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目的:探讨影响前臂屈指肌腱修复术后功能恢复效果的因素,以利于制定合理的手术及康复方案。方法:对2011年1月~2012年10月解放军第401医院手外科收治的58例(其中男性41例,女性17例,年龄13-62岁,平均33.8岁)屈指肌腱在前臂损伤患者的伤因及手术方式进行回顾、分析总结并进行随访,分析其受伤严重程度、手术方式、术后功能锻炼情况。结果:术后随访54例,失访4例,随访时间为术后3~6个月。根据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手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54例前臂屈指肌腱损伤修复术后的患手的恢复情况,其中优31例,良16例,中5例,差2例。指浅、深屈肌腱同时损伤较单纯指浅屈肌腱损伤修复术后粘连发生率较高,手功能的优良率较低(P0.05),合理应用防粘连技术和术后进行系统功能锻炼的患者术后手功能的优良率分别较未合理应用防粘连技术和术后未进行系统功能锻炼的患者显著升高(P0.05)。结论:手术切口是否合理的延长,术中操作是否重视无创操作,是否合理的应用防粘连技术以及缺乏系统的功能锻炼以及肌腱断端吻合质量是影响前臂屈指肌腱修复术后功能恢复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手部Ⅱb亚区屈指肌腱断裂的急诊修复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2005年3月至2006年9月,急诊修复25例31指Ⅱb亚区同时断裂的指深、浅屈肌腱,采用Tsuge缝合法修复指浅屈肌腱,Strickland缝合法修复指深屈肌腱,显微修复腱纽,术后Kleinert法早期功能锻练.结果:随访时间1~1.6年,平均1.4年,采用TAM评定标准评价疗效,31指优良率90.32%.结论:对手部Ⅱb亚区屈指肌腱断裂采用不同方法急诊修复指深浅屈肌腱和腱纽,结合术后早期系统功能锻练,可有效防止肌腱术后断裂和粘连.  相似文献   

3.
腕部电击伤后,患者的手功能重建恢复,需要进行长段的血管,神经,肌腱的移植,我们用小隐静脉,腓肠神经及小腿筋膜的复合组织瓣,修复患肢血供及神经的同时,并在筋膜瓣上进行长段的肌腱移植,本组共8例,随访6-24个月,感觉恢复分别为S2-S3,屈指活动距掌横纹分别达1.5cm-5.4cm,此手术缩短了电击伤手功能重建恢复的治疗周期,减轻了肌腱,神经粘连。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低强度脉冲超声波(low intensity pulsed ultrasound,LIPU)对Ⅱ区屈指肌腱愈合的促进作用,并探讨其减少肌腱粘连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8月至2013年4月在我院接受II区屈指肌腱损伤修复术治疗的患者80例并随机分为两组。LIPU组(33例,共39指),该组患者均接受系统的低强度脉冲超声波进行治疗;对照组(34例,共41指),所有患者在治疗时放置超声探头,但不接通电源。在术后12周,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估患手疼痛程度;采用肌腱总主动活动度(total active motion,TAM)评定标准评价肌腱的功能状况;采用Lovett分级法评价患指屈指肌力。结果:两组术后无肌腱再断裂病例出现。术后12周时,LIPU组与对照组的VAS疼痛评分分别为(1.9±1.8)和(2.3±1.9)(t=0.996,P=0.337)。根据TAM系统评定标准,LIPU组与对照组的优良率分别为94.9%和70.7%,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2.798,P=0.000),LIPU组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患指屈指肌力恢复正常的发生率分别为100%和95.1%,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951,P=0.162)。结论:LIPU具有促进II区屈指肌腱愈合,改善患指主动活动功能的效果,且不增加肌腱断裂的风险,但其促进肌腱愈合的机制尚需进一步实验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关节镜辅助下使用双侧自体腘绳肌腱一期修复膝关节前后交叉韧带损伤的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内窥镜微创双侧自体腘绳肌腱修复膝关节内韧带,术后用IKDC分级、影像学IKDC分级、Lysholm功能评分和KT2000TM测量进行关节机能打分。结果:11例患者获得3—5年随访,平均随访3.8年。