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本研究探讨中药补骨脂素(psoralen,PSO)加长波紫外线A(ultraviolet A,UVA)(PUVA)诱导人白血病细胞HL-60凋亡的作用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采用MTT法观察PUVA对HL-60细胞增殖的影响;采用电子显微镜技术观察细胞超微结构改变;流式细胞术(FCM)检测细胞凋亡率、线粒体跨膜电位水平以及细胞Fas、FasL蛋白的表达;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细胞Fas、FasL mRNA的表达;免疫细胞化学法(immunocytochemistry,ICC)检测caspase 8、caspase3蛋白的表达。结果表明,PUVA可抑制HL-60细胞的增殖,使凋亡率增加,作用呈时间、浓度依赖性;UVA照射时间15分钟和PSO浓度为80μg/ml时,HL-60细胞增殖的抑制率、凋亡率达峰值;PUVA作用后HL-60细胞超微结构出现明显的凋亡形态学改变,细胞线粒体跨膜电位水平下降;PUVA作用4小时Fas mRNA的表达升高,FasL mRNA的表达下降;PUVA作用24小时Fas、FasL在蛋白水平的表达亦呈现相同规律;PUVA可使HL-60细胞caspase 8、caspase 3蛋白的表达增强,在作用后8小时强度达峰值。结论:PUVA能够抑制HL-60细胞的增殖,并诱导其凋亡,可能的机制是PUVA作用于Fas/FasL系统,使Fas基因表达升高、FasL基因表达下降,激活下游caspase 8、caspase 3的表达,线粒体膜电位水平降低亦可能参与了这个过程。  相似文献   

2.
雷公藤内酯醇诱导T淋巴细胞凋亡时Fas/FasL的表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检测Fas/FasL在雷公藤内酯醇诱导的T淋巴细胞凋亡中的表达。 方法 培养人T淋巴细胞,10、20、30μg/L的雷公藤内酯醇分别刺激细胞4、8、16 h,流式细胞仪DNA分析、FITC-Annexin Ⅴ binding/PI染色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 blot分析检测Fas/FasL蛋白的表达。 结果 雷公藤内酯醇以剂量和时间依赖的形式诱导T细胞凋亡,雷公藤内酯醇诱导T细胞凋亡的同时伴随有Fas和FasL表达的上调,同样,雷公藤内酯醇诱导Fas和FasL表达呈现剂量和时间依赖性。结论 雷公藤内酯醇以剂量和时间依赖的形式诱导人T细胞凋亡,雷公藤内酯醇诱导T细胞凋亡的信号通路可能是通过Fas/FasL途径激活的。  相似文献   

3.
丹参酮ⅡA对NB4细胞PML-RARαmRNA和融合蛋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们采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NB4细胞株作为体外细胞模型,检测丹参酮ⅡA(TanⅡA)作用NB4细胞后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维甲酸受体α(PML-RARα)mRNA和融合蛋白的变化,探索TanⅡA诱导NB4细胞分化与凋亡的分子机制。  相似文献   

4.
细胞凋亡是细胞生命的基本特征之一。Fas是一种介导细胞凋亡的信号受体,Fas与FasL结合可诱导细胞凋亡。近年来Fas/FasL介导细胞凋亡的研究较多,但结果不太一致。为了探讨Fas/FasL系统在HBV感染的肝癌中的作用,我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肝癌组织中Fas/FasL蛋白进行检测并分析其与HBV感染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FAS,FASL及Bcl-2在化疗药物诱导RMA细胞凋亡过程中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研究通过测定RMA细胞Fas,FasL和Bcl-2表达的变化,探讨其在细胞凋亡过程中的作用。在培养的小鼠T淋巴瘤RMA细胞系中加化疗药物地塞米松(DEX)、足叶乙甙(VP-16)、三氧化二砷(As2O3)及维甲酸(ATRA)以及培养细胞中先分别与细胞国子IL-2,IL-6或GM-CSF共同培养后再加入上述药物,观察对细胞凋亡的影响及细胞凋亡过程中Fas,FasL mRNA,Fas及Bcl-2抗原的表达。DEX和VP-16能上调Fas和FasL表达,促进细胞凋亡,Bcl-2表达无变化。ATRA可下调Bcl-2表达,但不影响Fas和FasL系统,也未观察到有细胞凋亡。As2O3可以诱导细胞凋亡,但Fas,FasL及Bcl-2表达均无变化。提示不同药物对一种细胞可能通过不同的信号途径诱导调亡,而Fas系统诱导的细胞凋亡需要Fas和FasL共同参与。单独用IL-2,IL-6或GM-CSF虽然使Fas蛋白增加,但不引起细胞凋亡;如同时并用IL-2和IL-6则Fas和FasL表达均上升,并诱导细胞凋亡。上述细胞因子与化疗药物并用时可减低药物量,促进药物的凋亡诱导作用。在无FasL表达情况下,抗Fas单克隆抗体能诱导RMA细胞凋亡。实验结果表明,细胞因子与化疗药物可协同作用诱导细胞凋亡,Fas-FasL系统参与DEX和VP-16诱导的RMA细胞凋亡过程,不同的药物可以通过不同的信号途径诱导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6.
