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超低剂量地西他滨单药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效果.方法 以2013年7月至2017年10月山西省汾阳医院收治的13例MDS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地西他滨每天10 mg/m2静脉滴注,每10 d为1个疗程,每疗程间隔6周,回顾性分析其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2个疗程后,13例患者中完全缓解2例,部分缓解2例,血液学改善3例,疾病稳定3例,疾病进展2例,因用药后严重肺部感染死亡1例.结论 采用超低剂量地西他滨单药治疗MDS临床效果显著,感染及血液学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2.
目的:本研究旨在确定每周1次顺铂化疗与常规放疗加后程三维适形放疗同期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其顺铂用药的最大耐受剂量(maximum tolerated dose, MTD).方法:选择Ⅲ/ⅣA期局部晚期鼻咽癌初治患者,进行同期放化疗顺铂单药每周方案剂量递增试验,评价治疗不良反应,以出现剂量限制毒性(dose-limiting toxicity, DLT)作为观察终点.顺铂剂量递增范围为15~45 mg·m-2·d-1,每一级剂量水平递增5 mg·m-2·d-1.放疗采用常规放疗加后程三维适形放疗.同期放化疗结束后,评价不良反应和治疗效果.结果: 共入组24例患者,完成每周1次顺铂15~45 mg·m-2·d-1共7个剂量水平的163个用药周期.15~35 mg·m-2·d-1这5个剂量水平的15例患者均未出现DLT, 40 mg·m-2·d-1剂量水平的3例患者中有1例出现Ⅲ度骨髓抑制,45 mg·m-2·d-1剂量水平的3例患者中有3例出现Ⅲ度骨髓抑制,因此确定本研究治疗方案中顺铂的MTD为每周1次40 mg·m-2·d-1.研究中未观察到Ⅳ度不良反应.全组患者治疗结束时,鼻咽部肿瘤和颈部阳性淋巴结临床缓解率为100%.结论:局部晚期鼻咽癌同期放化疗顺铂单药每周方案的MTD为40 mg·m-2·d-1,DLT为骨髓抑制.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CMOAP(环磷酰胺、米托蒽醌、长春新碱、阿糖胞苷、泼尼松)方案治疗成人初治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疗效。方法:对42例成人初治ALL患者采用CMOAP方案进行诱导治疗。环磷酰胺0.6 g·m-2·d-1iv,第1天、第15天;米托蒽醌5mg/div第1天~第5天;长春新碱1.5 mg·m-2·d-1iv,第1天、第8天、第15天、第22天;阿糖胞苷(100~150)mg·m-2·d-1iv,第1天~第7天;泼尼松1mg·kg-1·d-1po,第1天~第8天,d(15)后逐渐减量。结果:42例成人初治ALL患者34例1个疗程获完全缓解(CR),3例2个疗程获CR,CR率为88.1%,有效率为92.6%。结论:CMOAP方案可作为治疗成人初治ALL首选方案之一。  相似文献   

4.
 【摘要】 目的 观察地西他滨联合地塞米松对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疗效及患者不良反应。方法 MDS患者6例,应用地西他滨每天20 mg/m2,静脉注射1h,同时联合地塞米松10 mg/d,连用5 d, 每4周为1个疗程,2个疗程判断疗效。结果 6例患者中完全缓解1例,部分缓解1例,血液学指标改善2例,无效2例。总缓解率33 %(2/6),临床有效率67 %(4/6)。主要的不良反应是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均可纠正。结论 地西他滨联合地塞米松治疗MDS效果好,不良反应可耐受。  相似文献   

5.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是一组骨髓细胞分化障碍的克隆性异源性恶性血液疾病。参与组织功能调节的基因(EAH2、ASXL1及UTX)和在MDS中不断突变的DNA甲基化(DNMT3A、IDH1/IDH2、TET2)在该疾病的遗传学及表观遗传学中间起重要的桥梁作用。AZA-001前沿研究在使用DNA甲基转移酶(DNMT)抑制剂方面提供了重要经验。通过阿扎胞苷的治疗改善了高风险MDS患者甚至是国际工作组定义的血液学反应患者的生存状态。DNMT抑制剂对免疫系统及干细胞的影响可能开辟了这些药物在治疗MDS和其他血液及非血液恶性肿瘤中的新用途。免疫调节剂沙利度胺及其衍生物来那度胺已被用于治疗MDS,主要用于低危MDS。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ELF联合HCPT(ELFH方案)治疗老年晚期胃癌的疗效及毒副作用。方法:31例老年晚期胃癌患者采用LV 200 mg·m-2·d-1,5-Fu 500 mg·m-2·d-1,HCPT 10 mg·m-2·d-1,静脉滴注,第1 天~ 第5 天;VP16 100 mg·m-2·d-1,静脉滴注,第6 天~ 第8 天。每4周为1周期。连用2 个周期后,休息4 周,重新复查以评定疗效。结果:总有效率达54.8 %(17/31),中位缓解期6.8 个月。其中初治患者的有效率为68.8 %(11/16),复治患者的有效率为40.0 %(6/15)。结论:ELFH方案治疗老年晚期胃癌疗效较好,毒副作用轻,老年患者都能够耐受。