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张丽 《中国热带医学》2023,(6):575-578+589
目的了解青海省都兰县鼠疫的流行特点及鼠疫耶尔森菌(Yersinia pestis,以下简称“鼠疫菌”)菌株的表型特征,为及时调整该地鼠疫监测方案,预防鼠疫的再次发生提供理论参考,同时为临床治疗和预防提供有效的实验依据。方法采用常规方法和分子生物学技术对1964—1994年青海省都兰县分离的23株鼠疫菌进行生化特征研究,毒力因子鉴定和质粒分析。同时按照鼠疫基因组的23个差异区段和质粒验证引物(PMT1)设计引物,采用差异区段法(different region,DFR)对青海省都兰县分离的23株鼠疫菌进行基因分型研究。结果自都兰县分离的23株鼠疫菌中,22株鼠疫菌生物型为古典型,生化型为青藏高原型,还有1株生物型、生化型均与该地区不符。86.96%(20/23)的鼠疫菌具备4种毒力因子(F1+、Pst I+、VW+、Pgm+),所有被试菌株均能产生F1和Pst I,95.65%(22/23)被试菌株VW为阳性,Pgm阳性的菌株占86.96%。23株鼠疫菌均携带相对分子质量(Mr)为6×106...  相似文献   

2.
张丽 《中国热带医学》2023,(6):575-578+589
目的了解青海省都兰县鼠疫的流行特点及鼠疫耶尔森菌(Yersinia pestis,以下简称“鼠疫菌”)菌株的表型特征,为及时调整该地鼠疫监测方案,预防鼠疫的再次发生提供理论参考,同时为临床治疗和预防提供有效的实验依据。方法采用常规方法和分子生物学技术对1964—1994年青海省都兰县分离的23株鼠疫菌进行生化特征研究,毒力因子鉴定和质粒分析。同时按照鼠疫基因组的23个差异区段和质粒验证引物(PMT1)设计引物,采用差异区段法(different region,DFR)对青海省都兰县分离的23株鼠疫菌进行基因分型研究。结果自都兰县分离的23株鼠疫菌中,22株鼠疫菌生物型为古典型,生化型为青藏高原型,还有1株生物型、生化型均与该地区不符。86.96%(20/23)的鼠疫菌具备4种毒力因子(F1+、Pst I+、VW+、Pgm+),所有被试菌株均能产生F1和Pst I,95.65%(22/23)被试菌株VW为阳性,Pgm阳性的菌株占86.96%。23株鼠疫菌均携带相对分子质量(Mr)为6×106...  相似文献   

3.
收集整理近30a的鼠疫监测资料信息,运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野鼠鼠疫疫源地,特别是玉龙鼠疫的发现、证实及其流行态势.结果发现玉龙存在野鼠鼠疫疫源地,目前正处于活跃时期,疫源地范围尚不清楚,由于疫区距中心城市较近,其潜在危害较大.玉龙鼠疫与剑川齐氏姬鼠、大绒鼠鼠疫可能同属一种类型的野鼠鼠疫自然疫源地,我省滇西北高海拔地区,尤其是有齐氏姬鼠、大绒鼠、喜马拉雅旱獭栖息的一些地带可能存在有鼠疫的活动.从鼠疫菌某些生物学特征看,玉龙鼠疫菌株能酵解甘油、麦芽糖、阿胶糖,不酵解鼠李糖、密二糖,脱氮阴性,与青藏高原喜马拉雅旱獭鼠疫自然疫源地分离的菌株相似,提示玉龙鼠疫有可能渊源于青藏高原喜马拉雅旱獭鼠疫,可能是青藏高原喜马拉雅旱獭鼠疫沿横断山脉向南扩散的一种过渡型.这一研究发现将为进一步研究我国鼠疫遗传与进化提供一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非典型鼠疫菌经抗鼠疫噬菌体血清作用后的病原学特征。方法对青海、西藏分离的4株特殊鼠疫菌株进行生化试验、毒力测定、毒力因子鉴定、鼠疫菌差异片段(Different Region,DFR)分型等研究。结果 4株经抗鼠疫噬菌体血清作用后的特殊鼠疫菌在28℃条件下均能被诊断用鼠疫噬菌体完全裂解。青海玉树县、天峻县的2株鼠疫菌均为青藏高原型; 1株分离自西藏乃东县的菌株属于冈底斯山型; 1株分离自西藏巴青县的菌株属于青藏高原型。分离于西藏和青海的4株被试菌株均能产生Fl、Pst I和Pgm,而2株青海菌株VW均为阳性,2株西藏菌株VW均为阴性。分离自青海玉树市、西藏乃东县的2株代表株经毒力检测发现均为强毒菌。