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慷  高长凤 《眼科研究》1999,17(3):168-171
目的 评价MTT-甲萘醌增强法在眼科丝状真菌物敏感性试验中的应用,方法 用MTT-甲萘醌增强法测定二性霉素B和酮康唑对4株眼科丝状真菌(茄病镰刀菌,串珠镰刀菌,烟曲霉菌和黄曲霉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并与常量液体培养基稀释法(Ma-AFST)进行比较,结果 在丝状力的药敏试验中,甲萘醌能明显增强MTT的显色反应(镰刀菌加甲萘醌0.1mmol/L,曲霉菌加1mmol/L),二性霉素B和酮康唑对丝  相似文献   

2.
脉络膜黑色素瘤的磁共振成像分析及鉴别诊断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Pan Y  Song G  Sun F 《中华眼科杂志》1998,34(2):146-148
目的利用磁共振成像(magneticresonanceimaging,MRI)辅助诊断12例脉络膜黑色素瘤,并做组织学检查。方法患者分别进行B超、CT和MRI检查,对比分析三者的影像学特点。患眼均行手术摘除,并做病理检查。结果发现脉络膜黑色素瘤患者的MRI图像:T1WI显示高信号,T2WI显示低信号特点。结论诊断脉络膜黑色素瘤除利用B超、CT外,MRI检查亦为可靠的辅助诊断手段。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60例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SAE)患者的临床、CT和MRI进行了分析。临床表现主要包括高血压,脑卒中慢履进行性痴呆。CT主要表现为侧脑室周转脑白质弥漫性不均匀低密度影,MRIT2中权像呈明显的高信号影,T1中权像呈等或低信号影。作者对SAE的病因、病理、临床及诊断、鉴别诊断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4.
腔隙性脑梗塞的MRI,危险因素及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波  王润东 《深圳医学》1999,12(4):34-35
目的 探讨腔隙性脑梗塞(LI)的临床特点、危险因素及MRI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51例LT的临床及MRI资料。结果 本病常见于50岁以上、既往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吸烟史的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相对较轻及不典型,体征表现为腔隙综合征之一,易反复发生,有可能发展成痴呆,致死率低。MRI特征:发病20天内MRI T1加权为低信号或等信号、T2加权为高信号、LI部位分布以其底节最多,其次为脑叶,MR  相似文献   

5.
视神经疾病的磁共振成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索磁共振成像在视神经萎缩和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等视神经疾病的临床应用价值,采用超导型1.5TMR机行频谱预饱和反转恢复序列和液体信号衰减反转恢复序列,三方位检查27例视神经疾病患者。结果:视神经萎缩17例(30眼)除3例肿瘤压迫外在MRI上均可见视神经异常高信号。缺血性视神经病变5例中4例发病1月后检查发现视神经信号异常,1例第10天检查未发现异常,同时发现3例有多发脑缺血灶占60%,2例阴性占40%。视神经挫伤3例中2例视神经异常信号,且病灶均位于眶尖近管内段处,经皮质内固醇激素治疗后视力均提高,1例未见异常。3例视乳头水肿者中1例仅见视神经异常高信号,为临床误诊,1例为后组筛窦粘液性囊肿(2.2×2×2cm)压迫所致,另1例MRI头部和眼眶视神经均未发现异常,此外2例视乳头水肿临床误诊为视神经炎。结论:MRI有助于视神经疾病的诊断和指导临床。  相似文献   