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使用维奈克拉联合吉瑞替尼和阿扎胞苷方案治疗老年难治和继发性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2例采用维奈克拉联合吉瑞替尼和阿扎胞苷方案治疗的老年难治和继发性AML患者的临床资料, 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 2例患者经骨髓穿刺、流式细胞术、基因检测等确诊为AML, 均有FLT3-ITD及TKD基因突变。采用维奈克拉联合吉瑞替尼和阿扎胞苷方案治疗, 1例患者初步疗效达部分血液学改善的完全缓解(CRh), 1例达部分缓解(PR)。1例发生Ⅳ级骨髓抑制、细菌感染性发热, 1例骨髓抑制期数次出现严重肺部感、肠道感染, 均经抗感染治疗后好转, 无明显出血等其他并发症。结论维奈克拉、吉瑞替尼和阿扎胞苷三药联合方案治疗FLT3阳性的AML安全有效, 值得进一步通过扩大样本的临床试验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CAG方案(阿糖胞苷 阿柔比星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治疗中高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临床疗效及主要不良反应。方法:应用CAG方案治疗中高危MDS 17例。1个周期后评价疗效,有效者继续接受1个周期治疗,缓解后治疗采用CAG方案与常规化疗交替。结果:17例患者中,完全缓解(CR)6例,部分缓解(PR)5例,骨髓完全缓解(MCR)伴血液学进步(HI)5例,未缓解(NR)1例。有效率94.12%,完全缓解率35.30%。6例进展为急性髓系白血病(AML),中位总时间为10.5个月(6~16个月)。中位死亡时间17个月(10~22个月),1年总生存率88.24%,2年总生存率69.33%。主要的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15/17)。结论:CAG方案治疗中高危MDS安全有效,长期疗效仍需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国产地西他滨联合减量IAG方案[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伊达比星(IDA)+阿糖胞苷(Ara-C)]在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MDS)及其转化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患者中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选取2014年10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中高危MDS以及AML(MDS转化)患者共20例,应用国产地西他滨联合减量IAG方案治疗,观察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20例患者至少进行2疗程化疗,完全缓解者9例,部分缓解5例,总有效率为70%(14/20).所有患者均出现III-IV级血液学毒性,第1、2疗程粒细胞缺乏及III、IV级血小板减少持续时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年龄≥60岁患者粒细胞缺乏时间更长,与年龄<60岁患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非血液学不良反应均可耐受.染色体核型预后良好者疗效佳,预后不良者预后差,患者的年龄、性别与疗效无显著相关性.结论:地西他滨联合减量IAG方案治疗MDS和AML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可控,耐受性较好,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地西他滨联合CAG方案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与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2010年1月11日至2013年8月2日诊治并应用地西他滨治疗的MDS与AML共13例,观察疗效与不良反应.结果 13例患者中,完全缓解(CR)5例,其中2例治疗1个疗程即获得CR,另外3例治疗2个疗程获得CR.部分缓解(PR)2例,血液学改善(HI)3例.结论 地西他滨联合半量CAG方案可有效治疗MDS和AML,且患者如果第1个疗程血小板反应良好,则容易获得CR,但对于经过多种化疗的MDS和AML均疗效不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小剂量HA配合GM-CSF治疗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的近期疗效。方法:HHT 0.75 mg·m-2·d-1、Ara-C15 mg·m-2·d-1,静脉滴注,第1天~第10天,休息7 d ~ 10 d后重复,GM-CSF 100 mg·m-2·d-1,皮下注射,中性粒细胞>2×109/L即减量或停用观察。结果:13例患者经小剂量HA配合GM-CSF应用,获完全缓解(CR)4例,部分缓解(PR)6例,未缓解(NR)3例,CR率达30 %,有效率达76.9 %。结论:小剂量HA配合GM-CSF治疗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近期疗效较好,毒副反应轻。