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2.
目的探讨包虫病的临床病理学特征,为临床及病理诊断提供参考。方法对668例包虫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影像学表现和病理组织学形态的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包虫病可发生于全身各个脏器,其中以肝脏、肺脏感染多见。668例标本中单发脏器627例(93.9%),多发脏器41例(6.1%);单发脏器中肝脏382例,肺脏126例;19~50岁年龄组居首位(480例,71.9%),其次为51~70岁年龄组(107例,16.0%),<19岁和>70岁者占10.6%。患者大多数来自农牧区或半农牧区,均有与羊、狗、牛等动物密切接触史。以汉族居首位(377例),单纯细粒棘球蚴患者542例(81.1%),泡状棘球蚴126例(18.9%)。大体观察532例包虫可表现为结节或囊肿,单发或多发,直径为1.5~21.5cm,囊壁分内外两层:镜下表现为角质膜和生发层,角质膜为红染的相互平行的板层结构,厚薄不均,生发层内有一排细胞组织,细胞呈柱状,核圆深染。大多数病理的术后标本,见生发层已脱落,切片中仅12例见到头节。结论包虫病以单发肝脏为最多、肺脏次之,多发脏器较少。包虫病的发病、组织病理学特征与患者的年龄、是否有与羊、狗、牛等动物密切接触史、包虫的种类及发病部位等因素密切相关,了解其特点,对于正确的病理诊断及临床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4.
我国防治包虫病的现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明谦 《新疆医学》1993,23(1):61-62
  相似文献   

5.
<正>包虫病(hydatidosis)或称棘球蚴病(echinococ-cosis)是流行在牧区的人兽共患病。病原体是细粒棘球绦虫(Echinoccus granulosis)。成虫寄生在犬、狼、狐等犬科动物的消化道中,幼虫期(棘球蚴hy-  相似文献   

6.
包虫病手术中福尔马林的应用邬素娟,杨爱玲内蒙地区患有包虫病较多,开展对包虫病的手术治疗,能解除许多患者的痛苦。1有关福尔马林的应用问题包虫病根据病原体的不同,主要分为细粒棘球蚴和多房泡球虫病两大类。肉眼所见为球形物(内囊)包培于外囊之中,在内囊含有无...  相似文献   

7.
本文报道了应用吡喹酮治疗14例泡状棘球蚴病的临床观察结果。经随访6个月至6年以上,结果表明吡喹酮对泡状棘球蚴病具有显著的治疗作用,其作用快疗程短,副作用小,是一种有希望的抗泡状棘球蚴病药物,可单独用药或结合外科手术治疗泡状棘球蚴病。  相似文献   

8.
包虫病的免疫诊断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包虫病的免疫诊断技术不断改进,新方法日益增多,进展很快。但假阳性、假阴性、早期诊断、术后及化疗后疗效考核以及区分现在和过去感染的方法仍有待解决。一、皮内试验(Intradermal testIDT)自1911年 Casoni 首先用 IDT 诊断包虫病以来至今仍在广泛应用。IDT 之所以能沿用至今,主要是方法简便和比较敏感,但其主要缺点是不易标准化和特异性差,严重地限制了它的使用(Williams,1970)。为降低假阳性反应的尝试有:用中和水解制剂抗原,假阳性率降至0.38%。用 DEAE 法纯化多房棘球绛虫(Em)抗原,以12~15μg  相似文献   

9.
肺包虫病对肺功能的影响(附15例报告)宁夏银川市第一医院呼吸内科(750001)马桂梅陈继红虞红宁夏盐池县医院内科(751500)龙晓荣包虫病(棘球蚴病)是一种人兽共患的寄生虫病。主要流行于我国西北、华北、内蒙和西南的西藏与四川西部等地〔1〕。在这些...  相似文献   

10.
提高我国包虫病防治研究工作的水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1.
Splenic cysts are unusual in daily surgical practice and less than 1000 cases have been reported. Primary, true or epithelial splenic cysts, are even rarer. Usually, most of the cysts are asymptomatic until of significant size, at which time they are then detected incidentally on ultrasonography or CT scan. We report a case of a 25-year-old woman with giant epithelial splenic cyst with about 3000 ml of clear-yellow fluid was collected from the cyst. The splenectomy specimen measured 205 mm×192 mm×137 mm and weighed 4000 g.
  相似文献   

