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以传统的光电材料铌酸锂晶体和透明光电陶瓷材料PLZT(镧改性的锆钛酸铅固熔体)作为比较,介绍了铌镁酸铅(PMN)-钛酸铅(PT)(简称PMN-PT)光电透明陶瓷的结构和性能优势,主要介绍了PMN-PT各种粉末的制备方法、烧结工艺方法及其各自的特点,同时对影响陶瓷透明的因素和基于该材料的器件和应用进行了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2.
简述了透明导电薄膜材料,特别是对目前研究比较活跃的透明导电氧化物(TCO)及金属基复合透明导电多层膜的发展现状和趋势;同时从选材、膜层设计、制备方法到工艺制定,研究透明导电膜光电性能诸多影响因素和规律,探讨D/M/D多层膜的微观结构与其光电性能的内在联系,以及多层膜的热稳定性和界面反应等问题,并采用电介质TiO2与金属Ag交替生成TiO2/Ag/TiO2三明治结构制备了几种具有优异光电性能的透明导电膜。经优化设计的纳米多层膜具有奇特的光电性能可调性,根据需要,用于平面显示器透明电极、太阳能电池板等的在可见光区具有高的透过率(T550≥90%)和在红外光区高的反射率(R2500≥90%),其方块电阻仅为~5Ω/sq;而用于紫外固化的则在紫外固化的主峰365 nm处具有高的透射率(T365≥80%),而在1600 nm的红外波段反射率也超过了90%。  相似文献   

3.
蔡殉 《功能材料》2007,38(A01):1-6
简述了透明导电薄膜材料,特别是对目前研究比较活跃的透明导电氧化物(TCO)及金属基复合透明导电多层膜的发展现况和趋势:同时从选材、膜层设计、制备方法到工艺制定,研究透明导电膜光电性能诸多影响因素和规律,探讨D/M/D多层膜的微观结构与其光电性能的内在联系,以及多层膜的热稳定性和界面反应等问题,并采用电介质TiO2与金属Ag交替生成TiO2/Ag/TiO2三明治结构制备了几种具有优异光电性能的透明导电膜。经优化设计的纳米多层膜具有奇特的光电性能可调性,根据需要,用于平面显示器透明电极,太阳能电池板等的在可见光区具有高的透过率(T550≥90%)和在红外光区高的反射率(R2500≥90%),其方块电阻仅为5Ω/sq;而用于紫外固化的则在紫外固化的主峰365nm处具有高的透射率(T365≥80%),而在1600nm的红外波段反射率也超过了90%。  相似文献   

4.
透明导电薄膜已广泛应用于印刷电子领域,传统的透明导电薄膜氧化铟锡(ITO)因其高脆性低柔韧性而不能满足高速发展的柔性电子行业;纳米银线(AgNWs)和石墨烯均具有良好光学性能、导电性能以及机械性能,使其能成为制备透明导电薄膜的理想材料。综述了近年来还原氧化石墨烯(rGO)基AgNWs透明导电薄膜的研究进展。介绍了柔性导电薄膜的关键参数及rGO/AgNWs透明导电薄膜的成膜工艺;归纳了影响rGO/AgNWs透明导电薄膜光电性能的主要因素和相关研究;阐述了rGO/AgNWs透明导电薄膜在印刷电子领域的应用现状,并展望了rGO/AgNWs透明导电薄膜的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
采用直流磁控溅射方法在玻璃衬底上室温生长了AZO/Cu双层薄膜,Cu层厚度控制在9nm,研究了AZO层厚度对薄膜电学和光学性能的影响。当AZO层厚度为20~80nm时,AZO/Cu双层薄膜具有良好的综合光电性能,方块电阻为12~14Ω/sq,可见光平均透过率为70~75%,品质因子为2×10-3~5×10-3Ω-1。AZO/Cu双层薄膜可以观察到Cu(111)和ZnO(002)的XRD衍射峰。通过退火研究表明,AZO/Cu双层薄膜的光电性能可在400℃下保持稳定,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本研究制备的透明导电AZO/Cu双层薄膜具有室温制程、综合光电性能良好、结晶性能较好、稳定性高的优点,可以广泛应用于光电器件透明电极及镀膜玻璃等领域。  相似文献   