6.
万志荔  赖史胜 《眼科新进展》2014,(12):1128-1131
目的 探讨高迁移率族B1(highmobilitygroupbox-1,HMGB-1)蛋白在鼠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中的调控作用。方法 将基质胶(Matrigel)和HMGB-1混合物注入鼠龄为7d(P7)的C57BL/6J健康小鼠左眼视网膜下,基质胶与PBS混合物注入右眼球作为对照组。注入10d后对获得的视网膜组织切片进行HE染色,计数突破视网膜前膜的血管内皮细胞核数。选用C57BL/6J健康新生鼠建立氧诱导视网膜病变(oxygen-inducedretinopathy,OIR)动物模型,出生后第7天(P7)放入高氧环境中连续饲养5d,然后置入正常空气中继续饲养;正常空气对照组小鼠则在空气中饲养。在P17采用DiI荧光造影视网膜铺片观察OIR模型组和正常空气对照组小鼠视网膜血管形态变化;同时采用Western-blot检测模型组和对照组小鼠玻璃体中HMGB-1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HMGB-1基质胶模型组与PBS基质胶对照组基质胶区域突破视网膜内界膜的血管内皮细胞核数分别为(42.19±1.76)个、(31.24±1.25)个,经过HMGB-1与基质胶混合物处理的眼球中新生血管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t=-42.42,P=0. 000)。DiI荧光造影视网膜铺片结果显示,OIR模型组鼠视网膜自视盘向中周部出现大片无灌注区,无灌注区周围出现新生血管丛;Western-blot分析显示,与正常空气对照组相比,OIR模型组鼠玻璃体中HMGB-1蛋白表达增加了78% ±7%,出现了显著上调(t=-47.90,P=0.000)。结论 HMGB-1在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中起重要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7.
高场磁共振对脉络脉黑色素瘤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飒英  夏群 《中华眼科杂志》1998,34(6):441-443,I027
目的 评价高场磁共振(MRI)对脉络膜黑色素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GE1.5T磁共振扫描仪,对12例黑色素瘤患者进行矢,冠,轴及斜位扫描,同时行脂肪抑制技术,增强扫描及病理检查。结果 12例黑色素瘤在T1WI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高信号,在T2WI上为低信号。其主要原因为黑色素瘤中的黑色素为顺磁性物质,可同时缩短T1和T2驰豫时间,以此可以同骆脉膜其他病变相鉴别,12例中有7例合并网膜脱离。结论 磁  相似文献   

8.
目的从兔眼人工晶体植入术后房水肿瘤坏死因子(tumornecrosisfactor,TNF)和白细胞介素1(interleukin1,IL-1)的活性及动态变化,探讨它们对术后眼内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青紫蓝兔27只,分为晶体囊外摘除及后房型人工晶体囊袋内植入术组;晶体囊外摘除术组;正常对照组。于术后1、3、7和14天抽取房水,采用ELISA双层夹心法检测TNF,采用MTT比色法检测IL-1。结果房水TNF含量和IL-1活性在人工晶体植入术组术后第1、3、7及14天高于正常对照组,TNF含量在术后3、7、14天,IL-1活性在术后1、3天高于晶体囊外摘除术组(P<0.05)。人工晶体植入术后第7~14天房水TNF含量最高,术后第3~14天IL-1活性最高。结论人工晶体植入术后房水TNF和IL-1在术后早期眼内炎症反应中作为炎症介质,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并发于玻璃体视网膜显微手术中的医源性视网膜裂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医源性视网膜裂孔(iatrogenicreti-nalbreaks,IRB)是指在眼科手术中如视网膜脱离(retinaldetachment,RD)手术[1]或玻璃体视网膜显微手术(micro-vitreoretinalsurgery,MVRS)中意...  相似文献   

