣芽孢杆菌胞外产物添加组的脂肪酶活性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在其最适的pH8~10下对虾肝胰腺和肠道的脂肪酶活性分别提高了118%和136.5%;而在其最适温度30℃~50℃时样品的脂肪酶活性则比两对照组分别提高了394.2%和195.1%.研究还发现,胞外产物添加组的脂肪酶活性与样品中胞外产物的添加量呈正相关.可见,在体外条件下地衣芽孢杆菌De株的胞外产物对凡纳滨对虾的脂肪酶活性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为提高疏水性光敏药物硝苯地平(NF)的光稳定性,用共沉法制得了NF/β-环糊精(NF/β-CD)包合物,再通过离子交联法制得了NF/β-环糊精/O-羧甲基壳聚糖(NF/β-CD/O-CMC)纳米粒。用差示扫描量热仪和X射线衍射仪对NF/β-CD包合物进行了表征;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X射线衍射仪、激光粒度仪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NF/β-CD/O-CMC纳米粒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纳米粒包封率和载药量分别为82.38%和18.41%,纳米粒呈多面体形,分散均匀,平均粒径273.80 nm,Zeta电位-37.6 m V,多分散指数(PDI)0.086。紫外光降解实验显示,β-CD包合物对NF有一定的光降解保护作用,β-CD/O-CMC纳米粒中的NF初始1 h降解较快,随后较慢,4 h降解率达到42.43%,此后基本不变,其光降解保护作用明显优于β-CD包合物,具有更好的光降解联合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究纳他霉素与ε-聚赖氨酸复配对火龙果贮藏品质的协同作用,为火龙果保鲜技术提供参考。方法 以红肉火龙果为材料,采用3个复配浓度(纳他霉素与ε-聚赖氨酸的复配比例为1∶1,质量浓度分别为400、800、1 200 mg/L,分别记作处理1、处理2、处理3)处理火龙果,于温度(25±2)℃、相对湿度(75±5)%下贮藏,对火龙果的感官指标、内容物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变化进行分析。结果 贮藏0~12 d,与对照组相比,3个处理组的质量损失率明显降低,降低幅度为45.50%~57.06%(P<0.05);腐烂率明显降低,降低幅度为16.31%~38.30%;硬度和L*的降低幅度分别为8.88%~21.02%、4.25%~6.24%;可溶性固形物(TSS)含量和呼吸强度的降低幅度分别为3.13%~11.79%、2.41%~46.76%。在贮藏10 d期间,丙二醛(MDA)含量显著降低(19.47%~33.98%);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分别显著增加了1.09%~27.59%、1.11%~32.77%。在贮藏8 d内,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增加了11.52%~36.19%;在贮藏12 d时,抗坏血酸过氧化氢酶(APX)活性显著提高了1.73%~23.98%。结论 3种处理均可延缓火龙果质量损失率和腐烂率的上升,减缓果皮L*和硬度的下降速度,降低呼吸强度和MDA含量,提高SOD、CAT、POD、APX活性。其中,处理1(即400 mg/L ε-PL+400 mg/L Natamycin)更好地维持了火龙果的商业品质。  相似文献   

8.
随着聚丙烯(PP)在包装领域的广泛使用,废旧聚丙烯(RPP)的产生量逐年递增。使用取代芳酰胺型β-成核剂(TMB-5)成核RPP/无机填料复合材料,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和广角X射线衍射法(WAXD)对比研究TMB-5对不同RPP/无机填料复合材料结晶行为和熔融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实验选用的工业级无机填料并未明显影响RPP的结晶行为和结晶晶型,而TMB-5不仅显著提高了RPP/无机填料复合材料的结晶温度,而且诱导形成大量β-晶。通过制备高β-晶含量的RPP/无机填料复合材料,能够实现无机填料增强和β-晶增韧作用的协同化,最终获得力学性能达到PP新料水平的填充RPP复合材料。  相似文献   

9.
采用冷冻萃取和冷冻凝胶法制备了β-磷酸三钙/壳聚糖(-βTCP/CS)复合支架,并采用SEM、XRD、FTIR和万能材料试验机对其性能进行表征。研究结果表明,复合支架的孔隙率85%,且随-βTCP含量的增加而减小。力学性能的测试结果显示,当壳聚糖含量为30%时,复合支架的抗压强度最大(1.73MPa)。同时SEM结果表明壳聚糖与-βTCP的比值为30∶70时,复合支架的孔径在200~500μm之间。将成骨细胞MC-3T3-E1接种于-βTCP/CS复合支架上,培养7d后,发现细胞在-βTCP/CS复合支架上能够很好地粘附、生长和分化,即所制备的复合支架具有良好的细胞相容性。  相似文献   

