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森林重庆”建设是一项提升地方形象、关乎生活品质的宜居工程,更是践行科学发展观的德政工程,承载着“增强城市竞争力、推动内陆开放高地建设,建设生态、宜居、健康之城,提升市民生活品质,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等多重重大使命。  相似文献   

2.
如果说重庆直辖是国家政策层面给重庆带来的时代机遇,那“五个重庆”建设则是3200万重庆人,让这种千载难逢的机遇在当今开花结果并向未来延展的智慧和行动大动员。宜居重庆、畅通重庆、森林重庆、平安重庆、健康重庆,重庆前面的五个修饰就是五个动员、五个出发、五个目标。  相似文献   

3.
吴亚 《农家科技》2014,(6):50-51
党的十八大报告对建设生态文明作出了全面部署。新一届重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明确提出要“努力把重庆建设成为碧水青山、绿色低碳、人文厚重、和谐宜居的生态文明城市”。在林业上升为生态文明建设国家发展战略之际,重庆林业按照中央赋予的“四大地位”、“四大使命”。牢牢把握林业面临的历史性机遇,按照五大功能区域战略部署,确立了五大功能区域林业发展定位。乘势而上,全面推进和深化林业改革,为推动重庆林业发展再上新台阶。  相似文献   

4.
永川区作为川渝城市带上的重要节点在渝西经济走廊中具有重要的“战略支点”地位和引领作用。近年来,永川区在打造山水园林宜居之城,加快建设现代大城市和区域性中心城市的进程中,区委、区政府以重庆市委三届七次会议提出的“民生10条”为导向,把“五个重庆”建设具体化为建设幸福永川的“九大民心工程”。  相似文献   

5.
云蒸霞蔚,湖光山色;山美林丰,鸟语花香——在重庆主城西部缙云山麓,镶嵌着一颗娇嫩欲滴的绿色明珠。这就是被授予国家生态镇,重庆市“文明镇”、“卫生镇”、“生态镇”和“十大宜居城镇”的九龙坡区金凤镇。  相似文献   

6.
奉节的创新.不是单一的创新,而是多个创新组成了一个复合体,从而形成“奉节标准”,让奉节的森林工程建设异军突起.成效显著。  相似文献   

7.
正以优异成绩考入英国剑桥大学,相继就读本科、硕士、博士,然后进入投行工作,奉节人彭阳身上"学霸"的标签令人羡慕。2016年她放弃高薪回到老家奉节,创办奉节脐橙品牌——山橙时代,短短一年多就实现销售收入近4000万元,并带动600余户果农增收致富。从小就是"别人家的小孩"出生在重庆奉节的彭阳从小就像"别人家孩子"那般优秀,12岁到重庆  相似文献   

8.
重庆荣昌古称昌州。唐宋以来,物华天宝的荣昌县因海棠繁盛、终年花香,被誉为“海棠香国”。2008年,荣昌县委、县政府开始实施森林工程,以“森林荣昌”为目标,鼓足“一年种十年树,十年造百年林”的干劲,大做“开发致富之山,打造宜居之城”的文章,努力使城市增值、农民增收、社会增效。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了实现乡村振兴的“20字”总要求,即“产业兴旺、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生态宜居”,虽然每一要求各有侧重,涉及的领域、建设的重点、发展的规律各有差异,但五个方面又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共同构成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以往研究者多着力于研究某一方面要求对乡村振兴的助推作用,本文将跳出传统研究视角,从新的研究视角出发,重点着眼研究乡风文明与生态宜居两个内在要求间的关系,首先阐述乡风文明对生态宜居的韵染作用,然后分析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提出以乡风文明推动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的对策,实现二者良性互动,激发内生动力,助推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0.
唐洁 《现代农业科技》2023,(16):218-220
美丽乡村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仅包括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也包括农村农民幸福感的提升。因此,需要基于宜居内涵,将两者进行有效结合,探讨美丽宜居乡村建设的实现路径。近年来,江苏省扎实推进现代农业建设,持续改善农村民生,加强政策扶持,取得了较大的成效。本文主要介绍了江苏省美丽乡村建设现状,分析了其存在的问题,具体包括产业发展活力不足、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有待完善以及生产、生活、生态不协调等,并提出了基于宜居性的江苏省美丽乡村发展路径,具体包括强化产业振兴、优化公共项目、坚持“产村人文绿”有机融合等方面内容,以期为加快推进建设生产宜居、生活宜居、协调宜居的美丽乡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曾春霞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0):4746-4749
回顾宜居生态城市的发展历程,分析“两型社会”的特点,讨论湖南衡阳宜居生态城市建设和“两型社会”建设的内在联系,并对衡阳城市的建设发展对策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对研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政策作出了具体部署,明确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五位一体总要求,要求在农村建设领域全面落实。“生态宜居”的要求体现了生态文明建设在乡村建设中的重要地位。那么如何让农村的环境更优美,生态更宜居呢?本文将重点研究价值工程原理及其在农村绿色建筑管理中应用,以绿色建筑引领农村生态振兴。注重农村的可持续发展,建设生态宜居的美丽农村,使传统村落、自然风貌、文化保护诸多因素与生态宜居有机结合为一体,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相似文献   

