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摘要:目的 探讨化疗对肿瘤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为采取护理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对86例肿瘤化疗患者于化疗前、后应用癌症患者生活质量测定量表(EORTCQLQ-C30)进行测评。结果 化疗后患者的生活质量显著低于化疗前,化疗所致的恶心呕吐、疼痛、疲劳、食欲减退、躯体功能、角色功能及总体健康状况评分与化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5)。结论 化疗引起的毒副反应是影响肿瘤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护理人员应做好针对性的护理,提高其生活质量。关键词:肿瘤; 化疗; 生活质量; 数据收集中图分类号:R473.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4152(2007)01-0029-02  相似文献   

2.
目的描述消化道肿瘤患者化疗不同阶段生存质量水平变化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选择符合入选标准的84例患者,应用一般资料问卷和欧洲癌症研究与治疗组织的生存质量核心问卷量表(第3版,中文版)来收集资料;采用方差分析,比较患者化疗不同阶段生存质量的差异,使用多元逐步回归确定影响生存质量的主要因素。结果患者躯体功能、社会功能、情绪功能、总体状况、疲乏、食欲下降、便秘、经济困难等分值在化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影响患者生存质量的因素有临床分期、文化程度、化疗同时放疗、卡氏体能评分、主要陪护人员是否直系亲属和性别(P0.01)。结论消化道肿瘤患者在化疗期间生存质量整体水平较低,针对影响患者生存质量的主要因素,临床护理人员应予以足够重视,并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以改善患者化疗期间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影响妇科癌症患者化疗间歇期生活质量的因素,为进一步完善系统护理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随机选取35名研究对象,入组后通过访谈的方式进行回顾性调查。研究工具包括中国癌症化疗患者生活质量量表(QLQ-CCC)、自行设计的相关因素调查问卷、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Beck抑郁问卷(BDI)、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医学应对问卷(MCMQ)。结果患者的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疾病病程、焦虑抑郁状况、社会支持状况、应对方式,均对其生活质量有不同程度的影响。结论为提高妇科癌症患者化疗间歇期的生活质量,临床和社区护理人员应该提供系统的、有计划的、持续的护理援助。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老年中晚期口腔肿瘤切除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老年中晚期口腔肿瘤切除患者73例,采用调查问卷调查患者一般资料,并采用癌症患者生活质量核心量表QLQ-C30评价其生活质量。结果年龄≥75岁、术后住院时间≥14 d、临床分期IV期患者的认知功能、情绪功能、躯体功能、角色功能、社会功能评分低于年龄75岁、术后住院时间14 d、临床分期III期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年龄、术后住院时间和临床分期是影响老年中晚期口腔肿瘤切除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老年癌症患者疼痛程度及其对生活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5  
谷沫丽  梁敏  方芳 《护理学报》2005,12(7):13-14
目的探讨老年癌症疼痛(以下简称癌痛)患者疼痛程度对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其影响因素,为提高老年癌痛病人生活质量(qualityoflife,QOL)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长海痛尺、CPQOL评分表对84例老年住院癌痛病人进行疼痛程度及生活质量评估,并分析癌症疼痛主要影响生活质量的哪些方面。结果老年癌痛患者中、重度疼痛发生率为50%,随着疼痛程度的加重,癌症患者生活质量下降,有统计学意义(F=45.567,P<0.0001),主要表现在睡眠、精神、疲劳、日常生活、食欲方面。经三阶梯止痛法积极治疗及健康宣传教育后,95%患者疼痛缓解,生活质量明显改善,治疗前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001)。结论应高度重视对老年癌症患者疼痛的评估,根据中、重度疼痛对患者躯体、精神、心理等方面的影响,尽早给予有效的药物治疗、心理护理、疾病宣教,努力减轻患者的疼痛,提高老年癌症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调查晚期癌症患者配偶的情感障碍及其生活质量。方法:于2004-03/2005-01选择武警广东总队医院肿瘤科住院癌症患者配偶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均经病理、CT、MRI、PET-CT诊断为晚期癌症,诊断前受试者与患者生活在一起1年以上,并于受试前了解到患者大概的治疗过程、治疗手段及患者的预后。纳入符合标准患者配偶80人作为观察组,并选择与观察组性别、年龄、职业及文化程度无显著差异,配偶及本人无急慢性疾病的已婚健康受试者40人为对照组。