丹参酮ⅡA诱导NB4细胞凋亡与线粒体跨膜电位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目的:研究丹参酮ⅡA(TanⅡA)诱导NB4细胞凋亡与线粒体跨膜电位(△Ψm)关系。方法:将NB4细胞分别用TanⅡA、As2O3,TanⅡA 1.0μg/ml环孢菌素A(CsA)和As2O3 1.0μg/mlCsA处理,多面手用光镜和透射电镜观察NB4细胞形态学变化;用流式细胞术分别测定G1期细胞百分率及PI和Rh123双染色后细胞的△Ψm。结果:NB4细胞经1.0和2.0μg/mlTanⅡA处理后的亚G1期细胞百分率无差异,但均高于0.5μg/ml组。NB4细胞经TanⅡA作用后,光镜和透射电镜下观察到典型的凋亡形态学特征;随着TanⅡA作用时间增加,NB4细胞凋亡数增加和△Ψm降低(P<0.01),两者呈直线关系。CsA能抑制TanⅡA诱导NB4细胞△Ψm降低和凋亡细胞数增加(P<0.01)。结论:TanⅡA诱导NB4细胞凋亡是通过使线粒体膜通透性转运孔开放,△Ψm降低来实现的;CsA能抑制这些效应。  相似文献   

7.
超声诱导K562细胞凋亡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本实验探讨超声体外诱导K562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 方法频率为1.8MHz的超声波辐照正常外周血单核细胞和体外培养的K562细胞,辐照后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凋亡细胞形态学改变、流式细胞仪检测原位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TUNEL)和p53、bcl-2、caspase-3、Fas、FasL蛋白表达水平。 结果电压为10mV超声辐照细胞10min后12h和24h,光学显微镜下可见凋亡小体形成等典型形态学改变,K562细胞凋亡率及p53、caspase-3、Fas、FasL蛋白表达水平分别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而bcl-2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1)。 结论超声可以诱导K562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p53、caspase-3、Fas、FasL蛋白表达增高及bcl-2蛋白表达降低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Fas、FasL在Na^+/H^+交换器-1(NHE-1)抑制所诱导的缺氧大鼠肺动脉平滑叽细胞(PASMCs)凋亡中的作用。方法将转染NHE-1特异性核酶基因的大鼠PASMCs置于缺氧条件下(O2的体积分数低下1%)培养。缺氧培养2、6、12、24和48h后用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细胞凋亡情况;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sqRT—PCR)疗法检测细胞内fas和fasL mRNA表达变化;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细胞内Fas和FasL蛋白表达变化。结果转染NHE-1特异性核酶基因的大鼠PASMCs在缺氧培养时,其细胞凋亡率随缺氧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升高,但细胞内fas、fasL mRNA及Fas、FasL蛋白表达与对照组细胞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结论Fas/FasL死亡通路可能不参与NHE-1抑制而诱导缺氧大鼠PASMCs凋亡的调控。  相似文献   

9.