10.
采用差示扫描量热(DSC)、冲击试验和扫描电镜研究了不同分子量β晶型聚丙烯(β-PP)/纳米CaCO_3复合物在不同成核剂含量下的晶体含量和冲击强度。结果表明,随着成核剂含量的升高,不同分子量的复合物样品的冲击强度都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0.1%(质量分数,下同)时都出现峰值,由低分子量PP为基体的样品冲击强度从3.5 kJ/m~2上升至9.1 kJ/m~2,提高幅度达160%,由高分子量PP为基体的样品从8.2 kJ/m~2上升至41.3 kJ/m~2,提高幅度达500%。β晶体含量对复合物冲击强度的贡献不大,但明显取决于PP的分子量及β晶体的形态。  相似文献   

11.
利用有机合成技术及超分子自组装技术逐级合成了一种新颖的石墨烯基超分子杂化纳米材料,并利用红外(FT-IR)、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镜(TEM)和扫描电镜(SEM)等确认了产物的结构.同时,热重(TG)研究表明:在50~400℃的测试范围内,源于界面相互作用的提高,逐级引入的有机基团显著增加氧化石墨烯衍生物的热稳定性能.该材料在开发具有新颖性能的石墨烯基有机无机杂化复合材料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及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12.
采用溶剂热法和热分解法分别制备纳/微米的β-NaYF4:20%Yb3+,2%Er3+晶体.根据两种不同粒径颗粒的TG-DTA测试分析,对其进行不同温度的热处理。通过XRD、SEM、FT-IR以及PL等手段研究不同热处理温度对两种粒径的颗粒的尺寸、形貌以及上转换发光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热处理温度的升高,纳/微米颗粒的发光性能主要呈现出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与未作热处理样品对比发现,适当的热处理(580℃)可以提高纳米颗粒的发光强度,却不利于改善微米颗粒发光性能。分析认为,结晶质量的提高、缺陷浓度的降低以及有机配体的去除,导致了纳/微米颗粒的发光性能的逐步提高。而过高处理温度(>580℃)引起的相转变(β→α)和表面Na2CO3的生成又大大降低了稀土离子的发光效率。热处理过程中颗粒之间的不同团聚程度是造成纳/微米颗粒发光性能差异变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与不同传统成核剂进行比较,研究了β-环糊精(β-CD)与聚丁二酸丁二醇酯(PBS)包合物存在时PBS的结晶行为。采用偏光显微镜观察了复合物球晶形态的变化,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和X射线衍射法(WAXD)研究了不同成核剂对PBS结晶性的影响,并且研究了成核剂改性后PBS复合物的力学性能和亲/疏水性。研究结果表明,β-CD与PBS包合物(PBSIC)与PBS复合后,球晶变化不明显,其球晶直径为150μm。PBSIC可以显著提高PBS的结晶能力,其结晶温度、结晶度较纯PBS分别提高3.86℃、6.45%,结晶速度明显增加,力学性能有所改善,并具有与传统聚酯类成核剂相当的成核能力。  相似文献   

14.
周圩群 《硅谷》2011,(22):187-188
简要论述β-环糊精6位伯羟基磺酰化的方法,并在低温水浴中合成单-[6-对甲苯磺酰基-6-脱氧]-β-环糊精(TsO-β-CD),重点研究不同实验条件如反应时间、反应物配比等对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在0-5℃的冰水浴的环境下,当反应物配比为1.5:1(p-TsCl:β-CD),反应时间为5h时,产率是最高的。  相似文献   

15.
首先将偶氮类引发剂引到纳米二氧化硅的表面,然后以此为引发剂,以甲基丙烯酸叔丁酯基二硫代萘甲酸酯(TNPBE)为链转移剂(CTA),进行甲基丙烯酸β-羟乙酯的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RAFT)自由基聚合,制备了甲基丙烯酸β-羟乙酯/纳米二氧化硅(PHEMA/nano-SiO2)有机/无机杂化材料,并用红外光谱(FT-IR)、透射电镜(TEM)和热失重(TG)等方法对其结构和性能进行了表征与测试。研究结果表明,聚合物已经接枝到了纳米二氧化硅的表面,整个非均相体系中的聚合反应都是在链转移剂的作用下进行的,TG分析说明了此杂化材料的热稳定性良好。  相似文献   

16.
在骨修复领域以无机钙质成分增强的聚乳酸基复合材料应用最为广泛.本文采用原位共聚法制备聚DL丙交酯/β-磷酸三钙(PDLLA/β-TCP)复合骨修复材料.以辛酸亚锡作引发剂,将一定比例的β-磷酸三钙与D L丙交酯(DLLA)混匀后在真空体系下开环聚合,并持续均匀振荡,得到PDLLA/β-TCP复合材料.研究发现,TCP的加入对材料强度有增强作用,但β-TCP的加入对PDLLA的分子量将造成不利影响.在引发剂质量分数为0.1%,150℃反应16h,β-TCP的加入量为30%条件下,材料抗压强度达95MPa,抗弯强度达69MP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