术前Lysholm功能评分平均(46.8±5.7)分,终末随访时平均(81.3±10.5)分,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后关节稳定性测量,在20磅时、30磅和最大拉力时健膝和患膝分别是:6.1±0.3和6.8±0.8;6.3±0.5和7.7±1。3;7.5±0.6和9.6±2.4,统计学上差异无显著性(P〉0.05)。主观IKDC分级:A级4例,B级6例,C级1例;影像学IKDC分级:A级8例,B级2例,C级1例。结论:关节镜辅助下使用双侧自体腘绳肌腱一期修复膝关节前后交叉韧带损伤是重建膝关节稳定性的良好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肌腱与腱周组织粘连是肌腱损伤修复术后最主要的并发症,使用屏障材料预防肌腱粘连是一种最直接有效的方法。传统使用的不可吸收材料常常会导致严重免疫反应或阻隔肌腱营养而导致肌腱愈合不良,且常需二次手术取出,已基本淘汰。可吸收膜和水凝胶等具有良好通透性及组织相容性的可吸收大分子材料是目前研究的重点。使用自体或异体组织材料重建腱鞘也可预防肌腱粘连,但自体组织重建腱鞘损伤较大且手术复杂,异体组织常常受到安全性、伦理学等诸多限制,而组织工程化腱鞘可能是未来预防肌腱粘连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7.
郭效朋  沈尊理 《生物磁学》2011,(16):3179-3182
肌腱与腱周组织粘连是肌腱损伤修复术后最主要的并发症,使用屏障材料预防肌腱粘连是一种最直接有效的方法。传统使用的不可吸收材料常常会导致严重免疫反应或阻隔肌腱营养而导致肌腱愈合不良,且常需二次手术取出,已基本淘汰。可吸收膜和水凝胶等具有良好通透性及组织相容性的可吸收大分子材料是目前研究的重点。使用自体或异体组织材料重建腱鞘也可预防肌腱粘连,但自体组织重建腱鞘损伤较大且手术复杂,异体组织常常受到安全性、伦理学等诸多限制,而组织工程化腱鞘可能是未来预防肌腱粘连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8.
肌腱损伤常发生在日常的工作和运动中,世界范围内每年有超过3000万人肌腱损伤。目前,尽管临床上对于肌腱损伤可以采取非手术、手术和康复等多种手段进行治疗,但这些传统治疗手段的效果均差强人意。修复后的肌腱很难恢复到损伤前的功能状态。肌腱损伤的治疗也成了运动医学研究的重点。随着组织工程技术的发展,组织工程化肌腱为解决这一难题提供思路。其与传统的肌腱损伤的治疗手段相比,不再有自体供区功能缺失,及异体移植肌腱的排异等问题。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局部应用丹参注射液(Salvia Miltiorrhiza,SM)对异体肌腱移植后粘连的影响.方法:使用深低温冷冻处理的同种异体肌腱修复缺损的大鼠屈趾肌腱,72只大鼠随机分为2组,A组为试验组,腱周局部注射丹参注射液,B组为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Saline).术后2、4、8周处死动物,标本进行大体观察、组织学观察及生物力学测定.结果:A组粘连范围小,粘连等级评分与B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力学测定结果显示A组与B组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丹参注射液能有效减轻肌腱移植后粘连.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丝裂霉素C(mitomycin C,MMC)对肌腱粘连的影响.方法:SD大鼠80只,右足为丝裂霉素C组,左足为生理盐水组.以屈趾肌腱为试验对象,切断后采用改良Kessler法缝合.右足吻合处用0.4mg/ml MMC脑棉片湿敷5分钟,生理盐水反复冲洗3次;左足生理盐水脑棉片湿敷5分钟,生理盐水反复冲洗3次.术后1、2、4、8周处死动物,收集2组屈趾肌腱分别进行大体观察、组织学观察和羟脯氨酸含量测定.结果:丝裂霉素C组肌腱粘连程度较生理盐水组明显减轻,有统计学意义(P<0.05),羟脯氨酸含量在术后2、4、8周较生理盐水组增高.结论:丝裂霉素C有防止肌腱粘连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固手术期系统综合护理对脊柱损伤并四肢骨折疗效的影响。方法:收集50例脊柱损伤并四肢骨折患者,按手术编号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5例,两组患者均采用内固定手术及常规治疗,但观察组围手术期配合综合系统护理,对照组不配合,连续观察至出院并随访6个月,比较护理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并发症情况及疾病恢复时间的影响。