10.
陈峰  尹平 《深圳医学》1998,11(4):21-21
目的:探讨CT、MRI在鉴别、诊断Binswanger病(慢性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中的作用。方法:对615例脑血管病例中确诊为Binswanger病的26例患者的CT及MRI表现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所有26例患者CT均表现双侧侧脑室周围大致对称低密度改变,MRI则表现为T2加权及压水像中双侧侧脑室及中央半卵圆区白质内点片或斑片状高信号。结论:由于该病的CT,MR清帷有特异性,故是确诊该病的重要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1β(IL-1β)对大鼠视网膜单核细胞趋化蛋白(MCP)-1mRNA表达的诱导作用。方法 24只SD大鼠,右眼为实验眼,左眼为对照眼。实验眼玻璃体内注入IL-1β 250 U/5μl,对照眼注入等量生理盐水(PSS)。注射后4,24h取视网膜组织,提取总RNA应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视网膜MCP-1mRNA表达。结果 眼内IL-1β注射后4h实验眼视网膜MCP-1mRNA表达水平较对照眼明显增加;24h实验眼视网膜MCP-1mRNA水平与对照眼相近。结论 视网膜MCP-1mRNA可被眼内IL-1β诱导表达,MCP-1可能在IL-1β诱发的眼内炎症反应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2.
对32例(45眼)颅脑磁共振成像(MRI)检查正常者的眼内、外直肌进行了测量,结果显示:内直肌与眼球前后径线近似平行,与外直肌呈31.68±4.17°夹角,故外直肌的生理赤道较靠后。角巩膜缘至内直肌与眼球壁切点的距离为13.14±1.17mm,至外直肌与眼球壁切点的距离为20.91±1.31mm。对斜视患者眼内、外直肌的最大后徙手术量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3.
高场磁共振对脉络膜黑色素瘤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Li S  Cai K  Sun N  Wang Z  Xia Q 《中华眼科杂志》1998,34(6):441-3, 27
目的评价高场磁共振(MRI)对脉络膜黑色素瘤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GE1.5T磁共振扫描仪,对12例黑色素瘤患者进行矢、冠、轴及斜位扫描,同时行脂肪抑制技术、增强扫描及病理检查。结果12例黑色素瘤在T1WI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高信号,在T2WI上为低信号。其主要原因为黑色素瘤中的黑色素为顺磁性物质,可同时缩短T1和T2弛豫时间,以此可以同脉络膜其他病变相鉴别。12例中有7例合并视网膜脱离。结论磁共振可在矢、冠、轴及斜位以小视野对眼眶进行扫描,并为临床治疗及手术准确定位;脉络膜黑色素瘤具有特殊的MRI表现,可与脉络膜其他疾病鉴别  相似文献   

14.
采用放射免疫(RIA法)法检测81例老年性黄斑变性(AMD)患者和44例正常人血清性激素指标。结果:男性AMD患者表现为T值下降,PRL、FSH、LH、E2、E2/T和P值升高,与正常组相比,除P外,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0.001);女性AMD患者表现为E ̄2、T和E ̄2/T值下降,PRL、FSH、LH和P值升高,与正常组相比,除LH、T外,其余指标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0.001)。说明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功能的衰退在AMD发病中可能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25例眼眶皮样囊肿影像检查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利用现代影像检查手段,对眼眶皮样囊肿的定位及定性进行观察分析。方法:对25例眼眶皮样囊肿的X线、B超、彩色超声多普勒、CT、MRI检查结果进行观察分析。结果:X线检查能粗略反映眼眶骨骼改变。超声多普勒反映肿瘤的血流情况。B超、CG、MRI均可确定病变益并提示病变的性质,但B超能较好显示病变内结构和动态,CT确定空间位置较精确。MRI上信号高低与脂质、H^+含量有关。T1WI像上有高信号。结论  相似文献   