同时根据观察组患者配偶的性别分为男配偶组(n=34)和女配偶组(n=46),根据癌症患者发病的不同部位,分为头颈部肿瘤组(n=26),胸部肿瘤组(n=21),腹部肿瘤组(n=14),男性泌尿生殖系统肿瘤组(n=6),女性生殖系统肿瘤组(n=13)。根据癌症患者的治疗情况分为初治组(n=38)和复发转移组(n=42)。采用作者自行设计的一般治疗调查表调查受试者的一般及特殊情况,包括受试者社会人口统计资料及特殊问题调查问卷(让受试者填写最影响生活质量的5个问题,共10个条目)。应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对各组受试者的生活质量进行测定,包括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生活4个维度,每个维度包括4个方面,其中客观指标40条,主观满意度指标24条,每一条均量化为1(极差)到5(极佳)级记分,每个因子的主观指标以累计得分法记分,最高分为20分,评分越高,生活质量越好。填表答卷前由医护人员采用统一指导语对试题给予解释。主要对各组受试者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评定结果进行比较并观察影响患者配偶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参加调查的观察组80人及对照组40人,调查问卷全部收回并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各组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评定结果比较:观察组除了物质生活维度外,生活质量总分、躯体功能、社会功能及心理功能均较正常对照组差(t=7.93-8.89,P<0.01);女性配偶在躯体功能和社会功能维度上较男性配偶低(t=2.52~3.95,P<0.01~0.05);复发转移组在心理功能维度得分高于初治组(t=2.51,P<0.05),而初治组的社会功能维度高于复发转移组(t=2.54,P<0.05);不同部位癌症患者配偶生活质量各维度无显著性差异。②影响患者配偶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依次为担心疾病不能治疗,担心有创治疗,担心病情恶化,担心患者生命危险、担心家庭的经济,担心疾病遗传等。结论:晚期癌症患者配偶的生活质量较差,影响其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为担心患者疾病不能治疗,在遇到心理应激时,女性较男性更容易出现情感障碍,经治疗而复发或转移的癌症患者配偶,虽有一定的心理应对,但仍承受着更大的精神及经济压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调查癌症患者自我感受负担(SPB)状况,分析其影响因素,探讨SPB与生活质量(QOL)的关系。方法:采用一般资料问卷、自我感受负担量表(SPBS)和中文版癌症治疗功能评价系统-共性模块(FACT-G)对120例癌症患者进行调查,采用单因素分析、Pearson相关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对数据进行统计处理。结果:87.5%的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SPB,平均得分为(34.08±9.18)分,总体处于中度负担水平;SPB得分在职业状况、收入水平、医疗费用支付方式、婚姻状况、临床分期5个变量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B与QOL总分及其心理状况、躯体状况、功能状况维度呈负相关(r=-0.398~-0.545,P<0.01),QOL各维度能够解释SPB30.1%的变异。结论:SPB在癌症患者中具有较高的普遍性,且受多种因素影响,临床护理人员应据此有预见性地评估患者SPB水平并探索相应的干预措施,以提高癌症患者的QOL。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晚期癌症患者对临终关怀护理的认知,分析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2017年7月至2018年7月应用自行设计的《晚期肿瘤临终关怀需求量表》对120例晚期癌症患者进行调查,了解癌症晚期患者对临终关怀的需求,并对患者实施临终关怀,分析其相关影响因素。结果120例晚期癌症患者对临床关怀知晓率为48.33%(58/120),经Logistic多因素分析可知,患者年龄、学历等是影响癌症晚期患者临终关怀知晓率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而接受临终关怀则是保护因素(P<0.05)。对患者实施临终关怀后,患者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明显低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患者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74(GQOLI-74)评分及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癌症晚期患者对临终关怀需求较高,护理人员应对癌症晚期患者加强临终关怀,以改善患者不良情绪,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影响肿瘤放疗患者生活质量的因素,为提高其生活质量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运用EORTCQLQ-C30评分表对82例肿瘤放疗患者进行生活质量的问卷调查.结果 肿瘤放疗患者的躯体功能、认知功能、社会功能及恶心、呕吐、腹泻、气促、经济困难与常模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通过调查分析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提示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应针对生活质量的相关因素给予积极护理、干预、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消化系统肿瘤术后化疗患者的抑郁、人格特征和生活质量状况以及此类患者抑郁情绪与人格特征、生活质量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对261例消化系统肿瘤术后化疗患者应用抑郁自评量表、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以及欧洲癌症研究与治疗组织的生活质量问卷进行调查,并分析患者抑郁与其人格特征以及生活质量之间的关系。