目的 明确脂肪酸合成酶(FAS)在人多发性骨髓瘤(MM)细胞中的高表达;探讨FAS抑制剂抑制MM细胞增殖及诱导其凋亡的机制。方法 通过RT-PCR方法检测FAS在MM细胞系U266、RPMI8226细胞中的表达;以MM细胞系U266细胞为模型,MTT法观察FAS抑制剂浅蓝菌素(cerulenin)对U266细胞增殖抑制率;以流式细胞术检测经cerulenin处理后U266细胞Annexin V的表达及细胞周期变化。结果 MM细胞系U266、RPMI8226细胞均有FAS mRNA的高表达,而健康献血员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NC)中不表达FAS mRNA;cerulenin对U266细胞增殖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并呈剂量-效应相关;20μg/ml的cerulenin作用于U266细胞12h,细胞早期凋亡率为56.9%,24h细胞早期凋亡率为69.3%,而对照组分别为4.3%和1.8%(P<0.01);细胞周期DNA分析发现,20μg/mlcerulenin作用于U266细胞12h,S期细胞从对照组的9.7%上升至20.3%,作用24h,S期细胞上升为29.8%。结论 FAS在MM细胞中高表达;FAS抑制剂可抑制U266细胞的增殖;DNA合成阻止在S期,其抑制增殖的作用可能是通过促进U266细胞早期凋亡;FAS可能是一个潜在的抗MM的靶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依曲替酸通过上调Fas、FasL基因表达诱导皮肤鳞状细胞癌(鳞癌)细胞系SCC13细胞凋亡的作用。方法:以体外培养的人皮肤鳞癌细胞系SCC13细胞为研究对象,采用酶联免疫分析法(ELISA)、AnnxinV-FITC/PI法检测凋亡的诱导情况。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检测Fas、FasL mRNA的表达。用Fas中和抗体ZB4检测Fas、FasL在依曲替酸诱导SCC13细胞凋亡中的作用。结果:依曲替酸能诱导SCC13细胞凋亡,并具有浓度及时间依赖性。依曲替酸能上调肿瘤细胞内Fas、FasL mRNA表达水平。单独应用依曲替酸的早期凋亡率为(16.76±1.04)%,与ZB4共同处理SCC13后,早期凋亡率下降为(7.12±0.85)%,ZB4显著阻断依曲替酸诱导的凋亡(P〈0.05)。结论:依曲替酸能诱导皮肤鳞状细胞癌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Fas死亡受体信号转导途径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检测细胞凋亡、Fas/FasL mRNA及其蛋白在特发性肺纤维化患者肺泡/支气管上皮细胞的表达,探讨细胞凋亡和促凋亡信号在此疾病中的意义。方法:应用末端原位杂交(TUNEL)、原位杂交、免疫组化技术,对12例特发性肺纤维化患者的肺活检组织(IPF组)及10例正常肺组织(对照组)检测了细胞凋亡、Fas/FasL mRNA及其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特发性肺纤维化组肺泡/支气管上皮细胞凋亡指数上调,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IPF组肺泡/支气管上皮细胞中Fas/FasL mRNA及其蛋白表达上调,高于对照组(P〈0.01);IPF组肺泡/支气管上皮细胞凋亡指数与其Fas/FasL mRNA及蛋白表达之间均无明显相关(P〉0.05)。结论:肺纤维化时肺泡/支气管上皮细胞凋亡上调,Fas/FasL mRNA及其蛋白表达增强,在肺纤维化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重症流行性出血热5期中各阶段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Fas/FasL表达及相关免疫机制研究。方法 选择经典5期经过的重症出血热患者50例,分为发热期(Ⅰ期组)、低血压休克期(Ⅱ期组)、少尿期(Ⅲ期组)、多尿期(Ⅳ期组)和恢复期(V期组)。AO/EB双染色观察各组PBMC细胞的凋亡率;ELISA法测外周血中TNF-α、IL-6水平;RT-PCR和Western Blot分别测Fas、FasL基因和蛋白的表达。结果:1. AO/EB染色结果:Ⅰ期组、Ⅱ期组、Ⅲ期组PBMC细胞凋亡率明显高于Ⅳ期组和V期组,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1h: F=29.12, P<0.001; 6h: F=27.54, P<0.001; 12h: F=25.23, P=0.003; 24h: F=18.17, P=0.005)。2. Ⅰ期组、Ⅱ期组、Ⅲ期组外周血PBMC中的Fas和FasL蛋白表达明显升高,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期组、Ⅱ期组及Ⅲ期组PBMC中的Fas和FasL mRNA表达亦明显升高,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 前3期的TNF-α、IL-6表达水平明显升高,尤其是I期组炎症因子最高,Ⅳ期组表达量水平相对较低,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NF-α: F=42.35, P<0.001; IL-6: F=31.27, P<0.001)。结论:重症流行性出血热的病理过机制存在Fas/FasL介导的细胞凋亡,其浓度高低与机体损害的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沉默组蛋白去乙酰化酶4(HDAC4)基因表达对多发性骨髓瘤LP-1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以及作用机制。方法脂质体Lipofectamine 2000转入LP-1细胞中,实验分为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阴性组(转入siRNA NC)、siRNA HDAC4组(转入siRNA HDAC4)。CCK-8法检测细胞的增殖活性,Annexin V-FITC/PI双染色法检测细胞的凋亡率,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HDAC4、活化的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3(Cleaved Caspase-3)、活化的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9(Cleaved Caspase-9)、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cl-2)的表达量。结果转染siRNA HDAC4后,LP-1细胞中HDAC4蛋白的表达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 0. 05);与对照组相比,siRNA HDAC4组细胞的增殖活性显著降低(P 0. 05);而凋亡率显著增加(P 0. 05); siRNA HDAC4组细胞中Cleaved Caspase-3、Cleaved Caspase-9蛋白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 0. 05),但Bcl-2蛋白水平显著降低(P 0. 05)。结论沉默HDAC4基因可抑制多发性骨髓瘤LP-1细胞增殖,诱导其凋亡,可能通过降低Bcl-2水平,促进Cleaved Caspase-3、Cleaved Caspase-9表达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4.