6.
浊度计是用于测量悬浮于水(或其他透明液体)中,不溶性颗粒物质所产生的光的散射或衰减的程度,并定量表征这些悬浮颗粒物质含量的仪器。常用光电浊度计主要由光源、光的准直系统、样品测量池、测量室、光电检测元件和显示系统等部分组成。按测量原理或方式可分为光透射衰减、光散射、散射透射以及积分球等几种方式。  相似文献   

7.
基于纳米线的透明导电薄膜具有光电性能优异、制备成本低廉以及可用于制备柔性器件等优点,在透明导电薄膜材料领域占据重要地位。文章着眼于阐述纳米线透明导电薄膜的制备及其在光电器件中的应用。首先详细介绍了滴涂、浸渍、抽滤、迈耶棒涂布、旋涂、喷印、印刷等7种制备纳米线透明导电薄膜的方法。光电器件是应用透明导电薄膜的重要领域,文章还介绍了纳米线透明导电薄膜在太阳能电池和电致发光器件中的应用。纳米线透明导电薄膜中,银纳米线和铜纳米线透明导电薄膜最受关注,其制备工艺日趋完善,有望率先在工业应用中取得突破。  相似文献   

8.
浊度计是用于测量悬浮于水(或其他透明液体)中不溶性颗粒物质所产生的光的散射或衰减的程度,并定量表征这些悬浮颗粒物质含量的仪器。常用光电浊度计主要由光源、光的准直系统、样品测量池、测量室、光电检测元件和显示系统等部分组成。按测量原理或方式可分为光透射衰减、光散射、散射透射以及积分球等几种方式。  相似文献   

9.
黄红梁 《硅谷》2012,(12):103-104
电子器件柔性化、超薄化对柔性ITO透明导电膜需求越来越为迫切,但是由于ITO薄膜本身性质局限和柔性衬底问题,使得ITO透明导电膜的光电性能极容易受到影响。以PET柔性基材制备ITO膜为例,从ITO透明导电膜膜系结构出发,研究就ITO透明导电膜的制备工艺,对提高ITO透明导电膜的光电性能进行简要的探讨。  相似文献   

10.
姜德生  刘忠明  童杏林  刘恋 《材料导报》2007,21(Z1):289-292
以传统的光电材料铌酸锂晶体和透明光电陶瓷材料PLZT(镧改性的锆钛酸铅固熔体)作为比较,介绍了铌镁酸铅(PMN)-钛酸铅(PT)(简称PMN-PT)光电透明陶瓷的结构和性能优势,主要介绍了PMN-PT各种粉末的制备方法、烧结工艺方法及其各自的特点,同时对影响陶瓷透明的因素和基于该材料的器件和应用进行了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1.
随着全球变暖和能源问题的日益显著,各国开始大力发展光伏产业。太阳能电池被广泛应用在建筑屋顶、幕墙以及太阳能电站。透明太阳能电池集可见光透光性和发电性能于一身,为太阳能电池开辟了新的应用领域,如建筑窗户、交通工具、农业大棚以及电子设备等。理想的透明太阳能电池应该像普通玻璃一样具有较高的透过率、显色指数以及长期稳定性,并且具有较高的光电转化效率。目前,透明太阳能电池的研究还处于初始阶段,面临的主要挑战在于其光电转化效率和可见光透过率不能满足应用场所的需求,这是制约透明太阳能电池进一步发展的主要原因。透明太阳能电池的制备主要通过三种途径实现。一是牺牲光电转化效率提高电池的透过率。对于传统的太阳能电池材料(c-Si、CdTe、CIGS等),透过率和光电转化效率是相互对立的,光电转化效率随着透过率的增加而减小,可根据实际需求平衡光电转化效率和透过率之间的关系。二是寻求吸收紫外/近红外光(UV/NIR)的材料进行发电。理论上,吸收UV/NIR的单结透明太阳能电池在可见光透过率100%时,极限光电转化效率可达20.6%,然而由于材料以及技术方面的限制,实际制备的透明太阳能电池效率远低于理论值。三是利...  相似文献   