经DFR鉴定,青海天峻县的被试菌株为8型,青海玉树市的菌株为5型,西藏乃东县、巴青县的菌株均为10型。结论经抗鼠疫噬菌体血清作用后的特殊鼠疫菌,并未因原始样本中鼠疫噬菌体的干扰和实验室抗鼠疫噬菌体血清的作用而使病原学和基因型发生明显突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天峻县鼠疫菌生物学特性及流行病学意义,为鼠疫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1957-2009年从天峻县境内不同宿主分离到的34株鼠疫菌为研究对象,开展生化试验、毒力测定、毒力因子鉴定、质粒分析、差异片段(different region genotyping,DFR)分型研究。结果34株鼠疫菌的生物型为古典型,生化型为青藏高原型,基因型主要为8、5型;鼠疫菌菌株均携带分子质量为6×106、45×106、65×106的3种质粒;31株鼠疫菌具备4个毒力因子,占91.18%(31/34),毒力检测结果显示均为强毒菌。结论天峻县分离的鼠疫菌具有青藏高原喜马拉雅旱獭鼠疫疫源地病原特性,属强毒菌,如动物间疫情扩散波及人类,后果将不堪设想,因此该地区鼠疫防控工作不容松懈。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甘宁黄土高原阿拉善黄鼠鼠疫疫源地鼠疫菌病原学及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该地区鼠疫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1962—1991年甘宁黄土高原阿拉善黄鼠鼠疫疫源地不同宿主体内分离的49株鼠疫杆菌(Yersinia pestis)进行生化试验、毒力因子鉴定(F1、VW、Pgm、PstI)、质粒分析和差异区段(DFR)分析;选取17株鼠疫菌进行小鼠毒力测定,计算最小致死量(MLD)。结果 49株被试菌株中,甘肃会宁县和靖远县分离的18株鼠疫菌生态型为黄土高原B型,宁夏海原县、西吉县及固原县分离的31株鼠疫菌生态型为黄土高原A型。49株被试菌株均能产生F1 和PstI,其中75.5%(37/49)的鼠疫菌具备4 个毒力因子;17株代表性鼠疫菌的毒力测定结果显示,均为强毒菌。该疫源地鼠疫菌共携带3种质粒,Mr为6×106、45×106、65×106,形成了一种稳定的质粒谱;DFR分型研究共发现10个基因组型,分别为1b型1株、7型1株、9型1株、11型1株、13型10株、17型4株、20型1株、26型16株、41型1株、43型1株,其主要基因组型为26型和13型。结论 甘宁黄土高原阿拉善黄鼠鼠疫疫源地鼠疫菌生态型较为特殊,且毒力强,人类感染鼠疫后多为重症型,病死率高。因此,应加大该地区的鼠疫监测力度,严防动物鼠疫波及人间。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梁河县家鼠鼠疫疫源地鼠疫、假结核及小肠结肠炎3种致病性耶尔森菌分布情况调查分析并研究其病原学特征。方法选择梁河县5个鼠疫常规监测的乡镇,采集鼠盲肠标本,4℃冷增菌后采用耶尔森菌选择培养基进行致病性耶尔森菌的分离;对所分菌株进行生化鉴定、生物分型、血清分型和毒力基因(ail、yst A、yst B、yad A、vir F及rbfc)检测。结果共捕鼠533只,主要是黄胸鼠、臭鼩鼱、斯氏家鼠等;自鼠肠道中分离到2株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分离率为0.4%(2/533),皆分离自黄胸鼠;2株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均为生物1A型,且毒力基因检测均为阴性;未检测到鼠疫耶尔森菌和假结核耶尔森菌。结论梁河县家鼠中少量携带非致病性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未发现鼠疫耶尔森菌与假结核耶尔森菌的相关线索。  相似文献   

8.