结果 消化系统肿瘤术后化疗患者抑郁得分显著高于国内常模,抑郁发生率为19.5%;非抑郁与抑郁患者在人格特征的P维度和N维度以及生活质量中躯体功能、角色功能、情绪功能、认知功能维度、总体健康状况、症状维度以及单一条目中的疼痛、失眠、便秘、腹泻、经济困难方面的评分比较差异显著。抑郁情绪与人格特征中N维度、L维度以及生活质量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结论消化系统肿瘤术后化疗患者的抑郁情绪与人格特征和生活质量有显著相关性。护理人员要关注消化系统肿瘤术后化疗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全面评估患者的人格特征,从而制定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改善患者的抑郁情绪,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大肠癌患者及其家庭照料者生活质量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了解大肠癌患者及其家庭照料者的生活质量.方法采用基本情况调查表和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对46例大肠癌患者及其家庭照料者45人进行调查.对照组资料来自赵敏等的研究报告.三组间比较用方差分析,患者与照料者比较用t检验.结果三组之间生活质量比较,"住房"、"社区服务"、"生活环境"等因子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他方面均有统计学意义;患者与家属比较,患者的"进食与性生活"、"娱乐与学习"、"躯体运动与感官功能"、"认知功能"受影响更明显.结论大肠癌患者及其家庭照料者的生活质量总体较差,应引起医务人员关注.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癌症患者经受住院癌症死亡的影响,分析受影响的因素及程度,以期减少这种影响,达到提高其生活质量和治疗效果的目的。方法:对106例住院期间亲历癌症死亡的患者,采用自行设计的"死亡影响调查表"进行调查,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被调查者受影响的轻重程度取决于癌症患者本身的素质和所处死亡环境内外双重因素的作用。心理情绪和意识的改变能影响其生活质量和疾病治疗效果。结论:癌症死亡影响具有一定的负面效应,少数患者可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和疾病的治疗,应进行适时心理死亡教育干预。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患者生活质量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癌症治疗功能评价系统-骨髓移植生活质量测评量表(FACT-BMT),对201例HSCT患者移植前、移植后1个月、移植后3个月、移植后6个月、移植后12个月、移植后18个月时的生活质量进行评定。结果:HSCT患者各阶段生活质量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移植前生活质量评分为(141.50±22.24)分,移植后1个月时评分为(131.83±24.11)分,移植后3个月时评分为(138.25±21.80)分,移植后6个月时评分为(138.44±20.55)分,移植后12个月时评分为(145.43±18.96)分,移植后18个月时评分为(158.23±14.02)分。HSCT患者移植前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为家庭平均月收入、居住地和年龄,HSCT后18个月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为年龄、主要照顾者、移植前化疗次数、体重下降严重程度等。结论:HSCT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呈现动态变化,移植后随着时间延长,患者生活质量各维度逐渐改善。年龄较大、居住在农村、家庭收入低、非配偶照顾、移植前接受化疗次数较多以及体重显著丢失的HSCT患者的生活质量更差,应针对性给予干预,努力提升该类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首发脑卒中患者生存质量及其影响因素的路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首发脑卒中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因素,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应用路径分析方法,采用患者一般情况调查表、脑卒中影响量表(SIS)、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MQ)、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生活事件量表(LES)对648例首发脑卒中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脑卒中患者生存质量总体较低;日常活动能力是患者生存质量的最强预测因素,路径系数为0.68;社会支持、医疗支付方式、家庭人均月收入是直接影响因素,路径系数分别为0.53、0.66、0.51;消极应对、负性事件、年龄是间接影响因素,路径系数分别为-0.13、0.10、0.03。结论首发脑卒中患者生存质量总体水平较低,受到多种相互作用的因素影响,需予综合干预。  相似文献   

15.