背景:青蒿琥酯具有减轻肺纤维化的作用,但相关机制的研究罕见报道。目的:探讨青蒿琥酯对人胚肺成纤维细胞凋亡的作用及其与Fas,FasL,Caspase-3表达的关系。方法:用1,10,100mg/L青蒿琥酯分别干预体外培养的人胚肺成纤维细胞。采用CCK-8法检测青蒿琥酯对人胚肺成纤维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测定细胞凋亡率,RT-PCR法测定Fas,FasL,Caspase-3的mRNA的表达。结果与结论:青蒿琥酯呈浓度依赖性抑制人胚肺成纤维细胞增殖,细胞经青蒿琥酯作用后凋亡率明显增加(P〈0.05或P〈0.01),Fas,FasL,Caspase-3mRNA的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果证实,青蒿琥酯可通过上调Fas,FasL,Caspase-3mRNA的表达抑制人胚肺成纤维细胞增殖、并促进细胞凋亡,发挥抗肺纤维化作用。  相似文献   

15.
从细胞凋亡的角度看,造血细胞凋亡过少是造血细胞堆积的原因,Fas/FasL系统作为诱导细胞凋亡的一条重要途径,参与了白血病的发生发展。白血病细胞普遍存在对Fas/FasL途径介导的凋亡不敏感或抵抗,而这也是造成白血病细胞免疫逃逸和对化疗不敏感的重要原因之一。近年来,国内外对白血病Fas/FasL途径介导的凋亡抵抗的机制.诸如Fas/FasL突变及表达异常Fas信号传导途径异常,凋亡调控基因对Fas/FasL系统的调控(NF—KB、XiAP膜受体CD28和基质金属蛋白酶7等)和应对策略的相关研究取得了一些进展,现对上述有关问题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探讨干扰素α对慢性髓系白血病(CML)来源的树突状细胞(DC)表达Fas/FasL的影响。在CML—DCs的培养液中除加入SCF,GM—CSF,TNF—α及IL-4外,还加入IFN—α。培养10-14天,除了鉴定细胞免疫表型和Ph^1染色体比例外,还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达Fas/FasL比例,用PI染色分析细胞凋亡,ELISA法检测上清液sFas含量。结果表明:加入IFN-α后,CML—DC共刺激分子的表达显著改善,Ph^1(+)细胞比例随IFN—α浓度增加而减低;培养细胞Fas的表达上调,sFas含量却下降,FasL表达阴性,细胞凋亡比例增加。结论:IFN—α在改善CML-DC表型同时,可通过Fas途径促进Ph^1(+)细胞凋亡,使Ph^1(-)细胞数量相对增加。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奥氮平对肺癌细胞A549增殖凋亡的影响及机制。方法用0μM、50μM、100μM、150μM、200μM的奥氮平处理A549细胞,MTT测定细胞增殖情况,细胞克隆实验检测细胞克隆形成能力,计算半数抑制浓度。用半数抑制浓度的奥氮平处理A549细胞,流式细胞术测定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 blot测定细胞中细胞周期依赖性蛋白激酶4(CDK4)、剪切型Caspase-3(Cleaved Caspase-3)、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p27蛋白水平。结果50μM、100μM、150μM、200μM的奥氮平作用后的A549细胞增殖能力和克隆形成能力均明显低于0μM作用组(P0.05)。A549细胞经半数抑制浓度的奥氮平作用后,细胞G0/G1期比率升高,细胞凋亡增多,细胞中Cleaved Caspase-3、p27蛋白水平升高,CDK4、Cyclin D1蛋白水平降低,与未经奥氮平处理的细胞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氮平可以在体外抑制肺癌A549细胞的增殖,阻滞细胞周期,诱导细胞凋亡,作用机制与下调CDK4、Cyclin D1蛋白,促进Cleaved Caspase-3、p27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8.