16.
慢性进行性眼外肌病山东省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眼科柴建生,考华婷慢性进行性眼外肌病又称眼肌型肌营养不良病,十分罕见(1)。我院近期曾见1例,报告如下。患者男35岁住院号1216952年前感觉双眼上睑提起无力,进行性加重,早晚无明显区别,休息后症状亦无缓解...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细胞间附分子-1(ICAM-1)在角膜基质细胞中表达,以及炎症介质对其表达的调节作用。方法 采用细胞培养、免疫细胞化学和流式细胞技术、观察人角膜基质细胞ICAM-1的表达及脂多糖(LPS)和干扰素-γ(IFN-γ)对此表达的影响。结果 体外2的基质中基础表达一定量的ICAM-1、LPS和IFN-γ可上调其表达水平至基础表达的1.4-4.6倍。结论角膜炎症反应中,炎症介质促进基质细胞表达I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iabeticmacularedema,DME)的眼底红外线(in-fraredray,IR)和自发荧光(autofluorescence,AF)的影像学特点并初步评估它们在DME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SpectralisHRA海德堡共焦激光扫描系统的IR模式和AF模式,对133例239眼DME患者行IR及AF眼底照相、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undusfluo-rescenceangiography,FFA)及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coherencetomography,OCT)检查,分析IR和AF的影像学特点。结果 239眼中,AF有异常影像的182眼(76.15%),IR有异常影像的161眼(67.36%)。AF及IR同时有异常影像的有161眼(67.36%),其中AF、IR同时为低荧光者38眼(15.90%),AF、IR同时为高荧光者35眼(14.64%),AF为低荧光、IR呈高荧光者51眼(21.34%),AF为高荧光、IR呈低荧光者27眼(1130%),AF、IR同时存在低、高荧光者10眼(4.18%);AF异常、IR正常21眼(8.79%);AF及IR均正常57眼(23.85%)。结论 AF诊断DME的敏感度较高,AF联合IR诊断DME更能较准确地判断DME患者的视网膜及脉络膜的损伤程度。  相似文献   

19.
IL-1RA对大鼠角膜移植免疫排斥反应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 IL-IRA)对大鼠角膜移植排斥反应的防治作用。方法建立大鼠穿透角膜移植排斥反应的动物模型,观察IL-IRA对大鼠角膜植片存活和排斥反应指数( RI)的影响,并与阴性对照组和环抱霉素 A(CsA)治疗组相比较。结果阴性对照组角膜植片平均存活时间为 12. 235天± 1. 674天,而 CsA治疗组为17.676天±1.528天,IL-1RA治疗组为19.250天±1.456天,均比阴性对照组显著延长(P<0.01);IL-1RA治疗组角膜植片新生血管指数明显低于对照组和CsA治疗组(P<0.01)。结论IL-1RA能抑制大鼠穿透角膜移植免疫排斥反应,显著地延长角膜植片的存活时间,并具有抑制角膜植片新生血管生长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炎症对大鼠氧诱导视网膜病变(oxygen-inducedretinopathy,OIR)的影响,以探讨炎症在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eti-nopathyofprematurity,ROP)中的作用。方法 将新生SD大鼠随机分组,实验组依据LPS注射剂量的不同分为LPS-50、LPS-100和LPS-500组,并分别设立正常对照组(N组)和氧诱导对照组(OIR组)。N组幼鼠喂养于空气中,实验组和OIR组幼鼠饲养于氧气体积分数为80%/21%(24h交替一次)的氧箱中至出生后14d(P14),随后移至空气中继续饲养。实验组幼鼠行OIR处理过程中,于P7行LPS腹腔注射,LPS-50、LPS-100和LPS-500组注射剂量分别为50μg?kg-1、100μg?kg-1和500μg?kg-1。检测各组幼鼠在P7(注射前)、P8、P11和P14等不同时间点的体质量变化;并分别于P14和P18制作全视网膜铺片,通过GS-isolectinB4染色观察各组视网膜血管化及病理性新生血管情况。结果 在各检测时间点,各实验组和OIR组幼鼠的体质量均低于N组(P<0.05)。P7时,各实验组和OIR组体质量无差别(P>0.05);至P8、P11和P14时,LPS-500组幼鼠体质量明显低于OIR组和其他实验组(P<0.05)。P14时,N组幼鼠的浅层视网膜血管已覆盖整个视网膜;而OIR组和实验组幼鼠的视网膜均存在无血管区,且LPS-500组无血管区面积最大(27.32% ±3.58%,P<0.01)。P18时,N组视网膜血管网层次结构清晰;OIR组和实验组幼鼠的视网膜均出现病理性新生血管,且LPS-500组新生血管累及视网膜的范围最广(累及钟点数为6.83±1.72,P<0.01)。结论 LPS诱导炎症可加重大鼠OIR,且在一定范围内呈剂量依赖性,提示炎症可能参与ROP病理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