12.
柔性衬底氧化物半导体透明导电膜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回顾和评述了柔性衬底氧化物透明导电膜(包括锡掺杂的三氧化二铟ITO薄膜、铝掺杂的氧化锌AZO薄膜等)的研究进展情况。报道了在柔性衬底上制备的ITO膜、ZnO膜的光电性质对衬底种类、制备工芑及制备参数的依赖关系,给出了在此领域内应进一步进行的工作。  相似文献   

13.
黄兵  刘萍 《材料导报》2023,(5):144-155
随着柔性电子器件的发展,柔性显示器、柔性太阳能电池、柔性传感器等产品已经逐步从实验室走向市场。柔性透明导电薄膜作为柔性光电器件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后其需求量只会不断增加。目前的光电子器件逐渐向大尺寸、轻薄、柔性、可拉伸、低成本等方面发展。氧化铟锡(Indium tin oxide,ITO)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透明导电薄膜,但ITO制备工艺复杂,具有脆性,且铟是稀有金属,储量少,价格昂贵。因此,研制可替代ITO的高性能柔性透明导电薄膜越来越迫切。目前已有研究人员研制出多种可替代ITO的柔性透明导电薄膜,其中基于金属网格的柔性透明导电薄膜是替代ITO的有力竞争者。金属网格柔性透明导电薄膜展示了极好的光电性能和机械灵活性。它最吸引人的地方在于可以独立改变金属网格的线宽和间距,从而在调节薄膜方阻和透光率方面表现出更好的权衡性。目前,已有大量的研究人员研制出可与ITO媲美的金属网格柔性透明导电薄膜。多数研究者通过光刻技术制作出母版,再结合化学镀或电沉积技术进行导电薄膜制作。以光刻技术为基础制备的柔性透明导电薄膜性能良好,但光刻工艺复杂而且设备昂贵。还有研究人员通过其他技术进行研究,如印刷增材...  相似文献   

14.
本文报导了在300~410℃下采用MOCVD技术制备多晶(非晶和微晶)薄层氧化物TiO_2(Fe_2O_3、SnO_2和In_2O_3·Sn)膜的结果,这些薄层氧化物的结构、表面形态和光电化学性质采用x-射线衍射、电于显微镜和三电极方法进行描述。实验指出,这些薄层从化物适宜于作为光电极的透明导电涂层和分解水的光催化。  相似文献   