靳占峰  陈鹤 《中国急救医学》2006,26(10):672-673
目的 探讨重组构建的抗凋亡蛋白肽对脂多糖(LPS)诱导大鼠急性肺损伤(ALI)的保护作用.方法 雄性SD大鼠28只随机分4组(7只/组):对照组、LPS组、抗凋亡蛋白肽高剂量组和抗凋亡蛋白肽低剂量组。对照组腹腔注射抗凋亡蛋白肽溶剂0.1mL/只,LPS组气管内注射4mg/kg LPS,抗凋亡蛋白肽高、低剂量组在给予LPS前2h腹腔注射浓度分别为125μg/kg和25μg/k的抗凋亡蛋白肽。给予LPS 24h后,检测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肺湿/干质量比、TUNEL、caspase-3的表达和肺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 抗凋亡蛋白肽高剂量预处理组BALF白蛋白和肺湿/干质量比显著降低(P〈0.05),肺泡壁细胞的凋亡指数明显下降(P〈0.05),肺组织学病变明显减轻(P〈0.05)。结论 抗凋亡蛋白肽高剂量预处理对脂多糖诱导的大鼠肺损伤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ANGⅡ诱导大鼠动脉内皮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大鼠动脉内皮细胞株(RAOEC),通过ANGⅡ诱导RAOEC凋亡,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ANGⅡ诱导凋亡改变,RT-PCR荧光相对定量检测相关凋亡蛋白mRNA水平变化,组间差异统计性分析采用Students T-test.结果 ANG Ⅱ诱导大鼠动脉内皮凋亡作用具有时间和剂量依赖性,高浓度和低浓度或者延长作用时间都不能增加凋亡率,血管紧张素特异性的受体拮抗剂缬沙坦和PD123319联合应用能够完全抑制ANGⅡ诱导RAOEC细胞凋亡作用,单独应用均不能完全抑制凋亡.与空白对照组比较,ANGⅡ组AT1R和AT2R mRNA水平显著上调,胞外死亡受体途径相关促凋亡分子Fas、FasL caspase 8 mRNA表达水平上调,胞内线粒体途径促凋亡分子BAX、caspase 9 mRNA显著上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NGⅡ诱导RAOEC细胞凋亡具有剂量和时间依赖性,其机制可能是由AT1R和AT2R受体介导通过胞外死亡受体途径和胞内线粒体途径共同参与的信号转导机制.  相似文献   

20.
丹参对"二次打击"急性肺损伤大鼠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丹参注射液对“二次打击”急性肺损伤(ALI)大鼠的干预作用及可能的机制。方法 Wister大鼠3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丹参干预组。采用“二次打击”法复制大鼠急性肺损伤模型:以油酸(OA)0.2ml/kg从尾静脉注入,4h后,脂多糖(LPS)2mg/kg从另一尾静脉注入。显微镜下观察病理,测肺湿/干比重(W/D),测定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蛋白含量及中性粒细胞比例,计算肺通透指数(LPI)以评价肺损伤程度。免疫组化法检测肺组织Fas,FasL蛋白表达,原位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肺组织细胞凋亡。结果 “二次打击”法可成功复制出急性肺损伤大鼠模型。实验中丹参干预组大鼠肺组织大体及病理损伤程度均明显轻于模型组,同时W/D,及BALF中中性粒细胞比例,肺通透指数亦较模型组明显减轻。免疫组化结果显示模型组Fas,FasL的表达明显高于其余两组(P〈0.01),TUNEL示模型组细胞凋亡指数明显高于其余两组(P〈0.01)。Fas,FasL蛋白表达强度与凋亡指数呈正相关。结论 丹参注射液对“二次打击”所致急性肺损伤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Fas,FasL表达减少,抑制肺组织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