肺癌患者生活质量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肺癌患者的身心社会功能和生活质量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参照欧洲癌症治疗研究组织的生存质量量表中文版并参考肺癌相关文献自行设计肺癌患者生活质量调查问卷,经由流行病学专家审评并经2次预实验后适当修改而成.包括功能性题组、症状评分题和整体健康状态生活质量题.采用此问卷调查56例确诊的肺癌患者,对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因素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 肺癌患者生活质量问卷中,功能性题组得分最高为认知功能.最低为社会功能;在症状题组中.以咳嗽咳痰症状最重,咯血症状最轻;单独题中,失眠症状最重,便秘症状最轻;整体健康状态生活质量为(46.87±19.86)分.单因素分析显示:患者的年龄、文化程度、家庭收入、身体功能状态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多元回归分析显示整体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为年龄和抑郁状态.结论 肺癌患者在整个治疗康复过程中身心社会功能和整体生活质量均有不同程度降低.医务人员应根据评估和预测结果 制定临床与居家照顾的整体方案,需要医护人员、亲友及社会的多方支持.帮助患者正确对待疾病,保持心情舒畅,增进患者在治疗和康复过程中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贾云  邵璇 《护理研究》2006,20(4):309-311
[目的]探索住院冠心病病人的生活质量及其相关因素。[方法]采用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36)、A型行为类型问卷(TABP)、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和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对80例住院冠心病病人进行测试。[结果]冠心病病人的生活质量水平明显低于常态老人,生活质量与焦虑、抑郁情绪呈显著负相关,生活质量受病人的文化程度、既往住院次数的影响较大,也与经济收入、家庭负担、总病程、性别、行为类型等多方面因素有关。[结论]住院冠心病病人的生活质量水平较低,且生活质量水平受多种因素影响。实施有效的心理护理能促进疾病的康复,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食管癌手术病人生命质量与家庭支持功能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了解食管癌手术病人生命质量与家庭支持功能的关系,为治疗和护理提供参考和依据,提高食管癌患者生命质量。方法 本研究采用欧洲癌症研究治疗组织(EORTC)提供的癌症患者生命质量核心问卷3.0(QLQ—C30versions3.0)和家庭功能APGAP问卷,对86例食管癌病人手术前的生命质量和家庭支持功能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食管癌病人生命质量各条目评分明显低于常模,食管癌病人生命质量中的情感功能和社会功能与家庭支持功能正相关。结论 提高食管癌病人家庭支持功能,有利于提高其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探讨专项化护理干预对育龄期宫颈癌病人术后性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妇科2010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110例育龄期宫颈癌病人为研究对象,将病人随机分成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采用专项化护理干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采用国际女性性功能评估量表(BISF W)进行问卷调查,比较治疗前后两组病人术后性生活质量,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育龄期宫颈癌病人术后性生活质量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临床分期及配偶的态度是影响宫颈癌病人性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干预组病人性生活频率及性生活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结论]育龄期宫颈癌病人术后性生活质量显著降低并受多因素影响,采用专项化护理干预可提高育龄期宫颈癌病人术后性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陈允允  张男  沈坤炜  方琼 《全科护理》2016,(10):982-985
[目的]了解早期乳腺癌病人围术期生活质量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采用欧洲癌症治疗研究组织(EORTC)研发制定的生活质量测定量表(QLQ-C30)中文版以及专用于乳腺癌病人特异性量表(QLQ-BR23)中文版,对上海市某综合医院259例围术期的早期乳腺癌病人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早期乳腺癌病人围术期整体生活质量得分为(61.42±18.75)分,与EORTC提供的参考值比较整体生活质量处在中等水平。EORTC QLQ-30的量表中得分最高的是认知功能(86.36分±16.42分);QLQBR23的量表中得分最高的是体形(75.68分±25.73分)。不同的年龄组(P=0.031)和不同付费方式(P0.001)对早期乳腺癌病人围术期生活质量存在差异;不同手术方式在经济困难(P=0.014)、躯体功能(P=0.010)、角色功能(P=0.012)、体形(P0.001)及手臂症状(P0.001)上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淋巴结手术方式的不同在体形(P=0.005)和手臂症状(P=0.047)有显著的差异。[结论]早期乳腺癌病人围术期生活质量较好,处于中等水平,影响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有年龄、付费方式、手术方式及淋巴结手术的方式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