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改良Cuff技术建立豚鼠至大鼠异位心脏移植模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豚鼠至大鼠异位心脏移植是最常用的研究非协调性异种心脏移植排斥机制的实验动物模型[1].本研究采用Cuff技术[2]及改良Cuff技术分别建立豚鼠至大鼠颈部异位心脏移植模型并进行比较,寻求更理想的小动物心脏移植模型.现将手术方法、改进及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大鼠异位心脏移植模型的制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建立一种快速、稳定的大鼠腹腔异位心脏移植模型。方法单人以显微外科技术,缝合血管应用一线环形缝合首尾打结法、为保护供心采用两步法切断升主动脉和肺动脉及妥善的心脏移植物保护措施。结果经过一段时间锻炼可以复制出大鼠腹腔异位心脏移植模型。一线环形缝合法提高了吻合质量而且加快了吻合速度;分次切断升主动脉和肺动脉可以省去供心修理时间及自制小纱布的应用等有效保护供心。结论改进的技术能有效建立稳定的大鼠腹腔异位心脏移植模型。  相似文献   

3.
PCR技术在附红细胞体感染模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大鼠异位心脏移植模型被认为是移植免疫机制研究及药物实验的最常用的动物模型。同其它器官移植比较,它具备手术简单、手术所用时间短及移植物易于观察等优点。作者在Heron等[1]吻合血管的基础上,进行改良,实行大鼠颈部异位心脏移植60次,建立了稳定、可靠的异位心脏移植模型。本文探索该手术操作中的密切配合和围手术期  相似文献   

4.
心不停跳心脏移植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大鼠异位不停跳与停跳心脏移植模型,探讨其手术方法及要点,测定受体外周血心肌酶含量,为移植物缺血再灌注损伤(IRI)相关研究提供操作简便、易于观察的大鼠心脏移植实验动物模型。方法自行设计建立大鼠异位不停跳心脏移植模型,改良Heron法建立大鼠异位心脏移植模型;术后3d,每组随机取30只受体大鼠,检测外周血心肌酶(cTnI、CK-MB、LDH)含量。结果连续完成正式实验不停跳模型53只,停跳模型52只,建模成功率为94.3%和96.8%。不停跳组受体外周血心肌酶含量低于停跳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不停跳心脏移植模型经济可靠、易于复制,利于进行不停跳心脏移植的基础研究,在防止供心IRI上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5.
改良Cuff技术建立小鼠颈部异位心脏移植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改进Cuff技术制作小鼠颈部异位心脏移植模型,以简化手术操作,提高手术成功率。方法 使用自制套管将供心肺动脉套接于受体右颈外静脉,将供心升主动脉套接于受体右颈总动脉。结果 正式实验40例,手术成功率92.5%。手术时间约60min,供心冷缺血时间小于30min。结论 改良Cuff技术建立小鼠颈部异位心脏移植模型,无需显微外科操作,是一种经济实用、稳定可靠、易于复制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6.
目的 对Heron法进行部分改进.建立简化的豚鼠-SD大鼠异种异位心脏移植模型。方法 采用改进的套管技术通过自制Cuff管将豚鼠供心的升主动脉、肺动脉与SD大鼠受体的右侧颈总动脉、颈外静脉分别进行吻合连接。结果 单人操作连续进行正式试验95次.手术成功率100%.无吻合口漏血或血管回流受阻.移植物复跳率100%。总手术时间45~60min.吻合时间2~5min,供心冷缺血平均15min。结论 改良Heron法建立大鼠颈部异种心脏移植无需显微外科操作,是一种简便、经济实用、稳定可靠和易于复制的器官移植研究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7.
大鼠-兔异种异位心脏移植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研究非协调性异种心脏移植 ,建立大鼠 -兔异位心脏移植模型。 方法 以 SD大鼠为供体 ,新西兰白兔为受体 ,应用袖套技术 ,将供心主动脉与受体颈总动脉、供心肺动脉与受体颈外静脉吻合。 结果 完成实验 4 8例 ,手术成功率 10 0 %。供心缺血时间 12± 5 min,吻合时间 2~ 4 min。 结论 应用袖套技术建立大鼠 -兔异位心脏移植模型 ,克服了腹腔心脏移植的局限性 ,简化了心脏移植实验技术  相似文献   

8.
目的采用腹部套管法建立大鼠心脏移植模型,并分析该方法优劣,为器官移植研究提供合适的动物模型。方法SD大鼠60只,参照Baxter的报道进行同种腹部异位心脏移植,成功制作了该模型并总结了经验。结果共实施手术30例,成功27例,成功率90%;移植心存活30 d以上。结论新型的大鼠心脏移植模型简单易行,成功率高,适合用于器官移植研究,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林星  车成日  金虎日  徐正哲 《吉林医学》2010,31(32):5701-5704
目的:建立一种快速、稳定的大鼠腹腔异位心脏移植模型,并加以改进。方法:选用Wistar(200~250g)大鼠,并随机分为A、B两组,采用Ono创建的大鼠腹腔异位心脏移植模型,对手术方法做了部分改进。结果:成功建立并改进了大鼠腹腔异位心脏移植模型。结论:通过两组术式的比较,B组的手术成功率高于A组。  相似文献   