结果:经治疗,两组患者均较前好转,且观察组临床有效率92%明显高于对照组84%(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28%明显低于对照组44%(P〈0.05);术后疾病恢复时间观察组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围手术期综合系统护理有助于脊柱损伤并四肢骨折术后恢复,能显著提高疗效、减少并发症,缩短疾病恢复时间,临床值得应推广实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斜视矫正手术对双眼视觉功能的影响。方法:将收集的85例斜视患者根据斜视类型分组,共同性外斜视组51例,占60.00%;共同性内斜视组16例,占18.82%。麻痹性斜视组13例,占15.30%,特殊类型斜视组5例,占5.88%。同视机检查并记录患者术前及术后双眼视功能情况。结果:外斜视手术方式多选用单眼外直肌后徙+内直肌缩短术,内斜视手术主要选用双眼内直肌后徙术,上斜肌麻痹多行患眼下斜肌适量后徙或转位术,麻痹性内斜和外斜手术方式为患眼水平肌后徙联合缩短术,外斜V征手术方式为双眼外直肌后徙联合上移半个肌腱,伴有斜肌亢进者需同时行斜肌减弱术,固定性内斜1例手术方式为患眼内直肌断键+直肌联结术。85例患者术后正位73例(85.89%),双眼视觉功能手术前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较术前可见明显改善。结论:斜视矫正手术可促进双眼视觉功能的恢复,尤其是对于学龄前儿童效果更明显。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控制性液体复苏治疗严重多发伤的疗效及其对降钙素原(PCT)、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介素-6(IL-6)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12月~2012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多发伤患者6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2例,对照组予以快速液体复苏,观察组予以控制性液体复苏。观察和比较两组的复苏液体量、复苏1小时乳酸、复苏时间、确定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治愈率和死亡率,以及入院时和治疗后患者的血清PCT、hs-CRP、IL-6和TNF-α水平。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复苏液体量、复苏1h乳酸、复苏时间、确定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和死亡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或减少,而观察组的治愈率较对照组明显提高。两组治疗后血清PCT、hs-CRP、IL-6和TNF-α水平均较入院时明显降低(P0.01),且观察组以上指标的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控制性补液复苏对多发伤的疗效优于快速液体复苏,并可显著降低患者的血清PCT、hs-CRP、IL-6和TNF-α水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感觉再训练及口服弥可保片剂对周围神经修复术后患者感觉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09年10月至2011年10月我院收治的腕部损伤患者128例,随机分为A、B、C、D四组,每组各32例,在神经修复术及常规治疗的基础上,D组不采取其他任何措施治疗;C组给予弥可保片剂口服治疗;B组采取感觉再训练治疗;A组采取感觉再训练联合弥可保片剂口服治疗。对比患者术后1年及2年的感觉功能恢复情况及m2-PD检测结果。结果:A、B、C组术后1年及2年的感觉功能分级情况均优于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以A组与D组相比,差异最为显著(P0.05)。并且,A组的感觉功能随着时间的延长不断改善。A、B、C组的m2-PD检测结果均优于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A组术后1年及2年的检测结果分别为(6.79±2.08)mm、(4.98±2.05)mm,相比于D组的(13.31±1.64)mm、(11.94±2.37)mm,差异最为显著(P0.05);且术后2年的的检测结果明显低于术后1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感觉再训练与弥可保口服治疗相结合用于周围神经损伤患者的神经修复术后,治疗效果更佳。能够最大限度的促进患者感觉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5.