目的 对云南省家鼠鼠疫疫源地鼠疫指示动物-犬中致病性耶尔森菌分布情况调查分析,以探求鼠疫菌微生态状况,为研究鼠疫的流行与静息提供更多线索。方法 2016年7月—2017年8月采用多重分层抽样法在云南省抽取不同时间进入流行静息期、不一样流行强度和不同地理位置的家鼠鼠疫疫源县共10个(历史疫区、近史流行区、复燃疫区、现疫区)作为调查点,采集犬肛门拭子置于改良PBS中,经4 ℃冷增菌15 d后,吸取混匀的培养液1 mL 提取DNA,采用PCR方法检测foxA、inv及caf1基因,并对基因阳性材料采用耶尔森选择培养基分离菌株,提取菌株的DNA并检测其ail毒力基因。结果 云南省10个疫源县共采集犬肛门拭子标本915份,foxA 基因检测阳性率为1.64%(15/915),未检出inv基因与caf1基因阳性。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分离阳性率为1.3%(12/915),其中2株具有ail 毒力基因;未分离到鼠疫耶尔森菌和假结核耶尔森菌。结论 云南省家鼠鼠疫疫源地犬中存在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的分布;未发现鼠疫菌线索,其原因值得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明云南省墨江县鼠疫菌的生物学特性。方法:应用琼脂糖凝胶电泳、毒力决定子检查及生化试验方法,检查了1996年3月分离自墨江县鼠疫菌的质粒DNA、毒力决定子和生化特性。结果:该县鼠疫菌可观测到分子量为4、6、45和65Mdal四种质粒,部分菌株缺失45Mdal质粒。具有四种质粒的菌株都能表达Fra、Vwa、Pst和Cog,但缺失45Mdal质粒者为Vwa。菌株具有滇闽居民区生态型特征,未发现该县菌株生态型与质粒种类相关。结论:该县存在家鼠鼠疫疫源地,流行的主要因素为疫源地的复燃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对青海省乌兰县和同德县喜马拉雅旱獭采集到的鼠疫噬菌体进行分离及流行病学分析,掌握喜马拉雅旱獭鼠疫疫情的发展趋势和鼠疫防控预警。方法 利用Luria-Bertani(LB)液体培养基和双层琼脂平板进行纯化,分析噬菌体裂解谱,噬菌体分离率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 乌兰县与同德县100份喜马拉雅旱獭肠道样品分别分离到噬菌体14株和1株,分离率为14.00%和1.00%,两地噬菌体的分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83,P=0.001);喜马拉雅旱獭的爪子、肝脏和脾脏样品均未分离到噬菌体。鼠疫噬菌体裂解谱结果显示,乌兰县1株噬菌体分离株仅能裂解18株鼠疫耶尔森菌,裂解率为32.73%,其他13株与同德县的1株噬菌体基本可全部裂解所选的55株鼠疫耶尔森菌,裂解率为89.09%~100.00%。结论 乌兰县喜马拉雅旱獭所采集样品的鼠疫噬菌体分离率较高,符合当地动物间鼠疫疫情高发现状;同德县虽长期处于鼠疫疫情静息状态,但喜马拉雅旱獭所采集的样品分离到鼠疫噬菌体,或可间接指示该地区动物间鼠疫疫情的存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青海省30年人间鼠疫疫情相关鼠疫菌株其病原学特征及流行病学意义,为该省鼠疫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现场处置和综合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取1980—2011年间青海省发生的29起典型人间鼠疫疫情中分离的35株鼠疫菌,对其进行糖醇类酵解试验,荚膜抗原(Fra1)、毒力抗原因子(VW)、色素沉着因子(Pgm)、鼠疫杆菌素Ⅰ(PstⅠ) 4种毒力决定因子检测,差异区段(different regions, DFRs)基因分型研究病原学特征,同时结合青海省近年来人间及动物间鼠疫流行现状,分析当前鼠疫防控形势及流行特征。