12.
本文36例老年人包膜下脾破裂,占本组脾外伤504例的7.1%。这些病例症状隐匿,易误诊,危及生命。通过临床资料分析,进一步认识了病因。同时,根据临床特点,腹穿、“B”型超声检查就能获得早期诊断。近年来应用同位素~(99)m锝扫描,CT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AR)为诊断方面开辟了新的途径。但由于老年人的生理特点,我们认为只能行脾摘除才是一个安全、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从内、外科因素深入分析隐匿发作性脾破裂的诱发因素及诊疗思路。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3例隐匿发作性脾破裂患者病历资料,从高危因素、首发临床症状及实验室检测方面进行整理分析。结果:非直接暴力冲击隐匿性脾破裂共15例;8例外伤史不明,其中患疟疾、过敏性紫癜、血友病者各1例;所有患者中19例伴有一种或多种危险因素,3例未发现有任何基础疾病。入院时确切外伤患者多数有体征或辅助检查异常,而其他患者可能出现基础疾病相关异常症体或辅助检查,但并无明确提示性改变。在脾脏破裂后出现腹痛、休克、腹膜炎征、左肩牵涉痛(Kehr征)与脾脏左上极扪及活动性包块(Balance征)等提示性体征,腹穿与CT为首选诊断方式。结论:隐匿发作性脾破裂筛查思路不能仅仅局限在外伤,对内科高危因素亦应重视,并及时做好筛查与诊疗,方能降低误诊率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脾脏囊肿CT诊断及其鉴别诊断.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临床和病理资料证实9例脾脏囊肿CT表现.结果 脾脏囊肿9例中,脾包虫囊肿6例,假性囊肿2例,真性囊肿1例.CT对脾脏囊肿的检出率极高,能明确囊肿的部位、形态、大小及其与周围组织的关系.结论 CT检查对脾脏囊肿有较高的定位、定性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5.
ALTHOUGH unusual, hemangioma is the most common type of primary splenic neoplasm.1 Usually, splenic hemangioma appears as solid mass, but sometimes it presents cystic corn-ponent as well, which is difficult to discriminate from some other lesions, such as abscess, simple cyst, parasitic cyst, and lymphangioma.2 Preoperative diagnosis of splenic hemangioma mainly depends on imaging study (e.g. ultrasonography, CT, MRI).  相似文献   

16.
我院自1995~1999年行单发多子囊肝包虫囊肿切除38例,取得较好效果,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38例,男22例,女16例,年龄18~40岁,平均29岁。肝包虫囊肿位于肝右叶32例(右肝Ⅱ段5例、Ⅵ段10例、Ⅶ段10例),位于肝右叶6例(Ⅱ段3例、Ⅳ段3例)。切除最大囊肝4cm×2cm,最小2cm×1.5cm。1.2手术方式本组均行手术切除。在常温肝门间歇性血流阻断下,行肝局部切除14例,各类肝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超选择性脾叶以下动脉分支插管行部分脾动脉栓塞的临床应用。结论:总结分析10例超选择性部分脾动脉栓塞病例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结果;本组中巨红细胞增多症,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病例完全治愈;肝硬化脾功能亢进者,脾功能亢进及门静脉高压得以缓解;肝硬化并肝癌的患者,由于化疗所致的血象降低及肝功损害快速恢复得以继续治疗。10例中仅1例出现少量左侧胸腔积液,未出现其他严重并发症。结论:超选择性部分脾动脉栓塞术与非超选择性脾栓塞相比,更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且有助于栓塞范围的准确判断。  相似文献   

18.
胡建雁 《广西医学》1997,19(3):352-353
本文报道采用部分脾动脉栓塞术治疗9例肝硬化并发脾功能亢进(脾亢)患者,栓塞面积35%至70%,结果显示,外周血白细胞及血小板分别于术后第1周和第2周显著上升(P〈0.01),而血红蛋白半年后始呈现明显增高现象(P〈0.01),术后半年脾亢完全缓解率87.5%,7例随访33至50个月,脾亢完全缓解率85.7%,并发症有发热,腹痛,黄疸,上消化道出血等,死亡1例。  相似文献   

19.
汪青 《中华全科医学》2012,10(9):1398-1400
目的回顾性总结14例迟发型脾破裂(DRS)的诊断、治疗经验。方法 14例经确诊为迟发性脾破裂患者,行脾切除术,术后置脾窝胶管引流。结果 14例手术成功,术后病理检查,证实为脾破裂,患者痊愈。结论 DRS是脾损伤后48 h才出现腹腔内出血症像的脾破裂。症状隐匿,早期诊断困难,易被漏诊、误诊,DRS发病凶险,处理不当并会危及生命,这就要求对本病要有高度的警惕性。辅助检查是本病诊断的重要手段。CT辅以反复的诊断性腹腔穿刺、诊断性腹腔灌洗及B超是有效的检查手断。治疗应本着"保命第一,保脾第二"的原则,一旦诊断明确,及时行脾切除术,其治疗快捷、可靠、有效。对Ⅲ级以下的脾破裂可选择性行保脾手术,包括脾修补术、脾部分切除术、选择性脾动脉栓塞术以及微波凝固治疗等。尽管目前有保脾的趋势,但保脾手术较为复杂,对于基层医院,不宜作为常规的手术方式。非手术治疗适合血液动力学稳定和无其他剖腹指征的患者。  相似文献   

20.
本文分析了27例外伤性脾破裂的临床资料。指出和平时期患者以青少年为主,占51.9%(14/27);损伤以闭合性为主,占92.6%(25/27);类型以复合伤为主,占63.O%(17/27)。入院时超过半数病人显示血液稀释,大多数病人有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百分比反应性升高。讨论了外伤性脾破裂的诊断特点,强调了腹腔诊断性穿刺的作用,在治疗上推荐选择适合病例行脾修补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