15.
钙钛矿太阳电池由于具有独特的光电性能及制造工艺简单、低成本等特点而引起人们极大的关注。在钙钛矿太阳电池出现后的短短几年之内,其效率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在这个过程中,半透明钙钛矿太阳电池由于应用潜力巨大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特别是其与传统的硅电池或者铜铟镓硒电池组成的叠层太阳电池,由于其能够更加合理地利用太阳光谱而被认为是提升太阳电池光电转换效率的一条有效途径。到目前为止,半透明钙钛矿太阳电池的最高效率已达17.9%,叠层太阳电池的最高效率已达25.5%。顶部透明电极是半透明钙钛矿及叠层太阳电池的关键研究内容之一。对半透明钙钛矿及叠层太阳电池来说,理想的顶部透明电极应具有高透过率、低电阻、良好的化学稳定性以及能够在低温下制备等特点。截至目前,多种透明电极已经被应用于半透明钙钛矿及叠层太阳电池中,包括银纳米线、碳纳米管、超薄金属、石墨烯、导电聚合物以及透明导电氧化物等。银纳米线透明电极的光电性能良好,但稳定性较差,易与钙钛矿中的卤离子反应导致器件恶化,且在空气中易被氧化和腐蚀。超薄金属电极往往不能同时具有较高的导电性和光学透过率,需要引入合适的缓冲层来促使其均匀生长,但同样存在稳定性较差的问题。碳基透明电极的稳定性很强,但是其光电性能有待提高。透明导电氧化物具有良好的光电性能和稳定性,但往往采用溅射的方式制备,在溅射的过程中容易损伤钙钛矿活性层,需要引入合适的缓冲层。本文归纳了应用于半透明钙钛矿及叠层太阳电池中的透明电极的研究进展,分别对透明电极的种类、光电性能、制备工艺进行了系统的介绍,对比了各种透明电极光电性能及制备工艺的优缺点,分析了它们在研究中面临的问题并展望了其发展前景,以期为应用于半透明钙钛矿及叠层太阳电池的透明电极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6.
唐燕  阮海波  蒲勇  张进 《材料导报》2018,32(19):3423-3434
铜纳米线(Cu NWs)作为透明导电层,具有良好的光透过性、导电性、柔性以及低成本等特点,受到了研究者及工业界的广泛关注。然而,Cu NWs极易被氧化,严重限制了其在光电器件中的应用。针对这一难题,研究者普遍采用构筑Cu NWs复合透明电极的方式提高其稳定性。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在构筑Cu NWs复合透明电极方面的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了不同构筑方式对Cu NWs透明电极结构、光电性能和稳定性的影响,简述了Cu NWs复合透明电极的应用研究进展。最后,对Cu NWs复合透明电极的应用前景和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
利用电化学阳极氧化法,采用三步氧化工艺,成功制备出大面积高度有序、孔洞分布均匀、孔道垂直取向且与金属钛基相分离的自持TiO2纳米管阵列膜。然后将其转移粘接至FTO导电玻璃上,形成高度有序的TiO2/FTO纳米管阵列透明光电极。利用场发射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仪、紫外-可见-近红外分光光度计分别对样品的形貌、晶相结构以及光学特性做了表征。研究表明,由三步阳极氧化工艺制备的自持TiO2纳米管阵列膜,其结构参数(如管径、管长及管壁厚度)在很大范围内可控,将其转移粘结至FTO导电玻璃上能制成多种用途的高质量透明光电极;另外,阳极氧化电压对TiO2纳米管阵列薄膜的光学能隙(Eg)也有较为明显的调制作用。显然,这项新工艺对基于TiO2纳米有序阵列复合结构的有机-无机光电器件的应用研究将是非常有益的。  相似文献   

18.
GBJ280高精度绝对式光电轴角编码器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介绍了用于EOMS630光电经纬仪,电视、红外数字(R-320T)光电经纬仪和863-2精密转台的GBJ280高精度(0.5~1)绝对式光电轴角编码器的结构特点、工作原理、相位矢量修正原理、软件编程特点。  相似文献   

19.
软基片上ITO薄膜的光电特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直流反应磁控溅射技术,室温下在聚脂膜基片上制备了优良的ITO透明导电薄膜.研究了沉积速率,靶基距,氧流量以及厚度对薄膜光电性能的影响.所得薄膜的最低电阻率为4.23×10-4Ω·cm,可见光区平均透射率大于78%.对应于低电阻率(~10-4Ω·cm)和高透射率(~78$)的反应窗口较文献中已报道的数据明显扩大.  相似文献   

20.
新型透明导电氧化物薄膜Nb-TiO2因其优异的光电性能成为当今研究的热门材料.本文详细阐述了Nb-TiO2薄膜的光电性能、影响Nb-TiO2光电特性的因素与机理以及目前的研究进展、前沿动态等,着重讨论了载流子浓度及其散射过程对光学透过率和导电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