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国产地西他滨联合减量[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吡柔比星(THP)+阿糖胞苷(Ara-C)](CTG方案)治疗中高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和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的疗效、安全性和影响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2014年5月至2015年6月东莞市人民医院血液科收治的21例中高危MDS和AML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国产地西他滨联合减量CTG方案治疗。结果21例患者中,完全缓解者7例,PR者8例,治疗失败者6例,总有效率为71.4%。1例死亡(4.8%)。所有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出现不同程度的骨髓抑制,第1、2个疗程的粒缺持续时间、Ⅳ度血小板减少持续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的发生率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龄患者骨髓抑制时间更长,不良反应更严重,所有患者非血液学不良反应均可耐受。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自发病至接受去甲基化药物治疗时间低于半年者、第1个疗程后血小板计数较基础值提高的患者,疗效较好,预后基因FLT3阳性患者疗效不佳。患者的年龄、性别和是否存在染色体核型异常与疗效无显著相关性。结论国产地西他滨联合减量CTG方案可有效地治疗MDS和AML,能够降低肿瘤负荷,抑制不良反应,主要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和感染。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地西他滨治疗成人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cutemyeloid leukemia,AML)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收集2009年8月—2010年10月在本科接受地西他滨治疗的15例AML患者(年龄>18岁)的临床资料,评价其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15例患者中,完全缓解3例,部分缓解5例,总有效率为53.3%。在12例可行细胞遗传学评价的患者中,1例(8.3%)获得完全细胞遗传学缓解。中位总生存期为123d(27~509d),中位无复发生存期为70d(19~306d),中位反应持续时间为33d(11~176d)。Ⅳ级血液学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3.3%,Ⅲ~Ⅳ级感染发生率为33.3%,无Ⅲ~Ⅳ级出血、恶心呕吐和肝功能损伤。早期死亡1例。结论:地西他滨可有效治疗成人急性髓细胞白血病,血液学不良反应较重,必须给予积极的支持治疗。  相似文献   

14.
研究DNA甲基转移酶(DNA methyltransferase,DNMT)基因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中的表达及其与抑癌基因p15INK4B甲基化状态的相关性,并进一步探讨其与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SYBR Green I实时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RT-PCR)方法对48例初治MDS患者和20例正常人骨髓进行DNMT1、DNMT3A、DNMT3B mRNA水平检测;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SP-PCR)方法检测48例初治MDS患者和20例正常人p15INK4B基因的甲基化状态。结果:低危组MDS患者3种DNMTs mRNA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表达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危组MDS患者3种DNMTs mRNA表达显著高于低危组和正常对照组(P均<0.01);MDS患者DNMTs mRNA表达水平与p15INK4B基因甲基化程度呈正相关。12例高危MDS患者接受了地西他滨治疗,另外15例高危MDS患者接受了IA/DA联合化疗,地西他滨组疗效与联合化疗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NMTs基因的异常高表达,导致细胞周期调控相关的p15INK4B等抑癌基因启动子CpG岛过甲基化失活,在MDS患者由低危向高危转变乃至进展为急性髓系白血病(AML)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DNMTs mRNA表达水平可以作为一种判断MDS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DNMT3A基因突变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中的发生率、分布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2年 4月至2018年6月在湘雅二医院和湘潭市中心医院住院的85例MDS患者为研究对象。提取患者外周血基因组DNA,针对DNMT3A基因突变热点R882位点设计合成引物,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法扩增DNMT3A基因23号外显子整个编码区基因片段,再将扩增产物纯化后测序,分析DNMT3A基因突变在本组患者中的发生率、分布情况及临床意义。