For the purpose of treatment, obstetric brachial plexus palsy can be subdivided into two distinct phases: initial obstetric brachial plexus palsy, and late obstetric brachial plexus palsy. In the latter, nerve surgery is no longer practical, and treatment often requires palliative surgery to improve function of the shoulder, elbow, forearm, and hand. Late obstetric brachial plexus palsy in the forearm and hand includes weakness or absence of wrist or metacarpophalangeal or interphalangeal joint extension; weakness or absence of finger flexion; forearm supination, or less commonly pronation contracture; ulnar deviation of the wrist; dislocation of the radial or ulnar head; thumb instability; or sensory disturbance of the hand. Palliative reconstruction for these forearm and hand manifestations is more difficult than for the shoulder or elbow because of the lack of powerful regional muscles for transfer. This report reviews the authors' experience performing more than 100 surgical procedures in 54 patients over a 9-year period (between 1988 and 1997) with a minimum of 2 years' follow-up. Surgical treatment is highly individualized, but the optimal age for forearm and hand reconstruction is usually later than for shoulder and elbow reconstruction because of the requirement for a preoperative exercise program. Multiple procedures for forearm and hand function were often performed on any given patient. Frequently, these were done simultaneously with reconstructive procedures for improving shoulder and/or elbow function. Traditional tendon transfer techniques do not provide satisfactory reconstruction for those deformities. Many of the authors' patients required more complex techniques such as nerve transfer and functioning free-muscle transplantation to augment traditional techniques of tendon and/or bone management. Sensory disturbance of the forearm and hand in late obstetric brachial plexus palsy seems a minor problem and further sensory reconstruction is unnecessary.  相似文献   

16.
张霞  李跃华  谢添智  汪璇  朱莉莉 《生物磁学》2014,(18):3476-3478
目的:研究128层螺旋CT在透析患者上肢CT血管成像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患者的64层CT图像(64层组)与39例患者128层CT图像(128层组),对扫描数据进行三维重建后比较两组患者的动脉分支级别、血管边缘、静脉干扰评分及瘘口显示情况的差异。结果:128层组前臂与手部动脉分支级别显示评分高于64层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28层组肩部、上臂及前臂的血管边缘光滑度显示评分高于64层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28层螺旋CT在透析患者上肢血管成像中血管、内瘘口以及流入流出道等细节方面显示效果更理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AO微型钢板与克氏针内固定在断指再植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断指患者52例,其中26例(34指)断指采用AO微型钢板内固定治疗(观察组),另26例(37指)采用克氏针交叉固定治疗(对照组),术后均辅以功能康复训练。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及断指功能恢复优良率。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断指再植平均耗时分别为(83.5±10.2)min、(62.7±8.3)min(P〈0.01),骨折愈合时间分别为(5.8±0.9)周、(8.4±1.7)周(P〈0.01),断指功能恢复优良率分别为91.2%、62.2%(P〈0.01)。结论:在断指再植术中应用AO微型钢板内固定与克氏针比较,虽手术耗时较长,但骨折愈合时间短,断指功能恢复优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严重烧伤患者休克期经肠道给予燕麦米汤对肠道复苏的影响。方法:选取烧伤面积≥30%TBSA的患者42例,并随机分为:燕麦米汤组,伤后24h内开始经鼻肠管给予燕麦米汤;对照组,伤后24h内开始经鼻肠管给予50g/L葡萄糖盐水,连续4d,每组21例。在伤后1、2、3、4 d分别检测其血清二氨氧化酶(DAO)值及动脉血乳酸(LAC)含量,观察两组患者腹胀缓解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等临床指标。结果:两组患者伤后血清二氨氧化酶及动脉血乳酸含量均呈下降趋势,燕麦米汤组血清二氨氧化酶在伤后2、3、4d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而脉血乳酸含量在伤后2、3d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0.01),治疗过程中燕麦米汤组其腹胀缓解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排气时间、开始完全肠内营养时间、继发感染例数均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在严重烧伤休克期尽早鼻饲燕麦米汤能较好地促进肠道复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