13.
《农家科技》2014,(9):24-27
8月22至2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重庆市委书记孙政才在巫山、奉节调研时强调,生态涵养发展区要着力在“面上保护、点上开发”上下功夫,坚持特色发展,大力培育发展特色产业,大力实施开发式扶贫,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尊重自然,尊重人文,尊重规律,促进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努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张燕 《农家科技》2011,(8):60-65
绿树掩映、鸟语花香、巴渝风情、田园宜居……这是近日本刊记者在义和镇采访时听到最多的字眼。这个位于涪陵城西、东傍李渡、西接长寿、北靠黄草山、南临长江的小镇究竟有何魅力?义和镇的发展目标给了我们最好的答案——打造巴渝风情小镇、田园宜居义和,建设“森林义和、宜居义和、畅通义和、人文义和”,建成重庆市城乡统筹示范镇、涪陵城休闲观光后花园。  相似文献   

15.
“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是党的二十大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出的战略部署.在阐释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科学内涵的基础上构建评价指标体系,以璧山区七塘镇为例开展实证研究,探讨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实施路径.结果表明:(1)七塘镇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水平呈现“北高南低”的空间分布格局,总体建设位于中等水平,不同维度水平有差距.(2)分维度看,七塘镇生活维度水平最高,治理、人文和环境维度水平其次,产业维度水平最低.(3)分村域看,将军村、喜观村建设水平较高,四合村、阳岫村建设水平中等,盐店村、跃进村、建设村和三步梯村建设水平较低.(4)依据优势与短板,将七塘镇8个村划分为综合发展型、主导发展型、极化发展型和欠缺发展型4类,针对性地提出各类乡村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实施路径,以期为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提供理论与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16.
党的二十大、2022 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以及2023 年中央一号文件不仅一再强调要“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而且提出了“扎实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 的明确要求。这一重大战略部署,既反映了亿万农民对过上美好生活的愿景和期盼,又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指明了前进方向。在具体落实中,首要的也是最重要的,就是要充分认知和切实把握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丰富内涵。  相似文献   

17.
陈良栋 《安徽农学通报》2012,18(18):33-35,47
从重生态保护、提升资源品位,高起点规划、描绘建设蓝图,全方位整治、彰显窗口形象等方面对九华山风景名胜区九华街区进行环境整治,取得了“显山露水、生态优先”的成效,起到了“呵护遗产、分类保护”的作用,同时还达到了“和谐共生、宜旅宜居”的境界。  相似文献   

18.
邝文骐 《河南农业》2023,(28):63-64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统筹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布局,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要求不仅要对乡村的各项基础设施加强建设,也要对乡村外部环境加以改善和美化,弘扬文明之风,形成良好民风。实践证明,墙绘艺术在改善乡村的外部居住环境,提升乡村的艺术美感、审美意识,宣传国家大政方针,传播乡村公序良知等正能量意识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在研究分析渡河村生态宜居建设主体及其现状与基层治理困境基础上,引入“多中心治理+PPP 公私合营模 式”以协调多元主体之间相互关系,强调政府角色的转变与多元化,最终重构乡村建设主体的协作网络。  相似文献   

20.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上海世博会已经证实。放眼我们的城市,打量“一圈两翼”,悦读巴山渝水,欣喜发现,她们也加入到用漂亮、亮丽、丽质来“证实”美好生活的行列.。“重庆,我的重庆,多少追求为你命了名”。歌词吟唱的双重喜庆意蕴,复制到城镇建设上,就是城乡统筹,主城与“两翼”城镇“比翼双双”来到3200万重庆人民面前,风情万种,展现温暖与祥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