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并发糖代谢紊乱的可能发生机制.方法测定 7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空腹血糖、空腹及餐后2小时胰岛素、C肽浓度.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组间分析采用t检验.结果原发性肝癌并发糖代谢紊乱44.29% (31/70),其中低血糖占25.71%(18/70),其空腹胰岛素及C肽浓度均正常,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并发高血糖占18.6%(13/70),其空腹胰岛素、餐后 2小时胰岛素、C肽浓度均显著升高,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原发性肝癌并发低血糖可能与肝葡萄糖产生率降低及葡萄糖利用率增加有关.原发性肝癌伴高血糖可能与调节血糖激素灭活障碍及胰岛素抵抗有关.  相似文献   

2.
熊常成 《医学信息》2007,20(8):1425-1427
目的探讨重型肝炎患者血糖水平变化与预后的关系。方法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检测108例重型肝炎患者入院第2天空腹血糖,以血糖水平分为高血糖组、低血糖组、正常血糖组,分析评价其临床意义。结果重型肝炎患者血糖异常率74%,多为低血糖,且血糖越低病死率越高;血糖水平与重型肝炎临床分型无差异;血糖异常组病死率明显高于正常组;高血糖组与低血糖组病死率无明显差异,但低血糖发生率远高于高血糖。结论重型肝炎患者出现糖代谢紊乱的比例较高,尤其是低血糖。检测空腹血糖对重型肝炎的危重程度、评价其预后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3.
生物反馈放松训练对Ⅱ型糖尿病患者糖代谢影响的追踪研究   总被引:22,自引:2,他引:22  
目的:了解生物反馈放松训练对Ⅱ型糖尿病患者糖代谢的影响;方法:将符合研究标准的患者随机分配入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完成实验的有效例数分别为55例和73例。实验组除常规糖现药物治疗外辅以生物反馈放松训练,对照组只给以常规治疗。两组均于治疗前、后不同的时间点测定空腹血糖、餐后两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三餐前后1小时血糖。结果:经治疗1个月后两组的空腹血糖、餐后两小时血糖、平均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均有明显的下降,实验组的下降幅度及速度高于对照组;治疗后实验组的血糖波动明显减小,且保持持续下降的趋势,对照组无明显变化;在追踪期间,实验组糖代谢的改善与坚持放松练习与否、放松程度有关。结论:生物反馈放松训练能改善Ⅱ型糖尿病患者糖代谢,有效控制血糖波动,坚持放松练习者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4.
63岁的李大爷有10余年的糖尿病病史,同时还伴有冠心病、高血压多年。最近,他出现了糖尿病肾病,—直在服用格列齐特及阿卡波糖等降糖药,空腹血糖8.2,餐后血糖16.8。  相似文献   

5.
甲状腺机能亢进患者红细胞胰岛素受体测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甲亢患者与糖代谢紊乱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特别是患者餐后表现为糖耐量异常,30~60′血糖升高,甚至出现糖尿病现象。为了探讨此现象是否通过红细胞胰岛素受体这一环节来影响胰岛素的敏感性,我们选择了部分正常人及甲亢患者,分别测定其空腹及餐后1小时红细胞胰岛素受休(IR),观察其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6.
原发性肝癌并发糖代谢紊乱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癌并发糖代谢紊乱的可能发生机制。方法 测定7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空腹血糖、空腹及餐后2小时胰岛素、C肽浓度。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组间分采用t检验。结果 原发性肝癌并发糖代谢紊乱44.29%(31/70),其中低血糖占25.71%(18/70),其空腹胰岛素及C肽浓度均正常,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并发高血糖占18.6%(13/70),其空腹胰岛素、餐后2小时胰岛素、C肽浓度均显著升高,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原发性肝癌并发低血糖可能与肝葡萄糖产生率降低及葡萄糖利用率增加有关。原发性肝癌伴高血糖可能与调节血糖激素灭活障碍及胰岛素抵抗有关。  相似文献   

