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根据陕南汉江流域及其周边34个气象站1959-2010年的逐日气温和降水资料,利用周广胜—张新时模型、Penman-Monteith公式、Mann-Kendall检验、相关分析和Spline插值等方法,分析了近52a水热条件的变化及其对净初级生产力(NPP)的影响,并对NPP的未来变化进行预估。结果表明:1)汉江流域年均温为13.7℃,整体呈升高趋势(0.14℃.(10a)-1)(p<0.001),北部快于南部,东部快于西部。多年平均降水为747.3mm,整体呈减少趋势,于1991年发生减少突变;2)NPP高值区位于大巴山区和米仓山部分地区,秦岭山地相对较小,表现出由南向北递减的空间格局。秦岭南麓部分地区NPP上升,汉江谷地除安康外均呈下降趋势,大巴山和米仓山一带除平利、镇坪外均呈现下降趋势。3)NPP与降水、相对湿度和湿润指数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01),与潜在蒸散、日照时数和气温负相关,温度对于NPP积累起到的作用有限,水分是主要制约因素;4)a情景下NPP增幅15%以上,b情景下增加9%左右,c情景下NPP整体下降。  相似文献   

2.
东北地区农作物气候生产力对气候变化的时空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1956~2011年东北地区61个气象台站的逐月气温、降水资料,分析了该地区近55年的气候变化趋势;应用Thomthwaite Memorial模型、Kriging插值法对该区的气候生产力的时空分布进行了分析,并对该地区的气候生产力的未来趋势进行了初步预测。结果显示:(1)东北地区的增温线性倾向率为0.320℃/10年,降水线性倾向率为-12.11 mm/10年,呈现出明显的暖干化趋势;气候生产力以61.84 kg/(hm2.10年)的速率在增加。(2)东北地区各地年平均气温自北向南递增,气候倾向率整体自东南向西北递增;年降水量自东南向西北依次递减;农作物气候生产力除吉林西部、辽宁西北部、内蒙古东部地区气候倾向率呈减少趋势外,其余地区均呈增加趋势。(3)假定不同气候变化背景下分别计算该地区的气候生产力,"暖湿型"的气候环境对东北地区的农业最为有利,其增产范围为6.44%~17.19%,"冷干型"的气候环境最为不利,其减产范围为7.43%~26.92%,目前东北地区的暖干化趋势在短期内对该区农业生产是有利的,但长期将使农业的不稳定性增加。  相似文献   

3.
选取1961—2008年晋城市3个代表站气温、降水资料,计算历年各地积温、无霜期和农业气候生产力,分析气候变化对气候生产力的影响,并提出了气候变暖背景下发展农业生产的对策。结果表明,近48年来,晋城市气温呈持续升高趋势,降水量呈波动减少趋势,≥10℃有效积温增多,大部分县市无霜期延长,农作物气候生产力减少。气候生产力的减少主要是由降水减少造成的,暖湿型气候对农业生产最为有利。  相似文献   

4.
1965-2014年冀西北气候变化及其对气候生产力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研究冀西北气候变化及其对气候生产力的影响,以张家口地区为例,利用全地区1965-2014年逐年年平均气温、降水气象资料,应用线性趋势分析、5a滑动平均以及Thornth waite Memorial气候生产力模型等对当地50a气温、降水和气候生产力的时空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1)50a张家口地区变暖趋势显著,年平均气温呈由西北向东南逐渐增温的趋势;(2)降水量呈缓慢下降趋势,全区分布极不均匀,坝下多、坝上少,在东西方向出现由中心向四周依次递增的趋势;(3)气候生产力呈现弱上升趋势,降水量为气候生产力增加的主要限制因子。未来气候变化"暖湿型"气候对农业生产增加最有利,而"冷干型"气候对农业生产增加最不利。农业生产应以粮为本,利用控制气候因子等新技术发展错季蔬菜生产,特别是坝上地区,其气候生产率较低,较适宜发展蔬菜产业,可以提高气候生产率,实现农民增产增收。  相似文献   