结果:85例MDS患者中检测到5例DNMT3A基因突变,突变阳性率5.9%,其中R882H和R882C基因突变各2例,R882P基因突变1例,未见R882S基因突变。常规化疗联合去甲基化药物地西他滨治疗后,1例患者一度获得血液学完全缓解,复杂染色体核型恢复正常,但是1月后转为急性白血病并发严重感染死亡,1例治疗后稳定,2例治疗后疾病进展,1例死于肺部感染。结论:MDS中DNMT3A基因突变率低,其突变多预示预后较差,并可能更快地向急性髓性白血病转化,选择去甲基化药物治疗可能获益。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地西他滨联合化疗治疗难治复发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及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转化AML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2月至2014年3月住院治疗的难治复发AML患者19例及MDS转化AML患者4例,所有患者给予地西他滨联合CAG方案进行治疗,评估患者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 经过1个疗程治疗后,14例(60.9%)完全缓解,2例(8.7%)部分缓解,7例(30.4%)无效,总有效率69.6%,不同染色体核型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3例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骨髓抑制,其中Ⅰ~Ⅱ级中性粒细胞减少2例,Ⅲ~Ⅳ级21例,中性粒细胞减少中位时间13 d;Ⅲ~Ⅳ级贫血23例;Ⅲ~Ⅳ级血小板减少23例,血小板减少中位时间16d.Ⅰ~Ⅱ级出血20例,Ⅲ~Ⅳ级3例.Ⅰ~Ⅱ级胃肠道反应1例.Ⅰ~Ⅱ级肝功能异常1例.所有患者随访至2014年3月31日,生存20例,死亡3例,中位总生存期3.1个月,1年累积生存率86%.结论 地西他滨联合化疗治疗难治复发AML及MDS转化白血病的临床缓解率高,不良反应少;染色体核型可能是影响治疗效果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超长疗程国产地西他滨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分析1例经15个疗程国产地西他滨治疗的中危MDS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患者先予地西他滨联合预激化疗的方案治疗,6个疗程后序贯予地西他滨单药维持治疗,直至疾病进展.结论 国产地西他滨治疗MDS安全有效,对于伴有原始细胞增多的中高危MDS患者,采取长期整体的慢性病的治疗策略,并适时根据血象、微小残留等指标调整治疗间隔及治疗强度.  相似文献   

18.
表观遗传学异常是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s,MDS )发病的重要机制之一,DNA 甲基化异常是MDS 最常见的表观遗传学改变。抑制DNA 异常甲基化可以改善部分MDS 患者的病情,延长其生存期。目前被批准用于MDS 临床治疗的去甲基化药物主要有阿扎胞苷和地西他滨,这两种药物在MDS 患者中均显示出一定的疗效。本文对该药的应用及进展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使干扰素治疗失败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急变期达完全缓解的有效方法.方法 CML急变期患者8例,Ph染色体、bcr-abl融合基因均阳性.2例出现附加染色体.每例患者急变前除应用羟基脲外,均应用过3个月以上干扰素,5例患者曾用含阿糖胞苷(Ara-C)的不同方案化疗,均未服用伊马替尼.8例急变期患者均服用伊马替尼600 mg/d,联合HAG方案[高三尖杉酯碱(HH)1~2mg/d,Ara-C 15~25mg每12h 1次,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200μg/m2].根据患者年龄、血常规、骨髓象决定用药剂量及时间长短.结果 2例达血液学部分缓解,6例达血液学完全缓解,继续服用伊马替尼600mg/d.6例血液学完全缓解者达遗传学缓解,生存时间6(3~9)个月,均未达分子生物学缓解.中位血液学复发时间10(3~26)个月,伊马替尼联合HAG方案治疗中位生存时间17(8~28)个月.结论 伊马替尼联合HAG方案治疗CML急变期患者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使干扰素治疗失败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急变期达完全缓解的有效方法.方法 CML急变期患者8例,Ph染色体、bcr-abl融合基因均阳性.2例出现附加染色体.每例患者急变前除应用羟基脲外,均应用过3个月以上干扰素,5例患者曾用含阿糖胞苷(Ara-C)的不同方案化疗,均未服用伊马替尼.8例急变期患者均服用伊马替尼600 mg/d,联合HAG方案[高三尖杉酯碱(HH)1~2mg/d,Ara-C 15~25mg每12h 1次,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200μg/m2].根据患者年龄、血常规、骨髓象决定用药剂量及时间长短.结果 2例达血液学部分缓解,6例达血液学完全缓解,继续服用伊马替尼600mg/d.6例血液学完全缓解者达遗传学缓解,生存时间6(3~9)个月,均未达分子生物学缓解.中位血液学复发时间10(3~26)个月,伊马替尼联合HAG方案治疗中位生存时间17(8~28)个月.结论 伊马替尼联合HAG方案治疗CML急变期患者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