7.
拜糖平治疗糖尿病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拜糖平对糖尿病患者的疗效和可能的副作用,笔者用随机的方法对53例糖尿病病人进行观测,发现拜糖平能显著降低患者餐后2h血糖,服药2周,餐后2h血糖下降幅度为13.38%。服药4周,餐后2h血糖下降幅度为18.52%。实验过程中未发现该药对患者血压、血脂、血电解质及肝肾功能有明显影响,未观察到明显的胃肠道副作用。由此可见,拜糖平不失为一种安全有效的糖尿病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预混胰岛素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改为糖适平与中效胰岛素联合降糖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56例2型糖尿病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观察组采用中效胰岛素联合糖适平治疗,对照组采用早晚两次注射预混胰岛素方式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第5天患者的空腹血糖、平均餐后血糖、胰岛素用量及低血糖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5d,观察组患者的空腹血糖、平均餐后2小时血糖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后2个月复查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胰岛素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出现1例低血糖.结论 中效胰岛素可以明显改善空腹血糖,但对餐后血糖控制欠佳者,联合糖适平治疗可以很好地克服这一问题,早晚两针中效胰岛素联合口服糖适平治疗降糖效果优于预混胰岛素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空腹血糖正常的冠心病患者的糖代澍状况及胰岛素敏感性的改变。方法:检测67例空腹血糖正常的冠心病住院患者和35例健康者的空腹及餐后2h的血糖和胰岛索水平,并根据餐后2h血糖结果将冠心病患者分为3组:正常糖耐量组(NGT)、单纯性糖耐量受损组(I—IGT)、单纯性负荷后高血精组(IPH)。应用李光伟指数(IAI)评价机体的胰岛素敏感性。结果:67例空腹血糖正常的冠心病患者中糖代谢异常的发生率为74.63%,所有冠心病患音餐后胰岛素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IPH组的胰岛素敏感性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均〈0.05)。结论:空腹血糖正常的冠心病患者中绝大多数合并糖代谢异常,并存在高胰岛索血症,合并IPH的冠心病患者胰岛素的敏感性较低。检测餐后血糖和胰岛素对冠心病患者合并糖代谢异常的预防、诊断、疗效评估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对成人晚发自身免疫性糖尿病(LADA)早期诊断,用胰岛素治疗,有利于保护残留部分胰岛β细胞功能,延缓病情的发展。本文通过对三组病人及一组正常者,用酶免疫和放射免疫法测定血糖、血清C肽、血清谷氨酸脱梭酶抗体(GAD-Ab),比较其相关性,得出LADA实验室诊断指标。对新发病的糖尿病病人,年龄20-40岁,发病时"三多"症状明显,口服降糖药血糖难以控制,无诱因而出现酮体,应测空腹血糖、C肽,馒头餐后1小时、2小时C肽,并测GAD-Ab。若空腹血糖大于13.0mmol/L,空腹C肽小于0.5nmol/L,餐后1小时、2小时C肽均低于0.85nmol/L,且GAD-Ab阳性者,可诊断为LADA;若GAD-Ab阴性,但空腹血糖很高,空腹及餐后1小时、2小时C肽明显低于正常,也应高度怀疑为LADA。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动态血糖监测仪监测血糖,胰岛素泵输注胰岛素(CSI )治疗前后的血糖变化情况。方法对80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动态血糖监测仪监测血糖,胰岛素泵输注胰岛素(CSI )治疗14d,观察临床效果。结果患者治疗前空腹血糖平均值为(13.7±3.3)mmol/L,餐后2h血糖平均值为(21.6±8.56)mmol/L;经胰岛素泵强化治疗12d,配合严格的饮食控制及合理运动,监测空腹血糖平均值为(6.3±1.2)mmol/L(<0.05),餐后2h血糖平均值为(9.1±2.7)mmol/L(<0.05),结果显示空腹及餐后2h血糖明显有所改善,治疗前后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利用动态血糖监测仪监测血糖下,胰岛素泵输注胰岛素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方便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2.
蒋成杰 《医学信息》2006,19(4):671-672
目的调查高血压患者餐后2小时血糖的异常情况,并指导治疗;方法采用75克口服无水葡萄糖耐量试验方法(OGTT),对102例高血压患者进行餐后2小时血糖(PPG)检测;结果餐后2小时血糖异常情况者占45.1%,其中葡萄糖耐量减退(IGT)占21.6%,糖尿病占23.5%;结论高血压病患者餐后血糖异常情况发生率较高,对我们临床诊断治疗高血压病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一种直观、实用的胰岛素注射餐后微量血糖监测卡在临床上使用效果.方法 科室自行设计一种胰岛素注射餐后微量血糖监测卡应用于注射胰岛素,监测餐后血糖的糖尿病患者,观察其实用性和有效性.结果 该卡使护理工作安全化、简单化,减少遗漏及纠纷.结论 该卡简单、直观、实用.减少护理人员翻阅病历,转抄医嘱时间,避免被动等待患者通知护士测量血糖.提高了糖尿病患者餐后血糖监测管理质量,是一种有效的血糖记录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强化健康教育对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7年1月~2010年12月在我科住院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16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80例,干预组采取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者的认知和遵医行为状况。结果两组在治疗前空腹血糖、餐后血糖均无差异性,>0.05;治疗后,空腹血糖干预组显著优于对照组,<0.01;餐后血糖干预组优于对照组,<0.05。结论强化健康教育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认知和遵医行为,有利于血糖的控制,应当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疗法对2型糖尿病合并抑郁和焦虑的疗效。方法:将90例2型糖尿病合并抑郁和焦虑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实验组患者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结合认知行为疗法进行干预;分别在干预前及干预后对所有患者进行抑郁和焦虑水平评估,并检测空腹血糖及餐后2小时血糖。结果:干预前,两组抑郁和焦虑水平、空腹血糖及餐后2小时血糖均无显著差异;干预后,实验组抑郁和焦虑水平、空腹血糖及餐后2小时血糖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实验组干预后的抑郁和焦虑水平、空腹血糖值和餐后2小时血糖值均较干预前显著降低;对照组干预后的抑郁水平较干预前显著升高,焦虑水平、空腹血糖及餐后2小时血糖不存在统计学意义上的差异;两组的抑郁、焦虑水平变化均与血糖变化呈正相关。结论:认知行为疗法能够有效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的抑郁和焦虑,且负性情绪的改善可能进一步有助于糖尿病患者血糖的控制。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社区糖尿病患者血糖的影响。方法将68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4例。比较两组患者在干预前及干预后3,6个月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情况。结果干预组患者在干预后3个月及干预后6个月的空腹血糖和餐后2 h血糖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计划、有目的、系统的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控制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妊娠期妇女内分泌系统有很大变化.本文通过对50名妊娠期妇女空腹及餐后1h血糖和胰岛素(INS)进行了观察,以探讨它们的变化及其关系.  相似文献   