5.
利用呼和浩特市近50年年平均气温及年降水量资料,应用Thornth waite Memorial模型,计算植物气候生产力(TSPV)对年均气温和降水量变化的响应情况,评估该地区植物气候生产力的年代际变化及未来气候变化情景下变化趋势。结果表明,近50年该区增温率为0.35℃/10a,降水呈弱减趋势,减少率为2.91 mm/10a;近50年呼和浩特市TSPV变化缓慢,表现为不显著的增加趋势;"冷湿型"、"暖干型"气候类型均出现TSPV正负距平现象,说明气温和降水不是该地区植物气候生产力变化的唯一限制因子;TSPV增减与年平均气温和降水变化同步,其中降水变化对TSPV的影响大于气温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气候变化下四川盆地气候生产力时空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四川盆地21个站点1961-2012年气象资料,应用Thomthwaite Memorial模型、EOF等数理方法对该区近52a气温、降水和气候生产力的时空变化进行分析。结果显示:1)四川盆地的气温倾向率为0.095℃/10 a,降水倾向率为-21.461 mm/10 a,"暖干化"是该区主要的气候变化特征,气候生产力以-4.91 kg/(hm2·10 a)的速率减少。2)四川盆地年均气温自南向北递减,气候倾向率中间低、两侧高;年降水量则中间低、两侧高;植物气候生产潜力除东北部的万源、达县、奉节外,其余地区均呈减少趋势。3)对不同气候变化情景分别计算气候生产力可知,"暖湿型"气候环境对该区气候生产力最有利,增产范围为5.74%-16.77%;"冷干型"气候环境则对气候生产力最不利,减产范围为5.92%-18.53%。当降水量减少幅度在10%以内,区域气候生产力是有利的;一旦降水量的减少幅度超过10%,区域气候生产力将有所减少,农业发展的不稳定性也将增加。  相似文献   

7.
气候变化对农作物气候适宜度影响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冶明珠  郭建平  蒋跃林  赵俊芳  袁彬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5):9104-9105,9134
农业受气候变化的影响最直接。由于气候变化使农业气候资源发生变化,从而直接影响到农作物的气候适宜度,并最终影响到作物的生长发育和产量。综述了近年来农作物气候适宜度的计算方法及应用情况,并根据农作物对气候要素的响应提出了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8.
方兰  延军平 《江西农业学报》2012,24(5):148-152,166
利用1961~2010年榆林市逐月气温、降水资料,分析了榆林市的气候变化特征;利用Thornthwaite Memorial模型计算了该区域气候生产力,通过二元回归模型分析了气候生产力的演变特征。结果表明:近50年来,榆林全年及四季平均气温均呈上升趋势,尤以冬季平均气温上升显著;降水量年际波动剧烈而总体变化趋势不大;de Martonne干燥度呈现下降趋势。气候生产力呈现微弱的增长趋势,年降水量是影响气候生产力的主要因素,其与气候生产力间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当榆林年均气温上升1℃、年降水量上升1 mm时,榆林气候生产力将上升21.5 kg/(hm2.a)。  相似文献   

9.
气候变暖对大通谷地积温及作物生长季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据历史资料对比分析了大通谷地60-80年代和90年代后温度(月、年平均气温;四季气温;≥0℃、≥10℃积温)和持续日数的变化特征;建立了多年平均气温与积温和≥0℃持续日数的线性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生态气候学角度,对青海河湟谷地花椰菜采种的气候背影及其适宜性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采种技术,为种了基地建设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近50年来,永寿县异常偏暖集中在90年代初期,偏冷集中在1993年以前。70到80年代为丰水期,90年代为枯水期。历史上年降水显著偏多主要在80年代期,异常偏多不存在,1974年异常偏少,而显著偏少是1992、1994年。近几年年平均气温明显升高,年降水量明显减少,特别是以春季气温升高和降水减少最为显著。气候变化以变暖为主要特征,温度变化是直接和主动的,而降水的的变化是间接和被动的,是对温度变化的响应。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气候角度对乐都县河湟谷地花椰菜采种的背景及适宜性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采种技术,为种子基地建设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气候变化对农作物适宜度影响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主要结合我国农业领域发展以及气候条件变化情况研究,对于气候变化对农作物适宜度的影响研究进展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4.
气候变化及其对农作物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大气CO2浓度增加、气温升高、降雨不均衡等方面综述了气候的变化情况,指出气候变化特别是大气CO2浓度升高导致温度上升,使农作物光合效率提高、生长速度加快、根系发达、株高增加、生育期缩短、产量提高、品质下降。  相似文献   