10.
大鼠异位心脏移植动物模型的复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鼠异位心脏移植是器官移植研究中重要的动物模型之一。本文采用Ono氏术移植方法进行了40例SD大鼠异位心脏移植,总结出一些经验,发现大鼠异位心脏移植具有操作简单、成功率高的特点,很适合在器官移植研究中推广。  相似文献   

11.
大鼠异位心脏移植术围术期并发症的原因和处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对大鼠异位心脏移植术的围术期并发症的产生原因和处理方法进行初步总结。方法 运用显微缝合技术对96只大鼠进行心脏移植术,其中颈部移植法56只,腹部移植法40只。结果 手术成功率42%,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58%,主要为麻醉意外、术中大出血、供心保护不佳致复跳困难、静脉回流不良、脊神经损伤等。结论 对术中大出血和供心保护不佳的有效预防与处理将有助于提高心脏移植术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2.
近交系大鼠心脏移植模型建立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近交系大鼠同种异位腹腔心脏移植动物模型。方法:采用改良的ono术式建立Brown Norway到Lewis大鼠的腹部异位心脏移植,将供心升主动脉、主肺动脉分别与受体腹主动脉、下腔静脉进行端侧吻合。采用分别结扎右上腔和下腔静脉后一次性集束结扎法取心,行端侧血管吻合连续缝合法。结果:共进行了48例大鼠心脏异位移植,经过预实验16只的技术总结,正式实验32只手术成功率为96.88%,供心冷、热缺血时间和心脏复跳时间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减少至60min。结论:加强供心的综合保护和围手术期的处理,是移植模型建立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大鼠腹腔异位心脏移植Ono术式的改进。方法和结果 :以Ono法为基础 ,在供心的切取、受体腹腔血管的准备、心肌保护以及血管吻合方面进行了改进 ,缩短了手术操作时间 ,减少了术后出血和吻合口狭窄的发生率。共 5 8次正式实验 ,手术成功率为 89 7%。结论 :采用本方法可以提高大鼠异位心脏移植成功率。  相似文献   

14.
选用Ono大鼠异位心脏移植模型和心脏移植后急性排异反应的体外模型,证实心脏移植后应用人精浆(humanseminalplasma,HSP)免疫抑制因子具有明显的抗排异作用,能够抑制受体淋巴细胞对供体心肌细胞刺激的增殖反应,与环孢素A(CSA)相似。  相似文献   

15.
大鼠异位心脏移植模型的建立及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鼠异位心脏移植模型是进行移植免疫、移植病理和移植心脏保护研究的基础,本文就大鼠异位心脏移植模型的发展、术式沿改、手术方法以及术中术后可能出现的问题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16.
小鼠异位心脏移植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蔚  杨康  姜恒 《重庆医学》2004,33(12):1777-1778
目的为方便现代移植免疫学研究,我们建立了小鼠异位心脏移植模型,为今后的器官移植研究打下基础.方法以C57小鼠为受体,Balb/c小鼠为供体,参照Ono法并加以改良,将供体升主动脉、肺动脉与受体腹主动脉和下腔静脉行端侧连续吻合. 结果正式试验25次,4例在72h以内死亡,其余21例均长期存活,手术成功率为84%. 结论在熟练掌握显微外科技术的基础上,处理好心脏移植的5个关键步骤,小鼠异位心脏移植模型即可顺利建立.  相似文献   

17.
改良的大鼠异位心脏移植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经典的Ono术式进行改良,探讨影响移植成功的相关因素,以建立高度稳定、可重复性强的大鼠腹部异位心脏移植模型。方法改良术式采用供心头臂干和右肺动脉分别与受体的腹主动脉和下腔静脉行端侧吻合。结果改良术式与经典的Ono术式相比,能明显缩短下腔静脉及腹主动脉的阻断时间,缩短供心冷缺血时间,并减少术后吻合口的出血。结论分支吻合的改良术式较之经典Ono术式具有显著优点,可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L卡尼汀对大鼠心脏移植再灌注损伤心肌热休克蛋白70(HSP70)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大鼠颈部异位心脏移植模型,将SD大鼠随机分为2组:L卡尼汀组和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和Westernblot检测再灌注2h心肌HSP70的表达,电镜观察心肌线粒体的病理变化。结果L卡尼汀组心肌HSP70的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心肌线粒体等结构损伤明显减轻。结论L卡尼汀对移植再灌注损伤心肌的保护作用可能与其诱导心肌HSP70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