18.
180例老年糖耐量异常患者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糖耐量异常(IGT)是指空腹血糖正常,餐后血糖升高但达不到糖尿病的诊断标准。本文报道了老年糖耐量异常患者的心理状况。  相似文献   

19.
麻秀娟 《医学信息》2010,23(13):2219-2220
1资料与方法搜集我院2007年8月-2009年8月期间糖尿病患者(符合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糖尿病诊断标准)的病历资料。记录年龄、性别、所患非糖尿病疾病及病程。血糖监测方法即:日8次(即三餐前、三餐后、22时、3时)、日6次(空腹、三餐后、22时、3时)、间隔每小时、每2h,监测数值及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后病人血糖值对其预后的影响。方法对158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GCS评分≤8分)入院6小时内取肘静脉血测血糖,血糖<11.10mmol/L者分为A组(94例),血糖≥11.10mmol/L者分为B组(64例)。动态测定并记录空腹血糖,按出院时治愈、好转、植物生存、死亡状态进行预后评定。结果重型颅脑损伤后血糖值高于正常参考值。A、B两组预后比较,P<0.01,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入院时血糖值越高,预后越差。1周后血糖控制不良者,预后情况显著差于血糖控制较好者(χ2=8.70,P<0.01)。结论血糖水平是评价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的一项重要参考指标;应重视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的血糖监测,以利及时制定相应的治疗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