15.
尹萍 《北京农业》2012,(30):116-117
20世纪70年代以来,全球的温度变化一直在不断地上升,这给一些草原区的畜牧业带来了严重的阻碍作用。经过对草原区45 a的气候的分析和牧草量的多少,找出了现代气候对畜牧业生产的影响。实践证明草原气候的暖干化比较明显,温度也在增加、降水量在不断减少。影响着畜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是降水量的大小,以降水量、温度对牧场气候生产建立一个实验,对温度和降水进行综合分析温度降低降水量增加时,牧草气候的生产潜力就会增加。  相似文献   

16.
福建省植被气候生产力的时空分布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估算了福建省近30年来的植被气候生产力,结果表明,福建省植被气候生产力从东南部沿海向西北方向逐渐降低。全省植被气候生产力的高值区域主要集中在东南沿海部分,大部分县市在16000 kg.hm-2.a-1以上;西部和北部的山区植被气候生产力值较低,大部分在10000-15000 kg.hm-2.a-1之间。近30年来福建省植被气候生产力有逐渐提高的趋势,全省植被气候生产力以20世纪80年代最低,21世纪初期几年最高,相差1407 kg.hm-2.a-1。  相似文献   

17.
根据嘉鱼县1957-2012年的气象资料,利用Thomthwaite Memoria模型,分析了气候变化对该县气候生产力的影响情况。结果表明:(1)近56年嘉鱼县气候经历了冷干-冷湿-暖湿的转变,年均温为17.22℃,年均降水量为1399.9mm,分别以0.221℃/10a和10.961mm/10a的速率呈波动上升趋势。(2)近56年嘉鱼县四季气温均呈上升趋势,其中春季增温速率最快,夏季增温速率最慢;四季降水变化表现为:春秋两季减少,夏冬两季分别以19.333mm/10a和6.810mm/10a的速度递增。总体来看,嘉鱼县气候有暖湿化趋势。(3)未来不同情境气候分析发现:"暖湿型"气候背景下气候生产力最优,平均增幅5.34%-15.68%,"冷干型"气候背景下气候生产力最差,平均减幅5.48%-17.05%。目前,嘉鱼县"暖湿化"气候环境对气候生产力是有利的。  相似文献   

18.
全球气候变化下秦岭南北气候生产力时空对比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根据秦岭南北60个气象站点1961-2007年气象资料,利用Thomthwaite Memoriai模型计算了秦岭南北关中、陕南地区的气候生产力,分析了其时空分布特征,并对该地区气候生产力的长期变化趋势进行了初步估测.研究表明:秦岭南北气候生产力值介于9525.0~14156.2 kg/hm2·a之间,陕南大干关中;其空间分布由北向南逐步增加,西安、成阳地区最小,安康地区最大;近半个世纪以来秦岭南北气候生产力呈递减趋势,关中趋势更为明显;就年代变化而言,秦岭南北变化步调一致但幅度有别:60、80年代为正距平,70年代、以及进入21世纪后变化不大,90年代急剧减少;随着气候日益暖干,气候生产力将进一步下降,农作物很可能因高温缺水而减产.  相似文献   

19.
三江源地区天然牧草气候生产力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惠梅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2):6414-6416,6460
选用河南、甘德、同德、玉树、曲麻莱、五道梁和玛多7个气象台站的1971~2004年的气象资料,对三江源地区的气候条件进行了分析,应用综合数学模型建立了三江源地区的天然草场植物气候生产力评估模型。结果表明:三江源地区气候生产力总体上呈下降的趋势,气候生产潜力较大。在较小范围内,海拔高度和气候生产力呈反比关系,海拔每上升100m气候生产力约降低1200~1425kg/ha,同时水分也是三江源地区天然牧草气候生产力的制约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20.
分析1995—2004年西辽河流域气候的变化特征,采用曲线对比分析法,研究各气候因子变化(气温升高、降水量减少)对该地区的农业总产值及农、林、牧、渔业各产值的影响。结果表明:气温升高、降水量减少使该地区各产业产值升高,提出提高该地区农业生态系统生产力的对策,以促进区域农业生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