结果 实验检测的35株鼠疫菌株生物型分型均为古典型;生化分型有2种类型,其中29株(82.86%)为青藏高原型,主要分布在青南地区及环湖地区,2株(5.71%)为祁连山型,主要分布在祁连山区;DFR分型有6种基因型,其中5型16株、8型12株、10型2株、36型1株、30型3株、1b型1株,以5型和8型为主,5型和1b型菌株主要分布于青海湖环湖地区和祁连山南麓,8型、10型、36型、30型菌株主要分布于青南地区。结论 青海高原鼠疫菌病原体生化型复杂,动物间鼠疫疫情连年不断,防控形势十分严峻,鼠疫的发生和流行严重危害人民健康和社会经济发展,因此,必须扎实做好鼠疫防控工作,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应用成簇规律间隔短回文重复序列(clustered regularly inter-spaced short palindromic repeats, CRISPR)基因分型方法,对乌兰县分离鼠疫菌株进行CRISPR基因分型分析,以了解该地区鼠疫菌CRISPR类群和基因型。方法 复苏培养乌兰县1966—2010年取自鼠疫患者、媒介昆虫和喜马拉雅旱獭的63株原始鼠疫菌株,提取其DNA,设计CRISPR的YPa、YPb、YPc 3个位点引物,利用PCR技术,对以上位点进行扩增,测定其扩增产物核酸序列并进行综合分析,将测得的CRISPR序列与文献最新报道的CRISPR Dictionary和美国国立生物技术信息中心(National Center for Biotechnology Information, NCBI)数据库进行比对,探索是否存在之前未出现的CRISPR间隔(spacer)类群和基因型别,分析菌株间可能的进化关系,最终确定乌兰县喜马拉雅旱獭鼠疫自然疫源地鼠疫菌菌株的CRISPR基因库。结果 63株鼠疫菌在3个CRISPR位点上共有16种spacer,其中YPa位点9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祁连县1958-2014年间鼠疫流行势态,为今后鼠疫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Excel软件分析1958-2014年青海省地方病预防控制所人间鼠疫病例数据库、鼠疫监测和鼠疫疫源地调查资料。结果 1958-2014年57年间祁连县从各种染疫动物及媒介体内分离鼠疫菌159株,以喜马拉雅旱獭为主,占58.49%(93/159);其次为斧形盖蚤,占16.35%(26/159)。动物鼠疫的流行季节为每年的5~10月,高峰期为5~9月。人间鼠疫疫情在1958-1968年流行猛烈,1969-2003年未发生人间鼠疫疫情,2004年和2011年又发生人间鼠疫疫情2起,死亡2例。结论祁连县鼠疫疫情仍然严峻,动物鼠疫连年不断,人间鼠疫有抬头趋势。在进行旱獭鼠疫监测的同时,落实各项综合防控措施,以减少人间鼠疫的发生和流行。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广东省鼠疫疫源地8株耶尔森氏菌的生物学特性及与鼠疫菌的免疫原性关系。方法采用生长特性、糖醇酵解、毒力因子、药敏、动物试验和免疫原性血清学等试验。结果试验菌株菌落圆形光滑,G-短杆菌,22℃有动力3、7℃无动力;生化试验6株菌与标准株基本一致,2株菌有偏差;8株菌均对氯霉素、痢特灵、舒普深、环丙沙星、先锋噻肟、庆大霉素敏感;2株菌为VW 株,3株为VW±株,VW 及VW±株对小白鼠有致病性;8株菌均与小肠结肠炎菌0:3血清型的抗血清呈强凝集反应,与鼠疫菌、假结核菌的抗血清不凝集;每株菌免疫血清进行鼠疫IHA试验均阴性。结论8株菌为小肠结肠炎菌0:3血清型,其中6株为典型菌株,2株为非典型菌株,血清学上与鼠疫菌、假结核菌无免疫原性交叉反应。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通过分析一种高效、低毒、低残留的灭獭药物,为有效降低鼠疫疫源地主要宿主喜马拉雅旱獭密度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将含2 500万MLD/250g的D型肉毒毒素面包毒饵投放已选定的5个鼠疫疫源地喜马拉雅旱獭高密度地段试验区,每个试验区面积约100hm2,并设1个对照试验区。在试验区堵洞24h后记录灭后旱獭洞开洞数并计算灭獭率。对照区不投放面包毒饵,记录24h后旱獭洞盗洞率。结果 4个试验区灭獭率分别为72.93%、85.96%、92.11%、82.95%,平均灭獭率为83.48%。对照实验区旱獭洞盗洞率为70.37%。结论 D型肉毒毒素灭獭效果较好,可加工面包毒饵进一步做灭獭应用杀灭效果实验,为更有效、环保、科学的开展多途径保护性灭獭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宫占威  刘增加 《世界感染杂志》2006,6(2):173-174,178
近年来,我国西北地区喜马拉雅旱獭鼠疫自然疫源地进入相对活跃期,人间鼠疫几乎每年都有发生。本文主要介绍了该地区鼠疫流行病学特点,并提出相应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7.
生化和毒力因子是鼠疫菌分型的重要依据和指标。本文对青海,西藏,内蒙古18个疫源县镇分离自不同宿主动物和媒介昆虫的鼠疫菌30株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这3个地区鼠疫菌发酵阿胶糖,麦芽糖,甘油和脱氮等的作用不同,具有重要分型意义,并用上述指标可将这30株鼠疫菌划分为3个生物型,4个毒力因子检查中,所有被试菌株为F^+1,各疫源地均有缺失某项毒力因子的菌株。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海南州1970-2015年鼠疫流行动态,为制定该地区预防控制对策提供依据。方法应用Excel软件分析1970-2015年青海省地方病预防控制所人间鼠疫病例数据库、鼠疫监测和鼠疫疫源地调查资料。结果 1970-2015年海南州从各种染疫动物及媒介体内分离鼠疫菌38株,以喜马拉雅旱獭为主,占47.4%(18/38),动物鼠疫流行地区为共和、贵德、贵南、同德、兴海5县,动物鼠疫的流行季节为每年的5~11月,高峰期为6~9月。累计发生人间鼠疫疫情9起,发病69例,死亡8例。结论海南州鼠疫流行猛烈,人间鼠疫疫情呈上升趋势,鼠疫疫源性相对稳固。应加强鼠疫监测和预警,落实各项综合防控措施,以减少鼠疫的发生和流行。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鼠疫菌株生物学特点及流行病学意义,为该地区的鼠疫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1954-1991年青海省黄南州分离的26株鼠疫菌株进行生化试验、毒力测定、毒力因子鉴定、质粒分析、鼠疫菌差异区段(Different Region,DFR)分型等研究。结果 26株鼠疫菌生物型均为古典型,20株(76.92%)生态型为青藏高原型,6株(23.07%)生态型为祁连山型;22株(84.61%)鼠疫菌具备全部4个毒力因子;23株(95.83%)鼠疫菌为鼠疫强毒株。18株(69.23%)鼠疫菌携带6×10~6、45×10~6、65×10~63种质粒,8株(30.76%)鼠疫菌携带6×10~6、45×10~6、52×10~63种质粒。结论青海省黄南州分离的鼠疫菌具备青藏高原鼠疫病原体特性,鼠疫菌的毒力强,因此要加大鼠疫防控宣传力度和对非法猎捕旱獭行为的打击力度,严防人间鼠疫发生。  相似文献   

20.
<正>鼠疫的发生和流行,不仅要危害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而且会严重影响一个地区的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建国以来,我省在控制鼠疫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全省相继建立了省、州、县三级鼠疫防治机构,基本上查清了青海喜马拉雅旱獭鼠疫自然疫源地的分布,较为深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